吴承恩是哪个朝代
『壹』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吴承恩是明代的小说家。
吴承恩出生于大约1500年,大概是处于明朝时期,是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汉族人,是现在的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墓位于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在大运河东堤东的南干渠东边,但是在1974年12月,吴承恩及其父吴锐之墓同时被盗。
(1)吴承恩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证明吴承恩为明代的证据有:
在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所以现在都认为吴承恩是明代人。
『贰』 吴承恩是哪一朝代的人
吴承恩是明代人。
吴承恩(约1500-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2)吴承恩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吴承恩的诗文 “率自胸臆”“师心匠意” ,据现存240余首诗歌词曲﹑障词及颂赞来看,除一些障词﹑颂赞属于应酬外,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二郎搜山图歌》 是他精心构思的上品,虽是题画诗,却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话故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 横行的黑暗现实。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叁』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
吴承恩所处时代是明朝。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淮安)人(一说安徽桐城),祖籍安东。明代文学家。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以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终老于家。
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主要作品
吴承恩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西游记》,另著词集《花草新编》及短篇小说集《禹鼎志》(《禹鼎记》)等,大多散佚。诗作有《海鹤蟠桃篇》《春晓邑斋作》《杨柳青》《长兴作》《秋兴》《金陵客窗对雪》《田园即事》《桃源图》《堤上》《舟行》《题沈青门寄画海棠用东坡定惠院韵》等。词作有《点绛唇》《浣溪沙》《如梦令》《西江月》《满江红》等。
散曲作品有《沉醉东风》《醉太平》《水仙子》《驻云飞》《梁洲序》《满庭芳》等。吴承恩诗文,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存世,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卷四末附小词三十八首。另有《续稿》一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吴承恩
『肆』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什么朝代的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一说约1506年-1580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河下(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明代文学家。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他在科举中屡遭挫折,于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他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其代表作《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由明代吴承恩所著,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讲述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伍』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
吴承恩是明代文学家。
吴承恩一生创作什多,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甥外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编《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5)吴承恩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一般认为吴承恩是《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胡适与鲁迅根据清代吴玉搢的《山阳志遗》、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和丁晏的《石亭记事续篇》等书的考证,得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的结论。
2016年,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510周年诞辰。2016年10月28号,江苏省淮安市政府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共同设立了“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并致力使它成为具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级文学奖。
『陆』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
明代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人物生平:
少年成才
吴承恩家祖籍安东(今江苏涟水),先祖在元末明初迁居当时淮安河下,至吴承恩已五代。父亲是商人,生前十分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从小勤奋好学,过目成诵。精于绘画、书法、填词、围棋,喜欢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如《百怪录》《酉阳杂俎》等小说或者野史。当时的名人朱应登恃才傲物,见到吴承恩后极为欣赏,说吴承恩能够读尽天下的书,把自己私藏的一半书籍送给吴承恩。
『柒』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
吴承恩是明朝人。
吴承恩生于公元1501年,死于公元1582年,是中国明朝的人,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或射阳居士,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其代表作为《西游记》。
吴承恩一生创作什多,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甥外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编《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后世纪念
1、墓址
吴承恩墓位于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在大运河东堤东的南干渠东边。墓园呈方形,四周以小水沟与外界相隔,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吴承恩墓东北3米处,为其父吴锐之墓。墓园植有蜀松,垂柳数十株。
2、故居
吴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是一座明代风格明显的古典园林建筑群,由故居本体、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玄奘纪念堂、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五个部分共同组成,是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
『捌』 吴承恩是什么朝代的人
吴承恩是明代人。
吴承恩生于一个由下级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又没有子女,但是由于家贫,一生创作丰富。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下泽黎民,上承皇恩,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字汝忠,为他取名承恩,奉行常乐哲学,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家境清贫,作品多散失。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即以文鸣于淮”,“髫龄,每欲作一书对之”,善模写物情,“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之所以能写出《西游记》并创作出孙悟空这样顶天立地、寄托着他人生理想的神话英雄,其重要之点,乃在于吴承恩本人有着纵揽六合、吞吐天地的英雄情怀。其《二郎搜山图歌》有云:“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指出:“这一篇《二郎搜山图歌》很可以表示《西游记》的作者的胸襟和著书的态度了。”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塑造英雄人物,高超的叙事艺术无疑是重要的,但若没有那种恢弘的“志气”即胸襟去统领,仅仅凭借技高一筹的叙事艺术,决不能真正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他们的“关键”,即:精、气、神。
(8)吴承恩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吴承恩的作品特点: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 “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 。 “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
朱彝尊《明诗综》 四十八谓其诗 ‘习气息除,一时殆鲜其匹。’ 吴承恩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又特浓,故被陈文烛称为 ‘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吴承恩的见识非凡,不仅看到当时的文坛之弊,而且能跳出复古主义的圈子,独树一帜,强调 “谢朝华”“蓄多识”“去陈言”“漱芳润”。
在诗文创作中, “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 , “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 。这便超越了前后七子,而独步文坛。
他在 《花草新编序》 中说: “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艺不惟其类。 丽则俱收,郑卫可班于雅颂;洪纎并奏,郐曹无间于齐秦。” 强调文学创作的实绩,重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丽” ,美也,艺术形式美是其价值之所在。
这就突破了明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观,独树一帜,倡导文艺创作的 “情”“挚” ,追寻 “奇”“丽” 的艺术风格。他在 《范宽溪山霁雪图跋》 中强调 “真趣”“意象如生” ;在 《题沈青门寄画海棠用东坡定惠院韵》 中高倡 “真趣”“独绝”。
『玖』 吴承恩是什么朝代的
明代
吴承恩(约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从小天资聪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考上一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行徒的笑骂。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种子。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西游记》虽然是吴承恩晚年写成的,但却作了毕生的准备。小时候,吴承恩经常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吴承恩曾写过一本志怪小说《禹鼎志》。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怿小说、神话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使读者“悚然易虑”,并非无为而作,或搜奇猎异以资谈笑。他创作《西游记》,目的也是如此。在《西游记》四十五回中,写到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脏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脏坏法之官”,这与吴承恩在许多诗文中所表现的特别仇视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处处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气派不凡,至高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间的王朝相仿佛;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脏枉法,无辜的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怿杀人吃人,贪财好色,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西游记》还写到了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廷君臣祸国殃民罪行的写照。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一切称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吴承恩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西游记》和前面提到的《禹鼎志》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
『拾』 请问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
吴承恩朝代:明朝
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小时候的吴承恩勤奋好学,一目十行,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因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
吴承恩(约1500—1583年,一说约1506—1580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一说安徽桐城人。祖籍安东(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卖文为生。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