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五息是多久

五息是多久

发布时间: 2022-05-09 03:50:02

Ⅰ 武侠小说中的“一息”是多久

武侠小说中一息,指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一个呼吸的时间,大概2~3秒

一呼一吸谓之息,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

《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注间云:“一呼一吸,为一息。”《性命圭旨·享集·退藏沐浴工夫》:“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得返魄之香,点枯赅而重茂盛。

(1)五息是多久扩展阅读:


在道教术语中,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炁,非止一时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轮回。故一息当一年,人间时刻也,一息百年,九途长夜也。

关于一息的成语:

一息尚存 yī xī shàng cún

解释: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出处:

《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一息千里yī xī qiān lǐ

解释:一息:一口气儿,喘一口气的工夫。喘一口气的工夫就一千里路。形容速度极快。 出处:宋·范成大《韩无咎检详出示所赋……次韵和呈,以资抚掌》:“峡船一息且千里,五两竿头见旛尾。”

一息万变 (yī xī wàn biàn)

解释: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而且军情一息万变,不是可以捱时捱刻的事。

Ⅱ “一息”是多长时间

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

一呼一吸谓之息,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

读音:[yī xī]

造句:

数条鳄鱼残忍地撕扯着奄奄一息的猎物。

(2)五息是多久扩展阅读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1)一天=1440分钟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2)一刻=15分钟,一字=5分钟。

时钟各指针的角度关系:

(1)普通钟表相当于圆,其时针或分针走一圈均相当于走过360°角。

(2)钟表上的每一个大格对应的角度是:30°。

(3)时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0.5°

(4)分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6°。

Ⅲ 胎息的五息直指阐微

五息直指阐微
古来摄生者,必推本于易。孔子称生生之谓易。易之发端,日月循环,自强不息。子思曰:“不息则久。”孟子曰:“日夜之所息,然则息也者,天人交接之路,调之得其生,戕之因而死。此人之存亡一大开头也。”王叔和《难经》曰:“人之于息,一呼一吸为一息。尽夜共一万三千五百息。日在于天,一息之间行五十三万余里。天之至大、至高,未可窍尽。天之下,地之上,两空处谓之太虚。内具先天一气运转无已。”老子曰:“天地之形橐龠,静而阖,动而辟,人亦似之,天人一耳。”人苟窍未生前,七情未有,五蕴本空,只一圆明觉照,便省夫息之所起所归处。既知息之所在,则神气混一,为先天一气。苟不知静愈入,动而愈出之机,则身中祖气,必为天之所盗。盗尽,形即死矣。知之则动而采静而养。天之气,亦为人所盗,久而充满,则形神俱妙,历劫长存矣。是故,能盗天气者,自得长且久也。人知自心为息,于精、气、神三者,可会为先天一气耳。历代气功家都以神气相注,息念俱停为法,无知息之一字。人总不知,所知者鼻息耳,即鼻息能知其注,亦能养育形骸,久之真息亦能内现。真息非鼻之呼吸。庄子《南华》云:真人之息以种,踵者息息归脐,下通气海,上透灵都,即生身之处,得药成胎之所也。
先司马以浅近教余数息,庶可清杂念,为默识助耳。余遵行殊验,缘未了至理,不遑请益。后读天台止观法,又以调息为津梁。每一调息,尘劳顿却,心更喜之。奈易因循,不免暴弃。幸得冶城白云斋炼师劝余力学,渐有所进,并以自着《五息直指》授之。余感炼师慈惠。又得原息、踵息、胎息、混元息。退而次第力行之,竟恍合平分无极动静之妙于目前。何曾须叟离天人交接处也。恳师特此公诸同志,使学者得有专一,不为傍门所惑。
五息直指阐微
在虚子
打坐
入室打坐,先用厚褥。褥下安木馒首抵谷道。双单搭膝均可。右手安左掌上,放脐下。正身端坐,直起腰脊。耳与肩对,鼻与脐对。唇包舌藏,垂帘正视。心之元神率意之真念,随二目先注入鼻端。至脐下,至气穴。任自然,如昏怠,行数息。
凡息
鼻息有四,风、喘、气、息。息有声,曰风。息频促,曰喘。息往来不细,曰气。息绵绵不断,曰息。风则散,喘则戾,气则劳,息则定。四者惟定渐近于调、养,育身形,是为凡息。
观息
息之用观者何?为人心易生念,想入非非。此想未了,彼念又来?心神劳瘁,日渐气耗形衰,身死神离,复入轮回,可不哀哉。修真者志在脱此,先当止念。念何以止?非观不能。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是即生死关头也,法以观随念至,念在于息,观在于思。含随息之出入,观随息之出入。念念依息,息息必观。观定不移,念头即住,久则风、喘、气三者俱无。自得神气台一归根矣。此为初学炼而后五息可行。五息之法,基于此矣。
数息
数息乃入手工夫耳。人伪物诱已久,心离境而竟未能,即强制亦复散乱。用心念专注于息之法,拴住心念不乱去。由息粗数起,至息细而止。从一息数至百千万息不乱,则息自细。于中忽起别念即重数,得至百千万息不起一念,才得此心离境。渐渐纯熟,再行调息工夫。数息虽拙法,最容易最无病;非如高峰强行闭息,致人生病。数息原不及金母观心,老子观窍,吕祖行玉清凝神入气穴,诸秘旨之捷径也。然数息实宜初学。
调息
调与数不同。数用意数,调无意调。只一念注在息头,息头即鼻头。古人云:“得来只在鼻尖头。”此即观止入门第一法,为止念却魔之要旨,久则息自调。调到功深,渐近踵息。但人于调息,要常绵密,似存似亡。如是心定意静,神气归根。机窍渐露。恍惚之中不识不知,身心静寂,只觉息念相依,神气相合,达于口鼻少,动于丹田多。近于踵息,即行踵息,入真道矣。
踵息
常人息以喉,真人息以踵。踵者深至气穴。气穴即呼吸处,又曰“四会田”。黄庭云:“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即此。但常人非不踵,为神不内存,纵其驰外,不觉以为喉耳。真人念常依息,神入气穴,惟常绵密,存而无间,故得专气致柔。抱一无离,虚极静笃,方观其复。踵者履践虚窍,呼吸在此规中。学者于目中神光,一意注在息之深处。为入气穴,心自虚静,气自充满,百日功深,定有效验。观心愈静,凝神愈圆;真息愈定,元气愈足,此皆由凝神气穴之效。在踵息之始,气里神凝,注于呼吸处,下至气穴,呼降吸升,谓之运转周天也。
胎息
踵息行久,意愈纯,息愈微;神愈凝,气愈养。鼻无呼吸,只有微息。脐下往来,前降后升,如婴儿在胞中。息归脐,名胎息。神气大定,自然而然。非比高峰强闭留注,在熊一念内凝,神息相依。世人终日纷扰,神气疲困,全仗夜间一睡,始足日用。不然,本来清气为浊所掩。况贪口腹,屡害生灵。不顾后世冤报偿还,且食荤酒,易动淫念,醉后入房,心爱色欲,精泄气耗,神伤寿促,日近于死,昏不自知。
至若真人,有息无睡,炼比神气,意一无纷。耳虽闻如未闻,目虽见如无见。正身端坐,意只凝神注呼吸处。息念相依,神气相合,交于内窍。如鸡抱卵,刻不离窝,又似火种常在炉中。真气日足,元神日旺。雌雄蟠虬,两不相离。得与虚空同体,自与虚空同寿。定息七七,元阳气生。定息百日,小药工圆。定息七日,大药已成。定息十月,便成胎道。三年乳哺,九载面壁。出神入定,不离温养。非只漏尽,性具六通。身露云霞,目似电光。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隐显奠测。
混元息
前云胎息,定息工夫。定息既久,六脉俱停。口鼻毫无气出,惟有虚通天窍,太虚混一,冲盈两间。只觉圆光包罗天地,久则不知物我,色空言思都绝,语默俱忘。神藏于气,气包乎神。一意冲和,包裹浑沌。如火种相续,丹鼎常温。炼能一刻,一刻周天。炼能一时,一时周天。炼能百日,积成大药。炼能十月,即成胎道。炼能三年,阳神出入……此皆息之成始成终。天地相交,不离这息。元会运世,不离这息。冬春夏秋,不离这息。旦昼暮夜,不离这息。须知这息,宜数、宜调、宜种、宜定;终至混元,片刻工夫,一年节候。何况时日月与年乎?各具周天,混元之化。欲盗天地之元气,先定此息。欲得造化之真机,先夺此息。奈人日迷习染,不知数息调息。其于踵息、胎息、混元息之妙,举世之人更难知也。夫天地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人与天地同呼吸。人于凡息不知,何能知真息耶。总之人被阴阳陶铸,囿于气数。报以因果,夭寿不一,难逃业报。一旦堕落,是可悲哀。至人畏天报施,不敢妄为微恶。知气盈神附则生,悟气耗神离即死。当知一息尚存,性命还能自主。
原息
坐非空坐,数息、调息、踵息、胎息,至混元息。自心为息,息念相依而已。得其秘诀,由二目对视山根,内至脐后,至气穴。久则念归一,心空踵息现。此越数息、调息,而直以踵息为始。苟无观止之秘,即数息以止杂念。调息要无风喘。后天呼吸要任自然,但此属口鼻,非真呼吸。
观踵息根深气穴,观胎息动在中宫,观混元息与天为一,此三患乃真人之息。若数息调息乃有形呼吸,为后天口鼻出入,只能养育身形耳。踵息、胎息、混元息,上天禁传,人难尽知。夫人之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原,以神为体,以意为用,以心为根,以肾为蒂。心肾相玄,八寸四分,中有一脉为冲脉,前有一脉为任脉,后有一脉为督脉。上之中前后总会处,为月窟午宫也,下之中前后总聚处为天根子宫也。论冲脉即踵息。凡呼吸在外,要出入渐微。真呼吸在内,要动静渐定。人在胎胞,息原于脐,及出母腹,息归三田。知识渐开,物欲渐染。三田脉隐,落于后天。有形气息,口鼻出入。
世人无知踵息根原。如有志者,得观止法,悟踵息真机,工深静笃,即观冲脉。须知冲脉,乃中宫正脉,上通山根,至昆顶,下通脐内,至气穴。中为应谷,即橐龠,脐后肾前之间,古人谓之阴阳窍,戊已门、十字路、四会田、生身处,复命关。虚无窟、无孔笛、玄牝门、呼吸处、慧命宫、长生窟、内玄关、神气穴。异名虽多,总是这处。冲脉之上外玄关。冲脉之中中玄关,冲脉之下内玄关。三关总曰玄关,为理之所以存,欲之所以去,阳之所以进,阴之所以退。呼之所以辟,吸之所以会,气之所以聚。实为紧要开口,息之一呼则辟,百脉俱辟;息之一吸则阖,百脉俱阖。辟则阳舒。阖则阴敛。辟则曰玄,阖则曰牝。一阖-辟之间,即名曰玄关也。阖辟风生,又名橐龠,顺乎自然,又名巽风。呼原性海,吸归命蒂。庄子《南华》,又名踵息。诀云:“呼吸至根蒂,长生乃可异。”呼则气悬神,由后升而前降,于中自鼓。吸则神悬气,由前降而后升,于中自纳。鼓纳之机,似天地之橐龠。橐龠者,呼吸出入,天人相盗之机也。呼吸动时愈出,吸则静时愈入,呼吸之机,非但上下,相应乎中,而逆转回环,前后无休,似河车运行不已也。学者求知观止之秘密处,即知中宫消息。此首先下手处也。

Ⅳ 一息是多长时间

释义: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一呼一吸谓之息,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

Ⅳ 古代的一刻钟、一盏茶、一息分别代表现代的多长时间

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即15分钟;一盏茶为10分钟或者14.4分钟;一息顾名思义即指一呼一吸的时间。

以前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壶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

(5)五息是多久扩展阅读:

比时辰更小的古代时间单位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参考资料:网络-一刻钟

Ⅵ 小说中一息的时间是多少

一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

1、汉语一呼一吸。

2、形容时间短促。

3、暂停;稍歇;一口气息。词语出自《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

4、古代为时间单位。

汉语

1、汉语一呼一吸。

2、形容时间短促。

(6)五息是多久扩展阅读:

相关成语

1、奄奄一息 yǎn yǎn yī xī

也作一息奄奄

解释: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气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又作:淹淹一息 (yān yān yī xī)

解释: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Ⅶ 中医里的“一息”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数脉里的“脉来急数,一息五~它到底是多长时间

中医说,一息就是一个呼吸之间.一呼一吸之间有一个停顿.一呼脉跳两下,一吸脉跳两下,中间的停顿跳一下,所以正常人一息是脉跳五下.超过了五下就是“数”脉,少于五下就是“迟脉”.
所以这个一息的时间就是一个呼吸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要一正常人的呼吸时间为准,一般是以健康的医生的呼吸为准,不能用病人的呼吸来算.

Ⅷ 古代五息或者几息是几天的意思吗

不是,是就是一呼一吸的时间,大约几秒钟。在许多武侠和仙侠小说中出现,形容很短的时间。比如,几息时间,已经击败对手什么的。

Ⅸ 一息 是多少时间

大约15分钟一呼一吸为之息,诊脉时先要调匀呼吸,使呼吸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病人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一息 一息,指一呼一吸.《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注间云:“一呼一吸,为一息.”

热点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发布:2025-09-12 17:16:20 浏览:624
小学校长师德师风自查自纠 发布:2025-09-12 16:25:09 浏览:973
nba黑历史 发布:2025-09-12 14:28:24 浏览:240
化学高一必修二 发布:2025-09-12 13:59:58 浏览:139
快乐英语小报 发布:2025-09-12 13:33:29 浏览:989
跳舞基础教学 发布:2025-09-12 12:23:15 浏览:119
康爱多网上药店怎么样 发布:2025-09-12 11:40:45 浏览:553
如何养 发布:2025-09-12 09:30:54 浏览:760
黄岛教师编制 发布:2025-09-12 09:09:04 浏览:870
虫奉行什么时候更新 发布:2025-09-12 08:55:11 浏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