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旷的地面和高楼之间哪里风更大
㈠ 一般情况下,空旷的地方顶层楼密集的地方风大是不是正确的
是正确的,因为面积广而且楼层高,四面八方都是空的,一旦有变化,风速就是最大的。
㈡ 一楼的空旷是防台风的吗
不是防台风。
高楼之间的狭窄地带,风力比起空旷的地面强得多,这种现象是地理中的“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进入狭小的空间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就加速流过,所以会使风速增大。
㈢ 空旷的地面和高楼之间哪里的风更大
高楼之间的风更大。
㈣ 高中地理中,山坡比平地为什么风力更大一些
不仅是山上比平地风大,高处的风都要比低处大。住楼房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楼的高层比低层风要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风就是空气在流动。空气流动的时候,如果受到物体阻挡,它要克服阻力,消耗能量,流动的速度就会减小。地面是很粗糙的,有起伏不平的土地,有树木、庄稼,有高高低低各式各样的建筑物,空气贴近地面流动的时候,受到这些障碍物的阻挡,要消耗很多能量,风速就会减小。高处的风受不到什么拦隔,畅行无阻,所以风速比低处要大。
我国北方一些农村里,夏天最热的时候,好多人晚上都爬到平顶的房屋顶上去乘凉,有时夜里就睡在房顶上,阵阵凉风掠过,人们可以舒舒服服睡上一个好觉。
空旷的原野比城市里风大,草木稀疏的荒漠地区比林木茂盛的地区风大,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降低风速,防止大风带来的危害,人们营造了各种防护林,有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网……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还营造了工程浩大的“三北防护林”。这些绿色工程都很好地发挥了效益,减少了风沙的危害。
㈤ 为什么刮风时两高楼间的风特别大(流体力学问题)
这是由于风过两高楼间时,连续流动的空气过流面积减小,部分压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增大,这时由质量守恒和伯努利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㈥ 为什么高空中风会更大
风的大小是以气流的速度计算的,气流的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为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决定,打个比方说:类似水流,同等情况下,水压力越大,流速越快。
那么至于为什么高空中风会更大,那是因为高空中空旷,气流流动所受到的阻力会小很多,比如北方防风护林就是建设树林带,减缓风速,因此受到地面建筑、树林等各种障碍,风速会低。
在海面上就有不同了 海面空旷,海绵风速不比海面高空风速低,甚至更大,因为离海面越近,气压强越大,同平面气压差就存在越大,因而风速会更大。
㈦ 为什么高楼层风更大
地面附近300~500米以内的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具体的增加规律,一般取决于地面粗糙度和温度垂直变化情况。这也是流体速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简单类比一下,一条水渠里的水流,从水渠表面到水渠底部,流速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往水渠里扔个树叶什么的,也能有直观感觉。渠道和河道里的水流各点的流速不相同,靠近河(渠)底、河边处的流速较小,河中心近水面处的流速最大。
大气层也类似这样的水渠,地面就是水渠的底部,随着高度的增加,流速也会加快。
具体来说,以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为例,也就是一般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 ,且此风压系数不小于0.65。比如高度20米,z=20,代入可得风压系数为0.74。又比如20多层楼,高度大概60米,z=60,代入可得风压系数为1.20。
也就是说,其它因素都相同的前提下,20多层的风压系数1.20是地面附近风压系数0.65的1.8倍。
(7)空旷的地面和高楼之间哪里风更大扩展阅读:
高层住宅还有很多优点。例如,视野较好,一览众山小。休闲之际,站在窗前或阳台上远眺,城市美景尽收眼底,清风吹来,确实令人心旷神怡﹔采光好,室内光线充足,7层以上楼层的日照时间相对更长﹔通风效果好,空气流通速度快,房间内较易形成穿堂风﹔夏天蚊子相对较少﹔安静、舒适、灰尘少。
高层建筑曾经令人讨厌。它可能会让人们孤立於社会环境外,引发不健康的习惯,甚至会增加犯罪率,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巨大变化。因为,现在的高层建筑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同,当年这种楼房的品质不高、设计也不太合理,如今高层住宅越来越舒适,很多还都是位於黄金地段的高楼大厦。
研究者认为,和住在低层的人比较起来,住在高层住宅的人更可能徒步上下楼梯,因而锻炼身体的机会多一些,由此远离了心脏疾病。
据有关专家研究:“爬楼梯一级可延长生命4秒。”爬楼梯是一种不花钱而有效的健身运动,以一般速度登楼,每10分钟要消耗220大卡热量,比散步效果好4倍﹔居住在低层住宅的人可能受到空气污染和交通噪音的影响更多,对健康和寿命不利。高层还弥补了低层住宅容易潮湿、视野狭窄的缺陷。
㈧ 为什么两栋大楼中间的风会很大
这个叫“街道峡谷效应”,当一栋大楼矗立起来,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原来吹经此处的风的正常走向,也即改变了当地的风环境,这种变化有时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例如,在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旁,高低错落的建筑群构成了一道人工的“街道峡谷”,风汇合在街道里,由于“峡谷效应”,风速加大,出现局部强风,加上建筑物的阻滞,形成涡旋和强烈变化的升降气流等复杂的空气流动现象。在大风天气,“街道峡谷效应”加强了风的作用,强大的乱流、涡旋再加上变化莫测的升降气流形成了街道风暴,殃及行人。
因此在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是有明确的规定的。曾因为有楼间距过小,风大造成行人受伤的案例。
更多关于健康话题的图文 欢迎加入爱信福健康。
㈨ 高楼下为什么风很大
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中,我们漫步街头或高层建筑附近时,常会遇到奇怪的风,随着楼群的布局不同,风忽强忽弱,忽上忽下,令人难以捉摸。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穿过高楼之间时,常会受到一股强烈阵风的袭击,猝然间被吹得东倒西歪。这种变幻莫测的怪风叫作“高楼风”。随着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地向高层化发展,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根据楼群的布局不同,高楼风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分流风 风迎着建筑物沿墙面流动,遇到拐角处就分流离去。分流离去的风速高于周围的风速。
下冲风 气流遇到建筑物时,会在建筑物高度的60%~70%处分为上下,左右的风。其中左右方向的风由于受建筑物表面低压区的吸引,变成从上往下冲的劲风。
逆风 冲向建筑物的风沿着墙面下降,一旦落到地面便向上方反向流动,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前有低层建筑的情况下,更易助长这种逆流现象,使之变成快速流动的强气流。
峡谷风 在高层建筑彼此邻接的场合,风流过建筑物之间的缝隙时,分流风和下冲风共同作用,形成快速流动的强风。
开口部风 在建筑物下层的开口部分,上侧风与下侧风纠缠在一起,使这个部分成为风口,来自各个方面的风在此汇集,快速流过。
穿堂风 在市区,风沿着马路或胡同穿扫而过。林立的建筑物越是排得整整齐齐,穿堂风越容易形成。
㈩ 高处的风为什么比低处的要大
我们站在高楼或高塔上,总会感觉到风比地面大,可见风 速是随高度而增大的。拿北京地区来说,当10米高度上的风 速为每秒1.1米的时候,在50米的高度上为每秒3.6米,在 100米的高度上为每秒4. 4米,在150米的高度上为每秒4.9米。 如果高度再增大,风也要继续加强,一直到某一个高 度上为止,这个高度是随当时的天气条件来决定的。高处的风一般总是比低处的风刮得大些,但高处风速和 低处风速相差多少是随天气状况而不同的。在太阳照射很强的晴天里,空气对流也强,这时高处和低处的风速相差得比较 小,也就是高处虽然风速很大,低处风速也不很小。 在太阳照 射较弱的阴天里,空气对流不强,这时高处和低处的风速相差得比较大,也就是低处虽然风速很小,甚至于没有风,但高处 却有较大的风。
为什么高处的风比低处的风大呢?
因为空气运动要受到 摩擦力的影响,在地面上的空气所受的摩擦作用最大,尤其是在起伏不平的山地,空气最容易形成涡旋运动。 随着高度增 加,摩擦作用减少,风速也就增大了。就是同一地区,近地面的 空气温度也不一样,有的高些,有的低些。这样,在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温度就不均匀,引起气压的不均匀(称气压梯度), 从而减慢风速,所以高处风会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