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从哪里吹
⑴ 八孔箫的吹法 初学者
八孔萧的吹法:
一、姿势
持箫姿势原则顺人体自然,双手持箫按孔一般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南管古老方式刚好相反,何者在上独自练箫无妨,对将学八孔箫或兼吹笛则有关,乐团中习惯相同会方便些。
因为八孔箫的最下孔是开在稍侧面,换手就需重开孔,吹笛是横吹,就有左右问题。按孔手指以最轻松能盖满音孔为原则,下方的手最好稍稍斜度向上,根据最下孔以指脸盖孔,依序上来越高手指更接近指中盖孔,将有助於按孔的灵活度。也有助於大型箫的吹奏。
为维持换气的顺畅,身体要维持挺直腰杆,不管是坐姿或立姿或慢步间吹奏,维持直立的腰身,以利呼吸换气自然平顺,若是坐姿时切忌躺住椅背及跷脚,必须坐於前方椅子三分之一处,以利身体自然垂直,不必过度紧绷,轻松直立便是。
双肩也必须放松,随乐曲而姿体语言而无妨,切莫高耸双肩,增加身体无谓的负荷。双臂随著按箫的手指而自然垂於两方,箫与身体成约45度角,若南管则略仰於45度,南管箫有凤箫之名,吹箫者双臂象其凤翼。
二、换气
吹箫首重换气方式,因为若换气不适当会影响身体健康,民间传说吹箫致吐血的故事,笔者认为有可能。若方法错误,又是忧郁性格而寄情箫声,吹箫会有持续性停不住的情形,不觉中长时间对健康会是慢性的大损害。
一般人呼吸都以胸部的肺部呼吸,吹箫或其他吹管乐器,含歌唱,都需要练习含腹部的呼吸,胸部呼吸的容量有限,吹箫容易疲劳与头晕,一方面是会有气不够的感觉,对肺部也会有损害。
吹箫以腹部呼吸为先,就是深呼吸及下腹的呼吸方式为首,胸腹同时使用为辅,的呼吸方式,一般的吹奏都以下腹部作为换气空间,必要的长乐句段落需要一气呵成时需胸腹同时使用。
腹式呼吸在打坐或练功都有用到,在吹箫的练习上,可以透过哈气法练习,就是练习在镜子前哈气,可以看到雾气的现象就是腹部哈出来的气,熟练了哈气的换气方式,用来吹箫练习时,先吹筒音,将洞箫尾端接近镜子,吹出箫声后,镜子也会有雾气,那就是腹部的气出来了。
用镜子来检验自己的方法有没正确,是笔者个人的体验方式,可谓简单确实。当已经能将腹部之气呼出,要吸进腹部乃简易自然之事,因为那里空间已经被挤压没气了,只要一吸便深入腹部,因此先有正确的呼气法也是方式之一。
确定自然的腹式呼吸,可请旁人注意吹箫时的身体变化,吹箫时肚子是慢慢消下去,吸气时腹部是凸出,而不是只有胸部在变化。
至于吸气是由鼻子吸气或嘴巴吸气,若是自己练箫修身养性,以鼻子吸气是最好方式,若为演奏或录音,则需要练习鼻口同时进气的功夫,迅速又减少换气声音。
大部分的人吹箫都会有喉咙的异声,这情形有些人即使非吹管乐器,例如拉胡琴也会有,都是身体没有完全放松,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自己吹箫的用力点,多馀的紧张尽量消除,就像高耸的双肩一班。
三、口风
洞箫音色的关键性影响在口风,口风气息的控制是吹箫最重要且最基础的技巧,吹箫的功力在这上面可以看出来,因为口风与气息的控制能力演变的技巧很多。
例如强弱音的控制,箫声音色的改变,乃至循环换气都与口风有关,笔者个人认为在口风控制上,每支箫多少都需要经过适应期,以达到驾驭自如,在经验上,每次吹箫也都有口风的适应期,尤其隔一阵子没吹箫,一开始吹就需要经过口风适应期,大约十分钟到半小时。
(1)箫从哪里吹扩展阅读
吹唐式吹口在口风控制上需要让出气扁平,吹高音更扁细,让气束压力强,而不是加大力气吹出来,而是嘴唇控制松紧,低音时下嘴唇稍后,让上嘴唇相对在前,口风松,箫音就低浓。
吹南管箫的口风属於椭圆气束,尤其高音时,变得细窄时可以是小音量的高音,也可以是大音量的高音,完全是口风对气息的控制。
洞箫吹奏音阶约有三个八度音,音孔只有一组八度音,八度音阶的变化在於口风的松紧与气息的强弱变化。基本上高音需要的气息强,口风要细紧,低音要松口风要弱的气息。根据这个原理若吹高音需要更大力气,在实际上是口风缩小,让气流加大,并不是维持原来口风加大力气吹气,这样会很累,方法是错误的。
洞箫的音阶虽然分有:五孔、六孔、七孔、八孔等,在音律上有分为传统音律与现代音律两种,日本尺八与国乐箫都已经是十二律制音阶,只有南管箫维持传统模式。
⑵ 箫是横吹还是直吹的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⑶ 乐器—箫 怎么吹
你的是几孔的?我拣常用的七孔说了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用大拇按箫后面的孔,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按正面从上边数的前3个孔,小指自然搭在箫身上,右手大拇指托着箫的下半部,食指,中指,无名指仍是依次按正面从上到下数的456孔,小指仍是自然搭在箫身上
嘴型要小,留一点口,吐出气,轻点吹,不然不容易发音
现在说音的指法,我说的是1=C的手型,这个是最基本的:
1
左手按的孔全堵住,右手不堵住,自然手型
2
在1的手型上松开无名指,其他不变
3
在2的手型上再松开中指,其他不变
4
左手除了大拇指以外全堵上,右手仍是自然手型
5
左手全堵上,右手全堵上
6
在5的手型上松开右手的无名指
7
在6的手型上再松开中指
想吹高低音就要通过吹起的力度来控制,还是要自己慢慢摸索
建议你最好买本书
⑷ 箫要怎么吹啊
这是教程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箫的基本功及指法:
(一)气、指、唇、舌是吹好箫的四个基本要素。气指的是正确的呼吸方法;指便是手指的灵活性;唇是指控制风门、调节口风、使用嘴劲的功夫;舌指的是舌在口腔内的活动功夫。
1、呼吸方法的训练
呼吸方法分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吹箫基本上运用的是腹式呼吸方法和胸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主要依靠腹部运动。吸气时腹部要求渐渐鼓起,呼起时腹部渐渐收缩,以便吸入最多的气。初学时应从体验深呼吸入手,像闻花般用鼻吸气,有腰、腹、胸、背便逐渐向四周扩张。
2、唇的训练
低音区口风要绶,中音区要平吹,高音区时急吹,而超高音区时用超吹。多练习高低音转换,感受一下吹高低音时风门的变化。
3、指的训练
在按照正确的指法按闭音孔的前提下,对按音孔指的单独活动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平时不吹箫的时候,也可以练习一下手指的伸展能力。
4、舌的训练。
多练习吐音。
(二)六孔箫的指法
A 、筒音5的指法[G调]
将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发出的最低音叫做“筒音”。
箫的调(或者说什么调的箫)标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为这个调主音1。筒音作为5,那么开第一孔就是6,以此类推,第二孔为7,第三孔为1。第三孔旁边标一个英文字母G,就是G调的箫。第三孔旁边标着F,我们说这支箫是F调的。第一孔下面标着的音是筒音。第三孔是G,筒音是D,D音是G调的5。第三孔是F,筒音是C,C音是F调的5。第三孔是A,筒音是E,E音是A调的5。推算的方法,第三孔为1,下行四度为5,正好是筒音。我们习惯上以筒音的唱名,区别于不同的指法。
B、筒音1的指法[D调]
筒音作为1是一种常用的指法。这是音名、唱名、调性完全统一的指法。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1(唱名),筒音是D(音名),那么所吹出的音阶就是D调(调性)。其它调箫以此类推。
筒音作1时要注意7这个音。7的指法是将所有指孔全部打开,中音7和高音7一样,只有这一种指法。吹7音时请注意音准。一般的箫筒音作1时指孔全部打开吹7音,音高还有点偏低,那么我们就要从气上加以控制。
具体做法是:
气息加强一点,风门略小一点,将箫往下压一点,这样等于吹孔向外翻,将7音校正到准确音高位置。以上所说的动作,只是一点点,此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音孔。如果某音略高,那么动作正好相反,气息减弱一点,风门略大一点,将箫往上抬一点,这个音就能略低一点。当然不能所有的音都这样做,要是不准的音孔太多,就该采用其它方法调整音孔了。
C、筒音2的指法[C调] 筒音作为2也是常用指法之一。
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2吹出的音阶是什么调呢?
有两种推算方法:
一是从筒音D往下数,D是2,C是1。筒音2是C调。
一是从三孔G往上数,四孔A,五孔B,六孔C(半孔),D是2,G是5,C肯定是1,C调。
筒音2所注意的指法有以下几种,第二孔按半孔为4音,也可以用叉指的方法,这种叉指方法吹出来的4音偏高。过去民间艺人常用这种指法,现在一般都采用按半孔指法。中音1、2和高音1、2各有两种指法。
D、筒音6的指法[F调]
筒音作为6这种指法,不是常用指法。由于半孔较多,不宜控制,所以练习曲难度相对比其它指法难度大。但是筒音6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指法,而且别的指法不能代替,因此花时间练习筒音作6的指法是十分必要的。
筒音作6上行小三度是1,用G调箫练习筒音是D。D等于6(全按),E等于7(开一孔),F等于1(一孔全开,二孔开半孔)。那么,筒音作6的指法是F调。
筒音作6时的第二孔,第五孔,第六孔都要开半孔。中音区的1、4、5、6和高音区的1、4、5、6都有两种指法。
⑸ 六孔G调箫怎样拿和吹,1234567怎样按啊
手指保持放松,自然弯曲,会对按孔更有利。手型以放松自然为好。
把位小的箫用指肚按孔是可以的。指肚比较敏感而且多肉,容易按严孔。但把位大的箫,用指肚按孔就比较困难,手型容易僵硬,还可能造成手腕软组织损伤,这就必须使用指节按孔。
下把位指节按孔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孔用小手指指肚按住,在保持手型自然的情况下,依次按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如果箫长胳膊短,234孔按孔的位置也越来越靠近手指根部。
(5)箫从哪里吹扩展阅读
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为三种:
胸式呼吸
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这样,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也不能持久,身体易感疲劳,这种方法不好控制气息,也有损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
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民间说法叫做“气沉丹田”。呼气时,丹田要绷住劲,一点一点均匀地将气吹出,经过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是能够掌握的。
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气流,均匀的将气吹出,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减弱气流强度,做出强弱变化和腹颤音效果,是一种正确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吸气时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将气吸入,这样肺吸入的空气量比前两种方法都要大。
采用胸腹式呼吸时。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联合工作时,呼吸肌肉所承担的负荷分布得非常均匀,这样,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综上所述,初学者首先应学会腹式呼吸,熟练后再加上胸部扩展动作,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
练习时先用鼻子将气慢慢吸入,这时就能体会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就是正确的自然呼吸的感觉,以后逐渐加快吸气速度,再试着不改变腹部、腰部动作的情况下而改用嘴吸气,这样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确吸气方法。
吹奏时随着气的呼出腹部逐渐收缩,但丹田一定要绷住劲,找向外拉的感觉,这就是控制。
⑹ 箫往哪个孔吹
上端为吹口,箫身是按孔,下面有基音孔助音孔,吹口大多有顶盖,U形吹口,也有无顶盖的,譬如南箫,有的洞箫也把顶盖去掉的
⑺ 如何吹箫
一、姿势
无论采用站姿还是坐姿,吹奏者都应保持上身正直——既不可挺胸,也不可弓背;双脚自然分开,站立时约同肩宽,采用坐姿时则两膝距离要略微超过肩宽,坐凳高度不低于演奏者膝盖(以免影响运气),演奏者也不应将后背靠在椅背上,而应自然悬空,以保证腰部正直。翘二郎腿更是演奏者之大忌!
二、口型
能否吹出正确的音色,口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学习者在确定口型时可借助于乐器来练习。具体步骤如下:
1、将箫管向前平端与嘴部等高,吹孔位于上侧;
2、双唇微合,将吹孔贴近唇缝,用上唇尖接触吹孔的半圆形外缘,以确定吹孔位置;
3、将箫尾略微下垂(与水平约呈45度角),以下颔支持箫的顶端,下唇将吹孔的截面缺口完全覆盖,但不须贴紧;
4、双唇保持松驰,两边嘴角向内并向中央挤拢(注意不要绷得太紧,上、下牙不要合拢),使双唇间形成一个椭圆形(或者说是菱形)的窄缝。
完成以上动作后,即可进行下面的发音练习了。
*初学者在最初的几周内要经常用小镜子对照检查,以确定准确的口型,并且不断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发音
在一开始学习吹奏发音时,学习者不应急于用手指按闭音孔(好象大多第一次拿到箫在手的人都喜欢迫不及待地询问:1234567在哪里?千万要抵制诱惑哦:)而应在所有音孔都全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练习,这有点类似于弦乐器的空弦练习。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可以较轻松地获得饱满、结实的声音;
2、练习过程中不受其它问题(如音准、气息、手指按孔的严密程度等)的干扰,使学习者可以专心地体会发音本身是否纯净、饱满,并且把注意力放在口型、位置上。
在已建立口型以及上述状态下学习发音的方法是:
深吸一口气,舌头在口腔内自然平伸,然后让气流从唇缝中平稳呼出(如发“fu佛”音),吹向吹孔的边缘,让气流被吹孔的半圆形锐边自然劈开,引起管壁振动而产生一定频率的乐音(注意不是将气流完全灌入管中)。缓慢地调整下颌和唇以及吹孔的位置、角度,直到发出的音高接近于B或#C的声音。
学习者不能确定自己呼出的气流的方向和质量时,可暂时将吹孔移开,在保持口型的状态下平稳呼气,同时用手掌在下巴前方探测,应感觉到气流是向正前下方与水平约呈25度角的方向运动,并且通过调整使气流集中为一细束,在手掌上感觉到的气流的宽度应在1~2cm左右。
学习者在发出声音后应继续练习,以保证较长时间(不少于8秒)声音的饱满结实,但不须很强。当感到声音变虚时应立刻停止发音,进行换气,不要勉强坚持。
最理想的音色应带有轻微的气流的声音,好象劈竹子时所产生的“沙沙”声,而不应追求光滑而没有质感的音色。
四、呼吸
上述的发音练习要达到要求必须在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如果已经有学习其它管乐器基础的朋友可参考已学乐器的呼吸法,在原则上洞箫吹奏的呼吸法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对于大多数管乐器来说以胸腹式呼吸为主、配合运用腹式呼吸都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肺容量以及更轻松地控制气息。
面对于没有管乐器吹奏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则建议先从掌握单纯的腹式呼吸开始,待到能够熟练地运用腹式呼吸之后再学习胸腹式呼吸,这样就容易多了。
腹式呼吸的要领是,吸气时迅速扩张下腹部及腰部两侧肌肉(即俗话说的“气沉丹田”),学生可借助于深吸气嗅花香的方法来体会体内的感觉,而在吹奏呼气时则保持住下腹部及腰肌的扩张状态,气流不是被强行挤压出来的,而是借助于肺腔的弹性缓慢地泄漏出来的。学习者必须建立这样的概念并且永远记住:能使乐器最充分地振动以发出最佳音色时,通过口风的气流其实并非很强,从气流口径到流速都应是恰到好处的,一旦超过这个分寸就将适得其反地破坏乐器的最佳振动并且产生不必要的杂音。因此吹奏者应学会有控制地、最大限度地节省呼出的气息。在前苏联的吉科夫的专著《管乐器吹奏呼吸法》中就有“在呼气时尽可能地把胸廓保持在抬起(吸气的)状态”的观点,这就好比扶着自行车下坡时,你的实际动作是在住回拉住你的自行车,而不是往前推它。同样道理,在管乐器吹奏过程中各部分参与呼吸的肌肉的实际动作是在阻止肺腔的迅速收缩,以控制呼出气流的大小,延长呼气的时间。
学习者通过1至2个月的练习较好地掌握了腹式呼吸的要领之后,就可以学习使用胸腹式综合呼吸了。胸腹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的区别就在于吸气时除了扩张下腹部以外,同时也要扩张上腹部以及胸腔的下半部分(切切不可耸肩,耸肩则会破坏下腹部的扩张);而呼气时的要领则与腹式呼吸基本一致。
作业:
不按音孔吹长音练习,要求声音实在、平稳,争取一口气吹奏8秒以上,但不可将肺中空气全部呼出,应及时换气
⑻ 箫的吹法初学者
持箫姿势原则顺人体自然,双手持箫按孔一般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南管古老方式刚好相反,何者在上独自练箫无妨,对将学八孔箫或兼吹笛则有关,乐团中习惯相同会方便些。
因为八孔箫的最下孔是开在稍侧面,换手就需重开孔,吹笛是横吹,就有左右问题。按孔手指以最轻松能盖满音孔为原则,下方的手最好稍稍斜度向上,根据最下孔以指脸盖孔,依序上来越高手指更接近指中盖孔,将有助於按孔的灵活度。也有助於大型箫的吹奏。
为维持换气的顺畅,身体要维持挺直腰杆,不管是坐姿或立姿或慢步间吹奏,维持直立的腰身,以利呼吸换气自然平顺,若是坐姿时切忌躺住椅背及跷脚,必须坐於前方椅子三分之一处,以利身体自然垂直,不必过度紧绷,轻松直立便是。
双肩也必须放松,随乐曲而姿体语言而无妨,切莫高耸双肩,增加身体无谓的负荷。双臂随著按箫的手指而自然垂於两方,箫与身体成约45度角,若南管则略仰於45度,南管箫有凤箫之名,吹箫者双臂象其凤翼。
(8)箫从哪里吹扩展阅读
据传为上古先民为教化苍生,模拟凤凰翅管临风发声而做。最早是若干竹管并排粘在一起 ,每管一音,称“排箫”,现仍有传世。后来又出现了单管开孔顺吹的“洞箫”,也就是现在常见的样子。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
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从其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唐宋时由箫演变出另一种乐器,叫“尺八”,流传至今。
箫音色淳厚、柔和、幽静,呜咽婉转,如泣如诉,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箫不但能独奏,而且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共同塑造音乐形象。最典型的是它和古琴的合奏,格调高雅,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润饰作用。
⑼ 箫怎么吹口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分析如下:
吹洞箫的口型,形象概括,就是念“呜”字时候的口型,同时口腔里的感觉像含着半口水,注意状态的自然,不要刻意想舌头或者嘴唇。
标准口型有些像微笑,抿着,把气流收成一束,缓缓均匀地从口中吹出。一般没基础的要把每个音阶 ,吹响吹好至少得练个把月吧。箫的发音有些难度,掌握不好口型都吹不响的。箫的用气比笛子难。中间的接口是用来调节音高的,也有方便携带的作用。FG两调都比较常用,F调低沉一些。
(9)箫从哪里吹扩展阅读: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全部乐器: 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壮族) 、招军(汉族) 、吐良(景颇族) 、斯布斯、额(哈萨克族)、
口笛(汉族) 、树皮拉管(苗族) 、竹号(怒族) 、箫(汉族) 、尺八 、鼻箫(高山族) 、笛(汉族) 、排笛(汉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汉族) 、排箫(汉族) 、多(克木人) 、篪(汉族) 、埙(汉族) 、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荜达(黎族) 、(口利)咧(黎族) 、唢呐(汉族) 、管(汉族) 、双管(汉族)、
喉管(汉族) 、芒筒(苗族) 、笙(汉族) 、芦笙(苗、瑶、侗族) 、确索(哈尼族) 、巴乌(哈尼族) 、口哨(鄂伦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