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在哪个寺庙出家
『壹』 济公住的是什么寺啊
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天台县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所以济公只是在灵隐寺出家的,长住的还是净寺(净慈寺)。
『贰』 当初济公为什么出家
济公逃婚在杭州灵隐寺出家。
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初二日(1129年3月1日)济公出生于南宋台州。济公逃婚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拜瞎堂慧远为师。喜好诵经打坐,不戒酒肉,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为不检点,被众僧告到其师慧远面前,慧远为庇护他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癫僧!”
故又被称做济癫。其师慧远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医术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被百姓称为济公活佛。传说是降龙罗汉转世。道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于净慈寺圆寂,享寿七十九岁。临终前曾作一偈:“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葬于虎跑(今杭州动物园南边),后人建有济公塔院。《净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载其《入龛文》、《起龛文》、《挂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影视形象
(2)济公在哪个寺庙出家扩展阅读:
小说创作
南宋时,济公的故事就在浙江台州当地口耳相传。明清之际,民间的说书人开始以为主题,逐渐发展出情节生动的故事,后清代文人郭小亭集成《济公全传》一书,这是一部章回体的小说。但是,济公的真实故事,并没有《济公全传》描述的如此渲染。
常与济公作对者,即小说里杭州城的兄弟领袖华西锋,但每此次都被济公的幻术戏弄再三,恼怒不已。
他的神通传奇故事,除了圆照井运木是道济自身的故事之外,其他的显圣故事,多来自高僧传诸多高僧的事迹,例如唐代被视为地藏化身的金乔觉以一袭袈裟示现神通覆盖九华山,又例如南北朝的宝志禅师食鸽吐出活鸽等等事迹,小说家就把这些高僧故事全都搬到济公身上,而成为后来流传民间的济公故事。
『叁』 济公活佛在哪个寺庙圆寂的
济公活佛实有其人,真名叫“道济”禅师。圆寂在虎跑寺。
2014年6月13日,农历五月十六,降龙罗汉道济禅师圆寂日。
道济(1150~1209) 宋代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是临海(浙江台州)人,俗家姓李。道济禅师诞生满月之后,有天台国清寺法空一本法师来访,为新生儿起名修元,就是令修本命元辰之意。十八岁时因为父母双亡,落发于灵隐寺,曾问道于祇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后前往苏州虎丘山,拜圆悟克勤禅师的法嗣瞎堂慧远禅师为师并嗣其法。宋宁宗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道济禅师示寂于虎跑寺(或说净慈寺),世寿六十(一说七十三),葬于虎跑。临终曾书偈云:“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道济禅师,俗称济颠,出家于灵隐寺,长住于净慈寺,圆寂于虎跑寺,生前的足迹踏遍台州、苏杭的山山水水。由于道济禅师出身不凡,其神奇高雅、放荡不羁的经历盛传民间,清朝文人撰写的《济公活佛传》风行全国,济公活佛之名,可谓老幼妇孺皆知。
『肆』 《活佛济公》济公在哪个寺院修行
济公在灵隐寺。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活佛”。他的祖上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得此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
『伍』 问“济公”出家的庙在哪里
您好,有的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 南宋高僧,台山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杭州灵隐寺 (Temple of Soul's Retreat ),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寺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是神话《济公》出家的地方 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清康熙南巡时,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灵字繁体为上面一雨字,中间横排三个口字,最下面一个巫字,他欢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写得太大,差点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有云有林,显得十分幽静,于是灵机一动,顺势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字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灵隐寺自创建以来,曾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游人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进入灵隐,先至理公塔前小驻。理公塔为慧理和尚骨灰埋葬之处,此塔高8米余,八角七层,是一座石塔,位于飞来峰岩旁,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往右过春淙亭。一道红墙暂将 灵隐寺 遮住,左边便是飞来峰与冷泉,在泉边漫步,景色幽深,引人入胜。 唐时冷泉上有5座亭子,后因山洪四亭俱毁,冷泉也于明万历年间移建岸上。现有“壑雷”“冷泉”二亭。亭建于宋代,苏东坡有诗“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诗得名。冷泉亭上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很有意趣。 过冷泉,灵隐古刹即在眼前。灵隐寺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主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 灵隐寺 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进天王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两边为四大天王,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手执金刚杵的韦驮菩萨,韦驮佛像造型端庄,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过天王殿为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是大雄宝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说是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第子善才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高踞莲花座之上,妙相庄严,颔首俯视,令人敬畏。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释祖像后壁为《五十三参》彩绘群塑,共有姿态各异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现的是佛经中财童子历经磨难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这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鳌背,手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她意态潇洒,祥和地接受着善财童子的参拜。
『陆』 济公在哪座寺庙出家
灵隐寺。只要一心想出家,那家都可以的,挑挑拣拣,那只是你还在眷恋红尘而已。
『柒』 济公修行的寺院是灵隐寺,还是净慈寺
济公出家的寺院是灵隐寺,济公后来修行的寺院是净慈寺。
『捌』 济公在哪个寺庙出的家
济公,又叫道济禅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于杭州西湖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
『玖』 济公在哪座寺庙出家
灵隐寺 济公(1130-1209)出生于浙江天台,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元,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拾』 济公在哪个寺庙出家呢
济公是在杭州灵隐寺出家。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传说降龙罗汉转世。今天台山永宁村人.李修元在十八岁赴考之时突然出家,和家中有一场变故有关。父母双双得急病去世,病情来得很急,不出三日,就相继撤手人鬟了。李修元在借宿的灵隐寺中,接到寄自家中的信时,一时万念俱灰。三天后,悲痛之中的李修元就在灵隐寺落发了,为他剃度的是瞎堂慧远禅师。有关道济在灵隐寺出家一事,历朝文献都无异议。民国四年(1915年)印行的《天台县志稿》,也还照抄康熙二十二年(1883年)《天台志稿》上的说法:“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即使1995年版的《天台志稿》出说他:“十八岁赶临安,于灵隐寺出家。”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拓展资料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在小乘佛教中,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