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中医哪些

中医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29 12:16:24

❶ 中医的“五术”,是指哪些

中医的“五术”,是指哪些?

五术是汉族人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其中许多精粹,都被中华民族道家详细的承传出来。也是在巨大繁杂的书法(西汉前称方术、如以西方国家叫法也就是说白了法术)系统软件的最关键的归类,一般觉得包含山(仙)、医、命、卜、相五类。

五术的(山、医、命、相、卜)基本上组成,


中医儿科关键医治小儿疾病。因为小儿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学特性与成年人不一样,因此医治的方法和服药也与成年人不一样。其具体表现在:小儿抵抗风邪的能力较差,一旦病发,症状的转变快速,与成年人拥有 非常大差别。患者对疾病的痛楚通常不可以恰当表述,再加上小儿腑脏柔嫩,对药品的反应和耐受性也与成年人不一样,因此设立小儿大专很必须。

针灸是扎针法和灸法的统称。绣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道刺进病人身体,用捻、提等技巧,根据对经脉俞穴的刺激性来医治疾病。炙法是把点燃着的艾绒按一定穴道熏灼表皮的经脉俞穴,利用热地刺激性来医治疾病。针灸疗法适用每种疾病,包含很多多功能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及其一部分器质疾病。

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是采用防止或医治方式,避免 疾病产生、发展趋势的方法。中医治则理论的基本上规律。中医养生包括三种实际意义:一是预防疾病于未然,注重养生,防治疾病的产生;二是既病以后防其传变,注重初期确诊和早期治疗,立即操纵疾病的发展趋势演化;三是愈后避免 疾病的发作及痊愈并发症。

以上就是我的详细介绍,希望看完对你有所帮助,

❷ 中医都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三个哲学观:整体观、辩证观,及新挖掘出的中医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
中医分形集
分形阴阳集分形几何中最简单的二分阴阳分形集的分形维数
五行分形集自相似、多层次的五行分形集的分形维数
数理阴阳阴阳的数理定量
分形藏象五系统五脏六腑的分形维数
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

中医科分类
分类有利于提高中医生对疾病专一的研究和治疗,也为患者问医就诊提供了方便,主要有:
一、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主要治疗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外感病是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疾病。内伤病主要指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
二、 中医外科 中医外科主要治疗包括疮疡、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三、 中医儿科 中医儿科主要治疗小儿疾病。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而治疗的方法和用药也与成人不同。其主要表现在:小儿抗御外邪的能力差,一旦发病,证候的传变迅速,与成人有着很大差异。患儿对疾病的痛苦往往不能正确表达,加上小儿腑脏娇嫩,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力也与成人不同,因而开设小儿专科很有必要。
四、 中医妇科 中医妇科主要治疗妇女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乳房疾病、前阴疾病和妇科杂病。 中医治疗妇人疾病具有一定优势,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五、 中医针灸科 中医针灸是针刺法和炙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刺激来治疗疾病。炙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体表的经络腧穴,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适用于各科疾病,包括许多功能性疾病和传染病,以及部分器质性疾病。
六、 中医五官科 主要治疗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眼睛疾病。 七、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历史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名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学注重学习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临床医疗技能、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毕业生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主干学科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主要课程有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等。

针灸推拿学的主要课程有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毕业生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中药学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中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同学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为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校有三十多所,有专门的中医学院,也有综合性的医学院,主要包括首都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长春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承德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宁夏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海南医学院等。

开设针灸推拿学的院校主要有河北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长春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宁夏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等。

开设中药学专业的院校主要有首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学院、广东药学院、浙江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长春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承德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等。

这方面的东西我了解得比较多,因为我今年报的也是中医药大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优势专业,如果你真的爱好,并且搞好的话,我想整个中医学在未来都是很有前景的(这也是自我激励)。目前,我感觉针灸好像很吃香。

❸ 中医学包括哪些

中医学包括中医基础医学、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三部分。 中医基础医学主要是阐述中医的基础理论,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发病学说、病机学说等等。 中医预防医学主要是阐述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括①未病先防:重视用各种方法进行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最主要的。②既病防变:提倡早期诊断,防其恶变。③利用一切措施与手段,如食物、药物、针灸、推拿、按摩、熏、蒸、浴等,对人体及环境进行保护,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感染和传播。 中医临床医学即是研究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熏、蒸、浴等方法对患病人群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科学。(刘春援 江西副教授)

❹ 中医有哪些东西

中医是国家的瑰宝,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宝贵财富。传统的中医应该是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黑箱方法论有着很一致的地方。
也有人认为,中医三分之一是医学,三分之一是哲学,还有三分之一是玄学。

❺ 著名中医有哪些

我国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名单 我国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名单 北京市40人 王嘉麟 温振英 周德安 陈彤云 张炳厚 魏执真 黄丽娟 柴嵩岩 周乃玉 李乾构 王应麟 许心如 危北海 郁仁存 高忠英 周耀庭钱英 陈昭定 方和谦 谷世喆 许彭龄 张淑文 李贵 王琦 聂惠民 刘燕池 孔光一 陈文伯 张士杰 阎玉凝 肖承悰 郭维琴 田德禄武维屏 王沛 周平安 陈淑长 柯微君 王焕禄 王莒生 天津市20人 石学敏 韩景献 黄文政 曹式丽 金季玲 张伯礼 刘文峰 于志强 孙兰军 徐志尧 邓鹤鸣 张大宁 栗锦迁 张曾譻 章臣桂 王子云陈宝贵 陈津生 武成 李競 河北省19人 田淑霄 李士懋 杨牧祥 赵玉庸 李佃贵 刘亚娴 邢月朋 王淑玲 郭纪生 张士舜 李淑荣 王国三 孙光周 李英杰 任琢珊 陈益昀李延芳 韩志河 高社光 山西省13人 王晞星 冯五金 王裕颐 张玉芬 侯振民 郭耀康 关宝莲 魏中海 陈家礼 白兆芝 赵尚华 吕景山 高天爱 内蒙古自治区11人 苏荣扎布 阿古拉 明根巴雅尔 朱宗元 张孝礼 牛兴东 杭盖巴特尔 包金山 查干 金玉 黄海波 辽宁省28人 洪家铁 曹幸馀 王子正 肖瑞崇 侯升魁 姜松鹤白长川 石志超 张天文 齐清会 曹林 郭庆贺 周耀群 贾淑兰 岳惠卿 兰宏江 孙洪卓周学文 马智 李德新 田维柱 张静生 郭恩绵 杨积武 刘元禄 郭振武 洪治平 田振国 吉林省16人 刘柏龄 杨宗孟 王烈 南征 于凯成 范国樑 黄永生 陈向明 张文泰 纪青山 阎洪臣 于作盈 王钰 李莹 刘大同 曲生 黑龙江省22人 张琪 郭文勤 王铁良 吴秉纯 段富津 康广盛 王雪华 孙申田 高维滨 王玉玺 李延 王秀霞 孙伟正 李令根 董清平 卢芳 朱永志张缙 张凤山 栗德林 李敬孝 滕义和 上海市21人 严世芸 施杞 蔡淦 张云鹏 秦亮甫 叶愈青 陆徳铭 唐汉钧 邹菊生 王霞芳 陈湘君 柏连松 石印玉 蔡小荪 何立人 彭培初 叶景华曹玲仙 刘嘉湘 李飞跃 颜乾麟 江苏省31人 周仲瑛 汪受传 朱秉宜 徐福松 邹燕勤 单兆伟 刘沈林 盛灿若 夏桂成 诸方受 唐蜀华 吴旭 许芝银 李七一 杨桂云 王德明刘永年 莫燕新 丁义江 李柏年 吴新欲 张志坚 程子俊 任光荣龚正丰 朱良春 邵荣世 夏治平 孙浩 谢兆丰 王少华 浙江省24人 肖鲁伟 范永升 连建伟 徐珊 宋康 俞景茂 陈意 裘昌林 王坤根 潘智敏 李学铭 徐再春 王樟连 刘时觉 王永钧 周锦 何嘉琳张玉柱 董幼祺 陈颖异 方水林 常青 钟坚 吴瑞华 安徽省11人 梁文珍 徐经世 丁锷 周宜轩 马骏 魏福良 张道宗 张炳秀 韩明向 胡国俊 郑梅生 福建省17人 杜建 王和鸣 陈民藩 周国英 杨春波 陈美华 朱亨炤 吕绍光 黄秋云 邓正明 卢太坤 洪炳根 苏稼夫 余天泰 黄宝英 吴熙吴允耀 江西省15人 洪广祥 皮持衡 周士源 伍炳彩 谢强 张小萍 赵纪生 邓运明 熊墨年 何晓晖 傅淑清 丁德秭 王德祖 欧阳枝磊 李金生 山东省24人 曹贻训 程益春 单秋华 丁书文 侯玉芬 焦中华 林慧娟 王国才 尹常健 周翠英 冯建华 李安源 华明珍 浦家祚 周兆山 王法德赵法文 王光辉 赵学印 谭远超 陈权 张志发 左振素 谷越涛 河南省23人 张东岳 丁樱 胡玉荃 冯宪章 王自敏 崔公让 郑绍周 李鲤 王立忠 唐宋 李发枝 袁占盈 侯士良 刘茂林 赵法新 赵时雨 高惠然郑启仲 丁世芹 秦月好 贾燕平 刘学勤 杨树亮 湖北省17人 陈科力 梅国强 周安方 李家康 陈如泉 凃晋文 张赤志 吴寿善 熊昌源 王胜利 管竞环 张介眉 张唐法 叶世登 万远铁 郑翔刘云鹏 湖南省13人 杨寿峨 石琴大 尚品洁 蒋兴磊 黎杏群 熊继柏 潘敏求 张崇泉 欧阳恒 杨秉秀 王行宽 刘绍贵 尤昭玲 广东省26人 张家维 劳绍贤 周福生 丘和明 陈纪藩 周岱翰 蔡炳勤 林毅 司徒仪 黄春林 刘伟胜 冯新送 刘庆思 沈英森 莫通 邱志楠 杨群玉陈宝田 邱健行 王清海 卢桂梅 吴维城 罗陆一 陈志维 叶伟洪 余伯亮 广西自治区5人 韦贵康 周德丽 方显明 蓝青强 董少龙 海南省4人 张永杰 李成光 陈达天 辜孔进 重庆市13人 张西俭 郑卫琴 王毅刚 郭剑华 王辉武 郑邦本 骆常义 朱正刚 刘兴文 付灿鋆 周天寒 曾宪策 胡吉元 四川省16人 陈绍宏 杨家林 钟以泽 王明芳 熊大经 陈学忠 徐廷翰 陈隆晖 黄淑芬 王明杰 李祖伦 万德光 刁本恕 钟友鸣 汤一新 旦科 贵州省7人 何成瑶 李宗智 吴文尧 刘尚义 吴光炯 符中柱 凌湘力 云南省11人 赵淳 张良英 苏藩 李斯文 夏惠明 王光鼎 张震 沈家骥 张沛霖 喻安书 林艳芳 西藏自治区8人 班登旦增 洛桑益尼 阿旺平措 塔青 洛桑罗布 朗嘉 格桑平措 向巴格来 陕西省17人 米烈汉 付永民 雷忠义 刘华为 李彦民 刘德玉 沈舒文 吉海旺 刘润侠 曾升海 周志杰 王静怡 杨震 姚树锦 黄保中 刘茂林张海福 甘肃省10人 张士卿 宋贵杰 裴正学 刘国安 廖志峰 曹玉山 图布旦 王自立 赵健雄 何天有 青海省7人 尼玛 桑杰 龙巴 拉青才让 郭焕章 邓尔禄 王常绮 宁夏自治区5人 张武 李俊杰 李遇春 卢化平 杨学信 新疆自治区7人 周铭心 沈宝藩 金洪元 买买提哈斯木 许公平 肉孜巴克阿布都瓦依提 阿西热江斯迪克 中国中医科学院21人 周文泉 魏子孝 李淑良 麻柔 安效先 薛伯寿 路志正张 涛 孙桂芝 冯兴华 孙树椿 胡荫奇 庄曾渊 高健生姚乃礼 翁维良 原思通李维贤 林兰 高荣林 聂莉芳 卫生部直属单位8人 米逸颖 安阿玥 晁恩祥 史载祥 阎小萍 张代钊 李佩文 张铁忠.

麻烦采纳,谢谢!

❻ 中医包含哪些学科

中医包含哪些学科?
针灸,推拿,火罐,刮痧,汤剂,膏药,药油等等。很多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4.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中药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❼ 中医包括哪些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❽ 中医专业包括哪些科目

中医专业包括的科目有:有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8)中医哪些扩展阅读: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❾ 中医书籍都有哪些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书籍。

除此之外,中医书籍还有《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等。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名著,成书于西汉中晚期,此前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医药,甚至社会科学、哲学、思维科学、语言学、文字学的成就皆在该书中有较为全面的体现,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

本书由数十位中医专家,穷十余年之力,对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逐字逐句详注精译,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本书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本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是学习中医必读经典书籍。

热点内容
教师评职称个人总结 发布:2025-08-27 07:13:07 浏览:719
教育营销信 发布:2025-08-27 06:19:46 浏览:634
英语辅导五年级 发布:2025-08-27 04:49:21 浏览:464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 发布:2025-08-27 03:31:32 浏览:239
同英语 发布:2025-08-27 03:22:12 浏览:916
教师师德自我评价50字 发布:2025-08-27 03:20:40 浏览:40
二年级搭配教学设计 发布:2025-08-27 01:51:33 浏览:571
教师培训情况 发布:2025-08-26 21:53:50 浏览:320
数学二考研真题 发布:2025-08-26 21:43:04 浏览:215
卡通版老师 发布:2025-08-26 21:20:00 浏览: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