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冠州是哪里

冠州是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6-02 15:25:06

① 三国时期的山东省聊城市归属于哪个

属于山东冠州。

② 山东各市名称的由来,具体点

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
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
东省。
济南
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西汉置济南郡,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济南之名始现。西晋永嘉末年,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济南开始建城设治。此后,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大都会。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青岛
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原为一渔村名。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青岛)设防,是为青岛建制开始。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并开始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形态初具雏型。1899年德皇将胶澳租借地的新区(即现在市南区及市北区一部分)命名为青岛。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淄博
因临淄与博山而得名。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以后区划和名称几经变更,至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分设,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枣庄
因多枣树而得名。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村落。1918年建镇,1948年于枣庄镇设枣庄办事处(县级)与峄县俱属鲁南行政区第五区,1958年9月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撤消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改为地级市。
东营
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明洪武年间建村。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由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1983年成立地级市。
潍坊
因潍县与坊子区而得名。1948年潍县城区与坊子矿区于今市区置潍坊特别市,取各首字命名。潍坊之名首见。1949年改为潍坊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县级潍坊市。1983年改为地级市。
烟台
因明奇山所烽火台而得名。原为渔村。明洪武年间,为防海寇侵优,在芝罘设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清初,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区。
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并筹建东海关。1862年2月,登莱青兵备道由莱州移驻烟台,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烟台建置开始。
1983年,成立地级市。
威海
取“威震东海”之意。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永乐年间修筑威海卫城,是为城建之始,威海卫逐步从有防无城而演变为海防重镇。1898英人租借,1951年对外关闭。1987年升为地级市。
济宁
因居其中而获济水之宁而得名。古济州,治于巨野。1150年巨野水灾,遂移济州于任城(今济宁)。元升济州为府治,由于地势较高不受泛滥之害居其中而获济水之宁,故名“济宁府”。济宁之名首见。1983年改为地级市。
泰安
取“国泰民安”之意。古为岱岳镇。北宋年间,太祖下诏,迁乾封县县址和封禅中心于岱岳镇。金置泰安军,取“泰山安四海皆安”,即“国泰民安”之意。泰安之名首见。1928年济南沦陷,曾作为省会。1985年改为地级市。
日照
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日照之名始见。金升日照镇为县,仍名日照。1985年升为地级市。
莱芜
因莱族与牟族杂居而得名(尚待考证)。汉初置莱芜县于原山以北,县治在今淄博市淄川区高庄。此后或撤或置,或析或合,至金代,县治迁至今莱城。此后,境城基本稳定。1992年升为地级市。
临沂
因境内沂河而得名。隋设临沂县,始称临沂,因境内沂河而得名。清升为沂州府,设立兰山县,民国年间,沂州府撤销,兰山县改为临沂县。1994年改为地级市。
德州
因德水(黄河)得名。秦改黄河为德水。汉在今陵县设安德县,隋唐改称德州。明移德州于今地,设德州卫。民国改为德县。1946年析德县城关区置县级德州市,1994年改为地级市。
聊城
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春秋战国曾称聊城邑(今城区西北)。秦置聊城县。北魏于县东筑城置平原镇(今城)。隋废镇,移平原郡与聊城县于此。1952年由平原省划入山东省,1997年改为地级市。
滨州
因濒临渤海而得名。隋唐五代建县制,五代后周改渤海县为滨州。以东濒渤海得名,滨州之名首见。民国改为滨县。1982年析出北镇与博兴一部分置县级滨州市,因古滨州得名。2000年改为地级市。
菏泽
因天然古泽得名。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沟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今湮。清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菏泽之名始见。1952年由平原省划入山东省,2000年改为地级市。

③ 冠县在古代叫什么 谁给个答案啊 我想起个名 以冠县古代名为参考

历史上县名变化很多,境域也有很多变化,但主要是馆陶、发干两县
馆陶很有名的,汉武帝的姑妈,陈阿娇的母亲就是馆陶公主。
辖境的变化主要原因是黄河水系的频繁改道。
直到隋开皇六年(586),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因古冠氏邑为名

④ 山东冠州属于哪

属于山东的聊城市,在聊城市区的正西方向,快到河北省了

⑤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怎么样啊

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5度26 冠县
分17秒,北纬36度28分28秒。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辖有 17个乡镇,754个行政村,总人口72.6万。县城坐落于冠城镇,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冠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春秋系晋国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县。冠县是清末义和团起义的地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冀鲁豫革命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为国家造就出一大批有影响、有威望的革命干部。 自然环境优美。冠县是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高标准平原绿化达标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9%。境内四季分明,春有花海,夏有林涛,秋有金黄,冬有雾淞。马颊河度假村风光独特,是中国江北水城(聊城)重要的旅游景点,投资2亿元的天沐温泉项目2006年建成投运。按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搞好县城建设,四环路全部开通,服务设施齐全,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02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农业资源丰富。冠县是国家粮棉油生产基地县、著名的“鸭梨之乡”和毛白杨繁育基地,培植形成了林果、蔬菜、畜牧、油料四大支柱产业:现有各类树木8000万株,木材蓄积量138万立方米;有果园面积30万亩,果品年产量3亿斤;瓜菌菜面积40万亩,年产量20亿斤,斜店乡被誉为“江北黄瓜第一乡”,灵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畜禽存栏量885万头(只),肉蛋年产11.1万吨;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量1.4亿斤。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带动战略。按照纵抓产业链条延伸、横抓产业组群集聚的战略构想,重点培植发展了纺织服装、冶金板材、农机配件、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推进“2612”工程建设,一批骨干企业茁壮成长。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6户。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利润、实交税金分别达到110亿元、30亿元、10.6亿元、5.58亿元和2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7户。冠洲集团、冠星集团、二运公司、电业公司四户企业上缴税金突破1亿元。
编辑本段区位优势
既背 冠县
靠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又面向市场广阔、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内陆省份,处在东西部经济、技术、信息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联接京九、京广、京沪等铁路主干线的邯济铁路穿越县境,东距京九(聊城)40公里,西距京广(邯郸)80公里,济聊馆高速公路、329省道横穿东西,京九、京开公路纵贯南北,实现了“一个半小时上天(济南机场),五个小时下海(青岛港口)、进京(北京)”。
编辑本段投资环境
生产要素充足、成本低廉
土地、水、电、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比沿海地区低50%以上。特别是电、热、气能源优势独特:聊城电厂发电能力达到100万KW;新建的鲁西大电厂设计发电能力为2*120万KW,第一台机组已投入运行;冠县恒润热电项目设计为2*24MW热电联产机组,一期工程即将投运,年发电量3亿度,年供热量88万吨。天然气工程建成投运,日供气量10万立方米。
硬环境优越
冠县工业园区现已建成4平方公里,实现了“六通一平”。
软环境宽松
客商投资项目入园,从简免费办理手续,无偿使用土地,免除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成立专门组织靠上服务,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外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由管委会实行封闭式管理;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县级留成部分可按50%奖励,5年内缴纳的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可全额奖励企业,以后年度可按县级留成部分50%奖励。对投资较大的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批,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貌主要分为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 冠县
地。 河滩高地: 土壤类型多为脱潮土和潮土,质地为沙壤土和轻壤土,适宜种植经济作物、耐旱的粮食作物及林果等,当以建设棉、油、林果生产基地为宜。 决口扇形地: 地面起伏不平,土壤质地均为沙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受风沙危害,有的地块经风力搬运形成沙丘,土壤肥力低,适宜花生、地瓜种植及林业、牧业生产。 缓平坡地: 土壤类型以潮土、盐化潮土为主,质地为壤质土,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为市内粮、棉、油的主要产地。 气候适宜,风雨调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西有漳卫河,东有马顿河京杭运河,引黄设施和井泉建设配套成龙,灌溉条件优越。是全国粮食、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100个油料总产最高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黄淮海开发重点县、鸭梨和畜牧业开发基地,境内有远近闻名的肖城遗址和武训祠,新建的黄河故道林场和人造森林旅游区,蜿蜒百余里,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编辑本段隶属沿革
因春秋时曾在境内设冠氏邑而得名。 隶属:夏代,位属兖、冀二州接壤地带。商代,为"商畿内地"。西周,初属"三监地",后"三监地"统名为卫,遂属于卫国。春秋时期,属晋国,南部为黄邑(今黄城),西部为冠氏邑。战国时期,初属于晋国,后属魏、赵国。秦代,属东郡、邯郸郡。西汉置馆陶县,属魏郡,治所在今东古城镇,今县境西部属之;又置发干县,据今县境东部,属东郡。三国时期,属魏国,为冀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西晋,属司州阳平郡,为馆陶、发干县地。十六国时,属后赵、前燕、前秦、北魏等国,先后属司州阳平郡、中州阳平郡、冀州贵乡郡、兖州阳平郡、相州阳平郡,均为馆陶、发干县地。南北朝时期,先为相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相州为司州,遂为司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北齐废发干县。北周大象二年(580),于馆陶置毛州.隋开皇初废阳平郡,馆陶县改属武阳郡,县治北迁至今北馆陶镇。隋开皇六年(586),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因古冠氏邑为名,治今冠城镇,属毛州。大业二年(606)毛州废,属魏州武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复置毛州,遂再属之;唐贞观元年(627),属河北道魏州魏郡。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属魏州;后晋时属广晋府;后汉、后周时属大名府。北宋时期,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南宋、金时期,属大名府路大名府。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1269),冠氏县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改称冠县,隶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清代,仍隶山东省东昌府。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当年,建立冠县抗日县政府,1939年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属鲁西北专署,当年11月,属鲁西区第三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区第三专署,当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八专署。1943年7月,属冀南区第七专署;1945年6月,属冀鲁豫区第七专署。1945年8月,冠县并入永智县;1945年10月,属冀南第一专署。1945年12月,恢复冠县,仍属冀南第一专署。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随之改属聊城地区。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编辑本段境域变迁
境域: 冠县
586年(隋开皇六年),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其境域不详。627年(唐贞观元年),撤销清水县(原清渊县)并入冠氏县,境域扩大。明初,县东界贾镇高庄铺,距县城17.5公里;西界唐寺,距县城7.5公里,南界朝城井楼村(今属莘县),距县城12.5公里;北界万善村,距县城12.5公里。县域南北长27.5公里,东西宽25公里。另有孤悬漳卫河之北“飞地”,其境北越馆陶、邱县域,东界清河县的清河屯,西界威县的方家营,南界威县的沙儿寨,北界南宫县的红河村。俗称“河北18村”,实为31村。东界和西界分别距县城65公里,南界距县城55公里,北界距县城70公里。1738年(清乾隆三年),将“河北18村”的南北寺、郭张家庄、杨家庄划属直隶广宗县,余为24村。 直至1940年7月,全县境域未变。 1934年测定,全县面积为725平方公里,其中,“河北18村”约100平方公里。1940年7月,“河北18村”划属清江县,其他境域未变。1943年7月,原冠县的第六、八区(张庄和清水区)划属冠堂边办事处;同年11月,冠堂边办事处撤销,第六区划属武训县,第八区及冠、馆路以北划属永智县。时县域北界为冠堂路和冠馆路,西界至唐寺,东界和南界为原县境,时境域最小。1945年8月,撤销武训县,永智县和冠县合并称永智县,是年12月,恢复冠县称谓。 县域东界辛集的刘八寨,西界漳卫河东岸的南馆陶和北馆陶,南界、北界未变。1946年3月,南馆陶区、北馆陶区回属馆陶县,县境与1940年前县属河南境域大体相当。 1956年3月,原堂邑县的柳林区、辛集区和温集区的定远寨、范王庄、黑周3个乡划属冠县,县域扩大。1958年12月,馆陶县全部、莘县的燕店和王奉两公社划归冠县,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52.5公里,面积2127.8平方公里1961年7月,冠县、馆陶县两县分治,原馆陶县地回属馆陶,原莘县燕店、王奉公社回属莘县。1965年3月,馆陶县属漳卫河东岸南馆陶区的张庄、么庄、东古城、乜村和北馆陶区的杨召、万善、肖城、许庄、城关等9个公社再次划归冠县,至今境域未变。 今县境东至史庄乡的岳胡庄,西至东古城镇东馆陶(含漳卫河西岸的秤钩湾、南童庄),东北至元造户乡的大桑树,北至甘官屯乡的连寨,西北至北馆陶镇的大刘庄,西南至斜店乡的班庄,南至梁堂乡的钱辛庄,东南至桑阿镇的潘家村。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 冠县
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35亿元,增 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22.8%。三次产业比重为36:33:3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2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亿元,比年初增加4.5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代款余额24.4亿元,比年初增加2.21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61亿元,增长1%。农业增加值14.35亿元,增长3.5%。粮食总产41.37万吨,比上年减少6.5%;棉花总产0.95万吨,减少12%;油料总产6.8万吨,减少10%;水果总产14.96万吨,增长2%;蔬菜总产96.63万吨增长6.8%,肉类总产6.27万吨,禽蛋总产5.87万吨,奶类总产0.1万 吨。木产品总产0.33万吨,增长5%。全年造林234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7.9%。全县农机总动力104.2万千瓦,增长0.7%。
工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实现出口交货值1.8亿元,增长20%。产品销售率达102.4%,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1亿元,增长40.4%;实现利润1.09亿元,增长53.5%;实现利税2.3亿元,增长45.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6,比上年提高41.6个百分点。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0.6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0.5亿元。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1317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346万元,增长10%。
编辑本段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055.9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91.63万人,经上年增长1.8%;公路周转量8945.45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48.25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公路货物周转量23796.8万吨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150万元,增长9.2%;邮政业务总量2305万元,增长1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万户,互联网用户849户。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城乡商品交易市场42处,同比增加1处,成交额12.0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出口157万美元,增长101%。新签利用外资项目5项,增长75%;合同外资额2422万美元,增645%;实际利用外资545万美元,增长106%。主要旅游景点有;马颊河度假村、武洲纪念馆、万亩鸭梨、肖城遗址、鲁西森林公园。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实现旅游总收入600万元,增长275%。
编辑本段教科文卫
有普通中学6所,在校生4.28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3.19万人;小学155所,在校生4.78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9326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357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4项。专利申请量11件,比上年增长36.3%;授权专利11件。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2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09张,卫生技术人员1253人,其中医生480人。有体育场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4枚。
编辑本段社会生活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3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2元,比上年增长8.2%;生活消费支出1218元,增长1.7;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2700人,比上年增长50%。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6个,床位524张,收养487人。社会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人员84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Guan Xian 0635 371525 252500 冠城镇 冠县辖7个镇、10个乡:冠城镇、清水镇、柳林镇、贾镇、桑阿镇、东古城镇、北馆陶镇、斜店乡、梁堂乡、烟庄乡、辛集乡、范寨乡、兰沃乡、店子乡、万善乡、定远寨乡、甘官屯乡。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鲁西北地委旧址
(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查看组图 鲁西北地委
)位于冠县城镇红旗南路X号。共分3个展区10个展厅。第一展区,主要展示冠县早期党的活动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第二展区,主要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第三展区,展示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的革命历史。通过这个展览馆,我们可以回眸党的组织在冠县产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重温这部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革命史诗,感受当年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景,摄取那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感召力量。 冠县,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遗存。这里自古崇文尚武,悲歌壮士俱多,近代更是出将入相,不乏叱咤风云之举。特别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至今已走过了80 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块血火交织的大地上,刀光剑影、腥风血雨谱写了民主革命时期的不朽壮歌;在这片广阔而贫瘠的黄土故道,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主旋律凝铸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前进的灿烂和辉煌。 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曾是中共鲁西特委、鲁西北地委、冀鲁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所在地。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它像鲁西北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几届党的地区委员会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万亩梨园
冠县别称,因种植历史悠久且全县成片梨园达30万亩而得名,尤以韩路、张八寨、邓官屯、刘屯,石头村一带著名。兰沃乡韩路村有一“梨树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树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树龄,年产鸭梨达1500余公斤,树型之高大,树龄之古,产量之丰厚,均为全国第一。百年“红子”树,叶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见。另有“八仙聚”、“卧龙树”亦成景观。春暖时节,“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每逢清明佳节,冠县都要举办“梨花节”大型观光活动。
冠县天沐温泉
五星级度假酒店。度假村位于生态资源丰富的冠县马颊河林场,距聊城市区仅18公里,东往济南98公里,西抵邯郸130公里,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江北水城生态园林温泉”之美誉,是集温泉养生、商务会议、休闲娱乐、特色美食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⑥ 冠县的冠的声调是几声,怎么读。

标准读音是guàn,四声
当地方言可读二声

热点内容
生物之最 发布:2025-05-16 01:24:17 浏览:701
生物医药峰会 发布:2025-05-16 01:03:54 浏览:210
科伦博泰生物 发布:2025-05-16 00:28:34 浏览:308
徐老师来巡山投稿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571
桑巴双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15 22:29:39 浏览:479
月子餐老师 发布:2025-05-15 22:16:43 浏览:160
人们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21:26:05 浏览:209
2017高考数学文 发布:2025-05-15 15:11:48 浏览:817
怎么喝水 发布:2025-05-15 14:52:53 浏览:829
雅本化学公司 发布:2025-05-15 13:44:02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