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是什么
㈠ 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有什么作用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天仪发明者是阆中人落下闳,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1] 。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㈡ 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是干什么用的
浑天仪是张衡发明的用来演示天空星体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制作非常精巧,外观像一个大球,由几层铜制圆圈组成,圆圈上方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日月星辰以及28宿和24节气。用漏壶滴水做动力启动齿轮,按一定的时间慢慢转动。更有趣的是,张衡还利用连杆原理,安装了一个叫"瑞冀荚"的附属仪器,这个仪器从每月初一起,一天转出一片木叶,到十五月圆时,共转现出15片木叶;从十六日开始,每天转入一片木叶,到月底又全部转人仪器之中,这样既可知道日期·又可知道月亮的圆缺。
就这样,浑象便周而复始地自动转动起来。通过
选择适当的齿轮个数和齿数,使浑象一昼夜与地
球自转速度相一致,以演示星空的周日运动,如
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人们通过对它的监测,可
以知道日月星辰和节气的各种变化。
㈢ 浑天仪是什么样的张衡发明的
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从汉代到北宋浑仪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环、改变一些环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
㈣ “浑天仪”是干什么的
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为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的一件天文仪器。是一种水运浑象。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它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是一种机械日历,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从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叶片;月半后每天落一叶片。
漏水转浑天仪对中国后来的天文仪器影响很大,唐宋以来就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复杂更完善的天象表演仪器和天文钟。
㈤ 浑天仪是一种什么仪器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
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㈥ 浑天仪是什么东西
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