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怎么读
狻猊。龙的儿子之一。音(suanni)。
《中国吉祥图说》中描述为: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B. 狻猊 是个什么东西 这俩字怎么读
狻猊(Suān ní),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第五子,另说是第八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常出现在汉族宫殿建筑,佛教佛像,瓷器香炉上。
C. 广东话狻猊怎么读
粤语“狻猊”的同音字读“酸危”或“孙倪”,如果你要自学标准的粤语发音,可参考“粤语在线发音词典(手机版)”,网页如下:

D. <狻猊>这两个字怎么读
历史记载【名称】 【拼音】Suānni 【别称】金猊、灵猊、狻麑。 【出处】狻猊口野马走五百 狻猊里。--《穆天子传》 【简介】 狻猊狻猊不是狮子的别名(一说是狮子的别称)。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四,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相貌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是佛祖文殊菩萨的坐骑,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兽名。狮子。《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 郭璞 注:“即师子也,出 西域 。”《穆天子传》卷一:“狻猊囗野马走五百里。” 郭璞 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 唐 杜甫 《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象》:“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 唐 牛上士 《狮子赋》:“穷汗漫之大荒,当 昆仑 之南轴,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手拊雏猊,目视瓜献,甘芳之意,若达于面。” 明 徐渭 《天目狮子岩》诗:“一岫插 天目 ,宛尔怒猊狞。” 明 袁宏道 《百六诗为丘大赋》之二:“决猊与怒蟒,无以喻吾嗔。” 狻猊【相关记载】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狮子也,出西域。” 唐朝牛上士在《狮子赋》写道: 狻猊穷汗漫之大荒,当昆仑之南轴。 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花蕊夫人《宫词》:“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觚棱,堂殿上最高转角处。 《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狻猊【龙生九子】 的几种版本 一说:囚牛 | 睚眦 |嘲风 |蒲牢 | 狻猊 |赑屃 | 狴犴 | 伏犀 | 螭吻 另说:赑屃 | 螭吻 | 蒲牢 | 狴犴 |饕餮 | 蚆螛 | 睚眦 | 狻猊 | 椒图 其他:螭 | 麒麟 | 犼 | 貔貅 网络参考
E. 狻猊怎么读
suan 第一声 ni 第二声
Suān ní (音:酸泥)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F. “狻猊”这两个字怎么读要发语音
狻猊
读作:Suān ní
传说是龙生的第五个儿子。
龙生九子一种说法是:
老大囚牛(qiúniú),老二睚专眦属(yázī),老三嘲风(cháofēng),老四蒲牢(pǔláo),老五狻猊(suānní),老六赑屃(bìxì),老七狴犴(bìàn),老八负屃(fùxī),老九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龙生九子另一种说法是:
老大赑屃(bìxì),老二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老三蒲牢(pǔláo),老四狴犴(bìàn),老五饕餮(tāotiè),老六蚣蝮(bāxià),老七睚眦(yázī),老八狻猊(suāní),老九椒图(shūtú)。
G. 饕餮狻猊怎么读
饕餮 tāotiè
狻猊 suānn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