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怎么读
① 琰这个字怎么读
琰yǎn
一、释义
拼音为yǎn,部首为斜玉旁。一种雕饰的玉名(通常形容美玉)
二、说文解字
古文: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声。
译文:有雕饰的玉名。以玉为偏旁,炎为声旁。
三、异形字(如图)

一、翠琰[ cuì yǎn ]
碑石的美称。
二、琰圭[ yǎn guī ]
圭的上端尖锐者。古代作为征讨不义的符信。
三、璧琰[ bì yǎn ]
玉璧与琰圭。
四、琰琬[ yǎn wǎn ]
1、美玉。
2、比喻美好。
五、瑶琰[ yáo yǎn ]
本指美玉,亦指美玉的色泽。
② 琰怎么读呢
琰
读音:[yǎn]
部首:王五笔:GOOY
释义:1.〔~圭〕上端尖的圭。2.〔~~〕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3.美玉。
③ 琰怎么读音是什么
琰 读音:[yǎn] 部首:王五笔:GOOY 释义:1.〔~圭〕上端尖的圭。 2.〔~~〕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 3.美玉。
④ 琰是什么意思,琰怎么读,琰的意思,琰的读音,琰的解释
“琰”的基本解释 1.〔琰圭〕上端尖的圭。 2.〔琰琰〕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琰琰”。 3.美玉。 “琰”的详细解释琰 (yǎn)名词(形声。从玉,炎声。本义:美玉名) 同本义 [name of a beautiful jade] “琰”的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上】【玉字部】琰 【唐韵】【韵会】
⑤ 乾隆皇帝的儿子颙琰名字怎么读
颙声母是y,韵母ong,读第三声。琰是y,韵母an,读第二声。
颙琰读作yǒng yán。
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颙琰于1796年登基,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
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5)琰怎么读扩展阅读
乾隆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由于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川、楚、陕等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到乾隆去世前,朝廷多次派兵围剿,起义军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仍然如火如荼。
颙琰亲政后,他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并把几年来镇压起义不力的责任推给和珅,说他欺罔擅专,以至将领在他庇护下虚冒功绩,坐糜军饷,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员;奖惩分明,逼将领用命;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推广寨堡团练,坚壁清野的做法,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
嘉庆十年将起义镇压下去,在历时九年多的战争中,白莲教起义军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⑥ “琰”字怎么读

读音:yăn
⑦ 璟琰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璟琰读音是jǐng、yǎn声调为上声、上声。
璟琰意思为美玉
璟原意是玉的光彩。表示美玉、美德、瑜璟;
例句《玄宗幸蜀记》--贯休 (唐)
宋璟姚崇死,中庸遂变移。
如何游万里,只为一胡儿。
泣溻乾坤色,飘零日月旗。
火从龙阙起,泪向马嵬垂。
始忆张丞相,全师郭子仪。
百官皆剽劫,九庙尽崩隳。
尘扑银轮暗,雷奔栈阁危。
幸臣方赐死,野老不胜悲。
及溜飘沦日,行宫寂寞时。
人心虽未厌,天意亦难知。
圣两归丹禁,承乾动四夷。
因知纳谏诤,始是太平基。
琰:一种玉名。梁简文帝《谢敕赉善胜威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
琰 1)表示美玉、琰琰、琰圭,意义优美。
2)比喻美好品德。
宋·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披榛拢芝兰,断石收琰琬。”
元·王沂 《送陈彦和院判》诗:“丰碑磨琰琬,潜德播芳馨。”明·王錂《春芜记·赐婚》:“才郎琰琬,淑女娉婷。”
琬圭、琰圭
”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苏轼《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台 之美。”
泛指美玉
《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清 戚惠琳 :“美玉无瑕玷,名曰戚琬琰。此物私君子,未敢云相思。爱以身得之,贵以身得之。子复何报之,遂以香缨赠。”
⑧ 喁琰 怎么读
yóng yǎn
喁
yóngㄩㄥˊ
◎ 〔~~〕a.低声,如“~~细语”;b.随声附和,如“~~相和”;c.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如“延颈举踵,~~然,皆争归义”。
◎ 鱼口向上,露出水面:“水浊则鱼~”。
笔画数:12,部首:口,笔顺编号:251251125214
琰
yǎnㄧㄢˇ
◎ 〔~圭〕上端尖的圭。
◎ 〔~~〕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
◎ 美玉。
笔画数:12,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43344334
⑨ “璟琰”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璟 拼音为jǐng ,璟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jǐng,形声。从玉,景声。《通用规范汉字表》编号:6030,汉字字义为:玉的光彩。例如:璟,玉光彩。出《埤苍》。
琰 拼音为yǎn,部首为斜玉旁。一种雕饰的玉名(通常形容美玉)梁简文帝《谢敕赉善胜威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在刘峻的《辨命论》中也有: “火炎昆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这样的话。
璟琰从字意上看就是多描述美好的事物,赞美的意思。

(9)琰怎么读扩展阅读
琰的汉字首尾分解:王炎 汉字部件分解:王炎。笔顺读写:横横竖横点撇撇捺点撇撇捺。
说文解字琰: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声。以冉切
解释为:璧上起美色也。璧当为圭。也当为者。周礼注云。凡圭剡上寸半。琰圭剡半以上。又半为瑑饰。许云起美色。葢与郑意同。或当作圭剡上起美饰者。若高注淮南、颜注司马相如传皆云。琬琰、美玉名。此当合二字为一名。别是一物。尙书玉五重。琬琰亦是一物。非周礼之二圭也。从王。炎声。以冄切。古音第八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