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俎怎么读

俎怎么读

发布时间: 2020-11-20 06:02:01

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字怎么

这里来俎字读:zǔ

俎部首:人部,自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9画,五笔:WWEG

释义:

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3、姓。

(1)俎怎么读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越俎[yuè zǔ]

越俎代庖。

2、燅俎[xún zǔ]

指熟热的祭牲。

3、俎实[zǔ shí]

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

4、阼俎[zuò zǔ]

祭祀时盛祭肉的礼器。阼,通“胙”。

5、俎几[zǔ jǐ]

亦作“俎机”。

⑵ 俎的广州音怎么读

“俎”字的粤语注音dzo2,读“阻”字音。(是粤语读音,用普通话的谐音来读是不准确的)

见《广州话正音字典》54页扫描(部分)

⑶ 铏俎怎么读

文字:
铏俎
读音:
xíng zǔ

⑷ 俎怎么读啊

拼 音 zǔ
详细释义
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3.姓。
相关组词
刀俎 樽俎 负俎 俎簋 高俎 瑶俎 燕俎 陈俎 素俎 俎拒房俎 牢俎 杂俎 旷俎

⑸ 俎字怎么读用同音字解ツ2ᅪ0




1.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3.
姓。

俎同音字有
【祖】【阻】

⑹ "俎"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1)
ㄗㄨˇ
(2)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版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权;b.祭祀,崇奉)。其用每与鼎、豆相连。《礼记·燕义》说:”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古时宴飨,每人前面有俎案,上面摆满菜肴,食有食相,也就符合礼仪了。
(3)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4)
姓。
(5)
郑码:ODOL,U:4FCE,GBK:D9DE
(6)
笔画数:9,部首:人,笔顺编号:343425111

⑺ 越俎代庖是什么意思俎 怎么读

越俎代庖的意思是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俎的读音是zǔ,声母是z,韵母是u。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译文:厨师不做饭,掌管祭祀的人(尸、祝)也不能放下祭器代他下厨房。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7)俎怎么读扩展阅读:

近义词

包办代替 [ bāo bàn dài tì ]

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示例: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四章:“我们工作同志作好参谋,不要指手划脚,包办代替。”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所有工作独揽,不让人插手。

⑻ 俎字怎么读

俎,抄汉字。读音:zǔ,注 音:ㄗㄨˇ,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基本字义:1.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2.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3. 姓。
1.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 同本义 [a sacrificial utensil]
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
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
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练日时,陈尊俎。——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3.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4.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a chopping block]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3]

⑼ “俎”字怎么读

读音:[zǔ]。

⑽ “越俎代庖”,怎么拼读什么意思

越俎代庖

拼音:yuè zǔ dài páo

解释:

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原意指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者也不越过戉俎去替他办席。比喻超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

出处:《庄子·逍遥游》

典故: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

原文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翻译

唐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出来了,然而仍然不熄灭小火把,它和日月比起,不也是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降了,然而仍然灌溉,它对于润泽不也是徒劳吗?先生存在,天下被治理,然而我仍然掌控它,我自己认为我不足,请(允许我)让出天下。”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很好。然而我仍然代替你,我带领天下难道为了名声吗?名声,是‘已经治理天下'这个事实的附属品?我带领天下是为了附属品吗?

鹪鹩在森林筑巢,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肚皮。天下对我有什么用呢?你回去吧,算了吧,给我天下没有有用的地方啊!厨师即使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10)俎怎么读扩展阅读:

“越俎代庖”的近义词: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

拼音: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解释: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出处:《旧唐书·高宗纪下》

历史追溯: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国君去世后,如果继位国君年纪幼小,可以由国君的母亲辅政。

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太后,所以辅政的太后一般坐在国君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国君谈论政务。

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国君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太后临朝的制度,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

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

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但垂帘听政的制度却要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影响较大的太后临朝有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等。近代还有清慈禧太后临朝。

参考链接:网络-越俎代庖

参考链接:网络-垂帘听政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