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是多少岁
Ⅰ 豆蔻是指几岁
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十三、四岁。
50岁——年逾半百、回知非之年答、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Ⅱ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古时小孩子把头发扎起来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故称,借指童年。《红楼梦》第三回:“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苏轼《被酒独行》诗之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Ⅲ 豆蔻是多少岁
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Ⅳ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女孩: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之年,15岁--及笈之年,16岁-碧玉之年,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2-3岁-孩提之年,13-15岁午匀之年,16-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
Ⅳ 垂髫,及笄,豆蔻分别指多少岁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5)豆蔻是多少岁扩展阅读
幼儿的代称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 因亦指小孩过程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垂髫、髫年、总角——泛指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童龀「chèn」、黄口——指童年。说文有“男八月生齿,八岁生龀;女七月生齿,七岁生龀”之说,可见小孩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龄。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参考资料:网络——古语年龄
Ⅵ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该词语出自杜牧的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近义词:金色年华、黄花少年、锦瑟年华
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Ⅶ 豆蔻指多大年纪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是什么?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Ⅷ "豆蔻"是指多少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Ⅸ 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多少岁
13岁。
出处: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意思是身材婀娜的13岁女子就好像2月那枝头的豆蔻一样,含苞待放。
豆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u kòu,指白豆蔻( Amomum cardamon )的别称或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另外豆蔻也比喻少女。
豆蔻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种子可入药,产于岭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

(9)豆蔻是多少岁扩展阅读:
称谓释义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
生小:幼年。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强壮:指四十。
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耄耋:指八九十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百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