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防校园暴力知识

防校园暴力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3-08 18:27:45

A. 关于校园暴力的手抄报资料。

图来看看预防校园暴力的侵害
(一) 校园暴力是危及学生、破坏校园和谐的一大隐患。
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七种:
1. 索要钱物,不给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2. 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 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人格。
4. 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长。
5. 不堪受辱,以暴制暴,冲动报复。
6. 侮辱女同学。
7. 侮辱、恐吓、殴打教职员工。
校园暴力还可以分为硬暴力和软暴力。如果拳打脚踢、拔刀相向是硬暴力;乱起绰号、推举“最差”等等就是软暴力,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暴力,同样可以置人于“死”地。
(二) 校园暴力的处理方法
1. 遭遇校园暴力,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决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制暴。
2. 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必要时尽量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3. 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 要增强法制意识,在侵害发生后,要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B. 怎么防止校园欺凌拒绝校园暴力、怎么去学习青少年安全防卫的知识

怎样防止校园欺凌,拒绝校园暴力,怎样去学习青少年安全防卫的知识,那就来一场大型的教育活动会。然后给大家说一下,现在的教育有校园暴力发生,以后是触犯了法律的,国家法律的好好的给他们进行一次教育。

C. 青少年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校大门口设立一个警情服务站,一个警员轮班驻回守就能解决答和预防百分之九十九的暴力问题,小孩子对警察的惧怕程度远超于成人。对孩子进行啥思想教育是扯蛋,怎么教育?青少年本就属于叛逆期,要是能教育得过来那学校里全是学习优等生了!学校也没能力处理这种事情,记过?留学查看?怎么处理最终也不过是退学处理,没心思上学的不会怕这些,退学只会将青少年导致更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青少年这个阶段教得好不如管得好,等到年纪逐渐增长,青少年才会慢慢懂得自己约束自己

D. 家长怎么预防校园暴力

您好:
通过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分析,青少年欺凌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未成年人由于年龄较小,通常在10到15岁之间,心理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弱,常不能有效的控制之间饿行为,容易受不良诱惑,而且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也不考虑对他人的伤害,任性而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遇事不会三思而后行,也少用冷静和平的方式解决,只图一时痛快,不顾忌后果,常用直接粗暴甚至是用暴力的方式解决。
二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和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常用暴力等方式,导致这些孩子在思维和行为中受到影响,在以后的时间中,这些孩子遇到事情或者与人发生冲突也理所当然的用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再加上留守儿童的增多,父母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教育效果弱化,这部分孩子没有得到爱的教育,也缺乏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教育,对这部分孩子而言,也只有用他们所理解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结果导致这样那样问题的产生。
三是学校教育的失当: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现在的大部分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教育,也忽略了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比如网络暴力游戏,影视中的一些暴力因素等的影响,让一部分孩子充满暴力。以及法治观念的淡薄,让校园暴力时有发生。
对学生来说,让校园欺凌事件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必要时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努力。
第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学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等各种有关自我保护的知识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学习安全知识,培养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如遇到此类事情而自己又无法解决时,要及时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应机智灵活、沉着冷静应对,尽量不刺激对方,最大程度保护人身安全,并在事后立即报案。第二,要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不迟到早退,不旷课,与同学正常交流交往,有事及时找老师解决,在家中或与父母通电话时,多与他们沟通,让家长知道你在想什么,你需要的是什么,感受家庭带来的温暖。
第三,要自觉抵制暴力黄色性质的影片、游戏等。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远离网吧,不要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也不要观看暴力影片、不健康东西等对自己成长有害的东西。
第四,珍爱自己,善待他人,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随意的侵犯他人饿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也意味着更好的关爱我们的足迹的生命。因此对自己的同学,我们不能使用暴力。但自己遭受了欺凌和侮辱,要寻求法律帮助,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最好的办法是依靠老师、家长的力量,依靠法律的力量,来制裁施暴者。
第五,友善与人交流交往,养成谨言慎行习惯。结交朋友要谨慎,要交益友,不交损友、佞友。
要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安全的校园环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也是关键一环,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E. 校园暴力伤害怎么预防

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都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一).国家的职责

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尽快制订出保障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特别的暴力事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此外,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因“留守儿童”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

(二).学校的工作

1.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现代教师要有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校都要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教学成绩,轻视德育工作的育人理念。要把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求知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尽量排除任何诱发、增强及扩大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学校社会环境;要训练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建立和谐、友好、可信赖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及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引发暴力事件的苗头,并对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从而使暴力事件能够被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2.健全校园暴力事件(安全事故)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学校的大多数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防、监督和责任机制。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善于发现和化解有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矛盾和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打架斗殴的苗头或暴力倾向,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外,还要用法律、道德、纪律、规章等去约束学生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尝试与所有的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

3.教师要避免发生体罚或伤害学生等现象的发生。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中小学校应抓紧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有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改进教育方法。要尽量避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体罚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师生间矛盾的激化或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家庭环境

1.转变教育观念,远离家庭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家庭教育对子女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又是父母的义务,并且设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的虐待、遗弃等条款,严格禁止亲权的滥用[5]。一方面,夫妻双方应避免因家庭琐事引发家庭暴力,使子女受到影响或伤害;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要避免“棒子头上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现象的发生。目前,有许多未成年子女情感发育严重不足,身上普遍出现了冷漠、孤僻、暴燥等情感特征,这与子女在家庭受到暴力伤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转变人才观,把子女当人看。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庭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若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做错了事都会成为被斥责、遭惩罚(或体罚)的导火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生活在压抑和不安的状态之中。若这种情绪一旦带到学校后,很可能因为同学间产生矛盾给诱发出来,使其他同学成为被发泄的对象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因此,家长要切实转变人才观,学会尊重子女,把子女实实在在地当人看,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四)社会的责任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社会各方面要花大力气,治理整顿不良社会风气,改善治安环境,特别是要预防发生在中小学校的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限制或禁止媒介对暴力文化的不当传播(如暴力影片、暴力玩具、网络暴力游戏、口袋书等),以最大限度地净化文化市场。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尝试开通“反暴力”热线电话,对有暴力倾向的中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对遭受过暴力伤害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治疗,使之早日摆脱因暴力事件留下的阴影。

(五)青少年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家长、老师和社会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呵护着我们,中小学生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

3.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F. 防校园暴力知识讲座

5月11日下午,旌抄阳派出所的民警和旌阳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为旌阳一小的师生举行了一场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安全知识讲座。
针对近期全国各地多次出现校园暴力事件的情况,旌阳一小特意邀请了旌阳派出所的民警和旌阳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为师生们作了这场安全知识讲座。讲座从校园安全常识、如何识别可疑人员的方式方法、对暴力伤害、挟持人质等突发暴力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等几个方面,教育学生时刻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为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积极预防校园暴力,学校严格执行专人值班制度、外来人员进出登记制,严禁来历不明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保卫措施,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热点内容
初一英语下册 发布:2025-09-24 03:06:04 浏览:581
会计继续教育网站 发布:2025-09-23 23:53:29 浏览:908
校园歌手大赛唱什么歌 发布:2025-09-23 22:15:47 浏览:823
背影教学案例 发布:2025-09-23 16:34:34 浏览:273
2013考研数学二答案 发布:2025-09-23 15:38:27 浏览:706
奢诗生物 发布:2025-09-23 14:06:38 浏览:960
2年级语文书上册 发布:2025-09-23 10:43:15 浏览:377
教学战歌 发布:2025-09-23 10:39:47 浏览:770
关于老师的儿歌 发布:2025-09-23 08:46:43 浏览:228
吉林意达生物有限公司 发布:2025-09-23 08:20:31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