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陈设

校园陈设

发布时间: 2021-04-03 08:42:19

1. 大会在学校礼堂举行,会场陈设得十分庄严。(修改病句)

分析:属于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陈设在这里不恰当。
应改为:
大会在学校礼堂举行,会场布置得十分庄严。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有以下地标性建筑物:

1. 北航老主楼。位于北航学院路校区东北区,为北航校园内的第一座主体建筑,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沉稳庄重。

老主楼建筑群由主楼、主M楼和一、二、三、四号教学楼组成。2007年12月19日,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入选。

2. 北航新主楼。新主楼坐落于北航学院路校区的东南区,位于体育馆和喧嚣的学院路之间。从学院路上看新主楼,巨大的体量在晨昏光影流转中传达着沉稳的自信,显示着一所现代化一流大学的格局和气度。

它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教学楼,建成于2006年9月,总投资近9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约6.4公顷,长约280米,宽约230米,占地面积超过三艘辽宁舰全甲板面积,总建筑面积22.65万平方米。

(2)校园陈设扩展阅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所在地北京,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占地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

老主楼的建设体现了面向航空航天的“北航速度”,以当时的人力,半年的时间就建起了6万平米的校舍,一砖一瓦,都包含着对新中国明天的憧憬;一土一木,不仅是在搭建北航人梦的摇篮,也在构筑新中国的空天未来。据统计,主楼、主南/北、主M等楼群建筑面积共约3.88万平米。

新主楼延续了北航传统的建筑风格,以亚光处理的暖灰色石材为主基调,搭配着灰色玻璃窗,朴素,严整而冷静。以学术交流中心为中心点,围合式的建筑布局,确保了交通的简洁,划分了动静,亦提示了一种原始的学校建筑语言模式。

新主楼工程荣膺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还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民用建筑设计奖,“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奖等多项建筑大奖。

3. 想出国留学 学室内陈设软装一类的专业,不知道现在什么国家有这个专业比较好的学校

看你怎么想的了,个人不是太推荐英国的master,因为它的master基本都一年,换句话说你在这一年中能学到什么?教育产业化后生产的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是一件件未完成的作品。你的专业我不是很了解,但如果你偏向工业设计这一块,推荐你去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国家,看看他们的车,飞机就知道有多么强悍了,如果是偏向建筑这一块,推荐你去美国,澳大利亚,美国你可以考虑下南加州理工,越狱的麦克记得赛,他的建筑牛吧,就那儿出来的,澳大利亚没多说的,墨尔本大学,兄弟这些排名都在北大,清华之前太多,加油吧

4.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有何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小学

1.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聚人心、
展示学校形象、
提高学校
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
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
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
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
远意义。

2.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
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
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
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
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
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
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
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
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
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
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
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
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
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小学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需求与疑虑

为什么要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意义?对此,陶
行知有一个精辟的说明:“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
能造国家。”

在陶行知那里,人是文化影响的结果,而这个文化需要教育
去创生。可见,教育自身必须是一种类型的文化,教育还应该发展和创新
文化;教育对于文化的创造,正是教育力的根据。

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是这个意思,这句话蕴涵的
意思可能有:第一,说明人文进步的动力。这人文世界是发展来的,“化”
就是天下的改造。第二,说明“人文—化”即社会进步的规律。天下积累
着人文因素,也就是以文化天下。胡塞尔等人研究“格调”一类的文明现
象,认为格调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文化又因为特定人群聚集在一起生活
而产生和形成。这聚集着的生活,重复体现为某种特有的固定模式、习俗
和价值倾向等,渐渐地培植起了阶层,从而生长出阶层的格调。比如,中
产阶级的格调,军人的作风,官僚主义的形式和因循,学校应有的书香
气„„都是“化成”的。

由于对文化的理解有所加深,特别是由于行业包装的需要,近年来流
行着一个口号,叫“打造”企业、机关和学校的文化。无论其字面意义和
实际行为怎样,打造者都希望这文化迅速地生长出来,成为手段。又有人
担心,高速产生的文化属于“没有文化的文化”,这“更加可怕”。于是,
我们面前出现了关于文化建设的需求和疑虑,恐怕与解读文化的取向和社
会功利行为有关。有人反驳地问:“教育就是文化及其传承,学校能够没
有文化吗?”,这太过自视甚高,属于无知。这个认识与资质的文野高下
有关,不过,只要不自我封闭、不是不思进取就好。

二、校园文化的意义

按陶行知的见解,学校原本是培育文化的处所,自然要更深地理解文
化。教育的功能表现在许多方面,文化最属基本,主要指潜移默化,陶冶
磨砺,往往在无意识中养成。教学也有文化的功用,这靠教师的功夫和用
心;在一些情况下,教学活动可能是非文化和反文化的。

文化对于人和学生的意义主要在形成性格、风格、格调、品行、操守、
举止、态度、境界、品位、胸襟、抱负、坦荡、仪态,能够改善气质,等。
文化在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有些重要表现,这可以作为参照,提供给判断
者以说明文化发育的程度:第一,文化的影响应该在人的意识上产生积累
意义的变化,如心领神会,体悟渗透,这种状态靠机械诵读形成不起来。

背书也可以“化”人,使他们成为书呆子。但是,这就不是我们追求的文
化了。第二,文化要影响人的心绪和情感,使之更高尚,更细微,更豁达,
更敞亮,更有韵味„„。除非遭遇重大变故,这高贵的情绪必不是一天两
天能够养成的。用例子容易说明问题:学校讲究寝室文化,淡雅宁静,陈
设宜人,张挂意深,书有层次,一瞥可以见修养。

有一种人,有知识而没有文化:在他们的寝室里,电脑、书籍应有尽
有,但是,整齐清洁全无,衣服鞋袜乱扔,污言秽语漫天,起居进出无序;
向别人介绍自己,口吐狂言,论及室友,损人为乐而已。作报告的人中,
也存在文化的分野:能够娓娓道来,行云流水,不离主题,旁征博引,发
人深省,开合有度,把握分寸,这是学者风范。不能阐述,不知道应该阐
述和如何阐述,反映文化的不济;言不及义,东拉西扯,吹嘘自己,则属
张狂浅薄。最近,常常谈及大学生和硕博等,有生活而不能讨,这可能是
文化倾向不适应或者能力不足。新的课程改革偏重外来教育现象和手段,
忽视本土构成,左右不适,失在定力不够,一味求新求奇。

有人以教化区别文化,前者偏重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传授,就是传道,
让人懂得道理。文化更在对于性格和气质的熏陶养成,与掌握知识时自己
的心得体悟相关,与日常所受的习染和积淀有关。

有没有文化,可以从四个方面看;建设文化也应该从这四方面着手:
第一是取向。文化一定是高追求的结果,是能够青史流芳的事物。怎样才
能具备这种境界和品位,建设文化的人必须自省。第二是程序。文化反映
在思想行为中,得体得宜就是基本的文化素养,怎样才能为社会采取,必
定需要研究和实践的考验。
第三是变异,
推陈出新才能够进步,
也就是
“化”

是否有文化肯定与能否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有关,创造无大小粗细先后,
但这趋向是必须保有的。第四是积累,文化在于丰富和坚实,必能给人以
厚重感和贯穿力。学习是文化的重要标识,善于学习的人,善于选择学习
方向的人最能积累,也具文化。

“阵有阵容,校有校容”,“以校舍论,宜如何构造,才能使它合乎
卫生、美术、经济、教育的原理„„”

,这些都包含着价值、程式、出新
和渐蓄。在陶行知的时代,他的学校必然不可能追求校园和设施的富丽堂
皇,豪华高档,但是,也要追求文化意义,可见,其关于文化的见解与贫
富没有多大关系。“在陋巷„„不改其乐”的人文化深沉。

校园文化是一种富含意义的文化,既形于外,更积于内,关键在积于
内。形于外的东西好做,有钱,请人设计施工就行,做出来的东西自己可
能并不理解,好看而已。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在增加功能,要在积于
内上努力。校园文化,常指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必要下功夫去研究和建设。

5. 形容校园的好词语

绿树成荫、欢声笑语、窗明几净、生机勃勃、朝气蓬勃
一、绿树成荫:读作 lǜ shù chéng yīn,也作绿树成阴yīn。
【释义】: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挡了阳光。
【例句】:(1)夏日,虽然骄阳似火暑气逼人,却绿树成荫,莲叶遮天,别有一番意趣。
(2)海面风平浪静,水质清澈,岸边绿树成荫。
(3)会场周围绿树成荫,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从容不迫走进会场,认真听取专家讲解,大家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二、欢声笑语:读作:huānshēng-xiàoyǔ,是中国汉语词汇。
【释义】:欢笑的声音和话语。
【例句】:联欢会上到处是欢声笑语。
【相关词语】:开头相同:欢闹、欢喜若狂、欢会、欢畅、欢度、欢头国、欢跃、欢抃、欢愉、欢声雷动、欢迸乱跳、欢洽、欢忻鼓舞、欢邻、欢心、欢悦、欢欣若狂、欢欣
结尾相同:闲言碎语、用语、莺啼燕语、非语、豪语、诨语、粤语、同日而语、古语、混合语、笑语、风言俏语、片言只语、快言快语、外来语、谵语、齐东野语、浪语
【例句】:(1)也许在几十天后,我们每个人都将踽踽独行。别着急,风,会告诉你,我们曾经欢声笑语。——致即将毕业的902班
(2)热闹的地方,不该存在孤独。孤独的地方,不该存在欢声笑语。欢声笑语的地方,只有我独自的悲叹。
三、窗明几净:读作 chuāng míng jī jìng
【释义】: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形容房间干净明亮,陈设整洁。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
【近义词】:安室利处
【反义词】:满屋尘灰
【例句】:鲁迅《野草·一觉》:“收拾了散乱满床的日报,拂去昨夜聚在书桌上的苍白的微尘,我的四方的小书斋,今日也依然是所谓'~'。
四、生机勃勃:读音是shēng jī bó bó,生机勃勃是一个成语。
【释义】:意思是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近义词】:勃勃生机、生意盎然、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反义词】:老气横秋、死气沉沉、回光返照、奄奄一息、萎靡不振。
【例句】(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嫩绿的柳叶伴着桃花的香味,在微风中摇曳;小草也在缀满小花的绿茵上翩翩起舞,春天就在这生机勃勃的时候,悄然前进。
(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春天是一年中最生机勃勃的了。
五、朝气蓬勃:读音是zhāo qì péng bó,汉语成语。
【释义】:意思是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
【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
【近义词】:生气勃勃、意气风发。
【反义词】: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死气沉沉、奄奄一息、气息奄奄、萎靡不振、灰心丧气、心灰意懒、槁木死灰。
【例句】:青少年应该朝气蓬勃,不能死气沉沉。

6. 中山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中山大学地标性建筑

作为南校区的学生,学习、生活在人文气息最浓厚的南校,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是有一肚子话要说了。

1、北门牌坊

除去那两个必须要说的标志性建筑外,这个就是我想说的,中大最养眼的景色,中区草坪,大草坪是中大校区的轴心,从南端的核心历史建筑怀士堂起,历经大旗杆、孙中山先生纪念铜像、惺亭、大花坛到岭南堂,全长约700米,宽约50米,再往北就是珠江边的中大北校门了。无论是烟雨朦胧还是艳阳高照,这里的景色总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两旁是浓荫密布的逸仙路(孙中山先生字逸仙),沿路散布着中大的一些近代历史建筑和会堂类建筑。漫步其间,你会感到天地广阔心胸开朗,浓浓的学术味令人觉得这里真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舍不得离开!

7. 大会在学校礼堂里举行,会场陈设得十分庄严。(修改病句)

把"会场陈设的"改为“会场的陈设”
即“大会在学校礼堂举行,会场的陈设十分庄严。”

求采纳

8. 描写"校园优美环境"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 绿树成荫

    拼音:lǜ shù chéng yīn

    释义:意为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 郁郁葱葱

    拼音:yù yù cōng cōng

    释义: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 鸟语花香

    拼音:niǎo yǔ huā xiāng

    释义:汉语成语;意思是鸟唱着歌儿,花飘着清香;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 花团锦簇

    拼音:huā tuán jǐn cù

    释义: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 错落有致

    拼音:cuò luò yǒu zhì

    释义: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一尘不染

    拼音:yī chén bú rǎn

    释义: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

9.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哪个院校开设这专业

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室内设计专业开的有陈设艺术设计课程,老师教的不错

10. 什么是校园文化主要通过哪些要素表现出来

《解读“校园文化”》一文认为:“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是一种外在的、外显的文化。也即硬环境的建设,如校园建筑,布局,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校园的绿化、美化等等。倡导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人人动手,让环境来潜移默化的熏陶人,影响人。 制度文化是指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它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从学行为。文化约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规管理既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具有校本化的特征。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从奠定“人和”思想,到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从确立“三风”内容,到具体落实外化为行动;从开展校园活动,到深入人心内化为品格。努力培育校园文化精神,用精神文化来凝聚师生的人心,用精神来鼓舞人,用精神来教育人,用精神来提升人。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特色活校、特色兴校,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更高追求。吴江市教育局沈正元副局长在《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的名片》一文中曾说:营建与办学特色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应该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常规活动与凸显特色的相辅相成。网上“知识人”《什么是校园文化?》一文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主体包括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三大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精神文化,是在大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 广义上的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系统内又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精神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也有论者将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次,而所谓环境文化是指以环境为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硬件和软件。具体表述有差异,但其内涵都是基本相同的。 上述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正如物质文化的建立有赖于一定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样。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导与开掘则是制度和规则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层次。我们常讲的学校的校风、风气、风貌等等,都正是校园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体现,而且是更加重要的表现。网上《什么是校园文化?》一文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网上《什么是校园文化?》一文认为:“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孙全玉在《现代校长》2007年第7期上《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育人功能》一文中认为:“校园文化是指特定在学校当中,人为创造的所有有形与无形的客观存在的总和,是长期形成的,可深层反映学校特点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其组织精神,而其组织精神的核心是其教育价值观。它是通过一系列组织活动而形成的,由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等多种层面构成,最终落实在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之上。一是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设施及校园环境、典章制度、组织结构等都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及文化载体,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主体的各种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动态成分;二是优美的校园、整洁的环境、典雅的建筑物、恰到好处的宣传栏、精美的雕塑、繁茂清馨的花草树木、规范整洁的教室、美观整齐的实验室和实习场所、富有朝气和生活气息的宿舍园区等等都体现着它特有的人文风格;校园内人员整洁的仪容仪表、谦和得体的言谈举止、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特有的待人接物的习惯等等则反映出人员的精神面貌;这些有形的可感受到的东西都折射着校园群体小社会的文化底蕴,是校园文化的物化形式;三是学校群体的组织结构、典章制度无不体现着、折射着其思想意识层面的内涵,体现着其观念。群体的文化理论素养、专业技术水准和专业水平、群体的价值观、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等等,都是校园文化无形的存在形式,它影响、同化着群体中的每个个体,这是校园文化真正的力量所在。”

热点内容
小学师德考核登记表 发布:2025-09-19 07:44:03 浏览:662
生物材料报告 发布:2025-09-19 05:12:45 浏览:413
语文老师总结 发布:2025-09-19 04:58:43 浏览:352
感恩教育词 发布:2025-09-19 01:46:11 浏览:26
江北语文网 发布:2025-09-19 00:51:35 浏览:370
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 发布:2025-09-18 21:49:01 浏览:253
大学城英语 发布:2025-09-18 21:32:25 浏览:589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发布:2025-09-18 19:59:33 浏览:531
干电池化学 发布:2025-09-18 16:30:48 浏览:733
何猷君怎么读 发布:2025-09-18 16:07:13 浏览: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