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怎样防止校园欺凌

怎样防止校园欺凌

发布时间: 2021-04-03 19:27:16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感悟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根据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团市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进行的调查表明:来自校外人员实施的欺凌最多,占76.8%,而来自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的侵害只占13.9%。实施校园欺凌最多的是校外人员,其次是本校高年级学生,最后是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
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欺凌简单地分为以下8类:
1、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
2、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
3、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
4、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5、老师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如要求学生当众做出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动作、辱骂学生等;
6、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
7、老师以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的侵害;
8、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关于校园欺凌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首要原因就是因为受害者弱小。为什么在大学校园以及周边地区很少发生针对学生的欺凌行为呢?为什么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主要是中小学的学生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大学生具有了足够的抵抗能力,而中小学生在身体上与成年人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使他们成为欺凌行为的首选目标。
其次,根据调查数据,我们知道校园欺凌的实施者主要是校外人员,那么对于校外人员的管理以及如何避免他们伤害在校学生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显然不够,学校周边经营场所的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对于避免学生受到严重违法侵害是公安机关不可推卸的职责。可以说,学校周边环境的混乱以及公安机关对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力就成为发生校园欺凌的另一主要原因。
第三,社会欺凌文化引发了更多的校园欺凌行为。近几年来社会欺凌文化的泛滥显然成为引发青少年实施校园欺凌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电视节目不但宣扬哥儿们义气,而且有过多的殴斗场面,这些场面刺激了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欺凌的心理,使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沉溺于通过侵害在校学生来显示自身力量的错误观念当中。这些青少年成为这种欺凌文化的直接受害者,而在校学生又成为这种欺凌文化的间接受害者。
第四,法律没有被充分认可也导致了校园欺凌的频频发生。侵害弱者是人类的天性,而社会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会制约、弱化这种以

❷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如何防止校园欺凌
寻求帮助:
不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行为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当自我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的事实,应该主动积极的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规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执法机关等。
保护自己:
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的正当合法并且有效的保护自己,逃避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后续的成长问题。性格的养成是众多小事件慢慢的积累而成,一个逃避问题的孩子,始终会遇到无法逃避的生活。
锻炼身体:
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校园欺凌表象上的伤害大多来自肉体,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不会是被欺辱的对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团结同学:
统计而言最容易受到学校欺凌的孩子大多是孤单的,不能与其他学生很好交流的孩子。他们在学校中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关注,所以最容易成为被欺凌者。团结同学是指融于一个平等的圈子,而不是降低自己巴结别人。
树立自信:
不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将被欺凌当做命运,不要自卑。在行为上思想上强大自己,不去畏惧凌霸,但是也不要将强硬反抗作为唯一的手段。旁观者叙述的并不是被欺凌者的实际情况,但是被欺凌者可以去学会复制旁观者的所作所为。

怎么有效的防止校园暴力

下面这些方便可以提前预防校园暴力:1。不要让孩子太早上学,平均年龄大个一岁两岁专都是可以接受属的,特别是男孩子。小孩子打架很多时候都是拼发育的。
2。多和孩子交流,言传身教一些在大人看来很自然,而小孩却觉得很新鲜的东西。让孩子在思想上看起来是比同龄人成熟而不是幼稚。
3。选择好的学校,这简直就是废话,可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得过且过却真的会毁了孩子。
4。以身作则。你不去欺负别人,孩子也不会去欺负别人,你不受别人欺负,孩子也不会受别人欺负。

❹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总结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和学校周围、由学生承受的任何形式的暴力,其实施者为其他学生、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

校园暴力包括欺凌和网络欺凌。欺凌是最普遍的校园暴力形式之一,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是受害者。

二、校园暴力可能有哪些形式?

根据现有的收集校园暴力数据的国际调查,教科文组织认为校园暴力有以下几种形式:

1.肢体暴力,是指由同龄人、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实施的任何形式的、带伤害意图的肢体攻击。

2.心理暴力,即语言和情感上的虐待,包括任何形式的孤立、排挤、忽视、侮辱、散布谣言、编造谎言、起外号、嘲笑、羞辱和威胁以及心理惩罚。

3.性暴力,包括性恐吓、性骚扰、违背意愿的触摸、性胁迫和强奸等,实施者为教师、学校工作人员或校友、同学。

欺凌是一种重复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单个的孤立事件,可被定义为反复发生的针对某位受害者的故意和攻击性行为。它可以有各种形式:

1.肢体欺凌,包括踢、打和损毁财物;

2.心理欺凌,如戏弄、侮辱和威胁;或关系欺凌,包括散布谣言和抱团孤立;

3.性欺凌,例如使用与性相关的笑话、评论或手势取笑受害者,这在一些国家可能被定义为性“骚扰”;

4.网络欺凌,这是一种发生在网络上的心理欺凌或性欺凌形式。网络欺凌的例子包括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或发送旨在骚扰、威胁或针对他人的信息、图片或视频。网络欺凌还可能包括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伤害性信息、令人难堪的评论或照片,或在线上网络或其他通信中排挤某人。

三、校园暴力由谁实施?

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为学生、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然而,现有证据表明,同龄人实施的暴力最为常见。

四、儿童被欺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有儿童都可能被欺负,但有证据表明,被认为在任一方面“与众不同”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欺负。

主要因素包括外貌、种族、语言或文化背景、性别(包括不符合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社会地位和残疾。
五、校园暴力的后果是什么?
1.对教育的影响
遭受欺凌会破坏受害者在学校的归属感,影响其继续接受教育。经常被欺负的儿童更有可能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局外人,更有可能想在完成中学教育后离开学校。被欺凌的儿童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儿童。
2.对健康的影响
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会受到欺凌行为的负面影响。与欺凌行为相关的是较高的孤独感和自杀率、较高的吸烟率、酗酒率和吸食大麻率,以及较低的自我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状况。校园暴力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和损害。
六、如何避免校园暴力
1.家长积极应对
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状况,多与孩子沟通;无论孩子是打人者或是被打者,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管理好情绪,避免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以预防为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积极与校方沟通,学会巧妙的给校方传达个人诉求。

2.学校防患未然

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不要动辄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学校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未成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社会构建网
社会各职能部门应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从法律层面,应完善立法,使校园暴力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从机制层面,应当建立起由政府统筹、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关爱特殊群体预防校园暴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七、孩子被校园暴力后,家长如何解决
1.记录孩子被欺凌的细节,尽量多搜集证据,客观的记录事实。

2.联系学校负责人,向孩子的校长、老师或学校辅导员寻求帮助。如果孩子受到身体攻击或受到伤害威胁,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并报警。
3.如果孩子受到欺凌产生阴影,应该寻求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医生的帮助。
4.必要的时候寻求法律的帮助,保护孩子周全。
法有趣君在成长过程中也曾被同学欺负过,好在彼此双方都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我想很多人在校园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校园暴力,甚至有些伤害至今还停留在被害人的心中无法抚平。

只要有校园暴力,无论是施害者还是被害者其实都是受害者,只不过受害的时间和方式不同而已,所以为了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定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法律将校园暴力完全杜绝。

❺ 怎样防止校园欺凌事件

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行为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当自我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内的事实,应容该主动积极的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规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执法机关等。

热点内容
生物材料报告 发布:2025-09-19 05:12:45 浏览:413
语文老师总结 发布:2025-09-19 04:58:43 浏览:352
感恩教育词 发布:2025-09-19 01:46:11 浏览:26
江北语文网 发布:2025-09-19 00:51:35 浏览:370
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 发布:2025-09-18 21:49:01 浏览:253
大学城英语 发布:2025-09-18 21:32:25 浏览:589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发布:2025-09-18 19:59:33 浏览:531
干电池化学 发布:2025-09-18 16:30:48 浏览:733
何猷君怎么读 发布:2025-09-18 16:07:13 浏览:158
2017个人师德总结 发布:2025-09-18 16:04:58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