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有哪些
1. 校园暴力发生的常见区域有那些
区域一:学校门口是高发区。受校园暴力伤害的孩子大多数为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生,少数为高中生。因为小学低年级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家人负责接送,到了小学四年级以后,孩子们基本上都可以独立上学和回家了。通过情况分析来看,校园暴力发生最常见的区域一般都在校园门口,或者离校园门口不远处。因为有些爱欺负同学的孩子非常清楚,离开校园后,学校便一般管不着了。
区域二:在校园内操场上。常见的时间段为课间休息,或者午间休息。不要小瞧短短的课间休息,就那么十几分钟或者二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足够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下手伤害其他同学。
区域三:班级内或走廊中。这种现象表面看好象同学间打打闹闹,个别有暴力倾向的同学会借此机会下手。这种打常见方式有攻击、嘲笑、漫骂、拳脚相加,但又不会留下伤痕。这种软伤害即使找到老师,因为找不到证据,往往不了了之。
区域四:在放学的路上。有些过早辍学的不良少年,经常会选择学生放学的路上下手,用威胁和殴打方式抢劫学生身上的财与物。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同学间产生矛盾和误会,找帮手在路上等待,目标同学出现后,上前一起动手殴打与自己产生矛盾或纠纷的同学。
2. 校园暴力包括哪些
包括外向型暴力 即 斗殴 持械斗殴 语言侮辱
另外还有隐性暴力 大家一般不注意 那就是孤立其他同学 也算是暴力 这属于冷暴力
3. 校园暴力的后果有哪些
对受害者影响: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内发展。身心影响容: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一。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
被欺凌者:性格内向、害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3)校园暴力有哪些扩展阅读
主要表现: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4. 校园暴力事件都有哪些危害
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校园暴力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学生健康成长,家族正常生活,社会安定团结。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耽误学习,甚至改变学生的人生。对青少年暴力受害者来说,遭遇暴力侵害无疑是一场梦魇,在心理上很可能会留下永久的伤痕。
学校出现校园暴力,无论何种形式,什么程度,势必对校园正常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造成不良后果,这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精力的分配等都形成冲击和干扰,影响校园秩序的方方面面。
引发学生家长恐慌,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家长的工作、生活,极易导致家长对学校不满。影响校园声誉,社会反应强烈,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整体社会评价,甚至导致某些学校的信任危机。
校园暴力的逐级演变,最终导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5. 校园暴力包括哪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主要有三类:
语言暴力:指学生经常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版,从而权产生矛盾;
身体暴力:指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
心理暴力: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出现不良表现。
如果遇到了校园暴力,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
三、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6. 校园暴力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那些备受虐待煎熬的学生很可怜。他们天性懦弱一些,身体单薄一些,没办法反抗小恶棍的压迫,屡受伤害成为他们的成长障碍。他们不缺乏正义感和善良,当觉得现实生活“欺骗”了自己,他们也会反抗,崇拜心目中的正义英雄多啦A梦。由于恐惧报复,他们甚至不敢和老师、父母及时沟通境况,心灵往往受压抑甚至扭曲。压抑到极限,就可能出现吴健国同学那样的血案。
其次,施害的小恶棍也是害人害己。除了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家长过于溺爱疏于管教,或者家长自身有暴力思想和言行(有报道住在对门的邻居因为孩子争一个纸筒竟然将一对夫妻砍成重伤),都可能催生校园“小混混”。他们往往不思学习,沉迷于游戏和网络,沾染攀比享乐习气,小小年纪俨然有一股“邪气”。男孩子顽皮一点是正常的,但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区分清楚顽皮和“邪气”。渐失善良和正义感,无羞恶之心,是非黑白不辨,这样的学生哪怕只露出一点一点苗头,就该加强管教疏导了。
最后,校园暴力受害方是未来的社会。中国人普遍认同一个说法——三岁看大。家长、学校如果没有教育好孩子,就是将一件“残缺品”交给了未来社会,恶果也许会在将来长得更大。又有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中小学阶段道德人格教育的失败,无异于向未来社会排污。
防范校园暴力,也许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方案。关键在于学校加强管理服务,可以设立一个校园防暴举报点,对举报校园暴力作出快速惩处教育,可以考虑和学校心理辅导室、保卫科等一体化设置。另外,班主任老师应该细心体察学生的思想言行,防范校园暴力萌芽。对举报核实的小恶棍,除了按照规章及时惩处,特别是要让其家长配合管教。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可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不能任由那些调皮过头的小家伙沾染野蛮的精神,慢慢滑向邪恶的深渊。
校园暴力有哪些危害经过上文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上文讲述的内容自觉地远离校园暴力共同营造安全快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