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如何预防火灾
第一,做好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首先要从领导抓起。莫斯科大学火灾发生以后,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坚决贯彻“一保安全,二保发展”的指导思想。各类学校都组织了防火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公安消防部门要利用消防安全大检查的时机,对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燃气取暖设备,供电设施,仓库,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或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尤其是对校园内的危旧建筑,电网线路等进行重点排查,不留死角。对于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处理,不能拖延。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们的身上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学生宿舍一旦发生火灾并造成学生人员伤亡,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衡量的,影响也将是十分巨大而恶劣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领导应从保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消防,加大消防投入,经常性组织学习消防知识参加消防演习,提高消防管理和战胜火灾的能力。 第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制。公安消防部门要督促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牢固树立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狠抓消防安全制度建设,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同时要健全安全防火长效的机制,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组织机构,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对学生公寓的违章用电,用火问题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广泛发动宣传,使广大师生员工心中牢牢绷紧安全弦。要建立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不定期进行安全抽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第三,加强消防设施建设。鉴于部分高校水电设施老化,消防设施陈旧等现象较为严重,各高校应该根据国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区别轻重缓急,逐步改造。通过自查,互查等形式首先解决房屋电源线明线敷设等火灾隐患问题;应分步骤尽快争取资金,采取电力扩容,更换已老化电线等措施减少火灾隐患,并更新已破损或超过年限的消防器材,增设消火栓和加压泵房以提高供水压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安装烟雾自动报警器,建立校园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网络。通过加强消防设施硬件建设,加大消防力量,减少发生火灾的因素,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提高自救能力。 第四,重视软件建设,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软件建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可靠性强的特点,对减少高校学生宿舍火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⑵ 校园内如何预防火灾事故
校园预防火灾事故应当做到:
⑶ 《怎样预防校园火灾》
校园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不是只让学生把消防安全相关信息放进脑子里,而且要学生在遇到火灾时能很好地保护到自己,以免发生生命安全事故,而防患于未然,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不让火灾发生,这就得要学会预防火灾,那么校园火灾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消防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师生员工应掌握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因此,师生员工必须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及时排查消防隐患,杜绝违规行为,共同筑就全民消防工程。 一、学生宿舍防火 学生宿舍(公寓)是学校的防火重点部位之一,全面做好学生宿舍(公寓)防火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生活用火是引发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 为了杜绝学生宿舍(公寓)发生火灾事故,同学们要做到十戒:一戒私自乱拉电源线路,避免电线缠绕在金属床架上或穿行于可燃物中间,避免接线板被可燃物覆盖。二戒违规使用电热器具。三戒使用大功率电器。四戒使用电器无人看管,必须人走断电。五戒明火照明,灯泡照明不得用可燃物作灯罩,床头灯宜用冷光源灯管。六戒室内乱扔、乱丢火种。七戒室内燃烧杂物、点蚊香等。八戒室内存入易燃易爆物品。九戒室内做饭。十戒使用假、冒、伪劣电器。 二、公共场所防火 随着学校建设发展,教室、餐厅、图书馆等处,人员往来频繁、密度大。公共场所管理松散,部分师生防火意识不强,室内装修使用可燃物质、有毒材料多,用电量高,高热量照明设备多,空间大等诸多因素,都是严重的火灾隐患,这些地方时有重大火灾发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群死群伤。 因此,同学们在公共场所滞留时,应掌握如下防火知识和方法: 1、清醒认识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时刻提防。 2、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规定,摒弃一切不利于防火的行为。 3、进入公共场所,首先要了解所处场所的情况,熟悉防火通道。 4、善于及时发现初起火灾,做出准确判断,能及时扑救的要及时扑救,形成蔓延的要立即疏散逃生。 5、要具有见义智为的精神,及时帮助遭受伤害的人员迅速撤离、脱险。
⑷ 预防校园火灾的措施
校园火灾的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严格落实消防主体责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本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托儿所等单位,要以学生宿舍(包括校外学生公寓)、学校校园内教职工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人群集中场所为重点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一是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的敷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定的要求,拆除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
2、严格规范用火、用电、用气等消防安全管理。
纠正学生在宿舍内使用电炉、手机充电、液化气罐等违章行为。
3、检查疏散设施,清理学校人员集中场所内封堵和占用疏散通道上的杂物,拆除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的障碍物,保持畅通。对周边道路进行治理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4、进行建筑防火的整改,拆除在学生宿舍外窗安装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栅栏,为了安全确需安装护栏要采取在危险情况下方便开启的措施。
5、学校图书馆、学生宿舍、公寓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和应急广播系统,损坏的要立即修复,确保有效使用。
⑸ 怎样预防校园火灾
1、学校应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要在教学区域内使用打火机、火柴等,不能让孩子燃放烟花。
2、学校的过道里不要堆放物品,安全出口不要上锁。
3、室内供电线路应套管保护,教室内不要摆放易燃、有毒物品。
4、教育孩子不要在教学区域中焚烧物品。
5、平时多开展安全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火灾的危害。另外也可以教孩子们如何使用灭火器。
6、应该教会孩子在遇到火灾时保持镇静,在拨打火警电话时准确说出自己学校。同时,家长平时要教会孩子基本用电常识和基本逃生常识。
(5)校园如何预防火灾扩展阅读:
校园管理责任:
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中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
二、要将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健全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三、要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安全工作。要指导学校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四、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出现的治安、卫生、饮食、交通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等建筑用房建设和使用标准严格把关,不留建筑上的安全隐患。
⑹ 校园内如何预防火灾事故
●寝室防火。
寝室是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因此,必须做到:
不乱拉乱接电线,以防超负荷;
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不要把点燃的蚊香贴靠床沿、窗帘;
不使用电褥、电熨斗、电炉子、“热得快”、电吹风等违章电器;
不使用酒精炉、煤油炉、汽油炉等;
不焚烧杂物;
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台灯不靠近枕头和被褥,养成人去灯关的好习惯;
不要用灯泡等取暖或烘烤衣物。
●实验室防火。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使用规则,对有毒、易燃、易爆药品不得任意放置和任意使用;对实验室的灭火器材及防护用具应知道其放置位置和安全使用方法;在实验室进行操作时,应根据化学药品特性剂用量,以防事故发生。在化验室内各种易燃、易爆、剧毒和腐蚀性的试剂存放不应过多,要严格按手续输入、登记造册、分类存放、防止丢失。性质相抵触的化学药品,应分开进行(如散发可燃气体和用火操作)存放,防止发生火灾。对各种设备和仪器,应经常检查、调试,防止仪表失灵而发生事故。所有电器设备,按电力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设备类型与使用环境相一致,并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日操作结束,应将试剂收好,工作台面、地面擦拭干净,防止残留渣、液引起事故。下课要切断电源、燃气管道,关闭门窗并上锁。
实验室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处理:不要把废弃的易燃液体倾注入水槽内,否则会引起下水道爆炸;废弃的易燃、易爆物应装入金属罐内,并加盖密封;不要把燃烧的或发光的火柴投入废料容器内、有易燃性气体的仪器,实验完毕后,以水注满或通人惰性气体将其清除;浸过易燃液体的物质不应任意放置在废物桶内,应该在露天下将其烧毁;易燃、易爆化学品贮藏室里应配备自动灭火装置。
●化验室防火。
化验人员应熟悉各种化学试剂名称、性质、使用方法和保管方法,掌握化学操作程序和方法,以及化验室内各种仪器仪表及设备。操作过程中要按规定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试剂用量,以防事故发生。在化验室内各种易燃、易爆、剧毒和腐蚀性的试剂存放不应过多,要严格按手续输入、登记造册、分类存放、防止丢失。性质相抵触的化学项目,应分开进行(如散发可燃气体和用火操作),防止发生火灾。对各种设备和仪器,应经常检查、调试,防止仪表失灵而发生事故。所有电器设备,按电力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设备类型与使用环境相一致,并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日操作结束,应将试剂收好,工作台面、地面擦拭干净,防止残留渣、液引起事故。下课后要切断电源、燃气管道,关闭门窗并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