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华中学
㈠ 求安徽化学竞赛复赛试题
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获奖情况通报(2009-11-06 23:09:38)标签:杂谈
关于中国化学会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
各市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学会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的竞赛已经顺利结束。本次竞赛共评出一等奖32名(经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协审批),二等奖300名,三等奖515名,总计获奖人数为847名(获奖同学名单见附件)。
获奖学生的获奖证书将直接寄达各位获奖学生所在学校。
附件:中国化学会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获奖学生名单 安徽省化学会 安徽省化学竞赛委员会 二○○九年十一月三日
中国化学会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
获奖学生名单
一等奖(32名)
姓名 学校 姓名 学校 姓名 学校
张靖中 合肥一中 蔡达理 淮北一中 朱敏 屯溪一中
谭晓丹 马鞍山二中 许愿哲 安师大附中 谭世鑫 安师大附中
谈天宇 合肥一中 涂航飞 蚌埠二中 胡健 安师大附中
李任之 合肥一中 吕亚伟 安师大附中 陶天训 蚌埠二中
汤毅杰 芜湖一中 王思伟 合肥一中 汤昊明 淮北一中
崔也澄 安师大附中 赵轶民 安师大附中 鲍雨 铜陵市一中
陈紫萦 铜陵市一中 杜璞 蚌埠二中 陆星宇 安师大附中
黄庆国 淮北煤师院附中 宋正天 马鞍山二中 陈晓爽 六安一中
孙嘉男 合肥一中 郎珂 铜陵市一中 夏韬 马鞍山二中
杨磊 马鞍山二中 马骜鸣 安师大附中 金涛 合肥一中
李言 芜湖一中 周乃夫 马鞍山二中
二等奖(300名)
姓名 学校 姓名 学校 姓名 学校
朱睿智 太和一中 邵伟 六安一中 俞学文 南陵一中
季鹏飞 亳州一中 方舟 合肥一中 黄田斌 铜陵市一中
朱文广 铜陵市一中 张天天 太和一中 胡尚健 马鞍山二中
金天雷 六安一中 栾徳祥 亳州一中 王文佳 马鞍山二中
周腾远 铜陵市一中 毕文剑 歙县中学 孙伟成 马鞍山二中
胡相相 明光中学 刘志强 淮北一中 万自强 淮北一中
吴凡 马鞍山二中 李彤 合肥一中 谢亦欣 淮北一中
董登攀 亳州一中 金燚鸣 合肥一中 邵辰 合肥一中
李皓 滁州中学 杨小康 合肥七中 李昂 合肥一中
桂在岳 安师大附中 袁为 六安一中 方涵之 合肥六中
胡钦之 铜陵市一中 吴宇际 合肥一中 张文晴 阜阳一中
路尧 合肥一中 卓晟 滁州中学 姚琪 滁州中学
耿江林 合肥八中 武辉 青阳中学 祁琛 和县一中
徐航 桐城中学 徐新枫 广德中学 施光耀 蒙城一中
曹良昭 安庆一中 汪越 屯溪一中 潘睿智 蚌埠二中
王珏 安庆一中 张文 合肥一中 方文翰 怀宁中学
邱剑涛 马鞍山二中 张猛猛 合肥一中 程姝祺 安庆一中
任明伟 淮北一中 沈浩 合肥168 周如雨 宿城一中
雒超 淮北一中 戴伟斌 马鞍山二中 万玉龙 淮北一中
李合璧 淮北一中 方翔 合肥六中 洪伟 合肥一中
王焱林 滁州中学 胡焕祥 合肥168 张书华 青阳中学
陈睿国 合肥八中 饶路路 红旗中学 李冬冬 启明中学
高凡 蚌埠二中 申强强 红旗中学 刘煜东 蚌埠二中
黄世心 安师大附中 刘善赟 青阳中学 胡晓悦 安庆一中
王应超 安师大附中 徐宝函 蚌埠二中 王阳 安庆一中
徐文韬 安师大附中 王浩 铜陵市一中 韩衍隽 安庆一中
秦子屹 淮北一中 刘洋 蚌埠二中 毛子荐 铜陵市一中
姜玮洁 马鞍山二中 汪兵 桐城中学 宋文申 铜陵市一中
张熠 合肥一中 李棱桥 安庆一中 孟维嘉 宿城一中
张志刚 淮北一中 易高靖 广德中学 黄力 歙县中学
巫建贤 合肥八中 孙丹丹 铜陵市一中 刘铖 合肥八中
丁兆强 蒙城一中 甘文祥 红旗中学 严照峰 青阳中学
陈阳 铜陵市一中 王诗丹 铜陵市一中 周鹏程 无为中学
胡观泰 合肥一中 刘洋 铜陵市一中 朱子疏 无为中学
杨帅 阜阳一中 周恺 铜陵市一中 李洋 蒙城一中
俞永泽 芜湖一中 汪旭冉 合肥八中 李阳 蒙城一中
夏凯悦 安师大附中 张磊 太和一中 周志强 亳州一中
翟耀 合肥一中 陈子豪 蚌埠二中 曹兴枫 宿城一中
迟琛 蚌埠二中 吴梦羽 马鞍山二中 夏祥 当涂一中
张寅 马鞍山二中 李勇 凤台一中 赵若愚 淮北实验高中
郭睿 马鞍山二中 谷晓阳 合肥六中 李乐乐 合肥一中
柴双明 安庆一中 茆凯源 合肥168 李宇 合肥168
郝姗姗 安庆一中 孙启明 阜阳一中 关鑫 蒙城一中
陈诗豪 铜陵市一中 柴先志 全椒中学 武强 亳州一中
程云笛 淮北一中 王星原 怀宁中学 黄文 安师大附中
方飘凡 合肥八中 胡彬彬 安庆一中 王国栋 宿城一中
阮诗祺 铜陵市一中 王柳 淮南二中 徐志祥 马鞍山二中
金飞 太和一中 赵栋磊 合肥一中 曹锐 圣泉中学
吴子彧 蚌埠二中 朱子尧 合肥一中 赵文畅 合肥168
黄双垒 蚌埠二中 魏麟欢 合肥168 顾畅 颍上一中
吴涛 六安一中 陈筱璇 科大附中 鞠建龙 红旗中学
张伟哲 合肥一中 葛迪 太和一中 刘茂 红旗中学
陈亚飞 铜陵市一中 牛永扬 临泉一中 张海军 天长中学
杨雨晖 马鞍山二中 黄梦雪 蒙城一中 方芳 滁州中学
冯天啸 淮北一中 张波 亳州一中 章健 无为中学
郝希聪 马鞍山二中 赵馨竹 蚌埠二中 吴锐 巢湖一中
范昌瑞 蚌埠二中 柏雪 蚌埠二中 盛化龙 蒙城一中
鲍家坤 安庆一中 杨宗澄 安庆一中 年悦心 蒙城一中
叶明 屯溪一中 姚尚 宣城二中 闻焱焱 固镇一中
张束光 合肥一中 时侠圣 泗县新集高中 杨广德 浮山中学
许方文 合肥168 顾道静 马鞍山二中 黄达 安庆一中
严啸 芜湖一中 李伟 合肥一中 汪桐 安庆一中
段全林 合肥一中 张玄 太和一中 唐迪青 宣城中学
周纬 安庆一中 岳晨阳 太和一中 何平 泾县二中
周翃羽 安师大附中 马国力 界首一中 胡旭东 芜湖一中
杜易 安师大附中 黎荣熙 天长中学 陈毓 南陵一中
周林 铜陵市一中 周文柏 巢湖一中 沈思远 繁昌一中
杨野 马鞍山二中 丁哲 蒙城一中 周越 安师大附中
毕垚 歙县中学 孙文全 安庆一中 胡鹏 铜陵市三中
周策 淮北一中 庞欢 芜湖一中 张朝晖 萧县中学
王奥林 红旗中学 吴晨 铜陵市一中 王渊博 宿城一中
解晓宇 六安一中 宋望 铜陵市一中 杨帅 宿城一中
詹鹏 歙县中学 钱万晖 马鞍山二中 王成林 宿城一中
叶子醒 合肥一中 庾昂 马鞍山二中 孙赵亿 灵璧一中
尹昭杨 天长中学 李石峰 淮北一中 陈健雄 歙县中学
邹可 蒙城一中 马赫 淮北一中 程杰 歙县中学
王栋 亳州一中 朱强 合肥八中 吴翔 黄山一中
方昭 安庆一中 王治贫 合肥168 柏德祥 淮南二中
张传宇 淮北一中 李喆 合肥168 李琛文 淮北一中
徐高伟 合肥六中 王梦青 天长中学 陈志祥 肥东一中
吴楚齐 合肥168 刘路 望江二中 余海 颍上一中
程林松 界首一中 刘鹏 铜陵市一中 王乾龙 临泉一中
周舟 安庆一中 孔鲁 宿城一中 于麒麒 临泉一中
汪子栋 合肥六中 陈婷 青阳中学 沈杰 红旗中学
郏琨琪 蒙城一中 江伟 桐城中学 王纪凯 红旗中学
崔宗钰 蚌埠二中 毕韧 安庆一中 于学李 明光中学
尹瑞 合肥一中 操哲 安庆一中 胡恒洋 明光中学
何麒 合肥八中 宋祥 马鞍山二中 王晨曦 和县一中
张非帆 太和一中 朱珺瑜 淮北一中 石云帆 和县一中
邓卫东 蒙城一中 汪大卫 合肥一中 胡雄飞 巢湖四中
吴现 广德中学 彭家德 颍上一中 张浩 涡阳一中
刘丽枫 马鞍山二中 魏伟 涡阳一中 葛飞 蒙城六中
曹天阳 合肥一中 刘子路 蒙城一中 詹可敬 亳州一中
刘宁 临泉一中 郑现阳 亳州一中 杨硕 五河一中
李瑞斌 亳州一中 晏莹 蚌埠二中 张睿婷 蚌埠二中
范慧 蚌埠二中 江涛 铜陵市一中 朱宇航 望江二中
韩玉 安庆一中 徐军 六安一中 卓郡 太湖中学
洪嘉琪 安庆一中 雷彪 亳州一中 汪倩 怀宁中学
胡捷 安庆一中 贾志洋 蚌埠二中 江圣 安庆一中
钟玉锋 铜陵市一中 殷伟刚 芜湖县一中 代声发 安庆二中
三等奖(515名)
姓名 学校 姓名 学校 姓名 学校
黄彬彬 芜湖一中 殷辉 灵璧一中 高翔宇 蚌埠二中
陶佳胜 铜陵市一中 胡晓珂 歙县中学 缪金升 桐城中学
刘洋 太和一中 胡建玮 屯溪一中 李正 桐城天城中学
瞿逸凡 青阳中学 赵浩雨 圣泉中学 鲍蓬 枞阳中学
鲁焜 庐江中学 孟庭苇 合肥一中 唐戬 枞阳中学
杨炳玉 亳州一中 李俊杰 合肥168 戴昌彬 安庆一中
陆知已 蚌埠二中 梁端韦 肥东一中 季一玮 芜湖一中
齐叶龙 安庆一中 李腾 颍上一中 刘彧 铜陵市一中
任毅 铜陵市一中 王猛 太和一中 凌霄 宿城一中
赵程 濉溪中学(东区) 田付强 红旗中学 王龙 宿城一中
吕品磊 合肥一中 张齐齐 阜阳一中 姚承志 马鞍山二中
谢永杰 合肥一中 唐国晨 天长中学 赵垚 舒城中学
张绪歌 合肥168 赵杭 全椒中学 尹永刚 舒城中学
杨万里 界首一中 丁尧 明光中学 夏朝阳 合肥六中
蔡红刚 蒙城一中 陈飞 滁州中学 罗尧 合肥八中
邓明杰 亳州一中 刘明胜 无为中学 周翔宇 临泉一中
刘文斌 蚌埠二中 孙贤顺 和县一中 韦学健 全椒中学
孙纵横 蚌埠二中 李冬冬 蒙城一中 阚雅婷 明光中学
叶刘胜 安庆一中 段腾飞 亳州一中 刘军 炳辉中学
陆正中 安庆一中 孙涛涛 五河一中 欧文祥 贵池中学
刘云飞 铜陵市一中 梁学滔 五河一中 沈阳 东至二中
吴江 六安一中 王睿 蚌埠二中 黄敏 无为中学
闫冠廷 淮北一中 王子意 桐城中学 徐东方 和县一中
李联珠 淮北一中 陈金胜 枞阳中学 王杨 和县一中
刘旭波 合肥一中 余润峰 宣城中学 纪言 亳州一中
莫旭辰 合肥一中 孙文韬 郎溪中学 张伟 五河一中
周海霞 合肥六中 谢广觉 安师大附中 赵林杰 怀远一中
姚宇航 合肥168 罗祥宝 铜陵市三中 王衡 怀远一中
陆浩 无为中学 邵剑波 新集高中 蒋苏童 固镇一中
蔡献国 蚌埠二中 秦福明 舒城中学 荣亮宇 蚌埠二中
肖凡 宣城中学 钟正 六安一中 汪亮亮 怀宁中学
方凌锐 南陵一中 王珅 淮南二中 刘云飞 安庆一中
刘灿宇 灵璧一中 李宪宇 合肥一中 杨兵 宣城中学
姜涛 无为中学 查潇渲 合肥一中 王冯杰 泾县二中
石涛 亳州一中 王近 颍上一中 戴聪 绩溪中学
张烨 蚌埠二中 王友志 太和一中 古晗 繁昌一中
陈梦鹏 马鞍山二中 胡守新 红旗中学 朱项阳 铜陵市一中
章敏 歙县中学 汪士 殷汇中学 方余强 铜陵市一中
叶剑辉 歙县中学 张醒之 青阳中学 方子健 马鞍山二中
许飞 淮北一中 管云丰 青阳中学 周超 六安一中
张鑫 合肥一中 阮政 无为中学 王辕鹏 六安一中
孔桥 合肥一中 杨蒙蒙 亳州一中 肖微 淮南二中
姚勇 合肥168 朱迪 蚌埠二中 李潇然 淮南二中
李跃 肥东一中 林晨 蚌埠二中 赵琳 淮北一中
王玮琪 天长中学 邓满宇 蚌埠二中 李杰 淮北一中
陈义峰 全椒中学 郝志鹏 怀宁中学 张彬彬 圣泉中学
余中 青阳中学 张有德 宣城中学 李柯 合肥六中
肖政 无为中学 李杨 芜湖一中 乐语倩 合肥168
刘梦醒 和县一中 高山 铜陵市一中 张冰钦 太和一中
周雨 巢湖一中 夏开心 萧县中学 安全 临泉一中
张琦 蚌埠二中 王梓 马鞍山二中 齐俊 阜阳一中
齐帅 蚌埠二中 李秦 当涂一中 王先林 天长中学
吴迪 蚌埠二中 吴一然 休宁中学 漆岳 来安中学
郭闻 蚌埠二中 姚成文 黄山一中 陈鹏 滁州中学
胡剑珅 安庆一中 张磊 圣泉中学 严凯 和县二中
徐龙 宣城二中 王邵东 合肥一中 欧元肖 五河一中
尹超 芜湖一中 高尚 太和一中 钱文凯 怀远一中
周子尧 芜湖县一中 齐海燕 临泉一中 钟兰云 蚌埠二中
何帅英 南陵一中 刘畅 红旗中学 陈智 太湖中学
李鑫 宿州二中 魏征 城郊中学 潘志翔 安庆一中
陈安 马鞍山二中 路安业 全椒中学 何宜东 安庆十中
费盟 当涂一中 汤健 滁州中学 王方伟 安庆二中
李嘉俊 歙县中学 阮文 贵池中学 李丹君 宣城中学
程军杰 合肥168 杨海东 无为中学 朱昀丰 繁昌一中
吴颍 合肥168 张凯旋 蒙城一中 夏少鹏 宣城中学
冷永强 临泉一中 肖尧 蒙城一中 吴珂 宁国中学
陈友彬 红旗中学 王帅 亳州一中 佘萧寒 郎溪中学
尹畅畅 红旗中学 罗勖 蚌埠二中 周鹏 旌德中学
张儒 全椒中学 何健 桐城中学 程成 旌德中学
李成 定远中学 许君 怀宁中学 叶翼斌 泾县中学
黄涌泉 庐江中学 孙倩 怀宁中学 董成成 广德中学
卢孝文 蒙城一中 刘彦卿 安庆一中 王鑫 南陵一中
张清 宣城中学 陈峰 宣城中学 汪晓汉 繁昌一中
王金南 马鞍山二中 刘欢 广德中学 李硕元 宣城中学
孙昱坤 红星中学 祝玮 安师大附中 栾然浩 明光中学
张德安 安工大附中 潘佳伟 铜陵市三中 吴成界 繁昌一中
冯海峰 舒城中学 汤苏安 铜陵市三中 俞曦敏 繁昌一中
沈灏 合肥一中 黄业 当涂一中 王明贵 萃英园中学
李笑宇 合肥八中 王晓波 六安一中 陈鸿 安师大附中
王天阔 天长中学 刘本俊 六安一中 吴皓 安师大附中
皮新哲 滁州中学 凌展翔 歙县中学 倪铜 铜陵市一中
傅建平 无为中学 邱伟迪 合肥一中 周祺润 铜陵市一中
洪祥 和县一中 杨科扬 合肥八中 许坤鹏 宿州一职高
陈翔宇 蚌埠二中 孙星宇 滁州中学 肖长红 宿城一中
陈涵 怀宁中学 蒋雪峰 滁州中学 胡舜华 马鞍山二中
丁寒 芜湖一中 耿凌 和县一中 张子杭 灵璧中学
蔡飞 博文中学 牛浩 涡阳一中 田怀宇 砀山中学
萧静渊 安师大附中 胡凤鸣 怀远一中 丁志文 马鞍山二中
裴文涛 铜陵县一中 李琪 怀远一中 饶峥 宿城一中
王为东 砀山中学 钱志祥 望江二中 窦弘志 马鞍山二中
陈文俊 马鞍山二中 陈晔 怀宁中学 魏凯然 马鞍山二十二中
吴彧弓 歙县中学 崔垒 安庆一中 何昕 安工大附中
孙博伟 淮北一中 方家裕 芜湖一中 张彪 舒城一中
王位 太和一中 张与鹏 萧县一中 杨弘正 寿县一中
常鹏 临泉一中 武玉峰 宿州二中 李哲 祁门一中
赵帅 界首一中 孙文斌 宿城一中 魏广恩 淮南四中
蔡波 阜阳一中 赵阳 砀山中学 李士里 淮南21中
张炎 阜阳一中 王青晨 凤台一中 郜业丽 孙疃中学
吴风云 和县一中 虞海跃 合肥八中 孙立杰 濉溪中学(西区)
孙飞 巢湖一中 蒯佳林 合肥八中 刘开元 濉溪中学(东区)
方扬 巢湖一中 王玉山 太和一中 吴大赛 临涣中学
徐佳辉 蚌埠二中 章梦如 滁州中学 伍冠雄 淮北一中
陈世聪 广德中学 丁琦 庐江中学 陈泽宇 淮北实验高中
王鸿伟 芜湖一中 张梦禹 蒙城一中 王韬 淮北实验高中
王冬 铜陵县一中 王雷 怀远一中 刘涛 淮北十二中
张明明 萧县中学 沈军礼 怀远一中 孔晓鸣 圣泉中学
马金凤 萧县中学 唐福星 怀远一中 周山 科大附中
李兴 屯溪一中 褚佳义 怀远一中 段俊祺 合肥七中
刘唱畅 凤台一中 徐桐 固镇一中 赵冠龙 合肥168
孙利苹 凤台一中 刘露 蚌埠二中 黄荣军 合肥168
胡丕丕 凤台一中 曹阳 怀宁中学 徐明天 颍上一中
杨开源 合肥一中 产滔 怀宁中学 王龙飞 太和一中
占智强 合肥168 宋丰志 安庆一中 侯维君 太和一中
孙祥祥 临泉一中 张仲驰 安庆一中 王玉龙 太和一中
肖电坤 界首一中 汤波 宣城二中 刘中华 临泉一中
刘丽萍 阜阳二中 开明轩 宁国中学 马燕飞 临泉二中
刘奇元 天长中学 张冀伟 泾县中学 谭冠军 阜阳三中
汪杰 全椒中学 董升 南陵一中 李松松 阜南一中
丁磊 凤阳中学 刘斌 南陵一中 汪园园 明光中学
古应根 无为中学 潘宇 宿城一中 李扬杰 繁昌一中
阮涛 无为中学 续猛 泗县一中 林鑫 明光中学
许浒 和县一中 蒋露露 灵璧一中 郭广飞 利辛二中
何旭 蒙城一中 石伟伟 凤台一中 洪爽 五河一中
王煜 蚌埠二中 陈杰 合肥一中 翟亮亮 明光中学
刘静 蚌埠二中 张天 合肥八中 徐照先 凤阳中学
丁小冰 怀宁中学 李金旸 合肥168 杜言武 定远二中
陈武阳 安庆一中 徐昶 合肥168 李茹 滁州中学
傅聪 安庆一中 靳培峰 太和一中 江峰 殷汇中学
张煜 铜陵市一中 郑好 定远中学 陈佳星 青阳中学
赵一 灵璧一中 王权辉 贵池中学 桂军敏 贵池中学
常景瑞 马鞍山二中 杨恒 涡阳四中 钱城 贵池中学
许翀鹏 歙县中学 谢依方 蚌埠二中 吴凯 蒙城一中
张祝平 歙县中学 操神送 怀宁中学 汪昌明 贵池中学
杨翌光 屯溪一中 赵璨 枞阳中学 周伦 东至二中
张灯 合肥一中 秦旻 南陵一中 彭思敏 贵池中学
袁立功 合肥一中 李少鹏 南陵一中 胡斌 东至三中
沈阳 合肥168 吴文强 宿城一中 包新宇 贵池中学
陈彪 临泉一中 程长 歙县中学 郑顺 东至二中
冯丽婷 天长中学 杨赫 合肥一中 刘泽军 东流中学
杨帆 明光中学 徐宇清 合肥六中 殷俊 大渡口中学
胥树林 来安中学 朱晓杰 合肥八中 王伟 仙踪中学
董梦旭 来安中学 刘美 肥东一中 曹永乐 无为一中
葛钟书 定远中学 魏雪婷 颍上一中 徐秋实 和县二中
王慧 滁州中学 王凯 太和一中 汪琪 含山中学
徐峰 滁州中学 刘玉龙 临泉一中 韩慧阳 蒙城一中
汪媛慧 无为中学 吴晓燕 天长中学 刘汉兴 贵池中学
杨生凯 和县一中 高天翔 滁州中学 陈爽 蒙城六中
李凯利 亳州一中 占兵 青阳中学 刘伟巍 蒙城二中
何旋 安庆一中 施斌 青阳中学 侯军 蒙城八中
郑孝东 芜湖一中 陈泽志 青阳中学 王星星 利辛一中
王宏 南陵一中 罗敏 青阳中学 刘月红 利辛二中
程斌 歙县中学 方敏杰 贵池中学 周开春 明光中学
吴弘雨 歙县中学 徐晓峰 无为中学 鲍士剑 明光中学
洪康凯 歙县中学 孟坤 蒙城一中 杨晓禹 五河一中
徐耀东 屯溪一中 秦欢 固镇一中 刘启予 怀远一中
洪振飞 屯溪一中 邹冉 蚌埠二中 宋鑫 蚌埠一中
黄振兴 黄山一中 陶娱 芜湖一中 刘慕贤 蚌埠三中
万伟尔 合肥一中 刘同与 马鞍山二中 马书琪 蚌埠二中
姚一村 合肥一中 曹杰 歙县中学 何习文 野寨中学
潘鹏飞 合肥一中 章展鹏 歙县中学 李文祥 野寨中学
赵明明 太和一中 石一 凤台一中 董永红 桐城八中
侯疏影 明光中学 高翔 淮北一中 王渊 太湖中学
朱国涛 来安中学 王羽 合肥一中 葛伟 太湖中学
金雷 来安中学 任长达 合肥六中 黄贤文 宿松中学
王志远 滁州中学 朱一聪 合肥六中 金佳佳 怀宁中学
方雨康 青阳中学 王定邦 肥东一中 刘鑫 浮山中学
梅晨曦 涡阳一中 曹梦晨 阜阳一中 甘露 安庆一中
甘茜珺 蚌埠二中 涂孟 阜南一中 王君 安庆十中
张怡婷 蚌埠二中 刘旬 定远二中 杨嘉利 安庆八中
汤明 安庆二中 李欢欢 滁州中学 马力 合肥一中
朱荻 安师大附中 程立冰 涡阳一中 马淼 砀山中学
何少康 安师大附中 宋殿武 蒙城一中
说明:每一等级奖项各名次由上向下单列排列,第1列完成转第2列,即第2列首位名次在第1列末位之后,第2列完再至第三列
㈡ 济南舜耕中学的校徽校训
传说舜是由凤化身而来,所以校徽主体由凤的形象构成;中间橙色和绿色组成的图形象征着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体现了学校的教育以人为本。整个图形是“S”、“G”两个字母的艺术变形,代表舜耕中学。
外层的绿色团,代表着舜耕中学是一所绿色学校。绿色意味着和谐、安宁、健康,体现了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圆形图案表明了舜耕中学是一所规范性、包容性强的学校。
校徽总体体现济南舜耕中学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诠释了“载舜华德,志耕天下”校训内涵,象征全校师生在舜文化的熏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 “载舜华德”:史载“舜有重华之德”,重华乃大德。舜是德的化身,以德感人,德泽众生。舜耕中学地处历山脚下,仰贤君之圣明,承先人之经脉,理应继承和弘扬大舜精神,凸显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治学方略。
“志耕天下”:意指教师立足三尺讲台,以育天下英才为己任,实现桃李芬芳香满园的目标;学生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㈢ 济南市舜华中学公众号
济南市舜华中学相关信息,
可上学校官网查看。
有详细介绍。
祝你好运。
㈣ 舜耕中学的校训:“载舜华徳,志耕天下”的寓意
有着像有作为的古皇舜一样的中华美德,胸怀报效天下的志向。
㈤ 北京市文汇中学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现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
该校现有专任教师94人,中高级教师70人,占教师总数的74.5%;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教师有18名,区骨干教师有11名,占在职任课教师45名的1/4。
孙大栋、刘舜华、王缙、丛培芳等老师都曾经是汇文名师,现执教于该校,为该校带徒传艺;另外,还有一批崇文区和北京市各区县的有着丰富初中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我们一起工作,如深受学生欢迎的樊淑玖老师;参加北京市中考物理命题教师王璞老师也在该校任教;这几年,该校还陆续接纳了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净、有热情的新大学生充实到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参加工作仅三年的王棋老师,就被区教委认定为区青年骨干教师。
我们的教师有在全国评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的、有在北京市评优课获比赛中一等奖的、有为支援西部远程教育而录制“录象课”的。仅以2003年为例:该校共有10名教师参加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其中有3名教师获一等奖,6名教师获二等奖。
根据该校教师的结构,学校提出:老年教师应成为专家型、智慧型的教学“带头人”;中年教师应成为爱岗敬业、事业有成的骨干;青年教师应成为有朝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新秀。
在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良好的育人氛围中,该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素质较高、热爱学生,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一班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为贯彻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㈥ 急!班级展板介绍!200字左右。初中一年级的班级展板介绍词!有什么问题赶紧问!!帮帮忙啦!!!!!!!
客人您好!
欢迎您参观我们琢玉坊的文化展板。我们的班级精神是自信、好学;我们的班级宣言是:玉经雕琢方成器,人不拼搏难成材。 “我玉我琢”是我们的班级口号,意思是:自我雕琢,自我磨练。
这些是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琢玉班报,在制作班报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版面设计的知识。
请看,这是我们的全家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自信的璞玉,让好学成为习惯,不断展示自我,磨练自我,放飞理想的翅膀,打造美玉的人生。”这是王老师对我们的希望。
这是我们琢玉坊的形象大使,姜畅是自信大使,王舜华是好学大使。请看这些照片,他们是我们琢玉坊评出的阳明之星。我们通过投票选举出了勤学、环保、礼仪、敬长、诚实和守纪之星。阳明之星的评选,不仅培养了我们力争上游的精神,还让我们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我们是璞玉,我们要做自信好学的璞玉,朝着美玉的目标不断努力!
㈦ 成都舜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成都舜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2016-05-30在四川省成都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成都高新区富华南路1606号7栋1单元10层1004号。
成都舜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10100MA61W0KF3N,企业法人刘宏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成都舜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教育咨询;出国留学服务;翻译服务;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未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审批),不得开展经营活动);旅游资源开发;销售教学用模型及教具;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中小学课外辅导;组织策划文化交流活动;会议展览展示服务;商务咨询;市场信息咨询(不含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信息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票务代理;摄影服务;图文设计;多媒体设计;礼仪服务;销售环保设备及配件并提供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成都舜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成都舜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㈧ 北京文汇中学的介绍
北京文汇中学建校于1997年,是经北京市教委和崇文区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是由汇文中学承办的一所初中校。从建校开始,教委就提出:这所学校要做到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高;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以及财务、办学等方面享有自主权
简介
根据教委的定位,学校明确了办学目标是:“现代化、科学性、高质量、有特色”;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志向高远、基础扎实、全面发展、个性优良”;提出的口号是:“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 文汇中学的创始人王力今校长是原北京市汇文中学校长,北京市十佳校长之一;现任校长是原汇文中学党总支书记王桃同志。 在老校长、新校长的领导下,建校仅七年的文汇中学,实现了办学的良性循环,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文汇中学已从1997年成立之初的十几名教职工、102名学生,发展成为有28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130多名教职工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初中校;2001、2002、2003年中考均取得了好成绩,为市区重点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在近几年的崇文区田径运动会、中小学艺术节、科技月各项比赛以及嘹望杯时事竞赛、环保辩论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各学科的知识竞赛中,文汇中学均名列前茅;2002年,该校被评为“团结奋进的先进集体”、“科技活动示范校”、“科技活动优胜杯”、“科普杯”、“创造杯”等;2003年,该校党支部被评为“抗非典,先进党支部”,该校团委被崇文区团委评为“崇文区五四先进团委”,该校被区政府评为“崇文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崇文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文汇中学于2008年9月1日改为公立学校,不再收取每年5000元民办公助校赞助费。
编辑本段师资
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现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 该校现有专任教师94人,中高级教师70人,占教师总数的74.5%;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教师有18名,区骨干教师有11名,占在职任课教师45名的1/4。 孙大栋、刘舜华、王缙、丛培芳等老师都曾经是汇文名师,现执教于该校,为该校带徒传艺;另外,还有一批崇文区和北京市各区县的有着丰富初中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我们一起工作,如深受学生欢迎的樊淑玖老师;今年参加北京市中考物理命题教师王璞老师也在该校任教;这几年,该校还陆续接纳了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净、有热情的新大学生充实到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参加工作仅三年的王棋老师,就被区教委认定为区青年骨干教师。 我们的教师有在全国评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的、有在北京市评优课获比赛中一等奖的、有为支援西部远程教育而录制“录象课”的。仅以2003年为例:该校共有10名教师参加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其中有3名教师获一等奖,6名教师获二等奖。 根据该校教师的结构,学校提出:老年教师应成为专家型、智慧型的教学“带头人”;中年教师应成为爱岗敬业、事业有成的骨干;青年教师应成为有朝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新秀。 在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良好的育人氛围中,该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素质较高、热爱学生,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一班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为贯彻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编辑本段教学
文汇中学从办学初就明确必须在新形势下,既要继承和发扬汇文的优良传统,更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文汇中学的办学指导思想。 文汇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电脑派位”进来的,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认真探索在“起点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认真探索立足于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分类推进、分层递进、分层辅导的方法。我们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大家共同努力,分类推进,分层指导,争取人人有进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一名学生对学校来说是千分之一,而对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对学生来说却是一辈子。 “分类推进,分层指导”教学我们已经实验了多年。2003年5月,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该校出台了“北京文汇中学关于分类推进,分层指导教学实施细则”。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我们加强了对个别学生的课外辅导;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补习,初一新生入校后,即利用假期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课外的兴趣班、竞赛队等,提高他们的知识与能力。 我们在推行“分类推进,分层指导”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即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自学能力上下工夫。本学期,我们将在教师中开展“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探讨。各年级结合学生特点,有的请专家进行报告,有的请汇文的优秀生传经送宝,还有的以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经验。我们的教师也在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为实现我们的学生培养目标,我们既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对学生的将来负责;既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我们认为:学校的一切工作要对学生负责,不是对学生的一时一事负责,而是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给学生以发展的后劲,为学生一生学习奠定基础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为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将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纳入到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中。学校克服困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竞赛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搭建舞台。几年来,该校现有课外活动小组27个,有专、兼职教师40余位。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时间里,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课外小组。头脑奥林匹克小组、植物克隆小组、课本剧团、历史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棋以及环保辩论队、田径队、游泳队、红十字队、各学科竞赛队等。
编辑本段德育
文汇中学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德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要求,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努力了解和研究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状况,探索新时期该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逐步形成了适合该校特点的德育工作体系。 首先,我们能够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曾明确提出:“要结合该校实际,以德育教育为龙头,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逐步探索符合该校实际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学校就是教学生成才与做人,做人是基础、是前提,成才是方向,德育为首,意味着“做人”比“成才”更重要;德育为龙头,意味着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每年新生入学,我们首先进行 “爱我文汇、爱我中华”的教育,并在每年的9月30日举行《爱我文汇、爱我中华》演讲比赛;立志与成才的教育从课上讲到课下,从初一讲到初三。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了四个结合: 第一:德育工作与学生成长紧密相结合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无论在智力、体力,还是在思想道德的发展上都要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学会做人的起点,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基础意义。而且,基础教育阶段是形成道德观念、养成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所以,我们在德育工作中,首先加强常规教育与管理,并开展常规教育与管理的五项检查评比制度,形成教育、管理、落实的链条式教育体系。 但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也呈现阶段性。我们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依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把德育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年级,提出了各年级的教育主题: 初一年级:以“迈好中学第一步”为主题,以养成教育、立规成习教育为切入点,培养自觉学习的精神、方法和能力。同时进行爱我中华、爱我崇文、爱我文汇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还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了适合文汇学生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为提高每一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水平,每天晨检时,学生们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活动,有些班还进行了中、英文双语演讲;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同学们卖报、做义工等活动。 第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现实思想紧密相结合 德育工作要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要求。从2001年9月起,该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新形势下,紧密结合学生成长,对初中学生全方位、立体化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首先我们以“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四有’新人”为主题,以橱窗、广播为主要阵地,以立体交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适当举例) 其次,我们还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例如:该校团委在松堂关怀医院建立了“爱心小屋”,团员们利用节假日轮流到松堂医院去看望行将离开人世的老人、小孩,为他们带去食品、欢乐和安慰;松堂医院的领导还为该校赠送了锦旗,上写“重视德育教育,宏扬中华美德”。 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决心把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与解决眼前的社会规范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使他们形成完善的个性,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在课堂。现在学生每天有6—7小时直接与课堂教学相联系,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为此,我们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全体教职工应增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员德育意识、阵地意识、育人意识。每个部门、每位教师要结合本职工作,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切实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和行动中体验道德是非,体验高尚,体验成功。同时,课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它即可以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证、迁移、创新,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为此,2003年5月,该校制定了《北京文汇中学关于课外活动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学、规范了我们的课外活动。在2003年的科技月活动中,该校获得了全区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近五年中,学校共取得了国际奖2项,全国奖132项,北京市奖436项,崇文区奖435项。今年5月,该校进行了课外活动展示及科技论坛活动,以后我们会组织学生观看我们的课外活动展示。 第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受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的影响。帮助家长学会正确教育子女,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大教育格局,形成统一协调的“三结合”立体教育网络,充分调动和利用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寻找最佳结合点,形成教育的合力,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文汇中学一直重视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了《家长委员会工作方案》、《家长学校工作方案》和《家教咨询工作方案》以备今后遵照执行。学校成立“文汇中学家教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教咨询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推广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使家长能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是该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立志与成才”的报告不但讲给学生听,也讲给家长听;校领导不但为家长座“家教”的专题报告,“教子有方”的家长们也走上主席台,以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教子”的经验;家教咨询、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 第五:数学实验班与优秀学生群体的培养 办学几年来,我们一直开办数学实验班。数学实验班集中了喜好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因此,我们数学实验班的重点是如何在数学学习上早走半步,如何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如何通过数学的学习带动全面发展等。通过几年来的实验,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以及可喜的成绩。例如:2001届数学实验班初三七班共有学生42名,在校期间,学生思维就比较活跃,在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习上积极主动,热情高,在市区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他们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辩论会、今天我上课、卖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还积极参加课外小组活动,在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环保辩论赛、瞭望望杯时事竞赛中,都有惊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