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整改
监管部门在家长的书面同意书方面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将书面同意书的作用落到实处,对平台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地检查,一旦查处有平台造假,绝不纵容姑息,绝不给这些违法违规平台可乘之机,同时也不妨设置高额的违法成本,让非法平台望而却步。
㈡ 对大学生借贷校园贷有什么对策建议
继重庆之后,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昨日晚间发布《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该文件是国内首份协会针对校园贷的规范通知,对校园贷提出了9项规定,其中包括审查借款用途,“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他用途的贷款”,学生借款必须获得家长或家属同意,严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严禁裸照、暴力催收等非法催收。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一旦上述规定落实到位将令校园贷大规模收缩。不过,也有校园贷平台对协会所发规定的合法性和约束力提出质疑。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是在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大背景下发布的,也是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发布的,接下来将对校园贷展开排查整治行动。
深圳互金协会规范校园贷
暴力催收、裸条、高利贷……今年以来,以学生作为借款对象的校园贷被推至风口浪尖上,继重庆市金融办、教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后,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昨日晚间发布《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
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方面表示,该文件是国内首份协会针对校园贷的规范通知。近年来,深圳部分分期平台、P2P网贷、电商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企业针对学生群体大力发展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由于准入门槛低、监管相对滞后,行业内出现了虚假宣传、变相发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现象,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干扰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据悉,没有还款来源、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学生,过去两年来却成了各家互联网平台争抢的客户。过去一年来,学生贷款进入校园,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校园作为争夺的地盘,为学生提供资金。但在校园贷横行校园的背后,其引发的各类问题在今年集中爆发。
理财分析师,校园贷的本意是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来解决大学生在自我提升和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但由于监管不力、缺乏规则、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等种种原因,作为P2P蛮荒时代的产物之一,乱象丛生的校园贷对大学生竟从扶持变成压榨。
学生借款仅限学习、创业等
在校园贷的乱象中,低门槛,为学生提供超出其负荷能力的借款资金,助长学生过度消费;收费过高,造成学生负担,引发各类校园问题。这是校园贷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主要原因。
此前针对校园贷在广东各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学生通过各类校园贷网站借款几乎触手可及。各类校园贷广告打着“零首付”、“免息”等诱人的幌子进入校园。而从门槛上看,校园贷对于学生几乎没有设置过高的门槛。有关校园贷的报告,在其调查的11家校园贷平台样本中,仅有1家平台的其中1个项目规定借款人必须是985、211院校的本科、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并需要拿到单位的offer,其余10家平台的申请资格基本只有一个要求:“在校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生均可。“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这个门槛相当于没有门槛。”分析师表示。而从学生借款的条件看,53%的大学生选择校园贷是由于购物需要(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学生中通过新平台借款还旧债的情况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昨日晚间发布的《通知》提出的9项规定中就提出,必须审查借款用途。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他用途的贷款。严禁违规宣传,各企业不得在校园内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宣传活动。不得使用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的线上线下宣传。严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各企业不得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严禁委托学生、校园工作人员或校园商户等在校内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上线下宣传、推销或代理活动。
“这几项还是直击校园贷乱象的,”华南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校园贷大部分被用于提前消费,一旦限制借款用途,将对校园贷起到明显的遏制效果。此外,禁止校园代理制和线下销售,将直接围堵校园贷对学生群体的渗透。目前各大校园贷平台在校园的主要推广模式便是校园代理制。
学生借款监护人、家长应知情
除了上述规定,《通知》还针对校园贷高成本和催收问题,要求必须控制借款成本,不得以服务费、手续费、催收费等各种名义变相收取高额费用。不得以缴纳保证金、业务提成等形式克扣借款资金以及严禁裸体、暴力催收等非法催收行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提出的要求中,最具杀伤力的规定是“各企业向未成年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发放任何贷款,必须取得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面签。”具体要求为,向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发放任何贷款,必须获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并对其真实性负责。第二还款来源方必须为具备还款能力的家长或其他担保人;第二还款来源方为具备还款能力的学生的,须由双方学生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签字见证并通知双方的家长或家属;第二还款来源方出具有效证据证明其书面意见为他人伪造的,各企业不得再对第二还款来源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催收。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助学贷款,没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必须取得学生所在学校的书面同意。
据调查,在此之前,校园贷平台尽管普遍要求学生提供家长或者家属的信息,并作为第二还款人,但在实际运营中,校园贷平台普遍对于信息审核不严格。调查还发现,由于大部分校园贷只需提供身份及学生信息,并且只需要通过网络申请,校园贷在资质审核方面存在漏洞。如果一名学生获取了另外一名学生的身份信息,很容易冒用他人身份去贷款。
分析:落地执行难度较大
“一旦按上述要求落地,校园贷的规模将大幅收缩。”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表示,此点对于校园贷的约束力较大,不少学生借款,家长实际上并不知情。
按《通知》要求,即日起,各企业新增校园网贷业务必须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开展;对于存量业务,应立即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进行整改,并于三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将整改情况书面报送协会。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上述《通知》落地难度不小。肖微微认为,信息审核方面,要求对借款学生的多项信息进行审核,工作量加大,而且有些难以审核。借款渠道繁多但信息渠道却并没有打通,很难弄清楚借款学生有没有在其他地方借款,或者借了多少,“在其他机构的贷款信息审核”这一项较难开展;同样的,如果第二还款人或担保人在其他渠道有负债,这使其还款能力也打了折扣,而“对其真实性负责”加大工作量,但其实无法完全保证真实性。
特别是关于借款用途方面,规定明确指校园贷借款用途限定为“助学贷款”和“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但借款企业很难限定学生拿到钱后不挪作他用。肖微微认为,这里面也存在一个擦边球,比如学生在网络平台分期消费或借款消费,可以明确得知借款资金用途,比如大学生分期整形就不再被允许,但分期买电脑可以被认为是“助于学习工作”。
此外,针对深圳互金协会的相关规定,有总部位于深圳的校园贷平台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于协会所发规定的合法性和约束力提出质疑。对此,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是在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大背景下发布的,也是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发布的,接下来将开展校园贷排查整治行动。
规范校园贷规定
●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他用途的贷款。
●必须控制借款成本,不得以服务费、手续费、催收费等各种名义变相收取高额费用。
●严禁裸体、暴力催收等非法催收行为。
㈢ “校园贷”究竟该如何整治
近年来,“校园贷”屡屡引发悲剧,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不少“校园贷”平台通过物色“代理人”在学校寻找贷款“唐僧肉”,有的诈骗分子还大力拉拢各贷款平台授信经理成为其公司的“业务员”,一起对大学生进行诈骗。
因此,许多“校园贷”的案件往往呈现涉案人数众多的态势。
第三,在风险处置方面,银监会指出要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对“裸贷”等风险事件处置力度。
对“裸贷”等校园网贷风险事件,银监会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会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监管整治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各部门合力出击,及时掌握舆情动态,认真开展风险研判,防范风险蔓延与叠加。
据悉,“裸贷”事件侦查获得突破性进展,全国首例“裸贷”放贷者已于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获。
㈣ 杜绝校园贷的基本措施都有哪些
1、高校应当加强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教育。大量学生受骗暴露出学生防骗意识、法律意识的淡薄,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安全教育的薄弱。不少大学生发现自己落入高利贷圈套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寻求法律的帮助,最终导致悲剧发生。这也说明,亟须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教育,引导他们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彻底解决校园贷乱象必然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持续加大监管打击力度。
金融监管部门、网贷平台、学校以及公安机关可以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可疑人员、可疑问题及时预警,实时监控校园贷平台的发展运行,保护学生远离违法黑手。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征信系统,要求贷款平台实时上传贷款人信息资料,及时堵塞监管漏洞,实现全链条全流程监督。
3、应当及时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我国刑法并没有与高利贷直接相关的罪名,与之相关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高利转贷罪。应当在刑法中设立相关罪名和罚则,以此加大对高利贷的制约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充分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作用。
(4)校园贷整改扩展阅读:
校园贷严重扰乱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严重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教育部等部门2017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校园贷的高压严打,前不久沈阳公安就破获一起校园贷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此外,很多商业银行加大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大学生提供规范、合法的金融服务,从而将不良网贷赶出校园。
㈤ 警方怎样整治“校园贷” 铲除“校园害”
今年年初,大学城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枚乘路派出所报案,称其被人欺骗办理“校园贷”业务,并被非法拘禁。由此,对高教园区有着恶劣影响的“校园贷”系列诈骗案件浮出水面。开发区分局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专案组联合各高校开展了漫长的案件侦查和秩序整治等工作。
民警利用“平安大学城HKMJ”微信公众号,连续刊发三期“校园贷”预警提示,丰富宣传媒介,提高知晓率。
经过连续三个月的不懈努力,犯罪嫌疑人终于被绳之以法,危害高教园区的一颗“毒瘤”终于被铲除。至此,各校“校园贷”相关纠纷及案件保持零记录。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校园贷的危害,才能真正让校园贷绝迹。
㈥ 为整改校园贷问题我国出台了什么相关法律
由国家银监会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和约束市场。
㈦ 国家对于校园贷的治理思路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大学生超前的消费观念和创业需求、互联网贷款申请的便利使得校园网贷快速发展,行业内出现了滥发高利贷、暴力催收、裸条贷款等违法违规现象,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
二是强治理,防风险。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同时,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监管部门应联合各方力量,加强整治,及时纠偏。
三是正观念,补教育。整顿校园贷市场的同时,要抓好校园秩序管理与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各高校开展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引导学生科学理性消费,健全举报惩戒制度以维护校园稳定秩序。
㈧ 校园贷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1、低利息 是假的 千万不要相信。
2、越便捷,越易被抢劫
3、一旦逾期,那是什么手段都来,只有你想不到的
4、会让你不停的借 拆东墙补西墙
5、会诱发你犯罪 偷东西 或者偏其他人
解决: 1、千万别借。有多大能力办多大 的事。2、如果借了 一次 老老实实跟家里说把钱还上 唉骂事肯定的 总比你以后滚雪球越滚越大!3、如果被骗赶紧报警 但是 现在贷款人 都会卡再那个线上 因为他们在这条路上摸索的时间比你长太多,会规避问题。4、哪怕勤工俭学也行 饭店端端盘子 那是没办法的事!
都是 手敲的字 有什么问题 你可以咨询我。
㈨ 如何加强大学生校园贷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要加强大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但是现在有些大学生注重享乐、盲目攀比,缺少勤俭节约的意识,当然首先我们要从整个社会风气、校园风气着手,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勤俭节约风气,加强对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教育。
其次我们要及时纠正大学生超前消费、过渡消费和错误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观念,学校和家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等正确的消费观念。
学校还应该建立日常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同时密切关注网络贷款、校园贷款等在校园扩展情况,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也要关注身边大学生的异常消费情况,及早发现、及早制止。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对不良校园贷的处理机制,对于校园贷等不良网络借贷及个人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情况,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警,请求政府机关及时依法处置,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加强在校园里面普及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知识力度,可以开设像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的课,学校也可以邀请金融、监管、网信安全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个大学生普及金融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利息、利率等相关概念。
社会和政府也要保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生活条件、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等,学校要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实处,避免学生因贫借贷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