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师生
念奴娇(丙午郑少师生日)
西江月
题泗洲塔
远师
新竹
Ⅱ 描写师生分别的古诗
1.与复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制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Ⅲ 体现师生情的古诗有哪些
1、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文明,是您??亲爱的老师,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2、送个短信祝福你,深深表达我心意。桃李天下漫花雨,幸福常在您心底!
3、虽然看不见您,也听不到您的声音 但我们仍象过去,时时聆听您的都诲 愿小小的卡片能送去我的一片深情:祝老师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4、我虔诚得不敢寻觅词汇,因为老师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敬词。表达师生情的句子 。
5、我歌颂粉笔。它给予我学问,勾勒我的灵魂,指点我的前程,那美丽的粉笔不正是您的化身吗?谢谢您,老师!
6、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
7、是谁给了我们文明语言?是谁教会了我们人生的哲学?是谁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是您!辛勤的园丁!祝您节日快乐!
8、桃李满天下,恩情似海深,祝老师身体健康!
9、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10、献给敬爱的老师:我们搜寻那些美丽耐人的回忆,也默默遥远地祝福您永远健康快乐!
11、思念将我丝丝思念化作殷殷祝福,捎给远方的您——曾经给我阳光、雨露、春风的老师!
12、如今,天空已经成为我们的领地,而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们飞翔的信念和力量。
13、思念一季的花青,是我无边的贺意;满花满朵满芬馨,是您拥有晴美的青春;总有飘扬不断的笑语。
14、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了亲情、友情。那就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对我们细心教导之情。
15、所有的思念,更融合着不尽的感激与敬仰,愿您的节日里洋溢着璀璨,平安。
16、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天的深情,地的厚爱,铭刻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永不忘怀。
Ⅳ 关于“师生”的古诗有哪些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Ⅳ 有关“师生”的诗句有哪些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Ⅵ 表达“师生关系”的诗词有哪些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南北朝)庾信《徵调曲》
译文:普通百姓耕作在田间,做学问的人翶翔于礼乐之间。吃到树上结的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这句诗原本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表示不忘故土、不忘本来,后人常用于学成的学生不忘知识的来源,是来自老师的教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属于通用的比喻句,后人常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赞美老师为学生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朝)郑燮《新竹》
译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意即新长出来的竹子之所以比旧竹子高,是因为新竹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老枝干为它遮风挡雨。诗中,诗人借”新竹“与”老干“来比喻师生的关系,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以此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清朝)《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译文: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
译文: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Ⅶ 描写师生分别的古诗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Ⅷ 师生情古诗10首
1.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3. 《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4.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5. 《无题》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6. 《新竹》 唐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7. 《酬问师》 唐代: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译文:
世界到处都是虚无缥缈的空幻,就像琉璃一样透明的,谁能到达诗词中那样的心境状态呢,只有内心纯粹才行,只有禅心才能产生美妙的诗词。
8. 《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9.
《寻雍尊师隐居》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10. 《七绝·师恩难忘》 作者未知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译文:
与老师的相逢如同一面之缘,实在是太匆忙了,校园内的繁华几度开放,而我却没有再回去探望老师。
但老师们对于我的教育和恩情我将永远寄于心中,对于老师的感恩我将永世不忘。
Ⅸ 有哪些写师生情的古诗或古词
1、忆住一师
唐代: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译文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2、听颖师弹琴
唐代:韩愈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译文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3、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4、师说
唐代:韩愈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5、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译文
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纾(字琴南,当时是孝廉,清明时对举人的称呼)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
老师生气了,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着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
Ⅹ 描写师生关系的古诗有哪些
1、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东晋葛洪《勤求》
译文:开明的专老师对我恩属重如山, 简直胜过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毌对我付出的还要多啊。
2、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远师》唐·白居易
译文: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清·郑板桥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4、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南北朝庾信《征调曲》
译文: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学有所成的时候,便会感谢我的恩师。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清代 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译文: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