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师德24个字的内涵
① 师德24字的内涵(资格考试)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如果要问大家“什么是师德?”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回答:“师德就是教师这一职业所应遵从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的,我认为,我们对师德的理解决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概念化。概念化的理解是肤浅的,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而深刻地理解师德的内涵,恐怕要用几年、十几年乃至我们毕生的精力。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师德的内涵,我们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它、坚定不移地实践它、旗帜鲜明地弘扬它! 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喜爱源自于父亲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退休教师。1953年,怀着“我是党的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的朴素信念,父亲参加工作后曾在景福任教18年,回家乡任教22年。数十年的粉笔生涯染白了原本乌黑的双鬓,他却初衷不改,多次放弃改行升迁的机会,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执鞭讲台。从父亲教过的数以千计的学生眼中,我从小就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应得的崇敬。
记得是一件在父亲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小事,让我初步懂得了师德的含义。
这件事发生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当时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因为患上了重感冒,我和弟弟同时住进了乡卫生院,医院离我家大概有半里的距离。母亲当时正怀着妹妹。一下子,一家8口人就有三个需要照顾,父亲只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忙着两头奔波。一天,同病房孩子的父母送来了一大包好吃的,看着那个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只能躲在被子里咽口水,就盼着父亲赶快来看我。可左等右等,等到我睡着了,也没见到父亲的踪影。第二天晚上,一看到父亲,我就委屈地哭了——“爸爸,你昨天为什么不来看我?”“孩子,有几个大哥哥成绩不好,昨天安排补课,爸爸实在来不了。”“那我都生病了,他们又没有生病。”“孩子,你的病过一阵就会好的,再说还有医生照顾你。大哥哥学习不好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让他们掉队,这是我的责任!”
② 如何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从我做起,前提是知。
所谓知,即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知内涵,不是略懂一二,而是熟透于心。差不多先生,要不得,流于表面往往导致行动力不足,手足无措。
知内涵,还要分层次去剖析,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去深层次了解,分条缕析,挖掘12词核心价值观蕴藏的本质内涵和外延价值;知意义,才有干劲去学、做。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渠道学习,做到心知肚明、胸有成竹。
2、从我做起,重点在做。
在知的基础上,能认同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并能转化为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指导实践的精神源泉。做,首先是体现在生活中,生活中一言一行,以核心价值观为准绳,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在家庭生活中、公共场合不做违背价值观的事情;在境外,更要维护国人形象,恪守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是基本治国方略,如果说法律是公民言行的底线,触碰不得,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润滑油,缓解矛盾,促进和谐。工作中,决策时,想想是否做到公道正派。懈怠时,想想是否做到敬业诚信。争吵时,想想是否做到文明友善。在想中做,在做中想,内化为自身工作的自觉行为表现。
(2)解读师德24个字的内涵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了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今天,共产党人还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的这一伟大目标是靠奉献敬业来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就是奉献敬业甚至是牺牲的历史。诚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保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人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广大百姓的信赖和爱戴。
共产党人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是对友善理念的忠实践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