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暑期劳工研究
A. 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发展前景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在于:所有的商业活动尤其是工业生产活动,依赖于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市场回的变动,会直接或间接的影答响这两大社会活动.其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也产生极深远的影响.
目的,极时了解其发展,发生,变化的规律,以便及时调整相应社会关系,从而达到积极的影响.
B. 请教,劳动经济学讲什么的,非常谢谢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定义简介
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1]
形成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
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著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晚于西方的劳动经济学。它是一门研究社会劳动组织和劳动政策的学科。如今,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着重研究与劳动技术组织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组织,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计划、劳动组织、劳动定额、劳动报酬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1892~1975)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与法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的劳动经济学传入中国。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劳动经济专业,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机构。80年代以来,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进一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C.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工管理研究阶段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效益奖金与工作效率的管理
D. 研究养老金对劳动力供给的模型有哪些
当工资率下降时,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量将会减少,工作时间会减少。
E. 现在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为什么变成了免费劳动力
读研就是一个把抄理论运用袭到实际并且附带验证的这样一个过程,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很多公司都不提供类似岗位,所以很多研导就外面接私活让学生来干,一是有免费的劳动力,而是可以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三是自己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学到做事的方法。
F. 什么是 劳动的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它对研究劳动力需求有何意义
我只是帮你查了下 网络上有原题的 呵呵 希望对你有用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我国的失业率统计的主要是城镇失业人口占城镇劳动人口的比率,而农业人口并没有被统计在内。这样一来,我国的失业率数据看似不高,但若将全国的隐性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力)也都统计在内的话,我国的失业率将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所以,合理安置农村“隐形失业人口” 是保证我国经高速发展的当务之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农村劳力中可以这样解释:在耕地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要获得最大的作物产出效益,就必须考虑合理安排“人力”这一要素的投入量。耕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人力投入过少,则土地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当人力过多的时候,则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人力过多的时候甚至可使土地产出尚不足以供养他们本身。当人力投入量适中,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不造成人员闲置的时候,即是最合理的人力投入量。假设有两亩地,由一个人耕种的话,可产出作物500公斤;由两个人耕种的话,可产出1000公斤;由三个人耕种的话则只能产出1200公斤,这时我们可以认为,边际人力成本投入是两个人的成本。仅一人耕种,边际成本小于边际产出,此时人员不足;正好两人的时候,边际人力成本等于边际产出,此时总效益最大。 超过两个人的时候,边际产量便会开始减少,边际效益随着人力的增加而减少,直至总效益被人力成本所抵消,总效益的增量将会为负。将也许有人会问,500*3=1500,三个人的产出为什么不是1500公斤呢?这是因为,耕地的面积是一定的,人力投入必须与耕地面积相适应。而我国农村当前的状况是“人多地少”。这意味着每个务农人员的效率相对低下,人力搭配极不合理,所以必须要积极鼓励农业人员发展第二、三产业、减少剩余劳动力人口,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G. 在研究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完整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 )
选C。经济学中形象地称该曲线为“肘弯”,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说明工资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后向后弯曲,表明此时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H. 台湾正大劳工研究所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问题
查了一抄下,供参考~
课程理念规划:
劳动相关事务与劳资关系等研究学门是整合学科,课程规划上加强课程内容之多元性,
使学生接受全方位完整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具有完整知识的劳动事务处理专业人才.
1.开设之各课程原则为考量学门专业性,本所发展方向以及劳动环境现势等,并因应
社会现况及国际发展,弹性规划开设相关课程.
2.课程则配合教学目标,教师专长,市场需求等,包括劳资关系,人力资源与社会安全等
三项专业课程领域及其他基础及辅助课程等四部分.
必修科目:劳动法学专题研究:劳动市场,劳动法令,劳资关系,人力资源,社会安全.
核心能力:
1.具备劳动相关之专业知能-培养学生具备劳资关系,人力资源与社会安全专业能力.
2.具备跨领域整合劳动相关议题之能力.
3.具备了解海内外产业环境发展与实务应用之就业知能.训练学生了解自我发展方向.
辅导学生完成为期至少一个月实务实习训练,提升就业对就业环境的认识.
4.具备自主学习,研究及团队合作之能力.
I. 国际劳工组织研究成果认为,工资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多少的人员,属于低工资人
如果工资水平低于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那么这类人员是属于超低收入人员,至于低工资人员一般情况下是属于工资在低层的人员,但是这个工资是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
J. 研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意义
1、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增加了劳动用工成本
一是,不签劳动合同要回支付双倍工资;二答是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都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三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还要支付赔偿金等等。
2、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不断建立和完善,缴费比例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用人单位的强制性增加了企业必须支出的成本。
3、国家对加班工资的强制执行,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使企业不得不支付更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