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含义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师风。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都是必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
(1)师德建设含义扩展阅读:
师德: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师德的民族。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
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自觉性是指每个教师都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能去违背它;示范性是指优秀的教师的言行会给周围的个体主要是学生带来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影响这些人的言行;道德结果的深远性主要是指老师的道德行为的影响力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是持久的、深远的,老师优良的道德行为结果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Ⅱ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其职业特点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是人们心灵的导师,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主要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职业崇高性的认识:
1、重要性认识:建设国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育,高素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2、幸福感认识:教师的幸福感是指教师从教学工作中获得的专业满足感、成就感、快乐感和使命感。享受幸福感是指教师从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进而获得社会给予经济上的肯定、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同时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有勇气接受不可以改变的、用智慧区分二者的不同;
二、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1、具体内容:爱国守法、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榜样示范: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勤于创新、心存高远、信誉示范。
3、要求不能过高:严于律己、宽容待人。
三、职业规划:
1、制定职业规划是为了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教师确定发展目标、有助于教师适应未来的竞争和社会的需要、有助于解决教师职业倦怠。
2、如何制定职业规划: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充分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充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制定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
3、优秀教师职业规划心得分享。
四、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个人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2、师德:时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良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换位思考、勇于承认错误、多表扬少批评、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2)、责任心
3)、为人师表
五、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1、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2、校本培训;3、自我提高:向学科老师学习、向不同学科老师学习、向书本、网络学习、向社会学习。
Ⅲ 师德的意思是什么
一种解释:师德是衡量你可以做什么级别师傅的,师德越高你收的徒弟越多。
你可以和别人去组队打怪(队友要小你10级)得善恶值,到了一定的数量后就去拜师人那里去升级师德等级。
Ⅳ 师德师风的目的意义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干事创业的需要。教师要忠于教育事业,就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境界,做到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在倾洒心血、汗水和智慧,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享受职业荣耀,收获精神追求,体现人生价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是知识才能、思想道德、精神和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比其他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必须培养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心灵高贵、淡泊名利、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职业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崇高的字眼,才能做好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而是一个用人格铸造人格、用心灵唤醒心灵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从教师身上,直接接受着思想和道德、情感和意志、知识和技能、启迪和教化。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无字的书,能以实际行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只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范上、人格魅力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示范,帮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的需要。教师的角色地位、社会责任崇高于其他职业,在于其言行、仪表、道德修养会影响其教育对象和社会公民。师德之“德”远远超过了一般的道德范畴。西汉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起着重要作用,一代师风影响着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精神风范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感化他人、辐射社会,对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影响深远,会有力地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对贯彻“以德治国”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Ⅳ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师德的主流是妻子的。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政治立场坚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师德水平滑坡的现象,从教学上的敬业精神不强到科研上的学术腐败,从师德意识的淡化到职业理想信念动摇等,这些问题涉及到高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和高校师德建设。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等,结合当前高校师德发展现状和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因素分析,加强师德建设可以从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和提升个人职业道德三方面来进行。
Ⅵ 师德是什么含义
师德的含义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德的含义”。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师,如果要问大家“什么是师德?”相信绝大多数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回答:“师德就是教师这一职业所应遵从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的,我认为,身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对师德的理解决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概念化。概念化的理解是肤浅的,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而深刻地理解师德的内涵,恐怕要用几年、十几年乃至我们毕生的精力。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师德的内涵,我们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它、坚定不移地实践它、旗帜鲜明地弘扬它!
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喜爱源自于父亲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名有40多年教龄的退休教师。1970年,怀着“我是党的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的朴素信念,父亲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了桂北的一个山区县,并且一待就是30多年。无论在他工作过的哪一座城市,父亲始终扮演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角色——从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及至广播电视大学,数十年的粉笔生涯染白了原本乌黑的双鬓,他却初衷不改,多次放弃改行升迁的机会,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执鞭讲台。从父亲教过的数以千计的学生眼中,我从小就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应得的崇敬。
记得是两件在父亲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小事,让我初步懂得了师德的含义。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当时父亲还是一名普通的中专教师。因为感染上黄疸型肝炎,我和哥哥同时住进了一所部队医院,医院离我家大概有十多二十公里的距离。母亲当时正怀着妹妹。一下子,一家四口人就有三个需要照顾,父亲只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忙着两头奔波。一天,同病房孩子的父母送来了一大包好吃的,看着那个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只能躲在被子里咽口水,就盼着父亲赶快来看我。可左等右等,等到我睡着了,也没见到父亲的踪影。第二天晚上,一看到父亲,我就委屈地哭了——“爸爸,你昨天为什么不来看我?”“儿子,有几个大哥哥成绩不好,昨天安排补课,爸爸实在来不了。”“那我都生病了,他们又没有生病。”“孩子,你的病过一阵就会好的,再说还有那么多医生护士照顾你。大哥哥学习不好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让他们掉队,这是我的责任!”
今天复述起儿时的故事,与原话多少会有些出入。但是,父亲当时所说的话,意思确实如此。我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作为父亲,照顾我是他的责任;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前途负责也是他的责任。
第二件事发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父亲已经担任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一天,一名考生家长为孩子入学的事情前来拜访。这位家长告辞的时候,仿佛不经意地把一包开过口的香烟留在了凳子上。父亲送客回来,开始还以为是这位家长粗心大意,定睛一看,才发现烟盒里装的竟然是一张张卷成一卷的“大团结”!父亲赶忙骑上单车去追赶这位家长。由于对这位家长并不熟悉,父亲费尽周折才把钱退回去。父亲一回到家,我就问:“爸爸,钱退了吗?”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儿子,这钱怎么能不退呢?爸爸是一名老师,如果收了学生家长的钱,还有什么脸来教育学生啊!”
虽然当时我并不完全明白父亲的话,但十几年过后,当自己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时候,却仿佛一下子全都明白了,而且至今难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人先立德,育人先正己。这是父亲用言传身教为我上的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课。
上了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本,题目叫做“一位教师的写照”。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教师。对所教过的每一名学生,他不仅毫无遗漏地保留着一份家庭作业,而且清楚地记得学生的姓名、家庭状况。直到从教整整60年的时候,这位80高龄的老教师才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他说:“要不是因为疾病的缘故,我不会放弃教书,因为我全部的灵魂已经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孩子们中间。”
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就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
大学毕业的时候,面对从医、从政还是留校任教的选择,我最终走上了父亲所走过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师德成为我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坐标,我开始了对师德的自觉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师德的理解。
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敬业爱岗、默默耕耘,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作为一名“双肩挑”的教师,我比普通老师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多少个不眠之夜,校园里早已一片沉寂,我却仍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多少个节假日,别人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我却忙着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再苦再累,我都毫无怨言,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教师的职责,这才是一名教师应有的形象。
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多年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我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先后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上演讲、辩论、写作、书法等各种讲座数百讲,热情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文化竞赛,在自治区、南宁市大学生演讲、辩论、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了多项大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希望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灵,使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多年来,我曾经教育帮助过多名掉队的学生迎头赶上,使多名遭受挫折、一蹶不振的学生重拾信心。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更多的正在事业的征程上扬帆起锚。一名我曾帮助过的学生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老师,我衷心地感谢您,因为您不仅给了我白菜,更给了我种子。”
时至今日,感受着学生与日俱增的尊敬与喜爱,收获着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欣喜与快慰,我终于明白了——师德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它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它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
这就是师德的真正含义;这就是你、我、他、她——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Ⅶ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去年8月31日,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他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伟大使命。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