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观
A. 和谐师生关系的名言
教师基于他教导学生的道义上的权利,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这正是激励学生要实现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可要成为好人啊。学生是从教师深厚而真挚的感情中体会到他的善良用心的。 —— 苏霍姆林斯基 (苏)《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13) 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作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他们怎么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想树立他们的威信,他们才反而摧毁了他们的威信。——卢梭(法)《爱弥儿——论教育》
14) 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裴斯泰洛齐(瑞)《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
4) 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杜威(美) 《杜威教育论著选》
B. 怎样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版,教师便生活在地狱权。”所以我个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必须对学生有信心。 处处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远景。相信学生有能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树立起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的教育理念,能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让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给学生一份关爱,给学生一点温暖,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环境才会形成平等、尊重、交融、协作的和谐氛围,才会取得学习上的收获、情感上的升华,才会具有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态度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会使学习者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时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C.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分析。
从老师的角度来书,只有版注入了爱权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地关心学生。当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光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是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D. 什么是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E.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因此,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其次,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病的影响下,强调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生沦落为考试的机器人,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抹杀,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在另一方面,升学率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无论社会、家长、学校都给予老师极大的压力,“升学率”的高低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升学率”指标,就可能保不了“饭碗”,于是“升学率”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没有休止的题海训练、考试以及残酷的排名次,让学生承受过重学业负担。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不想学”,但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只能“要你学”,于是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关系。当前在中小学校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仅与教师的师德问题有关,也与中小学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有关。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学里基本上没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大学有比较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第三、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五情六欲,教师也会出现不良行为,如果仅仅靠师德修养来维护师生关系,那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例如,针对教师体罚学生比较严重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制定出反校园体罚的法律,体罚学生的教师必须承担严厉的法律责任,在法律效力的震摄下,结果校园体罚学生问题大大减少,这就说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对教师的教育屡教不听,甚至漫骂、殴打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当前在校园中并没有制定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惩罚的完善与健全的法律制度,导致一些学生肆意侵犯教师的权益,这也反映了校园法制建设的存在问题。
F. 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近来,一些媒体关于教授指责学生、学生控诉导师、师生发生肢体冲突等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师生在沟通方式、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责任的理解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赋予教师角色新的内涵 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应赋予教师角色新的内涵。 传道要“导”。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培养人才乃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而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首要的职责。大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守信,明确社会责任;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多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分歧与冲突等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 授业要“新”。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播本学科最新的知识、信息,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学术前沿、学术动态;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着眼于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让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适应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 授业的“新”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捕捉和处理前沿信息的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会展示教师的学术魅力,会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吸引到教师的周围,这会进一步拉近师生的距离,还原师生关系本来的面貌。 解惑要“勤”。就是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接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心理上的困难。由于社会的急遽变化,今天的大学生面临比以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既有经济压力、就业竞争、职业生涯规划等实际问题,又有因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引起的心理困扰。如果大学教师能以自己的人生经验、阅历对他们进行指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师生经常接触、亲近,心与心坦诚交流,势必会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保义) 高校师生关系应充满人文关怀 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体价值和基本权利等,关心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学生也要尊敬教师,认同教师的工作,对教师常存感恩之心。 改善高校师生关系,需要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应将人文关怀的观念贯穿于高校管理和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大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氛围,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 尊重、关心大学生,就要为大学生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他们解决所急所难之事。高校应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例如,为大一新生开展大学适应教育,为大四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等。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也能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人文情怀。 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需要加强精神和情感的交流,师生双方都要真诚、热情。对于师生的交往不如高中时频繁、关系不如高中时密切的现实,大学生要转变心态,主动找专业老师、辅导员交流学业、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面对大学生的求助,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重视学生的需要,给予真诚、热情的辅导和帮助。 学业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而非单向的灌输关系。教师不应该以权威自居,而应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发掘理论课中的人文精神,实行情感教学、愉快教学,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批判怀疑意识,以及好奇心和创新力。 生活中,辅导员也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发展需要,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理解学生的情感,真心对待学生,爱护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这样,大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亲切的沟通和交往中,得到感情上的满足,最直观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内心生发出对教师和教育的信赖。他们会因为感激和信任教师而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同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G.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人生初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真心投入 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教育是一项需要爱的事业,爱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富有爱心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对学生的爱要明确爱的目的,讲究爱的方式,把握爱的尺度,爱要恰到好处,宽严结合,科学的施爱。只有学生体会到教师心中对他们的爱,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学生,他们可能性格、行为怪异,对学习不敢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格外注意,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用爱和关怀感染他们。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保护学生自尊心的重要性。师生相处中,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宽容又要严格。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愿意与教师沟通,与教师配合,同时在学生心目中对教师也会多一份尊重。 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行为,承认他们的兴趣、爱好,支持他们的想法,看到他们的进步,多一份理解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才会让他们感到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生活。 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要与学生心与心交融,情与情共鸣。宽容学生是给学生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宽容有时就是一种冷处理的方法,它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级。给学生一个台阶,不是教师对学生犯错误不闻不问,消极退让,而是用更机智的措施,方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引发自悟。给学生一个台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走出尴尬的境地,也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提升精神境界。 二、放下架子 用微笑面对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这就要求教师从内心去除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放下架子,用微笑面对学生。 有些教师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心中有一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指挥者,主宰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就容易使学生从心理与教师产生隔阂,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不利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应消除这种观念,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进学生,聆听学生。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成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有些教师平时对学生过于严肃,课上课下脸上表情如同一潭死水,学生感觉不到教师与他们的亲近,从而产生距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内课外放下师道,对学生多一丝微笑。带着微笑与他们打招呼,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面对学生,微笑着讲课。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三、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 教师要善于止怒,尤其是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或者以自己的情绪变化来对待学生。心情好时,对学生也好,面带微笑,言谈举止带着一份轻松;心情不好时,情绪低落,对待学生态度生硬。虽然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行为,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因情绪变化而带来的对教育教学和师生关系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讲究民主 注重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民主、平等必不可少。作为教师在平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周围事物是有一定的看法的,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不能以我为主,要允许他们说,允许他们做,教师适当的指导,适当的鼓励,发扬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相处,互相理解。教师过于的集中,学生就会有意见,有看法,要么抵触,不买账;要么惟命是从,消极心态,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平等的心。有些教师对优生关怀备至,喜爱有加,课上提问,课下辅导百般呵护。而面对差生,经常横眉冷对,冷嘲热讽。这样不但导致他们成绩的进一步下滑,甚至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平等对待,对待那些差生我们更应该多一份关怀,多一份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成长。 五、注重角色的转变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单单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应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适时的进行角色转变。学生懒散了,教师是严厉的父亲,督促他克服缺点;学生病了,教师是慈母,用爱的雨露滋润他;学生苦恼了,教师是知心姐姐,用理解的春风吹去他心头的阴云;学生郁闷了,教师是忠实的听众,用真诚的倾听化解他的愁闷,学生迷路了,教师是手擎路标的向导,带他们走出心灵的沙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才能使师生的感情更近,关系更和谐。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作为教师,学生的成长进步使我们高兴,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使我们惬意。让我们用心去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H.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人生初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真心投入 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教育是一项需要爱的事业,爱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富有爱心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对学生的爱要明确爱的目的,讲究爱的方式,把握爱的尺度,爱要恰到好处,宽严结合,科学的施爱。只有学生体会到教师心中对他们的爱,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学生,他们可能性格、行为怪异,对学习不敢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格外注意,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用爱和关怀感染他们。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保护学生自尊心的重要性。师生相处中,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宽容又要严格。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愿意与教师沟通,与教师配合,同时在学生心目中对教师也会多一份尊重。 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行为,承认他们的兴趣、爱好,支持他们的想法,看到他们的进步,多一份理解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才会让他们感到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生活。 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要与学生心与心交融,情与情共鸣。宽容学生是给学生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宽容有时就是一种冷处理的方法,它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级。给学生一个台阶,不是教师对学生犯错误不闻不问,消极退让,而是用更机智的措施,方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引发自悟。给学生一个台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走出尴尬的境地,也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提升精神境界。 二、放下架子 用微笑面对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这就要求教师从内心去除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放下架子,用微笑面对学生。 有些教师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心中有一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指挥者,主宰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就容易使学生从心理与教师产生隔阂,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不利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应消除这种观念,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进学生,聆听学生。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成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有些教师平时对学生过于严肃,课上课下脸上表情如同一潭死水,学生感觉不到教师与他们的亲近,从而产生距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内课外放下师道,对学生多一丝微笑。带着微笑与他们打招呼,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面对学生,微笑着讲课。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三、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 教师要善于止怒,尤其是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或者以自己的情绪变化来对待学生。心情好时,对学生也好,面带微笑,言谈举止带着一份轻松;心情不好时,情绪低落,对待学生态度生硬。虽然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行为,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因情绪变化而带来的对教育教学和师生关系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讲究民主 注重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民主、平等必不可少。作为教师在平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周围事物是有一定的看法的,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不能以我为主,要允许他们说,允许他们做,教师适当的指导,适当的鼓励,发扬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相处,互相理解。教师过于的集中,学生就会有意见,有看法,要么抵触,不买账;要么惟命是从,消极心态,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平等的心。有些教师对优生关怀备至,喜爱有加,课上提问,课下辅导百般呵护。而面对差生,经常横眉冷对,冷嘲热讽。这样不但导致他们成绩的进一步下滑,甚至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平等对待,对待那些差生我们更应该多一份关怀,多一份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成长。 五、注重角色的转变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单单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应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适时的进行角色转变。学生懒散了,教师是严厉的父亲,督促他克服缺点;学生病了,教师是慈母,用爱的雨露滋润他;学生苦恼了,教师是知心姐姐,用理解的春风吹去他心头的阴云;学生郁闷了,教师是忠实的听众,用真诚的倾听化解他的愁闷,学生迷路了,教师是手擎路标的向导,带他们走出心灵的沙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才能使师生的感情更近,关系更和谐。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作为教师,学生的成长进步使我们高兴,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使我们惬意。让我们用心去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I. 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所以我个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必须对学生有信心。 处处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远景。相信学生有能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树立起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的教育理念,能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让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给学生一份关爱,给学生一点温暖,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环境才会形成平等、尊重、交融、协作的和谐氛围,才会取得学习上的收获、情感上的升华,才会具有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态度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会使学习者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时处处体现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