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孩子

师生孩子

发布时间: 2021-01-08 05:52:49

『壹』 初中老师有可能与学生在一起吗看到新闻,为神马那么多师生乱搞连孩子都有了,甚至有的老师已经是有家

很多人都是控制不住的,虽然知道影响工作和生活,但还是情不自禁,这就是情的魅力,诱惑人人都有,就看每个人的自制力了

『贰』 老师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大吗

老师不只是伴随着大部分人的青春时光,我们很多都是从三四岁起就一步步地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初中、高中、大学,老师这个角色其实陪伴了我们大概有20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无论是潜移默化的也好,无论是在课堂上直接传授的也好,都会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一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不能一味的把他托付给学校。我们也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来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叁』 怎样引导孩子建立师生关系

有的家长喜欢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可能只是发几句牢骚,发泄一下对老师的不满,并不是真的和老师有什么矛盾,也不是就想让孩子不尊敬这个老师。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孩子南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又是最大的。当孩子听到父母对老师的批评时,会减轻对老师的信任度,从而很难在今后的学习中听从老师的教导。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幼儿园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促进良好的师幼互动呢?
一、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总习惯把自己定位于管理组织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很少站在孩子的位置考虑问题。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在这种压力和环境下,一方面,幼儿的主体性几乎丧失,另一方面,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难建立。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我经常要求自己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蹲下来这个简单的动作提醒我:孩子与你是平等的,不要让孩子与你说话时要抬头仰视。教师蹲下来不仅能给孩子视觉上的平等,更能给孩子心理上的平等。教师从站着到蹲下,不仅仅是简单的姿势变换,它体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热爱。
二、用表情和体态语表示赞赏和喜爱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教师的言谈举止、态度表情都对他们产生着影响。除了积极的言语外,教师积极的表情和体态语更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1、微笑。“妈妈,老师对我笑了。”多年前我刚做教师时家长反馈的一句话,令我终生难忘。每当有孩子的眼睛与我相对而视时,我的眼里都会充满笑意。教师微笑中蕴含的赞扬、鼓励、肯定可以使孩子整天都保持愉快的情绪。2、爱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幼儿期的孩子有对肢体抚摸的需求,来自成人特别是教师亲切的爱抚很容易消除隔阂,使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爱抚的方式最有助于稳定情绪。教师的爱抚能使孤僻胆小的孩子增强自信,也能帮助“问题儿童”找回自信。
三、用轻言细语代替大声训斥
原来,看到幼儿违反常规或出现“行为问题”时,为了突出问题的严重性,让幼儿吸取教训,我经常用“严肃说教”的方式教育幼儿,但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思我认识到,教师这种“大声训斥”的语气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慌、抵触心理,孩子在这种消极被动的心态下,很难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于是,我摒弃“大声训斥”的习惯,代之以低声调的对话。不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我首先控制自己“恨铁不成钢的”的急躁情绪,用轻言细语与幼儿对话,告诉他刚才的行为,让他想想这样对不对?为什么?然后,老师和孩子一起分析应该怎样做?这样,孩子没有精神压力,很容易和老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进行的教育也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自身的教育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轻声细语的对话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体现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尊重和信赖。如果教师能常常使用轻声细语对话的方式教育启发幼儿,定会受到幼儿的欢迎,也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温和亲切的的语调表现了教师及良好的情绪和心境,它将强烈感染幼儿,使幼儿通过冷静思考,理解教育者的要求,也将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自信心。
四、把爱洒向每个孩子
教师的爱心、好感和期望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容易偏爱聪明、乖巧的孩子,对那些调皮、捣蛋,行为问题多的孩子在心理上总是很不容易接纳,因而在教育态度、方式方法上存在急功近利倾向,很少给这样的孩子一个发展的机会。《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只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一个发展的空间,为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幼儿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因此,我始终坚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我对他们的爱和尊重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爱与交流的方式:对于聪明伶俐、发展快的孩子,我对他们在肯定与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发展一般的孩子,我注意加大激励的力度,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问题”多,发展慢的孩子,我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做孩子们的“大朋友”
整天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我经常忘记自己的年龄,不知不觉就加入他们的游戏中。我会用羡慕的口气对他们说:“这个游戏多好玩呀,我可以和你们一块玩吗?”“你们在谈什么?这么热闹,我也想参与你们的讨论,行吗?”孩子们还真欢迎我这个“大朋友”呢。记得一次我和孩子们玩“编花篮”的游戏,游戏结束,我累得气喘吁吁,我说:“唉,老师快变老了,跳不动了”。可孩子们说:“朱老师,你不老,你不老,下次再和我们一起玩吧!”是啊,在幼儿园,孩子们需要懂得爱护、引导他们的老师,也需要懂得童趣,保持童心的老师。

『肆』 师生关系,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有多重要

现代许多学生惧怕学习、不思学习、回避学习,这与我们正在倡导的"学习化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说是老师和父母创造了不适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可是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中,回家有人伺候,要什么给什么,怎么说是环境不好呢?大量的研究表明:真正使学生出现问题的并非是物质环境,而是心理环境,是有关老师或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等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诸因素所形成的环境。针对学生的有关学习问题,自然就形成了学校或家庭的学习心理环境。

那么,学校或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怎样的学习心理环境,才能激励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呢?事实上,这是每个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也是困扰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数十年而无法得出完整答案的问题。

于是我想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努力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改变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格教育。只重视身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的健康,这些片面的行为,真正给学生一个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确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我的研究对象所存在的问题,我从最典型的一个学生作起。

这是一位六年级的同学,他平时不爱说话,朋友很少,学习成绩中下等,性格孤僻倔强,容易和老师发生矛盾。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通过改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3通过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改变其固执的毛病。

『伍』 法律法规如何规定2岁以内孩子的师生比例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专意见的通知:
城市小学的属师生比是1∶19
县城小学的师生比是1∶21
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
通知要求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时,要严格区分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4类员工,重点保证教师比例,压缩其他人员编制,教师与教职工的比例在小学要占到91%以上。各级财政部门依据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师生比例要班上学生过少,不容易建立起一定的学习气氛和交流互动,班上学生过多不仅增加教师负担,也不利于素质教育。一般来说,每班师生的比例最好在1:20以下,否则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需要。

『陆』 师生群孩子交了作业,家长却收到了老师发的DING说孩子没交作业

还是没提交的,因为这个平台可能是没学会操作的了,可以问问老师或是其他家长的了,老师都可以看到谁提交,谁没有提交的。

『柒』 介绍几本男主是老师的师生恋!宠文,结局完美,有孩子

靠!被潜了,你是我学生又怎样,衾何以堪,

『捌』 现代儿童及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
由于您的提问并不是很确切,我姑且把您的问题分为两个
1、现代儿童与教师间的关系。
2、儿童的活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要浅要的分析以下儿童:
我们可以把小学和小学以前年龄段的孩子统称为儿童。当今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是独生,所以他们的对社会化、认知和多生家庭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行问题。
当今儿童的品行问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联。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中的儿童家长存在着许多的压力,这对儿童来说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影响。如家长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关注儿童、家长把压力产生的情绪的强加在孩子身上、过度的宠爱等。说到家长的时间少,我又不得不提到两个词,一是隔代抚育,一是留守儿童。这是城镇和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这些现象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主要也是体现在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上。
通过上述文字的浅述,我们可以知道,当今的儿童在内心的深处有着很多异常,这些异常的外显往往让很多家长、教育工作所担忧。之所以要说这些,是因为这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新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为什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活动控制的前提。
那么,我可以来回答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了。
我国教育家们在一期课改和南部大城市中提出的二期(有的甚至讲到2.5次课改)中都在提倡新的师幼关系,归纳起来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指挥者。
这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统筹教学,正确的干预教学而不是按自己或传统的做法支配教学。
2、以学生为主体。
这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冲突,旨在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
3、师生平等。
这点至关重要,要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让学生表达、给学生更多的权利,不压制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4、师生间真诚相待、互相理解。
这点要建立在平等之上,儿童的心理在逐渐成熟,不要把孩子永远当成孩子,这样会很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第二个问题
现代教学之所以提倡游戏(学前)、活动,是因为活动对于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有直接关系。
1、活动可以减少儿童品行问题的发生
当今许多心理学者已经用实验验证了这一说法,活动(或游戏)可以干预儿童的心理,让儿童得到相应的情绪宣泄和移情能力的成熟,这种减少品行问题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2、活动(或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是生理发展。
这包括可以促进儿童的肢体的发展、协调性等的培养,还包括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发展、心肺功能的发展等。
3、通过活动(或游戏)可以让儿童增进对问题的理解。
不用多说,这点无疑是很好理解的。
4、有利于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是当今创新教育和课改的要求和原动力。
以上是本人对您提出的问题的拙见,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继续给我留言,定尽我所能。

『玖』 幼儿师生关系被称为什么关系

幼儿师生关系,被称为具体的关系,可以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是简简单单的师生关系的
当然,这种关系,维系着老师教导孩子们的责任,让孩子们能够学习到知识。

热点内容
富平县教育局 发布:2025-09-08 20:06:35 浏览:483
苏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 发布:2025-09-08 19:49:26 浏览:650
跳舞机教学 发布:2025-09-08 19:47:27 浏览:486
2017全国卷二语文 发布:2025-09-08 16:31:18 浏览:793
高一化学月考试卷 发布:2025-09-08 10:48:27 浏览:395
教育卡通画 发布:2025-09-08 09:54:41 浏览:902
高中地理习题 发布:2025-09-08 09:45:59 浏览:109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发布:2025-09-08 09:35:33 浏览:164
老师的错误 发布:2025-09-08 08:33:36 浏览:565
辽宁省数学竞赛 发布:2025-09-08 07:25:58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