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师生情
1. 蒋介石 74师 号称国民党铁师 到底是怎么挂掉的。。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由七十四军整编而成,实际兵力仍为三万多人。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多次挫败日军,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1947年解放战争中,由于战斗部署被泄露,整编第七十四师于5月8日在孟良崮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面合围。最终经过四天激战,七十四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七十四师编制随即取消。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是国民革命军五大主力之一,由七十四军整编而成,实际兵力仍为三万多人。七十四军于抗战开始后由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及五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组建,军长俞济时。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多次重创日军,致使日军闻风皆丧胆,曾有“ 抗日铁军 ”的称号。抗战胜利后,七十四师又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马前卒。1947年,在山东执行重点进攻的七十四师冒进,后发现共军有合围己军之意,撤退至孟良崮。得报后蒋介石认为74师占据着制高点,战斗力强劲,附近又有兵力雄厚的外围部队,欲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中心开花!但外援被野战军拦截部队拼死阻击,损失惨重未能及时突进。陈、粟调集华东野战军1纵、4纵、6纵、8纵、9纵五个主力纵队,不惜一切代价在被国军反包围前,以歼灭74师。最终经过四天激烈鏖战,弹尽援绝,水粮俱无,七十四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举枪自尽,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亦自杀身亡。不久,国民党政府在安徽重新组建74军,原副师长邱维达任军长,然战斗力和抗日之百战铁师已不可同日而语。后继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邱维达也被俘虏。
2.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什么关系什么年代
一、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及时间:
1、张学良和蒋介石是师生关系。
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而张学良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这一层关系是不能忽略的。
2、他们也是普遍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
1928年,日本人企图直接控制东北,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于是张作霖的部下就把张学良叫回来了家里,一到家,立刻让他做了众人之主,年仅27岁的少帅。正当张学良在东北励精图治,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一场空前惨烈的军阀混战硝烟又起。关内各主要军事集团几乎都卷入了这场中原大战。在这场大战大众,张作霖就转投到了蒋介石的部下。
3、他们还是兄弟关系。
蒋介石由于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以很小的军事代价换取了巨大的政治筹码,他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蒋介石既欣赏张学良的才干又想借以笼络,提出和他结拜,于是与张学良结拜金兰、称兄道弟。
4、当然最明显的就是他们之间的敌对关系了。
这也就是西安事变和西安事变之后的事情了。后来,蒋介石退守台湾,张学良被囚禁在美国夏威夷,直到李登辉上任台湾领导人,张学良才从获自由!但是,他没有选择回国。最后,死在夏威夷。
二、张学良和蒋介石简介:
1、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2、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3. 如何评价蒋介石,找寻最真实的蒋介石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在中国当时唯一可以控制有全国各地军阀、中央军、黄埔系、准嫡系和嫡系拥有几百万军力的国民政府党、政、军非蒋介石,没有第二人,所以蒋介石的存在促进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作用。
说蒋介石发动内战 只能令人感到可笑。
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
蒋介石起码是一个爱国者
1,。中华民国始终不承认外蒙古独立
2.抗日战争中民国政府选择过妥协却始终没有投降
3.败退台湾后民国政府也始终坚持只有一个中国
4.南海战事吃紧时蒋介石命令海军为中共海军过境开了绿灯并派军舰护航
4. 给我一些蒋介石的五大王牌师的详细资料
国军5大王牌 1、种子军”——第18军 第18军之所以叫做“种子军”,是因为该军建制最早且多变,许多师、旅进出该军。 该军是陈诚一手栽培起来的。1930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因作战有功升为第18军军长。但当时,第18军实际上只有第11师。到1931年,第18军才初具规模,辖第11师和第14师。后陈减以种种借口不断收编杂牌军,故第18军规模最大时曾辖有8个师。陈诚之后,继任军长先后有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 由于陈诚深得蒋介石的宠爱,第18军也就备受青睐,其装备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是最先进的。这支军队训练有素,以能征善战著称。全面抗战爆发前,第18军驻守广州。1937年8月,军长罗卓英率部由广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为不辱使命,陈诚严令部队,只要完成任务,第18军打光打尽也在所不惜。会战初期,第18军曾四次血战罗店,双方伤亡惨重,罗店也因此战而闻名天下。 第18军最著名的战绩是石牌保卫战。1943年4月下旬,日军调集7个精锐师团10万兵力、上百架飞机,发动鄂西会战,意在打通长江上游航线,抢夺洞庭湖畔之粮食,并击破陪都重庆的门户。会战中,第18军第11师坚守“曾被重庆统帅部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的石牌要塞。在战斗紧张进行之际,陈诚电话询问师长胡琏有无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第11师官兵英勇作战,死守要塞,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淞沪会战、鄂西会战外,第18军还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枣宜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显赫。1944年冬,第18军换成美式装备,并有美国联络官担任教练,实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训练方法,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抗战胜利后,第18军于1946年5月年改整11师,1948年9月恢复第18军番号。内战中,该军为蒋介石冲锋陷阵,最后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2、重创“钢军”——第5军 第5军是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兵团,其前身为陆军装甲兵团。1936年3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1937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200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11军。1939年1月,番号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辖第200师,荣誉1师和新22师,至此第5军正式成军。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重训练,士气旺盛,号称新军,一时蜚声全国。 该军最出色的战绩是昆仑关大捷。1939年11月,为打通西南的交通线,第5军向驻守在昆仑关的日军发动攻击,战斗中全军将士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5师团第12旅团,歼敌4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是抗战中一次影响极大的战役,也是该军最耀眼、最辉煌的战绩。战后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调升并带走该师。后来,第5军由广西移驻云南,调第96师归其建制。 1942年3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3月上旬,第200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战,歼敌5000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200师被迫撤退。新22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55师团。4月中下旬,第96师又在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 尽管远征军作战英勇,但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于4月底开始撤退,并招致惨重的损失。第5军的第200师、第96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第5军军部、新22师及第66军的新38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第5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42000人,战斗中死伤7300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14700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情景惨不忍睹。 第5军的第200师和第96师撤回国后进行了大休整,并补充了大批兵源。1943年初,第5军扩编成第5集团军,邱清泉接任军长,辖第45师、第96师、第200师,驻防昆明城郊。同年10月,该军开始接受美式装备。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200师赴滇西作战,并于次年元月配合友军攻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缅公路。抗战胜利后,该军进驻华中。1947年改整5师,1948年扩编,后恢复5军,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也是蒋介石最后一支覆灭的“王牌军”。
5. 孙中山和蒋介石是师生关系吗
孙中心和蒋介石不是师生关系.但存在一点亲戚关系和朋友关系.
存在的前提原因是:
孙中山的妻子是宋庆龄,蒋介石的妻子是宋美龄.
而宋美龄和宋庆龄是亲姐妹.
以上回答不到你满不满意?谢谢!
6. 蒋介石
蒋介石对中华民族的7大贡献!!!我并不是为蒋介石歌功颂德,写这篇文章只是出于一个中国人的良知。蒋介石虽然有其过
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领袖,不夸张地说,蒋介石是中国史上的一个伟人。现在我列
举蒋介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1,最大的功绩是在清末军阀割据的乱世中,领导两次北伐,统一了乱世中的中国。在这里
有个前提,那就是当时中国的混乱程度在中国史上是罕见的。两次北伐其实都是极为成功
的,从北伐后的结果就能看到--中国的军阀数量大大减少,混乱程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基本实现了统一。蒋介石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如毛泽东,但对付其他的军阀还是没有什么问
题的。这就相对使得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了,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在中国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富国强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蒋介石承继的
"烂摊子"并不比1949年好到哪里。毛、周没有陈年旧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却承担历届
北京政府累积的六亿六千七百万美元债。而且当时中国只是表面上的统一,南京政府控制
的国家资源极其有限,而且必须将其大量花费在"统一政令,统一军令"的"军阀战争"之中
。蒋介石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法币政策”,自1935年底发行法币,建立公债债
券的威信,同时积极清偿外债。到抗战前夕,已经偿还百分之九十外债。中国债券在伦敦
市场节节上扬,价格超过日本的债券,这是李登辉政权以及其他台独派系所不愿面对的史
实。法币本来是为了对付英、日、美货币在大萧条期间相继贬值,以及美国以高价抢购中
国百姓白银等等事件的武器,威信建立以后,行使地方钞票的省份也纷纷改用法币。这也
为8年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法币制度是中日战争的充要条件,迅速发展的法币构成中
国统一的基础,没有法币,抗战军费便无由筹措。
3,大力推广文化教育事业,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尤为值得回味的
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蒋介石政府首先考虑的是保护学校和教育事业不致中断,帮助
面临日寇侵略城市的学校南迁。在日寇轰炸重庆时,当局的首要任务,便是及时疏散中小
学师生。早年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为建立革命军队,培养军事骨干力量做了一定工作。
这对后来的抗日胜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最近通过史料才知道,由于蒋介石国民政府
的积极努力,东南亚可以说是比中国本土更早普及"国语"的地区,原来四分五裂的海外华
人社区因此实现了相当程度的统一,并且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坚,华人子弟几乎毫无例
外上华语学校,而几乎所有华语学校都在国民党的实际控制之下。这也为中国本土以后的
抗战提供了大量财力人力。新加坡的"中正中学(英语称蒋介石中学,沿用至今)是最为著
名的一个例子。
4,在内忧外患,极度艰难的情况下,稳固了边疆,巩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避免了国家分
裂。当时的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均有外国背景。蒋介石加强对蒙古西藏地方的治理,
国民政府于1929年设立蒙/藏委员会,主管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务。1938年9月24日
,颁布喇/嘛转世办法计13条,明确规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木尊丹/巴呼图
/克图暨各处向来转世之呼图/克图、诺/门汗、班/第达等圆寂后,应报由该管地方最高行
政机关转报蒙/藏委员会备案;转世灵/童访获后,报由该管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转报蒙藏委
员会查核分别掣签等等。1928年国民政府把四川的西部和西藏东面的康部,建立为一新省
,名西康省。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53次会议决议,9月17日发布命令,将宁夏
、青海分别建为行省。1929年1月,青海正式建省,以西宁为省会。其中尤以青海建省意义
最大,向南配合西康省影响西藏局势,向西可前进新疆。苏德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派军入
疆,架空盛世才,新疆终于重回中国怀抱。
5,以中华民族领袖的身份领导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并派四十余万远征军
两次入缅作战,为缅甸独立解放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我就不多
说了,蒋介石曾对向他传达与日和谈的孔祥熙这样批示:说以后如果再有人利用“汪逆伪组
织”来劝我跟日本人谈判,怎么办?前面五个字,以汉奸论罪。下面还有更厉害的三个字
,杀无赦!!毛泽东在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有个讲话,毛说:“假如没有国
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他说,蒋是“民族领袖”,
“最高统帅”,说国民党前后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呢?就是蒋介
石。只是后来国共斗争,这些就没人提了。本人在此再次重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
才是抗战的主要力量,牵制日军70%的兵力,消灭了大量的日军。这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做出
了巨大贡献。出兵缅甸,在维护中国利益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为我国在二战
后的大国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废除了晚清所签署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主权,以一
积弱之国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领袖国之一,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中国成了五常之一,
争得了举世公认的荣耀。开罗宣言这一收回主权和领土的协议就是蒋介石政府在国际社会
极力斡旋的成果。
7,蒋介石一生都坚定地维护中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后来虽然是退守台湾,但他始终把台
湾当成中国的一部分,尽管要把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但与李登辉、陈水扁卖国贼,
欺宗忘祖之流不可同日而语的。在越南印度侵害中国主权时,还拍岸而起,大喝一声:“
娘希匹,大陆不出兵我出兵”,可见他骨子里的爱国主义。也正是由于蒋介石的坚定的认
为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中国整体,才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台湾更好的延续了中华民族的
传统,长久以来都未改变对自身是中国一部分的认识。这样也利于今后祖国统一大业的顺
利进行!!
回眸历史,沧海桑田,蒋介石也有过失,但总的来看,蒋介石是无愧于华夏的,我们不应
忘记他对中华民族所作的杰出贡献,特此志之,并热切希望看到两岸统一的一天!!
7. 请帮助提供蒋介石的启蒙老师张家瑞的详细情况。
在黄埔军校的筹建和创办过程中,有一位为黄埔军校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黄埔前辈,他曾是蒋介石的启蒙老师,他曾与蒋一起撰文向孙中山建议建立黄埔军校并提出具体构想,他就是辛亥革命元老张家瑞先生。
张家瑞,幼名正槐,号席卿,字珍怀,1873年5月25日生于浙江奉化剡界岭村(该村现划归浙江省新昌县)。张家世辈务农,张家瑞自幼聪颖,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才智崭露,成为众学子中的佼佼者,但因家境贫困而曾一度辍学,后得到业师和亲戚的资助,得以复学完成学业。
张家瑞青年时即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影响,看到晚清政府的腐败,常抱忧国忧民之心。他深感要改变中国腐败落后的现状,惟有革新。
他认为废除科举,创办新学,造就人才,乃当务之急。于是在家乡致力兴办学校并组织群学社,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
张家瑞创办并执教的凤麓学校是一所全新的中等学堂,教学内容有:英文、语文、算术、修身(思想道德课)等。1903年,岁近弱冠的蒋介石就读于凤麓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同时也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从此张家瑞先生成为蒋介石的启蒙老师,以后蒋介石一直尊称张家瑞为先生。
辛亥革命前夕,张家瑞加入了同盟会,为推翻满清政府而到处奔波。光复后,张家瑞担任了浙江同盟会度支部科长。1913年,袁世凯暗杀宋教仁,激起举国民愤,张家瑞毅然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军事斗争,事败后蛰居上海租界。1917年孙中山赴广东开展护法活动,许崇智、蒋介石相随南下,张家瑞亦应蒋介石之邀背井离乡赴粤护法,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先任长洲要塞司令部秘书。
1919年,许部改编为粤军第二军,许崇智任军长,张家瑞任军部秘书。1921年许部奉中山先生之令讨伐桂军陆荣廷,次年返穗平定陈炯明叛乱,张家瑞均参与其中,后又随许部开赴福建,并先后担任过福建省南屏县知事和松溪县知事。
1923年8月至11月,蒋介石奉孙中山先生指派,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回国后,蒋根据苏联的经验,结合我国之国情,请张家瑞协助,共同撰写了《访俄报告》,提呈孙中山先生。该报告的首要章节就是关于建立黄埔军校的构想和蓝图。蒋张两人关于建立黄埔军校的提议和设想与孙中山不谋而合,促使孙中山决定建立黄埔军校。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高等师范学堂举行,24日大会决议成立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经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筹委会委员长,另六位委员是: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宋荣昌、俞飞鹏、张家瑞(兼任秘书)。2月6日军校筹备处设在省城南堤二号,黄埔岛旧有房舍立即着手整修为校舍。正当创办军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之际,蒋突于2月21日借故辞去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之职,离开广州去了上海,同时还派人解散筹备处。中山先生批示不准蒋辞职,并任命廖仲恺代理委员长,叶剑英、张家瑞等协助工作。廖仲恺与张家瑞早在护法战争时期已相识。1921年孙中山派廖仲恺、何香凝夫妇赴梧州许崇智部慰问军队,张家瑞作为军部秘书陪同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朝夕相处结下了友情。一日行军野外露营,张家瑞右下肢被大蜈蚣咬伤,若任毒素随血液扩散,势必有丧命之危,正当众人手足无措之时,廖夫人何香凝拨开人群,当机立断,剪下自己的长发,用头发为张家瑞扎紧伤口,抑止毒液扩散,随即寻来军医急救,使张家瑞转危为安。此事在军中传为佳话。廖对张极为信任,在筹建军校过程中,对张委以重任。张亦没有辜负廖的厚望,尽心尽责,忠于职守,与叶剑英等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修建校舍,招收学生等事务,使军校筹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3月21日,孙中山先生又任命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张家瑞、宋荣昌、简作桢等九人为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委员,蒋介石为入学试验委员会委员长(李济深代理)。
1925年9月,张家瑞和周恩来、何应钦、钱大钧等被任命为校史审查委员,筹编军校校史。此后张先后担任过东征军军部秘书、北伐军总司令部咨议、福建省南海县县长、南韶财政处处长、潮梅财政处处长。在南海县任期中,为北伐军年征70万银圆,由于治理有方,百姓生活没有因赋税重而受影响。因此,深得粤省财政厅长宋子文的赏识。此后,张又担任过皖北烟苗稽查处会办,两淮盐运史等职。张在任期间,廉洁奉公,政绩卓著,颇得民心。
1931年,年届六旬的张家瑞告老返乡,定居苏州旧皇宫前槐树巷内。抗战后移居上海。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经营金融银钱业,在上海中共地下党的影响下,以商行为掩护,为苏北解放区提供了不少物资援助。1957年7月病逝于上海寓所,享年85岁,迁葬于苏州善人桥王母山。
张家瑞一家三代与黄埔有缘。其子张纪云为黄埔一期学生,其孙张式安为黄埔军校第二十四期(台湾凤山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世誉张家为“黄埔世家”,在黄埔军校历史中可谓绝无仅有。当我们纪念黄埔军校和缅怀黄埔前辈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张家瑞先生,在黄埔军校校史上,应该为他写上一笔。
8. 蒋介石是怎么混起来的,谁是他恩师
孙中山,蒋介石从日本军校回来后就跟孙中山了,师生关系。
9.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老师是谁
毛泽东有5位私塾老师:
文正莹(毛泽东的亲二舅)、邹春培、
毛宇居(毛泽东的堂兄,有“版韶山一支权笔”之称)、李漱清、
毛麓钟(毛泽东的堂伯父)
毛泽东1913~1918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三位老师:
杨昌济(长沙板仓人)、
徐特立(湖南长沙县人)、
袁仲谦(湖南新化人)
蒋介石有6位家塾老师:
1892年~1895年,任介眉
1895年6月~1898年,蒋谨藩
1899年,姚宗元
1900年,毛凤美
1901年,竺景崧
1902年,毛思诚
蒋介石有3位学堂老师:
1903年,凤麓学堂,周枕棋
1906年,龙津学堂,监学毛思诚老师
1907年,陆军速成学堂,军校总办赵理泰
蒋介石其他老师:
1908年,振武学院,监理委员长福岛安正
1910年~1911年10月,野炮第十三联队,联队长飞松宽吾
10. 蒋介石曾在学生时期受到日本老师嘲讽,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反击
蒋介石的日本老师在卫生课堂上借机嘲讽中国人,蒋介石回敬他说“日本有五千万人,是不是也像五千万个微生虫一样,寄生在这一小块泥土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