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以成师生之礼

以成师生之礼

发布时间: 2021-01-28 23:04:30

❶ “以师礼见灏与颖昌,相得甚欢。”的翻译。

杨时以拜见老师的礼节在颖昌(现河南许昌)与程颢见面,交往时情投意合,非常愉快

❷ 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的翻译

翻译: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原文: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程颢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颢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也.
===============
程门立雪①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②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③。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⑤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⑥,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注释〕①选自《宋史·杨时传》。②属(zhǔ):撰写。
③进士第: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④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⑤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⑥瞑(míng)坐:闭着眼睛坐着。
〔译文〕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本文赞扬了杨时尊师重道的品质

❸ 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是什么意思

原文: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程颢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颢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也.
===============
程门立雪①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②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③。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⑤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⑥,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注释〕①选自《宋史·杨时传》。②属(zhǔ):撰写。
③进士第: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④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⑤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⑥瞑(míng)坐:闭着眼睛坐着。
〔译文〕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本文赞扬了杨时尊师重道的品质

❹ 春秋战国时期的师生之礼动作是什么样子的拜托帮帮忙!!!急用!!

庄子和汉书里好像都有过见到师长,北面而拜的意思,子路还有拱而立的动作

❺ 关于师生礼仪的诗句,谁能帮帮忙呀急急急

文明礼仪诗歌
1、《礼仪是什么》
礼仪是恭谦,行为要规范;
礼仪是束缚,日久成习惯;
礼仪是形式,互敬成自然;
礼仪是约定,照做成经典;
礼仪是程序,活动有规律;
礼仪是律已,时时被激励。
礼仪是约定,照做成经典;
礼仪是程序,活动有规律;
礼仪是律已,时时被激励。
2、《礼是人的魂》
礼是人的魂,无魂在世脚无根;
礼是一杆秤,无秤难知轻与重;
礼是世间理,无理万事难说起;
礼是文之精,有文有化有人生;
礼是道之法,各行其路无关卡;
礼是德之形,大家相处情意浓。
家庭是个小集体,
人人都要讲礼仪,
家庭和睦邻里好,
共同建设新社区。
为人父母要慈爱,
教育责任要担起,
以身作则育后代,
倾尽心血教子女。
教他们,树立完美的理想和品格,
教他们,心里播下无私和正义。
父慈子要孝,养育之恩莫忘记,
倾听长辈的教诲,不顶撞,不偏激,
不同意见多沟通,平心又静气,
平日里,体贴父母勤做家务,
维护长辈的尊严与名誉。
夫妻之间多恩爱,
相敬如宾,和睦共处莫猜疑。
尊重对方的隐私,
孝敬双方父母,不偏也不倚。
事业上多支持,生活上,多体恤。
多宽容,多谅解,
做一对白头偕老的好夫妻。
兄弟姐妹要谦让,
互相帮助多联系。
兄要慈,弟要恭,
心胸博大,受点委屈别在意,
做事光明又磊落,
切莫薄情又寡意。
邻里之间多互助,宽以待人严律己。
长久相见要问候,热情谦恭不失礼。
千万不要揭人短,谈东道西不相宜。
公益之事抢在先,不为琐事伤和气
不夸富,不攀比,
互相帮助,相互体谅是正理。
学礼仪,讲礼仪,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共同建设文明新社区!
3、《文明礼仪伴我行》
文明是一朵花,
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们用真诚去浇灌,
用热情来哺育,
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
礼仪是一首诗,
一首淡雅清晰的诗。
我们用理解去融化,
用关爱来抚慰,
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
我们是跨世纪的少年,
我们要做新时代文明的代言。
雨露下,我们播撒文明的种子;
阳光里,我们装扮心中的春天。
带给别人一个微笑,
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带给别人一个温暖,
别人给你灿烂心情。
带给别人一片真诚,
别人给你深深思念。
送给别人一份谦让,
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让我们把春雷藏进队鼓,
敲响时代的鼓点。
告诉祖国,告诉妈妈,
文明礼仪伴我长大。
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
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告诉太阳,
告诉月亮,我们是新世纪即将展翅的雄鹰。
做文明的使者,让我们用微笑铺设文明路;
做礼仪的少年,
让我们用真心搭建礼仪桥。
文明礼仪伴我行,中华美德放光芒。
文明礼仪伴我行,到处盛开文明花。
4、《文明礼貌》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有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
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❻ 《白鹿洞书院教条》,又名《朱子教条》,由朱熹制订。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书院重建“喜初成”,朱子

⑴关系:《朱子教条》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的教规,强调纲常礼教,以回及学问思辨,指出了修身答、处事、做人的原则。从内容来看,朱熹已经完成了理学的体系,以“理”作为新儒学的思想体系,将纲常 礼教具体化,表述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它的几条,无不体现了朱熹理学的精髓,以及延续孔孟儒学的传统:言忠信,行笃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6分)
⑵影响:《朱子教条》是书院精神的象征,得到统治者的承认与推崇,后来成为天下书院共同遵守的准则。随着中国儒家思想与文化的传播,它又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不仅当年奉为学规,至今尚有高校而作为校训者,可见其影响既深且远。(4分)

❼ 中国古代师生礼仪有那些

对先抄师先圣的祭祀。汉魏袭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❽ 师生关系的知耻明礼

说到师生关系的知耻明礼最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典型的要数孔子及其弟子的师生关系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典范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导之以政令,齐之以刑罚,则百姓以政令作为行为规范,设法逃避刑罚而不知其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则百姓以德礼作为行为规范,知廉耻而守礼节。
孔子为什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呢?借句邓公的话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先来看一个《论语》中的故事,看完了故事,对此也就有所理解了。
鲁国的政权自从操纵在季康子手里后,季氏就不断地聚敛百姓之财,以致国内政事混乱,偷盗之事不断发生,盗患防不胜防,而盗贼则抓不胜抓。季康子觉得没有办法,就去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对他说:“如果你真不欲有盗,虽赏之不会有窃。”言下之意:这些盗患都因季康子而起。这其中的缘由,季氏似乎一时不能明白。于是,季氏转变了话头,对孔子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他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象风,小人之德象草,风吹草偃,草随风倒。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大学》中,曾子也说了与此相同的二句话,从一正一反说明了为政的道理,曾子说:“尧舜率民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民以暴,而民从之。”这二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尧、舜仁德的引导下,百姓会变得很仁慈。而在桀、纣暴政的诱导下,百姓会变得很残暴(这一个道理,在“文革”中又被证实)。由此可知,季氏自己带头窃国盗民,上行下效,百姓就会跟着去偷盗,才使得全国盗贼成风。如果仅靠发布法令加以禁止,仅靠刑法加以处罚,而不从源头(德)上,从礼义上去引导教育百姓,百姓仍然会设法逃避刑罚而不知耻,仍然又会去偷盗。反过来,同样道理,一个明礼知耻之人,你赏钱给他,叫他去偷盗,他也不会干。孔子所说的:“虽赏之不窃”,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❾ 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的文言文翻译

你好,解析如下:
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给个好评吧,谢谢你了!

热点内容
怀孕多久有胎心胎芽 发布:2025-08-13 02:14:32 浏览:857
蒙古舞胸背组合教学 发布:2025-08-13 01:57:20 浏览:780
美国数学差 发布:2025-08-13 01:33:36 浏览:302
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布:2025-08-13 01:19:59 浏览:971
小辉老师 发布:2025-08-12 23:58:59 浏览:86
阿胶泡多久 发布:2025-08-12 23:46:50 浏览:316
深圳到珠海开车要多久 发布:2025-08-12 22:34:21 浏览:605
教授和教师 发布:2025-08-12 20:21:24 浏览:208
数学刘凯 发布:2025-08-12 20:03:53 浏览:27
厦门大学有哪些专业 发布:2025-08-12 17:44:52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