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和学生父亲
教师去学生家家访能够和学生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一些,也能很清楚的了解这个学生的家庭环境。
教师去家里面家访能够让这些家长觉得这位老师是非常负责任的,也能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受重视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孩子也能在学校里面更好的学习。
2. 关于教师家访的做法 教师怎样做家访
关于教师家访的做法 教师怎样做家访?做好家访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备而访。班主任家访前要确定家访的目标,讨论的问题,同时要对被家访学生在校的表现,各科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都了如指掌.这样即可以在家访时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时效,又可以让家长感到老师很关心学生,从而拉进家长与教师间的距离,便于更深入的交谈.
2、要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现在许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常常不在家,如盲目家访,不仅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自己的情绪.事先约好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家长安排好家庭事务,防止尴尬的场面出现.
3、要选择时间。家访时最好选择在放学后,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不仅能聆听到老师与家长谈话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当着家长与老师的面说说心里话,从而增强家访效果.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家长的工作.
4、要注意观察。教师进学生家里前,要注意观察学生家庭周围的社会环境;进学生家里后,通过观察学生与父母的交谈,家庭的环境布置等,以此来了解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素.
5、态度要谦和。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家长不是敌人,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所以我们要相信大多数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
6、要讲究技巧。班主任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时要掌握分寸.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要求家长不要放松要求;对于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不要一味指其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7、改变观念,“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家访”这个词等同于“做坏事”、“没事不家访”、“家访没好事”。
8、改变“家访”的方式,家访不应是主角缺席的“审判”。很多“家访”的场合,老师或家长会让学生暂避,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猜疑情绪,对家访产生怀疑,容易产生误会。
3. 我是个很普通的学生,老师说要到我家家访,老师一般对家长问些什么问题
这位同学你别担心,老师说要到你家家访是件好事呀!这说明老师关心你哦!老师只不过与你家长沟通了解你的各方面的表现。如在家有没有复习,有没有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父母长辈相处的情况以及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情况等等,没什么,你不用害怕。
4. 家访的学生情况怎么填
《家访学生情况》要如实填写,可以介绍在家访中学生们的家庭成员如何,家庭情况如何,通过这次家访,使得了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教育。
正文: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虽然与学生接触近一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二、家访取得的成果
第一, 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 我们可以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 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 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 教育方法。
第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 长比较忙, 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 有空也是随口问声 “作业做好没有?” 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 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庭 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 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 工作更不应有懈怠之心。
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更不应有懈怠之心。
5. 家访内容及效果怎么写
家访内容及复效果重点写老师跟制家长就孩子学习方面沟通了什么,今后需要家长的如何配合,通过老师家访家长了解到孩子那些方面欠缺,如何帮助孩子改进。
6. 女教师家访见到学生父亲就喊爸,这到底是为什么
学生的的爸爸是老师的干爹
7. 如何做好家访以及在家访中要注意些什么
家访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班主任和教师要主动联系家庭,共同研究对学生的教育,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访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许多老师都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教育手段把工作做好,近几年来,我发现有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家访时与家长交流了学生的一些情况,过后家长在学校或再见到这位老师,恳求老师以后别家访了,因为每次家访后,家长都受到孩子的责难,有的学生也给老师臭脸看,甚至在同学中骂老师,这样的家访,显然失去了它应该有的意义和效果,我认为,一些教师在家访上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老师平时不轻易家访,只有学生犯错之后才家访,这样家访即“告状”这种做法令学生不安,家长难堪。2、有些老师家访时不讲究方式方法,每每次家访时,总是在家长面前数落学生的不足,把学生的缺点毫不保留的端出来,这令父母十分狼狈,他们往往一怒之下责骂孩子,甚至棍棒相加。3、有些老师抓住部分学生害怕家长的特点,学生稍有差错,便用家访来威胁学生,把家访当作管理学生的唯一的“尚方宝剑”。这种做法很令学生反感。4、有些老师家访时,不是与家长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而是把教育孩子的困难推给家长,从而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一消极的做法,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使教育更加困难。家访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它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从而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教育一旦得到家长的支持,教育的效果就会明显。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这里谈谈应注意的问题。1、要勤家访。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熟悉学生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教育好学生的诀窍之一,接到一个新班级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老师经常性的进行家访,把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地告诉家长,让老师和家长在学生出问题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使学生觉得老师不是上门“告状”而是关心他的成长,对老师便有感激之情,学生就能听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2、家访要及时。学生如出现不良现象或问题,就要及时家访,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问题累积成堆后才匆忙去找家长解决,如我班有学生李XX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有一次参加打架事件,我就在事发当晚进行家访,向该生及其父母具体了解事件的起因,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帮助他提出改正错误的措施,自此以后,其有良好的表现。3、家访时尽量避免直言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其闪光点谈起。4、家访要尽量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这样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同时,可以相互听取意见,提出改正意见,鼓励其进步,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家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实事求是,应以诚相待,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重点,并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幸福降临,而不是灾难临头。以上是在家访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才能收到家访的预期效果。
8. 老师家访要说些什么内容好呢
1、学生在校自实际情况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如何)。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如何)。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8)家访和学生父亲扩展阅读
老师家访家长说些什么
1、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大部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又很少有时间上学校问老师。因而,家访便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访,询问老师孩子在校的状况,让自己更了解孩子。
2、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的状况。老师来家里家访的目的,无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通过多方面的了解,使老师在学校能够抓住孩子的特点,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老师来家里家访的时候,家长应该提前想一想孩子在家的情况,在老师询问的时候,全面地介绍给老师。
9. 去家访怎么跟家长说
多少年来,给老师送礼或者老师主动索贿的话题永远都在风口浪尖上。
上海的一名家长送给老师红包被拒收后,但老师的一句“来日方长”,让家长陷入了极大的焦虑当中;随后一名南京的校长更是猖獗至极,直接向家长表示:“孩子入学,你不意思意思啊”。
我们不否认的确有“来日方长”的老师,说“意思意思”的校长也存在,小库我是非常反对用“特例”这个借口来为此开脱,存在即是存在,黑永远不能被洗白。
但曾经也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小库我还是想为老师们说句公道话:近年来,老师污名化的情况实在是太严重了。
只要出了老师的负面新闻,社会网友,媒体舆论就都拿着一例当百例,急着将所有的老师一棒子打死。老师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一个好东西;一个老师说“来日方长”,一定个个都会向向家长要钱的臭苍蝇,一个校长要“意思意思”,肯定个个校长都是索贿的大魔王。
当家长受到无数这种消息的轮番轰炸,如何不对老师的家访行为如临大敌,产生抗拒心理和敌对情绪?
03
那这家访咱还去吗?
去!
且先不说家访是老师的任务,单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也一定要对自己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很多情况下,家长不理解和抗拒老师来家访,无非是不明白老师的来意。
那么老师去家访到底是看什么呢?
今天,小库就将一位北师大老师的“家访目的四连发”,给大家展示出来,一是一解大家的心疑,其次有家访需要的老师也可以参考借鉴。
一、看生活习惯
无论是学生和家长,在家的状态才是的最真实的状态。习惯不能突击养成,而是在日常积累中慢慢形成,从家长看孩子,能发现一些孩子在校期间的一些习惯的成因。
二、看家庭成员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极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也会对学生施加影响。如果当学生有一个溺爱成魔的亲人时,往往性格上多半会有一些需要修正的问题。
三、看家庭环境
房间的摆设、玩具、书籍,这些都是可以折射出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兴趣喜好,对今后的教学切入点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而孩子的房间是否整洁,用完东西是否物归原处,这反馈的是孩子生活习惯,折射出来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看家长的言行举止和教育习惯
当家访期间,老师不仅仅是在和家长沟通,也会暗中观察学生在此时的反应。有些学生在校畏首畏尾不敢发表言论的,很多都是因为在家庭里家长权威霸道,常常忽略压制孩子表达的观点的欲望。
04
在学校的时间和了解范围有限,而通过家访,老师往往通过家长一句话,就能了解家庭风气和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的一些原因。
总的来说,老师家访的举动,都是含有着深刻意义的。
况且现在暑期到了,平日里忙于工作,谁不想好好陪陪家人呢?老师牺牲休息时间,辛苦奔波走访几十个家庭,是为了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也是为了是家校双方进行良效沟通。
一位正直负责,又不辞辛劳去家访的老师,是决计不是贪图学生家里的一点东西的!如果有,小库也相信我们正直善良的老师们,一定会支持理解家长们监督举报反馈,并一起将这些害群之马,从我们的教师团队中剔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