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讲座热爱学生
1. 求《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师德教育专题片,可以下载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发我QQ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这有张光盘要不要·很久没看了·用不上
师德师风培训讲座讲稿:
首先,我觉得应该真诚无私地热爱学生。要把爱播洒到别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充满爱的阳光。对学生的热爱是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的品质。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里,许多后进学生与其他孩子比起来,也许他们得到的老师的爱会少很多很多,但其实在内心,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和他人的关心和关注。我们更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其实爱学生也是爱自己。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最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应该是教师自己。师生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互谅互让,融洽和谐,怡然陶然,这是一种怎样幸福而快乐的教育境界。
其次,我觉得应该乐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要赢得学生的喜爱,还要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用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为所有的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一贯主张严字当头,所谓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认为对学生不严加管教就难以成人,更难以成材。主张采取强制管束、强行灌输等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和我们时代的主体教育精神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对我们的学生,不妨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用乐观的态度,全面正确地评价我们的学生,尊重其个性特质,给他们以恰当、必要的引导和帮助。而有了理解和宽容,才会有真正的沟通。真情的贴近,才是赢得学生的有效途径。
再次,我觉得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专门教育人的工作,其对象是洋溢着青春活力、感情和思想都十分活跃的青少年学生。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对于教师及其所教育的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年轻心态的教师,无论他的实际年龄有多大,他也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具有年轻心态的教师,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情绪。教师只有保持热情开朗的性格、平静快乐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也才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也才会更受学生喜欢。
3. 热爱学生的师德修养体现在哪些方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调节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教师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都会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需要从小 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
4. 教师职业道德高频考点——关爱学生
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师职业道德是重要的考点之一,有些地区把教师职业道德放在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考察内容,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备考一方面要与法规相关内容区别开来,同时也要与法规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中公讲师将在此帮您梳理这部分的考情,首先帮大家明确教师职业道德高频考点之一关爱学生,为您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关爱学生内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两个版本,1997年修订版本和2008年修订版本。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是08年版本的说法,97年版本称为是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和热爱学生内涵是一样的,因此,下面的介绍统一使用08年修订版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从内涵上就要明确关爱学生包含的四层含义:(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就要求老师要明确教育公平,对待班级学生要公正平等,不能区别对待。(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对待学生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尊重,理解,即是师者也是朋友。(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这一点着重强调学生的身体健康,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如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一点要求教师要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二、关爱学生考题
1、师德的灵魂( )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答案:C。
5. 热爱学生的师德修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工作作风,社会交往诸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教师热爱学生的师德修养。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社会交往,好的口碑就是一盏指路明灯。
6. 听了专家关于师德师风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老师要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特别要注重身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和崇高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
其次,凡要求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
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我们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各级领导、公务员和明星们。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及公务员则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
7. 为什么关爱学生是师德灵魂
关爱学生是师德灵魂,如果一个老师不关爱孩子,对孩子没有爱心。他就不配当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