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㈠ 信不诬哉的信字什么意思
信不诬哉的信字是确实的意思。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事从侄内虞敦言。狼子野心,容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译文:这个故事从侄虞敦听回来。狼子的这种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逃跑罢了。表面对别人很好,可在心中却有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狠残暴,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崇文书局有限公司2018年7月出版的《阅微草堂笔记》入选2019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二批。
㈡ 青年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哪些常见问题
学校发展很重要的一项是教师的发展,而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及学校发展的双赢。如何让教师由“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一、课题实施方案(一)理论学习与准备1、成立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术委员会,制订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章程。从推进制度、环境、待遇、舆论导向等方面出发,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科水平督导制度、学期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二是通过制定高中考奖教金方案,对教师应对高考中考的教学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三是鼓励教师制订教师个性化发展计划,凸显自身教育教学风格;四是学校逐步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奖励机制与示范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广阔的交流平台,努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动态的、促进式的作用。2、继续实施135工程。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过程中,实施135工程,即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在青年教师的培养管理上,实行责任、义务、机会并存原则,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学校要求教龄三年以上青年骨干教师尝试小课题研究,并为青年教师创造参加各种研讨会、学科交流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知名度,为他们发展创造条件。3、铺设教师多样化发展平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发展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如赵公明、张福涛、李元昌等来校做报告,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理论和业务培训。还分期分批到山东兖州一中、杜郎口中学、章丘四中、寿光一中、江西临川一中、浙江宁波四中、山西师大附中、宁夏银川一中、六盘山中学、衡水中学、宣化一中、鹿泉一中等学校学习。所有课题组成员均参加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和东北师大举的研究生班学习。4、经常性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全面提升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实行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灵活方式。集中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饶从满、杨秀玉、邓涛著《教师专业发展》著作;以自学方式完成了《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全体成员都有详细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三)总结提高阶段1、完善各部分阶段成果,把理论再次用于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2、成果展示。二、实施过程1、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师业务档案,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真实记录教师专业发展等情况。把过程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求教师重点做好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后反思。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前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回顾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反思,对教学手段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与教学预设出入的原因,调控策略措施,从而保证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主要进行批判性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中的经验、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理性分析、研究、总结、积累经验。我们以教学叙事、教学随笔为载体,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教育、教学中每天都发生着鲜活的、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使教师疑虑、困惑,或使教师激动、兴奋,每一个小故事都有必要让教师去挖掘、去反思。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教师以启迪,使其领悟到教育真谛。因此,我们通过推动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的撰写,引导教师去反思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使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比如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会将课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记录,及时记下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片段“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具体事例如在讲成语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从兴趣入手,借用电视中一些节目形式,采用比赛的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把活动分成了六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达到“温故知新”“厚积薄发”的目的。整个活动过程要活而有序,由选好的学生主持人主持。主持人的灵活性要强,要能够把握活动时间、控制活动场面、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这一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它符合语文新课标的精神,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了无穷的学习乐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听、说、演、思及与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活动不仅适合成语学习,也适合其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如语音、文字、标点、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实践证明,教师能够在教育故事、教学随笔中研究自己、反省自己,自觉地调整教学行为,并通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的交流让老师们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张扬了教师个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2、提高教师知识创新的能力。首先丰富的知识是教师创新素质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的专业知识要要远远超过所教授的课程的水平,对本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深刻的理解,对本学科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本专业范围内新思想、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为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了解相关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和本学科练习密切的知识。还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人们提供了解和储存知识方法。只有在不断创新和丰富自己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其次,要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教育观念、个人素质、教学方法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教育对象的的素质。从2009年河北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在全校形成并推广“5+课间+40”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乐学、善学、创新、高效。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在探索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从而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保证。从2009年开始,学校也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创新培训。每周一次从不间断,学校领导和老师不断外出学习,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例如请到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谭迪熬老师专门进行了创新教育讲座。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创新有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已经有27位同学获得了专利证书。从2010年9月开始,通用技术教学与学科课程全面转轨,力戒照本宣科现象,实行“1+1+1”教学模式,即“一节创新方法课加一节动手能力课+一节通用技术课”。加大对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创新能力培训力度,变应试教学为创新能力教学,由注重学生学考过关率转为注重创意提交率和专利转化率。3、学校计划在新建的科技实验楼中建立“临城中学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好学校优势,努力营造校园的创新教育氛围,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为主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我校在学生和全县青少年的科学素养。4、研修校本教材,拓宽科技教育途径。学校也积极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通过课堂渗透和课外科技活动,拓宽科技教育途径,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科技、文化素养。目前,学校创新教育骨干教师申报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当中,临城中学努力将有关创新教育内容的校本教材推广使用。5、专家引领方向。在衡水召开的课题会上,薛建方校长介绍临城中学以反思为切入点,从创新理念,加快学校管理转轨;强练内功,以学促教;构建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和好评。2月13日又邀请了全国十佳创新名师李昌旺到校做创新教育报告。6月14日邀请长沙市谭迪熬教授做了师生共同参加的科技发明报告。我们积极与邢台市科技局专家联系,邀请他们到校举了六次创新与专利知识讲座。通过培训建立了一支70人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校园专利工作者。6、开展创新优质课大赛。许多理化生老师学生参与其中,将原来教材上难繁的试验加以改进。在比赛中,课题组成员本着求真、求实、创新的原则,真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7、文科教师也从不同方面,创造性开展教学,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大胆放手,比如,让学生出试卷,让学生来设置问题情景,开展热点新闻评论,讲哲理故事,让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等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把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根据智商划分标准,对高中低智商的学生制定不同学习策略,营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的气场。8、进行专题培训。电教处主任牵头组织分期分批开展有关创新的专业培训。三、总结与反思尽管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还不高,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教师专业发展态势已经初显。欣喜的看到教师的观念在转变:由封闭转为开放,由僵化转为活跃;由个人主义转为团队精神;由业务型转为科研型;由单纯的管理转为管理与服务并重。教师的学习欲望强烈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外出参观学习,积极参加研究生班学习,认真研究高考大纲等活动踊跃。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两点不足:1、对学习的理念方法认知不够。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和个人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个人学习已经延伸为终身学习、组织学习,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更要在实践中、新事物中快速学习,向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对象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传统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媒介的学习更是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方向。认识不到学习的这些变化给我们教师自身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2、学习成果难以跟踪和检验。学习的心得成果只有经过长期调整修正,才能变成习惯,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为性格中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难以跟踪和检验的,而对于人的本性,则比较倾向于能看到短期好处,不太重视长期影响,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
㈢ 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学校发展很重要的一项是教师的发展,而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及学校发展的双赢。如何让教师由“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
一、课题实施方案
(一)理论学习与准备
1、成立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术委员会,制订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章程。从推进制度、环境、待遇、舆论导向等方面出发,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科水平督导制度、学期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二是通过制定高中考奖教金方案,对教师应对高考中考的教学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三是鼓励教师制订教师个性化发展计划,凸显自身教育教学风格;四是学校逐步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奖励机制与示范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广阔的交流平台,努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动态的、促进式的作用。
2、继续实施135工程。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过程中,实施135工程,即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在青年教师的培养管理上,实行责任、义务、机会并存原则,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学校要求教龄三年以上青年骨干教师尝试小课题研究,并为青年教师创造参加各种研讨会、学科交流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知名度,为他们发展创造条件。
3、铺设教师多样化发展平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发展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如赵公明、张福涛、李元昌等来校做报告,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理论和业务培训。还分期分批到山东兖州一中、杜郎口中学、章丘四中、寿光一中、江西临川一中、浙江宁波四中、山西师大附中、宁夏银川一中、六盘山中学、衡水中学、宣化一中、鹿泉一中等学校学习。所有课题组成员均参加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和东北师大举办的研究生班学习。
4、经常性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全面提升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实行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灵活方式。集中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饶从满、杨秀玉、邓涛著《教师专业发展》著作;以自学方式完成了《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全体成员都有详细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总结提高阶段
1、完善各部分阶段成果,把理论再次用于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
2、成果展示。
二、实施过程
1、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师业务档案,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真实记录教师专业发展等情况。把过程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求教师重点做好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后反思。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前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回顾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反思,对教学手段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与教学预设出入的原因,调控策略措施,从而保证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主要进行批判性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中的经验、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理性分析、研究、总结、积累经验。
我们以教学叙事、教学随笔为载体,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教育、教学中每天都发生着鲜活的、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使教师疑虑、困惑,或使教师激动、兴奋,每一个小故事都有必要让教师去挖掘、去反思。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教师以启迪,使其领悟到教育真谛。因此,我们通过推动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的撰写,引导教师去反思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使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比如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会将课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记录,及时记下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片段“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具体事例如在讲成语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从兴趣入手,借用电视中一些节目形式,采用比赛的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把活动分成了六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达到“温故知新”“厚积薄发”的目的。整个活动过程要活而有序,由选好的学生主持人主持。主持人的灵活性要强,要能够把握活动时间、控制活动场面、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这一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它符合语文新课标的精神,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了无穷的学习乐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听、说、演、思及与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活动不仅适合成语学习,也适合其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如语音、文字、标点、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
实践证明,教师能够在教育故事、教学随笔中研究自己、反省自己,自觉地调整教学行为,并通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的交流让老师们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张扬了教师个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提高教师知识创新的能力。首先丰富的知识是教师创新素质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的专业知识要要远远超过所教授的课程的水平,对本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深刻的理解,对本学科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本专业范围内新思想、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为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了解相关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和本学科练习密切的知识。还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人们提供了解和储存知识方法。只有在不断创新和丰富自己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
其次,要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教育观念、个人素质、教学方法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教育对象的的素质。从2009年河北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在全校形成并推广“5+课间+40”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乐学、善学、创新、高效。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在探索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从而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保证。从2009年开始,学校也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创新培训。每周一次从不间断,学校领导和老师不断外出学习,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例如请到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谭迪熬老师专门进行了创新教育讲座。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创新有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已经有27位同学获得了专利证书。
从2010年9月开始,通用技术教学与学科课程全面转轨,力戒照本宣科现象,实行“1+1+1”教学模式,即“一节创新方法课加一节动手能力课+一节通用技术课”。加大对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创新能力培训力度,变应试教学为创新能力教学,由注重学生学考过关率转为注重创意提交率和专利转化率。
3、学校计划在新建的科技实验楼中建立“临城中学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好学校优势,努力营造校园的创新教育氛围,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为主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我校在学生和全县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4、研修校本教材,拓宽科技教育途径。学校也积极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通过课堂渗透和课外科技活动,拓宽科技教育途径,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科技、文化素养。目前,学校创新教育骨干教师申报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当中,临城中学努力将有关创新教育内容的校本教材推广使用。
5、专家引领方向。在衡水召开的课题会上,薛建方校长介绍临城中学以反思为切入点,从创新理念,加快学校管理转轨;强练内功,以学促教;构建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和好评。2月13日又邀请了全国十佳创新名师李昌旺到校做创新教育报告。6月14日邀请长沙市谭迪熬教授做了师生共同参加的科技发明报告。我们积极与邢台市科技局专家联系,邀请他们到校举办了六次创新与专利知识讲座。通过培训建立了一支70人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校园专利工作者。
6、开展创新优质课大赛。许多理化生老师学生参与其中,将原来教材上难繁的试验加以改进。在比赛中,课题组成员本着求真、求实、创新的原则,真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文科教师也从不同方面,创造性开展教学,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大胆放手,比如,让学生出试卷,让学生来设置问题情景,开展热点新闻评论,讲哲理故事,让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等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把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根据智商划分标准,对高中低智商的学生制定不同学习策略,营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的气场。
8、进行专题培训。电教处主任牵头组织分期分批开展有关创新的专业培训。
三、总结与反思
尽管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还不高,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教师专业发展态势已经初显。欣喜的看到教师的观念在转变:由封闭转为开放,由僵化转为活跃;由个人主义转为团队精神;由业务型转为科研型;由单纯的管理转为管理与服务并重。教师的学习欲望强烈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外出参观学习,积极参加研究生班学习,认真研究高考大纲等活动踊跃。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两点不足:
1、对学习的理念方法认知不够。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和个人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个人学习已经延伸为终身学习、组织学习,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更要在实践中、新事物中快速学习,向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对象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传统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媒介的学习更是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方向。认识不到学习的这些变化给我们教师自身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2、学习成果难以跟踪和检验。学习的心得成果只有经过长期调整修正,才能变成习惯,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为性格中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难以跟踪和检验的,而对于人的本性,则比较倾向于能看到短期好处,不太重视长期影响,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
㈣ 简墨的主要成就:
中国文化之美系列丛书:《京昆之美》《书法之美》《国画之美》《唐诗之美》《宋词之美》《元曲之美》《民乐之美》《诗性之美》,共八部,计150多万字;此项写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同一位作家撰写、全方位、多门类阐释中国艺术之美的文学专著,内容丰富,手法多样。
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著名作家张炜、赵德发、王剑冰、刘亮程、著名评论家彭学明、李掖平等重点推荐。
专家评价:“简墨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融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穿梭自由。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语言,丰赡明澈,充满张力,展示了汉语的绵密和纯粹。……这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字穿越于文学与艺术之间,以现代人的眼光、现代人的语言诠释古老的中国艺术,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简墨的写作是对消费时代逆流而上的‘反叛’,里面既有作家对美好事物的守护,也有对历史责任的担当。”
与当下文坛某些急功近利写作相比,简墨营造了一个甘守寂寞的世界——她蛰伏5年,推出了这件总共8部的重磅作品,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京昆之美》:摩挲戏文,诉说灵魂,滋味魅惑,辽阔深远,诠释大写的人性;
《民乐之美》:细摩乐器,兼品乐曲,先锋手法,文字天成,诗意烂漫;
《书法之美》:作者融自身书家的体验,谈字论艺,悟性引领审美,彰显书法背后的光芒;
《国画之美》:深入剖析作品,行文温煦动人,语言大气,质地结实,用人物串联起中国古代美术史;
《唐诗之美》:以豪壮旷放为轴,尽写大唐风骨;
《宋词之美》:以温婉低回为线,倾吐有情之语;
《元曲之美》:以粗粝颗粒为核,长啸出世心绪;
《诗性之美》:刻画经典名著的细节,挖掘无名氏诗歌的伟大,沉潜咀嚼,吐唾重塑,不乏神来之笔。
读书笔记集《沉醉——中外经典名著叹美》;
读书笔记集《那些花儿——中国古代无名氏诗歌鉴赏》;
主题散文集《唇语》;
主题散文集《从前啊》;
主题散文集《诗意的城池》姊妹篇:《山水济南》《二安词话》;
长篇小说《原野三种》;等。
跟帖者众。此后,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的一致赞扬和众多读者瞩目。
迄今出版中国文化之美系列(《京昆之美》《民乐之美》《书法之美》《国画之美》《唐诗之美》《宋词之美》《元曲之美》《诗性之美》)八部、《诗意的城池》姊妹篇:《二安词话》、《山水济南》等文集。《京昆之美》入选中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书法之美》被全国三十余家网站转载,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全文连载;《山水济南》《二安词话》被定为2013年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的礼品书。中国文化之美系列一经出版便被大量报道,签售火爆,《中国教育报》、《走向世界》等报刊各以长达万言的篇幅给予报道和高度评价。
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事,曾于日本新居滨市举办个人书展。书风淡雅,静气,意趣高古。
2010—2013年,获万松浦文学新人奖、齐鲁文化之星、孙犁散文奖一等奖等;
2012年,其“中国文化之美”系列的第一部——《京昆之美》,以全票、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孙犁散文奖”散文集类一等奖(全国仅有4部专著获此殊荣)。 2013年初,在绘画、建筑、戏曲、收藏、主持、史学研究等文化类别中,作为唯一的作家代表和最年轻的受奖者,当选“2012年度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同时得奖的有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黎青、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国际著名策展人温琴佐·桑弗、山东琴书传承人姚忠贤等,规模涉及众多国内外为济南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
2013年3月,作为唯一的散文家代表,作品被“山东女作家作品研讨会”重点研讨。其中,小说代表4位,诗歌代表1位,儿童文学代表1位,散文代表1位。
2013年11月,中国文联在北京召开“简墨作品研讨会”,对简墨的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4年2月,成为山东省作协唯一一位女散文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