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德的典范

师德的典范

发布时间: 2021-02-18 07:24:42

『壹』 陈荩民的师德典范

陈荩民先生是理学院数学系退休教授,是中国早期近代数学家与教育家之一。陈先生于1895年7月5日诞生于浙江省天台县,192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21年赴法国留学,就读于里昂大学,1924年获法国底雄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此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北洋大学等校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还先后担任暨南大学数学系主任、浙江北洋工学院院长、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校长等职。解放后,担任华北大学工学院数学教研组(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前身)组长,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上世纪50年代末,被原国家教育部聘为全国工科数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79年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81年3月7日病故,享年86岁。
陈先生热爱中国,思想进步。他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担任北京各大学学联主席,是爱国革命学生运动的领导成员之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反对北洋政府卖国行径,集会游行,火烧赵家楼,捣毁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学生运动中,因陈先生率先越墙而入,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同时被捕的学生有30余人)。五四运动后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全国性革命运动。在强大的压力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陈先生才得以获释。
陈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胸怀中国,反对崇洋媚外,屡与中法大学海外部(校址在法国里昂)中的中国媚外分子辩论。获底雄大学博士学位后,他毅然回国,投身中国教育事业。陈先生在北洋大学任教期间,积极参加反对美蒋的民主运动,支持、掩护进步学生。解放前夕,国民党策划将北洋大学迁往台湾,陈先生竭力反对,并积极活动,最终迫使校务委员会通过了把北洋大学留在大陆的决定。天津解放前夕,他与几位教授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国民党撤出天津市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并下令逮捕他。因天津解放神速,陈先生才免遭迫害。
解放后,陈先生如鱼得水,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他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潜心数学教学与研究,主持当时华大工学院数学教研组工作,重视理论研究与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教学有方,经验丰富,为人谦逊,团结新老教师协同工作。他深知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因而特别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并以身作则,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陈先生对党的教育事业执著真诚,古稀之年仍亲临教学第一线,决心把北京工业学院的数学教学与研究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陈荩民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成果卓著。在抗日战争时就著有《非欧几何》一书。他长期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数学研究,著书立说。公开出版的论著与教材还有《张量分析》(英文)、《高等数学教程》、《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基础》、《高等代数》、《微分方程》、《代数及数学研究》等十余部,论文50多篇。他还撰写了点集论、非欧几何、高等微积分、微分几何、复变函数等多种讲义。
陈先生数学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建树超群。上世纪50年代末应原国家教育部聘请长期担任全国工科数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他所编的《高等数学教程》列为全国工科院校通用教材。他工作尽心尽责,为中国工科数学教材建设与数学模式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师范大学聘他为名誉教授。十年“文革”,陈先生受到冲击。他不忍心看到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摧残,期盼恢复正常教学秩序,1973年毅然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建议加强高等院校的基础理论,尤其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研究,得到周总理的赞许。改革开放,84岁高龄的他抖擞精神,应邀赴北京师范大学讲演,以鼓励教育青年一代继续发扬“五四”爱国运动的革命传统,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做贡献。陈荩民教授数学先驱,爱国楷模,教育典范的表率作用永远激励后人前进。2004年,华艺出版社以小传形式将陈先生的事迹载入《北京普通高等教育志》。
陈荩民先生虽与世长辞,但留下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的爱国行为有别于当年的凭着一股激情游行集会,也有别于单纯的多流血多流汗。而是致力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学发展观促使人们进行定量思维,而定量思维的核心正是数学模式。以空间形式与事物之间量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自然成为认识客观的重要工具。国力的强弱、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兴衰、管理水平的优劣,以及战争的胜负都离不开数学理论的研究与数学技术的发展。高自动、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高安全无不通过数学模型与数学方法并借助日益进步的计算机快捷保真地实现。可以说,高新技术离不开数学技术。可见,数学已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先生的先行研究为此起了奠基作用。陈先生关心的数学团队已有空前发展。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拥有近70人的教师队伍,且90%具有博士学位,还有“长江”特聘讲座教授。教师队伍中有为数不少的海外学者也像陈先生一样学成回来,报效中国,努力工作。现在数学系除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外,还有应用数学博士点与应用数学博士后流动站,陈先生毕生追求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已后继有人。数学系在将北京理工大学办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先生融爱国精神、理想与事业于一体,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与研究奉献了毕生精力。
九旬业绩与世存,先驱风范照后人。
著书立说闻中外,敬业报国融一身。
沃土永育参天树,爱国奉献扬教风。
科学发展繁荣日,国强民富慰先生。

『贰』 历史上师德师风的典范有哪些

你的问题是典型的教育史研究的领域,我还是先说一下什么师风师德的词源和来历,德是道德的意思,老子是提倡道德的,他也是孔子的老师,孔子讲学的时候,学生们是如沐春风,师德师风就是这么来的。老子是德的典范,孔子是风的典范。中国历史上有道统之说,朱熹理学就是融合来老子和孔子的一些思想,朱熹也是具有典范内涵的教育专家。

『叁』 师德的典故

孔子既注重礼貌,又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来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他看见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上前去。一天,有位盲人乐师来见孔子,孔子赶紧迎上去。乐师走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台阶”。当走到席子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席子”。等乐师坐下以后,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绍屋子里的人,说:“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送走乐师以后,学生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麻烦吗?”孔子回答说:“接待盲人就应该 ..........

『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哪里

一、第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第二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感悟,并由他亲自题写,之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解读: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

三:校训的含义: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

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是儒家文化在教育行业的高度概括,是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教师队伍的优秀品质。

能够在教育乃至所有行业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具有较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与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密切关系。


(4)师德的典范扩展阅读:

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内涵:

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启功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感悟。启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热点内容
哪里卖小鸡 发布:2025-07-21 12:58:31 浏览:722
日本教师美女 发布:2025-07-21 12:00:49 浏览:961
语文添加符号 发布:2025-07-21 09:48:00 浏览:15
班主任德育故事演讲稿 发布:2025-07-21 08:55:41 浏览:467
师德专题报告 发布:2025-07-21 08:38:32 浏览:274
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总结 发布:2025-07-21 06:32:21 浏览:357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发布:2025-07-21 06:27:32 浏览:471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00篇 发布:2025-07-21 04:43:39 浏览:376
基础课教学部 发布:2025-07-21 04:35:47 浏览:167
抚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07-21 04:08:43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