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公正执教师德之魂

公正执教师德之魂

发布时间: 2021-02-18 16:32:18

什么教师职业公正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他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②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大部分。

③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两个原则不一样,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 此外还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论,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孔子而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发展如荀子在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则认为“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

(3)公正执教师德之魂扩展阅读:

负面报道:

2012年12月,多位华师大二附中97届毕业生在微博上“实名举报”中学时代的物理老师张大同“多次以检查身体为由,对在校男学生做出有违师德的举动”,校方进行调查后,当事教师被免职解聘。

2013年5月,国内发生海南幼女开房案,之后媒体又陆续报道了一些关于教师猥亵侵犯学生的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师德的关注。同年12月,央视新闻调查节目播出《性侵犯:隐蔽的罪恶》,再次报道了张大同事件。

④ 什么是道德之本, 什么是师德之魂

正直是道德之本,关爱学生是师德之魂

⑤ “师德灵魂”是什么意思

师德灵来魂是指教师自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本质,教师要爱岗敬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用最大的爱心去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⑥ 教师公正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一)从内容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全面性、先进性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教师是在遵照社会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因此,教师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时,必须首先确立坚定的教育信念,科学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正确认识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自觉忠诚于、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其次,从教师具体的劳动场所看,教师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教师的劳动其实是一种集体劳动,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成才都是教师集体协作劳动的结果。这就要求个体教师要发扬合作精神,在工作中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社区的沟通和支持,教师必须积极诚恳地协调与家长、社区其他人员的人际关系。因此,合作、团队精神、关心、关爱、责任感等优良品质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当然内容。最后,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来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爱国主义等教育时,其内容不但要体现全民性道德建设的要求,更要体现先进分子道德建设的要求,因而教师就必须把道德建设的广泛性和先进性在意识上统一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任务。很显然,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教师道德的内容具有更全面,更先进的特性。
(二)从影响空间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广泛性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影响不仅指向学校里的学生,而且还通过学校和学生影响到周围的社区,甚至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以至于整个社会。今后,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开放,随着教育信息传输渠道的日益快速和便捷,教师与外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面越来越广,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也将越来越多地直接作用于社会。同时,由于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灵魂、培养健康人格的事业,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下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程度,进而也影响到整个社会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因此,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相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更受社会公众的关注。
(三)从影响深度和时间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通过物化为教育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终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所以,很多钦佩教师给自己带来终身教诲的学生在毕业离校多年之后,仍然盛赞自己的老师。比如,毛泽东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的信中就说到这样一段感人的话:“你是我二十年前的老师,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鲁迅同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分别多年以后,依然怀念他,依然铭记他的谆谆教诲。反之,一个缺乏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给社会和他人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英国哲学家洛克对此曾经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错第二次,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可见,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对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非一般职业所能比及。
(四)从道德行为的结果看, 教师职业道德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教育工作总体来说是一种间接的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活动。教育通过培养人才进入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才能给社会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教育工作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与经济利益难以直接挂钩。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结果对教师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而不是直接的金钱和物质利益。但有些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好坏的确与劳动者最终获得的经济回报的多少存在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主体的职业道德素质越高,劳动者获得的物质报酬就越多。比如,一个诚信的个体经营者可以招揽更多的顾客;一个重质量、守信誉的企业可以为自己开拓广阔的市场,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对比和反差并不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就失去了价值。相反,这更说明了教师职业的高尚和伟大,教师更能从自己的职业中获得高层次的享受。只不过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更依靠教师的自我修养,其基本的驱动力不是外在的物质利益,而是无私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五)从行为条件看, 教师职业道德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将自己的道德信念付出实施时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教师的心理品质的好坏关系到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最终结果。这也就是说,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实施对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心理品质也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道德意义。对于一般人来说,心理品质中的许多内容并无明显的道德意义,也就是说涉及不到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等价值判断问题。比如对于工人或农民来说,其兴趣是否广泛、性格是否开朗对于他自身的职业劳动,对于社会和他人都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别人对他的这种特点也无可厚非。然而,教师职业的情况就不同了,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教师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以及自身的学识、语言、行为、情绪等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人格中每一细小的、美好的品质表露,都会使他们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激动;学生也由此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相反,教师的每一个无意的失误和微不足道的瑕疵,都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惊讶和失望,甚至会给学生留下难以消除的坏印象。

⑦ 师德与师爱是什么关系为何说师爱是师德之魂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回也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答的条件。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主要体现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精湛的教学技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第二,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而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第三,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的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可见,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如何理解"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爱是一种奉献。它如一股甘泉,一股热流,穿透人的心田。其实爱除了是一种奉献以外,它还是一种责任。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爱,都会是毫不含糊的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如果爱离开了责任,那它也只能如美丽的流星闪过夜空

⑨ 仁爱之心一一师德之魂什么意思

赞扬老师的品德

⑩ 师德灵魂是指

我觉得是得灵魂就是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坦诚对待,心胸宽广。就应该有一颗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的规范和行为努力。菽书育人

热点内容
哪里卖小鸡 发布:2025-07-21 12:58:31 浏览:722
日本教师美女 发布:2025-07-21 12:00:49 浏览:961
语文添加符号 发布:2025-07-21 09:48:00 浏览:15
班主任德育故事演讲稿 发布:2025-07-21 08:55:41 浏览:467
师德专题报告 发布:2025-07-21 08:38:32 浏览:274
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总结 发布:2025-07-21 06:32:21 浏览:357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发布:2025-07-21 06:27:32 浏览:471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00篇 发布:2025-07-21 04:43:39 浏览:376
基础课教学部 发布:2025-07-21 04:35:47 浏览:167
抚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07-21 04:08:43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