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专家访谈方案

专家访谈方案

发布时间: 2021-02-25 05:08:15

⑴ 采访要点,问题,提纲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提问:
(1)妈妈为什么要当一名教师
(2)爸爸为什么当一名商人
(3)。。。
。。。。
(除了自己列的问题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
采访收获(感想):
总结:

如何制定采访计划

例1:
采访计划方案
一、 采访主题及采访主题选择意义、可行性

本次采访主题为中国贫富分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改革正经入深水区,社会问题伴随发展已经成为今天的不能挥去之痛。其中贫富分化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最近推行的个税调高,点中了这一话题,一时议论纷纷。就其新闻价值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不言而喻。

为避免相关政策的限制,特进行网路采访,以采访相关专家,官员的形式,形成一篇关于个税改革方案的前前后后的综合的有深度的报道。

二、采访实施手段和方式

(1)利用互联网年资源收集中国的个税方案历史

(2)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

(3)通过查询各著名论坛(以中国的几家门户网站论坛为标准),获得网友们关于个税方案的意见和观点

(4)有可能的话在网上设置调查表(鉴于网民的成分并不是纳税的主体,所以只是作为参考意见)

三、采访实施时间:11月1日

四、关于采访失败的补救说明;

因当事人的不配合而造成的采访受挫,或因网民的随意发表不负责的观点使采访无法实施的话,本人将采用归纳法,即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以作补救。

例2:
新闻采访计划——校园中的高科技
题目:校园中的高科技

选题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好东西都要给孩子,所以,孩子们的手中出现了不少高科技产品。手机早已经不再希奇。更多的东西在涌现。要知道,学生对待这些高科技产物的态度,已经这些产物所存在的影响。

采访对象:学生,老师,家长,以及销售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店家

采访方案:
1首先在学生中调查,通过问卷形式,或者网络上的投票,得知学生手上都有些什么高科技产品,以及他的普及率

2随即抽取一到二名同学,询问是否拥有手机或者MP3,上学是否带着。
如果拥有的,询问这些东西是否对其学习生活有影响,以及携带的原因。还有这些东西的来源(自己买的或者家长买的或者亲戚送的或者其他)
如果不拥有,请他发表一下面对其他有的同学,想说的话。

3询问老师,如果发现同学带这些高科技产品,会有什么态度。因为现在学生年龄大,很多情况不可能一收了之,老师又怎么样解决。

4采访家长。是否愿意为子女买这些高科技产品。原因各是什么。如果买了,会去关心孩子的用途吗?会引导孩子吗?

5采访店家,询问来买这些产品的孩子的比例有多高

参考资料: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3392915

⑶ 想要对别人进行采访时 应该如何写对 对方的邀请呢

新闻采访所以较之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特殊”,是因为新闻采访有其独特的属性。这就是新闻采访的专业性,所有采访的活动都是为新闻媒体服务,向新闻媒体提供稿件的;新闻采访的新闻性,是指新闻采访总是围绕着新近发生的事实展开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的广泛性,是指新闻采访通常不受行业、范围、地域的限制,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或通讯员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的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快捷地将新闻事实报道出来,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活动就必须迅速快捷,讲求时效;新闻采访的连续性,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有其连续性,须不断、连续的进行报道,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活动也就必须连续进行了;新闻采访的公开性,是指发表于媒体的报道本身就是向全社会公开宣传的,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活动通常也应该是公开进行的。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要完成一篇通讯作品,当然也包括其他体裁的新闻作品,都必须经过采访和写作这两个阶段。这两者的关系是,采访决定写作。也有人把这种关系“数字化”: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采访是为写作搜集事实、素材,写作则是把采访搜集来的事实与材料加以表现。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采访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写作的广度和深度,采访的成败决定着写作的成败。笔者写作通讯的最深体会就是,写通讯必先有深入细致的采访,但凡采访得深,掌握的材料丰富,写起来便觉畅快,但凡采访马虎飘浮,写起来便异常艰难,以至写不下去。正象炒菜,如果没有充足的原材料,手艺再高明的厨师也不可能炒出好菜来。所以,必须注重探讨新闻采访的方法。

怎样进行新闻采访呢?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围绕一个新字去收集素材

通讯与消息一样,必须突出一个新字。如果采集不到新鲜的材料,写出的东西就必然缺乏新鲜感,还能叫什么新闻通讯呢。作为党报的记者或通讯员,弘扬的是时代的主旋律,实现的是党在某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颂扬的是有时代风采的人和事。我们在报道某一地区典型的人和事时,就必须联系这一地区党政工作的兴奋点,去发掘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问题、新观念、新作法。当然,不是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具备这些新,但必须挖出突出这一事件或人物个性上的新鲜材料来。即便通讯的手法可以书写出时间跨度较大的人和事,但对于那些已过去的事实材料也必须挖出新意来。只有新的材料才能构建出新的产品。

作好采访前的准备

这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采访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达到预期的效果。

采访前应作哪些准备呢?简单地说,要熟悉你的采访对象,无论是人和事,与之相关的材料都应去收集、分析。比如事件发生的地点,政治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历史沿革、自然环境。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使人物和事件在你的心中有大体的轮廓,才能顺利地实现你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让采访顺利进行。同时,对别人已报道过的材料,也要分析研究,找出新的结合点。

要掌握相关政策,学习相关知识。这是把握采访尺度,丰富采访手法的重要一环。新闻采访必须带着明确的宣传意识,只有掌握了与采访内容相关的政策,采访中才不致违规、走题,才能把握哪些应该是突现宣传意识的重点,哪些是应该选取的素材。学习相关知识,是指你采访哪一方面的内容,就应该懂哪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采起来,写起来才不致于说外行话。比如徐迟采访陈景润,写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对此一窍不通,但他不得不下功夫去弄懂哥德巴赫猜想。甚至不得不去读很多书,学数学知识,学马克思的《数学手稿》,读不懂的地方,就硬逼着自己一遍遍地读下去。这需要很大的毅力。正因为他下了这样的苦功夫,写出的《哥德巴赫猜想》就如此的生动感人,让普通读者也能读得懂、看得明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开创了报告文学的先河。

当然,采访一个突发事件,或者写一则现场短新闻,就无法去作这些准备了,只能调动自己平常的积累,因势利导去完成采访任务。但是,采访重大的、典型的新闻题材,就必须作好上述的准备。

列出提问,作好方案

在明确重点,作好政策学习和相关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要列出采访中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出采访方案,然后再进行采访。提出的问题要围绕主题并且不宜大而全,要尽量将问题化解得小些、切实些。有位年青记者去采访一位老专家就碰了壁。“您是全国有名的气象专家,请您谈谈您的奋斗历程和工作成就”。年青记者在采访中提问。“年青人,如果你连我的历程和成就都一无所知,你怎么就来采访我呢,还是去准备一下吧!”专家就这样问答了年青人的问题。这采访还能进行得下去吗?

所提的问题不仅要小、要贴切,而且要多。否则,两三个问题一问,就无话可说了,还采访什么呢?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陕甘宁边区采访,一开始就列出80多个问题,涉及共产党和红军的方方面面,与毛泽东同志在窑洞里的长谈就达十多个晚上,所以写出的《西行漫记》能轰动世界。

提问得充分准备,但采访中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眼前的局面与我们预想的状况不同时,就需要我们“见子打子”灵活地产生出新的问题。随机应变,这是对记者和通讯员的实战需要。

设计采访方案,是需要我们对整个采访活动应有个具体的步骤。先采访什么,后采访什么,正面采访,侧面采访,迂回采访都应该有个设想和安排,采访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进入采访程序,可以这样逐步展开:如果与采访对象已经熟悉,可直接进入采访。如与采访对象素不相识,最好不要直接进入,要先与采访对象套些近乎,营造一种氛围,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对方才有可能畅所欲言,你也才可能从容发问。记得一位外国名记者采访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时,就是这样切入话题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么今天应该是您七十六岁的生日。”

“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从查阅的资料中知道的。”

“就算是吧,那也不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年龄呀!”

“是的,我父亲今年也是七十六岁,如果我去庆贺这个年龄,也许会被他搧耳光的”。

………

这样的话头,应该引得起采访对象的谈趣,值得借鉴。

套完“近乎”后,便可向采访对象简明扼要地交待必须的情况和自己的大体意图,使对方明确要谈的内容和重点。

继之,便一个个提出自己事先设想问题,提完一个就接着换一个,使对方始终觉得有话可谈,不致冷场。

交谈中必须注意的是:要以诚恳的态度,与对方同共探讨,共同实现采访意图,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即便对方谈走了题,也要耐心的听,在恰当的机会将谈话引入正题。不要以先入为主的意见去引导对方,这样做会得不到更重要更真实的材料。在交谈的至始至终,都应高度集中精力,保持新闻的敏感性,以便捕捉新的、更重要的材料。只有自己被感动了,写出的东西才能感动读者。

完成主体事实的采访后,还应注意外围的采访,多侧面多角度地对主体事实加以证明、补充。要注意感受、弄清事件,将自己溶入到采访对象的情感中。只有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写出的东西才能让读者清楚。采访中对材料的收集要多要细,采访时以一当十,写作以十当一。这样,虽然采访起来很辛苦,写起来也就轻松了。

⑷ 访谈法的一般步骤

1、设计访谈提纲。

2、恰当进行提问。

3、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4、适当地作出回应。

5、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访谈法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是“倾听”。“倾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包括三个层次:

1、在态度层面上,访谈者应该是“积极关注的听”,而不应该是“表面的或消极的听”;

2、在情感层面上,访谈者要“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避免“无感情的听”;

3、在认知层面上,要随时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或信息迅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理解和同化,必要时还要与对方进行对话,与对方进行平等交流,共同建构新的认识和意义。

(4)专家访谈方案扩展阅读

访谈的技巧

1、谈话遵循

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备:

谈话进行的方式;提问的措辞及其说明;必要时的备用方案;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

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访谈时总想跳过制定谈话计划这一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事先准备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一个不愿思考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难有成功的希望的。

2、收集材料

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是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妙使用直接法--开门见山,间接法等。

3、谈所提问题

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记录也可以用类似下列表格整理谈话材料。

4、做好调查

如,为了使被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沟通,消除误会隔阂,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中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谈的失败正是在于沟通不够。

为防止被调查者出现反应效应,可先用非正式谈话沟通感情。

5、召开调查会

至于如何开好调查会,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好对象。参加调查会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参加人数以6至12人为宜;参加成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参加者在学历、经验、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况尽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与会者的个人问题,避免触及个人隐私而适成被动局面。

第二,拟订好问题。问题设计要具体,如有可能,可事先发给每人发言讨论提纲,让他们事先做好准备,并约定好开会时间和地点。临开会前应追发一个通知。

第三,要创造一个畅所俗言的气氛。座谈会要按计划进行,目的明确,中心议题要集中。视具体情况 ,也可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临时提出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让与会者作答。

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气氛。讨论中若发生争执,如果争执有利于课题的深入,支持争执下去;争执与结论无关,要及时引导到问题中心上来。主持人一般不参加争论,以免堵塞与会者的思路。主持人应以谦虚平等的态度,诙谐亲切的语言,争取与会者的合作。

⑸ 访谈报告怎么写

访谈报告的写作思路是把准备好的问题去问当事人,记录好答案。

范例:

采访主题:

采访时间:

采访对象:

采访人:

采访问题

一:请老师谈一下我们班的现状和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据我所知,班上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平时同学们都不怎么积极上课,也不知道不上课是因为什么原因?对于快要毕业的问题,有的同学顺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条路找到自己的方向,正着手自己的事情,这也不错。有自己的目标就好;

不过应该上的课还是要上的,勤勤恳恳的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大家都可以成功的。还补充一点,就是对我们班级整体的看法,好像这一年来,班上男女生的团结意识不够好,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多交流交流,很好的相处。

采访收获: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体会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做的更好。

⑹ 专家调查法与德尔菲法区别

1、方式不同

德尔菲法是通过采取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函询来征求专家的意见。

专家调查法是将专家的意见作为预测分析的对象,专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找出规律,然后对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

2、得出结果过程不同

德尔菲法是将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后反馈给各专家,以供继续参考,反复多次逐步使意见趋向一致。

专家调查法是最后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得出的预测结果。

(6)专家访谈方案扩展阅读:

1、挑选的专家应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

2、在进行预测之前,首先应取得参加者的支持,确保他们能认真地进行每一次预测,以提高预测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向组织高层说明预测的意义和作用,取得决策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

3、问题表设计应该措辞准确,不能引起歧义,征询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不要问那些与预测目的无关的问题,列入征询的问题不应相互包含;所提的问题应是所有专家都能答复的问题,而且应尽可能保证所有专家都能从同一角度去理解;

4、进行统计分析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专家的权威性应给予不同权数而不是一概而论;

5、提供给专家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断;

6、只要求专家作出粗略的数字估计,而不要求十分精确。

7、问题要集中,要有针对性,不要过分分散,以便使各个事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问题要按等级排队,先简单后复杂;先综合后局部。这样易引起专家回答问题的兴趣。

8、调查单位或领导小组意见不应强加于调查意见之中,要防止出现诱导现象,避免专家意见向领导小组靠拢,以至得出专家迎合领导小组观点的预测结果。

9、避免组合事件。如果一个事件包括专家同意的和专家不同意的两个方面,专家将难以做出回答。

⑺ 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1、掌握与采访内容有关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2、翻阅与报道有关的文件及历史和现实资料。内

3、制定容采访方案和提纲。

4、采访按时赴约,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态度应端正、诚恳、衣着整洁。

采访中的注意事项:

1、采访中要努力与采访对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知心朋友关系才能把采访引向深入。

2、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3、最好一次只问一件事情,有针对性。

(7)专家访谈方案扩展阅读

采访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具体明确,切忌大而空:一般来说,在新闻现场采访人物多为即兴谈话,记者提问是否准确清楚是做好广播新闻报道的关键。故此,采访提问时应尽量从具体问题入手,避免大而空的提问,不要提那些过于笼统。

2、注意平等性和尖锐性:如果新闻采访带着主观色彩,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采访

⑻ 求采访策划书范文一片

以“养”与世博结缘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主题的一些想法 艾 文世界博览会作为世界经济与科技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其开幕式一向被人看好,主办国家和地区都会倾其智慧,奉献一场精彩。而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同样也是如此。开场重头戏,开幕式上的规模、内容、效果和吸引力能否精彩和难忘,尤为期待。北京举办“两奥会”的开幕式成功打出了北京,吸引全球几十亿人目光,让世界看到一个活力四射的中国。幕后智慧专家张艺谋、徐继钢在策划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无形中对我们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闭幕式增加了压力。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主题不同,体现并针对开幕式的表演原素亦不同,因此,我认为在策划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就要有另一番惊世骇俗作为,归根结蒂要有一个统帅全局的有效思路和一个能够让人叫绝的主题(说来容易做来难)。2010年上海世博会决定了科技性、发展性、专业性较强,而开幕式中的场面如何打破平和、静止,给人一种现代的亲和感和愉悦感,需要集思广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这种动态极强的、紧张的、激烈的气氛和强烈的感官刺激,在上海世博会上可否有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表现效果呢?开幕式怎么搞?怎么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开幕式的主题确定就显得重中之重了。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幕式“主题”战略意义,对整个世博会战局有着密切关联。我是一位普通上海市民,以一种热情参与心态,对世博会开幕式主题提出一些想法(建议)供参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大理念,那么,开幕式主题是什么?开门见山,我建议用:“养”字,作为主题之一,通过进行一些创意整合进一步演绎深化这个主题。那么,为何要想到去用这个“养”字作为主题呢?其一,因为在“养”字的主题定位上包含着与城市生活太多的内函。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养”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关乎全民和万物。北宋程颐在《周易程氏传》里有段精彩的阐发:“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养生(生命健康)、养德(五讲四美)、养人(公民素质),皆颐养(创美好生活)之道也。”[其中括号中是笔者自加,因与今天有些联系]。可见,“四养”观念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与一个城市美好生活有一定内在联系。比如推已及人,关心城市建设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也就是养已之德,而养己之德又益于治气养育美丽城市。推人及物,泛爱众生,使城市万物和谐。共存共荣,其结果又有利于养育人类。而要实现万物和谐,实际上还包括优化和美化自然,创造最佳的城市高科技及人文生态环境等含义。其二,请教历史,我们了解到我国古人(祖辈)极为重视养怡、养境、养山、养水、养人、养物、养志、养慧、养心等,一个“养”字,广泛代表了生活。古人(祖辈)的文化是不能忘却的,那么现代城市在传承上,是否也应该通过一系列“养”,得以让生活更快乐、科技更进步、生命更长久。通过一个“养”字提炼,又能否带动开幕式做到一点点精彩与难忘呢。因此,笔者建议考虑用中国5000年的“养”文化,仅作为一项冲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表演内容上的秘密武器,以承上启下的方式来整合演绎一段(约10分钟)与城市发展有相关内容的表演?从而完成并深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这想法主要起抛砖引玉)。在节目创意演出内容上,如何来演绎“养”的主题?借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铅字演变表演形式,咱们用“养”来阐述一段古文化如何。世博会开幕式上,如果出现孔子、彭祖、达摩、神农氏、姜太公以及黄帝等众多名家表演形象(我们暂且称为古代型方面内容,国外对中国“四大发明”都可能耳熟能详,对中国5000年“养”文化未必了解甚多),通过这群名人的名言去演绎一幅幅与“养”相关的东西,结合声光高科技的表演,旨在展示一种与现代文化相密切关联的新生活主张,是否有些创意之举呢,或许是一个亮点。可能不仅对国内有所“交待”,对国外也有所“交待”(具体细节方案如有可能再组织相关专家论证作稿)。考虑用“养”作为开幕式的创意定位理由还有:人类举办历届奥运会和世博会理念虽不尽相同,其精神是一样的。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不会是相同的,唯有反映这个国家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才是最好亮点。在世界级的活动中,张艺谋团队就很懂。我又想,如果在开幕式约占10分钟的表演中,把中国5000年儒家、道家、佛家、医家、百家近98名家的“养”文化内容,通过创意整合用视觉形象概括卜表演出来,这场片断可能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要区别己经有过的文化内容,又要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东西展示在世博会开幕式上,所以,用“养”的主题能起到一个奇兵出击的作用。历史悠长的“养”文化,是世界上独有的一朵“红花”,她生长在中国,至于“绿叶”(针对一项世界级活动而言)是在全世界很多,什么高科技呀,什么好看的彩花呀。而我们的功夫当然要用在“红花”上。另外,笔者还认为,在本届开幕式中,在历史“养”文化演变写意中,除了对现代科技、绿色、环保形象塑造外(这方面的策划人才很多),我们又如何来进行创意,把一些曾经代表上海城市过去的生活和现代生活的内容,同时搬上开幕式上呢?就像人们在今天听新歌后又常怀念老歌那样,从而形成新老文化生活多样性和完美性的享受。下面有两个“养”函内容可做文章。这些内容有的耳熟能详,有的自然新奇,虽有时毫不相关,当把它拿来(策划人擅于整合)放在一起会产生神奇效果。一 重温型方面。上海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以市中心石库门房的老式弄堂为具多,伴随城市改革化的进程,那些类似的石库门建筑从上海的版图上大批大批的消失了……。今天的50岁以上的人们,都会记得童年小弄堂的游戏:踢键子、跳筋子、造房子、扯铃子、顶核子、抽陀子、滚轮子、打弹子、套圈子、掼结子……。如在开幕式中也把这段城市的儿时生动的、有趣的弄堂游戏,作为一个表演原素,利用高科技动画技术与人结合,在大场面表演上,配合海派的老歌出彩?更能体味到城市曾经有过的一种久未的文化,是否会令人亲切,是否也会令人在感悟中产生出一种美好愉悦感。这也是一个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在大城市里那段很不起眼的弄堂文化。如今,看到金茂大厦、环球大厦等崛起,现代化城市发展涌现出太多太多漂亮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不禁使人追昔抚今,从中激发出更多友情、亲情和热情,建设好我们的城市。二 现代型方面。建议是否可以策划邀请五大州的情侣,组织几千人规模的各国新郎新娘在开幕式上,共同举行“世界上海世博传统婚典”呢,(这方面上海有现成经验)各国情侣身穿不同国家艳丽婚服,一起演唱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歌,更能感动世界,记住上海。而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和“养”文化对接,得到了一种相当好的呼应和诠释。本文的原标题是《以养为魂》,我不敢写,想再推敲,只能小心翼翼地写《以“养”与世博结缘》。而其中围绕主题展开的“古代型”、“重温型”、“现代型”的三大创意整合,兼古今中外文化特色,其中场面也完全可以做到一种精彩和难忘,达到一种出奇效果。当然,现在仅仅是一个想法和建议,如能对世博会有利,则需要进一步进全面、充实、丰富、完善,甚至还会考虑以“养”为主题的开幕式怎样整合出彩?划分几大篇章?创意内容表现约占整个开幕式多少时间?能否与其它专家方案融合统一构思进一步完善主题等问题,需要更全面、更细致的策划了。最后还有个问题就是“城市与健康长寿”,也是城市生活重要表现,人寿命越长,生活就越美好。精彩老朋友,能歌擅舞,也可以作为衬托城市美好生活的一面。世博会毕竟是在我们上海举办,从中国文化出发,站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文化舞台上,开幕式反映的主题,既代表中国,也代表上海;开幕式的内容既受国人欢迎,也受国外欢迎。林林总总扯了这些内容,表达了我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主题的关心。零零碎碎的拙文,若能被本届世博会开幕式策划专家团队所采纳其中的原素,那我也定会乐意加盟。实活说,对我而言,这是一种再好不过的荣誉了。中国5000年的“养”文化,代表了中国祖先一种独特的文化智慧现象,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传承它是为了更好创造城市生活美好。愿她能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个响亮音符,深情唱出中华儿女心中对这个城市和世界的“养育”之声!“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么姑且就让本文作为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些诚惶诚恐的走进世博大门。如不知天高地厚话,还请海涵。

⑼ 营销访谈示例

你两个小时之前的提的问题,我进来是第一个,我为什么要进来呢?我想你版总归在迷茫权的等待着这个答案,你为什么想要这个答案呢?估计你有个方案有提给老板,这是你的工作。那或许这只是工作中的很少一部分,那么你的其他的大多数是做什么呢?我的估计对不对呢?我怎么才能帮助你呢?估计只有我了解了你才能给你答案。最终,我的产品(答案)是不是你想要的,就看对你了解是否足够深。所以,如果让我做一个对你访谈的话,我会带着这些问题,倒推回去,就能得到给你想要的答案了。
(最近做了好多没有回报的事情。希望能够帮助你,而不是仅仅告诉你做什么)

⑽ 如何写访谈调查报告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版,引人注目权.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热点内容
明地理志 发布:2025-07-16 08:56:57 浏览:461
物理昏迷 发布:2025-07-16 08:30:48 浏览:460
古典舞身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6 08:16:40 浏览:718
聚优数学 发布:2025-07-16 07:27:39 浏览:815
催眠老师小说 发布:2025-07-16 03:15:50 浏览:700
杨彭美术 发布:2025-07-16 02:49:22 浏览:348
变速教学 发布:2025-07-16 02:29:54 浏览:141
上海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发布:2025-07-15 22:34:05 浏览:384
夏天的雷雨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5 20:44:07 浏览:606
教师资格证的报名时间 发布:2025-07-15 20:21:42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