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核算
根据规定:
小学的师生比为:1:23,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应超过教师总数的5%。一般师生比按是专1:25计算,或者属按班级教师与班级比是1.4:1计算;教师与校级领导的比例又是没有硬性规定,范围比较大的学校一般按一正三副配备。
(1)师生核算扩展阅读:
师生比(teacher-student ratio),学校教师人数与培养学生人数的比例关系。国家按照规定的师生比, 下达学校教师编制。测算学校师资需求量的数量指标,也是反映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和体制不同,对师生比的要求也不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不同,师生比亦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办学条件基本相同的同级同类学校中,平均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则教师工作量大, 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高;反之,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少,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小,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低。
参考资料:师生比_网络
❷ 教师14人、学生135名,求师生比怎么算呢
师生比=教师:学生
14 : 135=1 : 9.64
师生比约为1 : 9.64
❸ 师生比怎么算
D (“申请”与“领取”位置调换。)
❹ 如何用excel算出师生比
统计老师单元格数
统计学生单元格数
计算比例即可
可能用到的公式:countif
不知道你的表格是什么内容、什么结构,我只能这样子模糊的回答
把你表格发过来吧,[email protected]
❺ excel如何求师生比
用老师的数量除以学生的数量即可。
1、先求出老师的数量;
2、求出学生的数量;
3、老师的数量除以学生的数量,就是师生比。
❻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如何计算的
小学时20:1中学时13:1也就是说小学是20个学生一个老师,中学时13个学生1个老师的比例
❼ 教育成本应该如何计算出来
教育部通过其《2007年工作要点》表示,要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并根据新办法,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
高等教育生均办学成本的计量、分析,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教育成本应该由谁去核定,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高校自身,目前,二者都缺少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长期以来有一个说法就是目前的学生收费标准只占其生均成本的四分之一,生均成本在一万八千元左右。对于这个抹忽的计量,学校可能认为不够,家长认为过高。其根据何在呢?如果仅仅是把高校的经费支出除以学生人数得出一个均值这么简单,就不存在科学的计量学了。
从全球看,近年来高等教育学费是一个上涨的趋势。而我国的收费增长的速度无异算是较高的了。当然,基数低是一个因素。但与国民的收入水平相比,不能不说增长的让人难以接受。近两年收费没有增长,缓解或减弱了家长的压力,而要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是高是低,如何评价非常重要。目前看,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工作,却不易希望在在短期内完成。因为,生均成本与产品生产成本不同,个别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企业可能要倒闭。社会平均成本是通过产品在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才最终形成的。学生生均成本也应该是一个社会化、被社会所接受的成本概念和范畴。其各校间,或不同类学校间的比较是社会达成共识所形成的,目前,我们还缺少这种比较、分析的基础性平台。无论是理论的指导,还是实践的探索,都缺少公信力和权威性。我认为,就目前高等教育各类指标评价体系还无法确保学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客观性,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价格没有可比性,各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的差异无法比较,如果只是按目前的计价标准,现有教育设备的历史成本计价,师生比例等等进行核定,那些质次价高办学的高校就只能继续误人子弟,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东郭先生不是仅仅骗了一个帝王,而是视多少求学者的利益而不顾,在利用国家高等教育的无形资源,谋取局部、个别的利益。这是最可怕的了。
❽ 教师9人、学生131名,求师生比怎么算呢
教师9人、学生131名,求师生抄比,就是教师的人数除以学生人数,然后写成比的形式:
9÷131=9:131 (如果是填空,直接写成比的形式就OK了。)
如果求的是师生的百分比,就要计算出结果(除不尽的一般百分号前面保留两位小数)
9÷131≈6.87%
❾ 用spss如何计算师生比
我们可以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