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王鼎宏师德

王鼎宏师德

发布时间: 2021-03-17 22:44:35

⑴ 谁的加瓦教的好

名师是如何炼成的——名师面对面

“教改的的关键是教师。”曾有名人如是说。所谓“名师”,就是指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一般说来,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通俗地说,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名师成长的标志有四个关键词:
一是人格完善;
二是学识渊博;
三是技艺精湛;
四是业绩超群。
总之,名师就是那些影响力、
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最强的教师。那么,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呢?这次讲座,王鼎宏老师
用更为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广大师范生阐明了名师炼成的方法。

王老师一开始就对我们断言教师的春天到了,因为从地位、工资上看,教师职业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了。随后王老师举出了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这些例子使我们深刻认到,
教师,特别是名师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他同时提到现代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上课期间要利用空白、停顿、沉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我忽然想起陶行知老先生,他的教育理念不正是“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吗?

通过这次讲座,我获益匪浅。曾经,当我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时,我并未意识到敬少先队礼的意义,但现在我懂了,敬礼是表示我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时刻准备着的意思。

王老师强调,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要做教育理念的实
践者,课程资源的整合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全面育人的合作者,终
身学习的示范者,学校组织的维护者,教育科研的研究者。要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来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要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事业。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
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当走上讲台或接触学生时,一切烦恼、困难与痛苦都会
抛到九霄云外。正如有人问著名作家贾平凹“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他说“是责任心”;
周国平先生讲“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遍览名师的奋斗历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老师所言句句属实:
名师的成功之源就在
于对教师职业、教育事业的终身挚爱、矢志不移,在于对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的孜孜以求、
精益求精,在于对教师、教育责任的担当。无论贫困,无论寂寞,无论艰辛,干一行,爱一
行,钻一行,精一行,脚踏实地,充满梦想,努力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当然,
对于教师而言,
师德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师德修养包括四个方面:
爱国是灵魂,敬业是本分,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王老师还用简练的八个“人”道出了
教师的本质。所谓的八个“人”
,即:热爱人、了解人、信任人、引导人、启迪人、关怀人、
要求人、熏陶人。从孔子,到陶老先生,再到当下教坛群星闪烁

,每一个名师不都是因为
力行了这八个“人”才成为名师的吗?

名师都是发自肺腑的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孩子的。
但凡名师的课堂,
我们都可见那亲切
自然的教态,和颜悦色的微笑;都可以听见那慈祥温和的声音;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
可以发现他的眼中只有他课堂上的孩子。
正是这样的爱,
促使着一位又一位的大师为了教育
的事业而鞠躬尽瘁,而名扬四海。因此名师的课堂总是很真实,真扎实,很实在也很朴实,
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因为这些大家都要为他们所爱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出名,
只想着要把自己的学生教好,
因此名师的课堂没有花架子,

是在课堂上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坚决不用。一切都沉下心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听说读写
尽在其中。

“教育是事业,
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
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

2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正是沿着“奉献、求真、创新”的正确轨道,名师们才奏出了一曲
曲华美的乐章。总结四十年教育教学心得,王鼎宏老师认为:
“教无德则垮,教有德则成;
有德无学则陋,有德有学则精;有学无研则浅,有学有研则深;有研无创则僵,有研有创则
新;有创无述则空,有创有述则丰。


名师,是用背后的汗水与艰辛“垒砌”起来的。他们“有根有形有魂”
,教育的生命岂
能不蓬勃盎然?名师的高度,不是拔地而起的,而是积沙成塔,持之以恒,终使“塔”
裹上坚固的“干胶”
,成为一线教师的楷模!


让我们满怀感恩的心,满怀激情,为我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吧!

⑵ 一位学生喜欢的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是如何炼成的——面对面 “教改的的关键是教师。”曾有名人如是说。所谓“”,就是指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一般说来,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成长的标志有四个关键词: 一是人格完善; 二是学识渊博; 三是技艺精湛; 四是业绩超。 总之,就是那些影响力、 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最强的教师。那么,是怎样炼成的呢?这次讲座,王鼎宏老师 用更为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广范生阐明了炼成的方法。 王老师一开始就对我们断言教师的春天到了,因为从地位、工资上看,教师职业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了。随后王老师举出了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这些例子使我们深刻认到, 教师,特别是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他同时提到现代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上课期间要利用空白、停顿、沉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我忽然想起陶行知老先生,他的教育理念不正是“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吗? 通过这次讲座,我获益匪浅。曾经,当我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时,我并未意识到敬少先队礼的意义,但现在我懂了,敬礼是表示我时刻准备着,为主义事业而时刻准备着的意思。 王老师强调,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要做教育理念的实 践者,课程资源的整合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全面育人的合作者,终 身学习的示范者,学校组织的维护者,教育科研的研究者。要有的人格、的精神来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要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事业。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 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当走上讲台或接触学生时,一切烦恼、困难与痛苦都会 抛到九霄云外。正如有人问著名作家贾平凹“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他说“是责任心”; 周国平先生讲“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遍览的奋斗历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老师所言句句属实: 的成功之源就在 于对教师职业、教育事业的终身挚爱、矢志不移,在于对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的孜孜以求、 精益求精,在于对教师、教育责任的担当。无论贫困,无论寂寞,无论艰辛,干一行,爱一 行,钻一行,精一行,脚踏实地,充满梦想,努力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当然, 对于教师而言, 师德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师德修养包括四个方面: 爱国是灵魂,敬业是本分,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王老师还用简练的八个“人”道出了 教师的本质。所谓的八个“人” ,即:热爱人、了解人、信任人、引导人、启迪人、关怀人、 要求人、熏陶人。从孔子,到陶老先生,再到当下教坛星闪烁 ,每一个不都是因为 力行了这八个“人”才成为的吗? 都是发自肺腑的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孩子的。 但凡的课堂, 我们都可见那亲切 自然的教态,和颜悦色的微笑;都可以听见那慈祥温和的声音;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 可以发现他的眼中只有他课堂上的孩子。 正是这样的爱, 促使着一位又一位的为了教育 的事业而鞠躬尽瘁,而名扬四海。因此的课堂总是很真实,真扎实,很实在也很朴实, 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因为这些大家都要为他们所爱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出名, 只想着要把自己的学生教好, 因此的课堂没有花架子, 凡 是在课堂上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坚决不用。一切都沉下心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听说读写 尽在其中。 “教育是事业, 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 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 2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正是沿着“奉献、求真、创新”的正确轨道,们才奏出了一曲 曲华美的乐章。总结四十年教育教学心得,王鼎宏老师认为: “教无德则垮,教有德则成; 有德无学则陋,有德有学则精;有学无研则浅,有学有研则深;有研无创则僵,有研有创则 新;有创无述则空,有创有述则丰。 ” ,是用背后的汗水与艰辛“垒砌”起来的。他们“有根有形有魂” ,教育的生命岂 能不蓬勃盎然?的高度,不是拔地而起的,而是积沙成塔,持之以恒,终使“塔”外包 裹上坚固的“干胶” ,成为一线教师的楷模! 。 让我们满怀感恩的心,满怀,为我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吧!

⑶ 浅谈如何做好教研员

努力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伴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新课程在全国中小学强力推进。新课程的一些新理念、新思维、新成果既为教学实践开辟了方向和空间,也对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研员作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就必须牢固树立学得好才能干得好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切实把学习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真学,勤学,深学,读教育的经典著作和教学理论。诸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集》、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等,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努力吸收消化好这些精神食粮,改善内存,积淀底蕴,夯实智慧根基,提升实施新课程的理论支撑力,切实把理论和经验转化为谋化教研的新思路和新动力。 二、做好教研功,致力有效教学,释放引领服务课程实施的推力 转变教研方式,探索有效教学是教研工作推进新课程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关注日常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为教研工作走向实际、走向现场开辟了通道。教研员要重心下移,到校蹲点,到教师中去,到课堂上去,发现问题,开展务实性、草根性的校本研究,提升新课堂实施效度。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如有些课堂还是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缺乏生活化、生成性和互动性;一些教师讲课由一言堂到满堂问,庸俗化了“启发式”教法;合作学习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表现在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却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包装,合作学习缺乏合作、指导等。这些教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教师在课程理念的认识和落实上还不到位。 三、打好主动仗,狠抓教师培养,强力支撑新课程推进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践者、推进者,教师素质的高与低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与劣,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既是实施新课程任务的需要,也是教研员的职责使然。说课、公开课和优质课,是教研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是教研员发现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以思想政治课为例,教研员要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优质课具体标准,组织教师学习外地优秀课例,如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梁侠、济南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黄万强和南京市金陵中学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王鼎宏等著名课改专家的示范课例,开阔视野,吸取精华,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中青年教师突破自己,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开展公开课和优质课评选活动,推出一批优质课教师和教学骨干,跟进培养,历练风格,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确立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教师是研究的主力军等观念,克服教师的职业怠倦和“高原”现象,努力营造教科研氛围,开展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促进教师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提高研究能力,丰富专业素养,多出、出好教研成果,实现教师由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新课程有力有效实施。 (周口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⑷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一、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有扎实的实践经验。
三、有丰硕的科研成果。
四、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形象一点和练字差不多。

热点内容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
化学键复习 发布:2025-07-08 20:42:29 浏览:831
北京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8 19:38:24 浏览:58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发布:2025-07-08 19:00:24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