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夏连营
Ⅰ 三国时陆逊火烧连营
蜀军战前总兵力大约有11万人,战后仅有6.3万左右了(或许略多)。烧掉刘备5万人左右
蜀军方面——应由四部分军队组成:
1、 冯习为大都督的前军兵团:总兵力4万多人,将领有:
中领军吴班、护军冯习、前部督张南、将军刘宁、杜路、胡王沙摩柯(可能后加入)等;
根据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七月,……汉主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权将李异、刘阿等于巫,进军秭归,兵四万余人。”这时刘备的中军还未到秭归(六月决定东征)。
2、 刘备统率的中军兵团:兵力无记载(估计2.5万左右);将领有:
治中从事黄权、将军(水军)陈式、将军赵融、傅彤、辅臣、廖淳(即廖化)、从事祭酒程畿、侍中马良等;
此军乃刘备的精锐,黄权、程畿、马良开始均不是带兵的官。其中,马良、黄权后来分兵到南北两个方向。马良主要是去发动蛮夷部族,所以兵不会很多,估计千人左右。黄权军乃用于监视魏军,防止魏军从北面偷袭,兵力估计5000人左右。
3、 700里沿线的留守部队:兵力无记载;将领仅为低级军官;估计5~7千人(见另一文《为刘备七百里连营正名》);
4、 江州一带的后军接应部队:兵力无记载,将领为翊军将军赵云,估计3000人;
所以估计蜀军的总兵力在7.2万左右(不包括赵云军),其中在夷陵地区作战的有5.9万人。
蜀军这个时期的总兵力分析:
在另一文《刘备攻蜀之战》中,已经分析过,刘备在占领益州(不含汉中)后,军队可有11.4万人,再减去与刘璋作战的伤亡数千人,大致在11万左右。这时是214年5~6月。
接着215年5~7月,刘备率军东进与孙权争夺荆州,但是没有发生战斗。
215年11~12月,刘备率张飞、黄权军击败张郃军(包括朴胡、任约等)于三巴。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刘备主要工作是稳定民心,整顿内务和保护现有的地盘。
其后,217年10月开始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直到219年5月才结束。这个战役,刘备虽然逼退了曹操,占领了整个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损失也是很大的(在另一文《汉中争夺战》中有详细分析):不仅牺牲了三员大将吴兰、雷铜、任夔,估计阵亡也在1万多人(其中吴兰、雷铜、任夔军是基本“尽没”,陈式军在攻击马鸣阁道时也损失惨重,加上与夏侯渊、张郃精锐部队的血战)。
2 吴、蜀夷陵之战实际兵力探讨
这其后,有两年的恢复期,估计也就恢复到11万左右。在这两年里,蜀军有两次大的作战,襄阳战役和上庸战役。襄阳战役的损失与益州的总兵力无关,暂且不提。上庸战役损失的刘封军则是汉中战役后由汉中派去的,人数估计5000左右(因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又是孟达的上司,而孟达有兵4000人)。因此,大约两年恢复了2万的兵力。
221年战役开始时,蜀军的分布大致为:
汉中:3万人。考虑到汉中直接面对魏军的威胁,蜀军在汉中一直保持3万以上的部队防御,即使在姜维最不重视的蜀国末期,也有2万多人。
成都和其它郡:1万以上,成都至少留兵5000,李严抽调郡兵平息叛乱也有5000人的记载。
夷陵、江州一线:7万人。
或许蜀军总兵力超过11万,达到12万或13万,那么在夷陵一线的蜀军可能有8~9万人。但是
在《资治通鉴》和《三国志》中,没有任何蜀军兵力大大超过吴军的记载,连吴军主帅陆逊多次给孙权的军情报告中,也根本没有提及“敌众我寡”之类的问题。相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均有明确的记载或话语表明双方兵力有较大差距。所以,实际上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和陆逊的兵力是很接近的,属于基本实力相当。根据前面的分析数据,可以大致得出:
在夷陵之战最后决战时(222年闰6月),刘备在夷陵战场上有5.9万人,陆逊有5.3万人左右(两方均不包括远离战场的部队以及后军部队)。
其中,吴军所有兵力均集中于夷陵地区,蜀军则有1.3万人分散在其它地区(700里后路防守7000人,监视魏军的黄权军5000人,南方马良的1000人)。
蜀军中,张飞的原部队1万人当在前军之中,刘备的中军2万是他开始自荆州带来的精锐,数年来跟随其南征北战,训练有素、忠心耿耿、战斗力很强。
二、战役的详细过程是如何的?
我经过归纳、总结和分析,认为战役的实际过程是:
1、 221年6月,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决定东征孙权,赵云、秦宓和群臣劝谏皆不听;
2、 221年7月,蜀军前军4万余人由吴班、冯习率领进攻吴军的巫山、秭归地区,击败吴将李异、刘阿的部队,推进至秭归一线;
3、 同月,孙权遣使求和,未准;命陆逊为大都督统兵5万迎战;
4、 221年8月,孙权为防止两线作战,向魏国称臣;
5、 刘备的中军随后到达这一带,但是刘备没有继续进攻,而是离开了秭归,原因不明;
6、 222年1月,吴将宋谦在秭归地区攻破蜀军5营,斩杀了蜀将;刘备马上回到秭归,命令吴班、陈式的水军推进至夷陵;
7、 222年2月,刘备率陆军沿长江南岸向东进攻,推进到夷道、猇亭一带。黄权建议刘备的中军应留在后面,以免前军不测时便于机动,刘备未采纳。蜀军分兵:黄权部向东北推进至临沮一带,马良向南进入武陵号召蛮夷军响应。陆逊将大军也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其中孙桓据守夷道城,出战被蜀军张南击败;
8、 222年3~6月,两军相持于夷道、猇亭一线,吴军坚守不出,刘备使用诱敌之计也未能成功,蜀军自巫山到夷陵连营700里,50余座军营;
9、 222年闰6月,吴军开始反击:先试探攻击蜀军一个营垒未成功;接着,陆逊部署以火攻同时进击蜀军各营,首战即切断蜀军前军,将其基本全部歼灭:冯习、张南、沙摩柯等战死,刘宁、杜路投降,40多个军营被攻破,士兵死伤、投降数万;
10、同月,刘备率中军主力退守马鞍山,被吴军四面围攻,蜀军崩溃,战死万人以上。刘备连夜突围,派人烧毁铠甲阻断道路来延缓追击,断后的将军傅彤以及从事祭酒程畿均战死。
11、222年7月,刘备退至秭归,由于三峡逆水撤退水军困难,乃遗弃所有船只,率军沿陆路撤退到鱼腹县(后改名永安)。途中遭到抄小道赶来的孙桓的截击,刘备越山岭而走。吴将李异、刘阿追击而来,屯军南山。黄权军被隔断在江北。江州的赵云军赶到永安接应。
12、222年8月,吴军撤回巫山一带。黄权率部投降魏国,马良在武陵被吴将步骘击败而死。战役全部结束。
3 吴、蜀夷陵之战实际兵力探讨
以上即为吴蜀夷陵之战的简略过程。其中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
a、 221年7月进攻巫山、秭归的蜀军4万人,应是前军,而不是总兵力。刘备6月决定东征,这时他还在成都。其后又有许多大臣提反对意见(处置了秦宓),而后再率中军开向江州前线。
b、 《细说三国》认为222年1月,刘备是从前线回到秭归,有误。当时蜀军只推进到秭归一带,秭归乃是前线,刘备回来后才部署继续推进到夷陵一线。《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的:“先主军还秭归,”应当是刘备从后方又回到前线。
c、 此战蜀军的前军是差不多是全军覆没,所有将领非死即降,因为被吴军切断了后路的缘故。仅有吴班好象逃回,大概是由于前面刘备用诱敌计失败后,可能跟随刘备回驻在中军了。
d、 刘备的前军由于被切断退路,无法机动,大部分在营垒中被消灭(当然也有一部分翻山越岭逃回)。刘备的中军位置靠后,虽然营垒也被攻破,但其主力均撤出了营垒,跟随刘备进行机动作战。这就是为什么四十余营垒均被攻破,前军死伤殆尽,而刘备的中军能够跑的马鞍山坚守,且损失相对小一些。
e、 刘备的中军将领除了断后的傅彤以及不听劝告而死的程畿外,基本都跟随刘备逃了回来。其中陈式、廖化还在以后参加了其他战役,但是毕竟是刘备的精锐,前后战死1.3万以上,没有什么投降的。
f、 刘备实战经验丰富,突遭此等大败,还是比较沉着——先是集中其中军主力撤离起火的营垒,随后转移到有利地形马鞍山一带坚守,在遭到吴军四面围攻时又及时突围,而且突围时部署也很正确:不仅利于夜暗的掩护进行,又安排勇猛、忠心的傅彤部断后,还烧毁铠甲阻挡追兵;接着又果断遗弃难以撤退的船只,快速撤向永安。大约比曹操的赤壁撤退水平稍差,但是远远强于袁绍在官渡(不顾一切的自己逃命)、关羽在襄阳的撤退(方向性错误)。
g、 此战蜀军的损失为:前军的3万(原有4万,吴班带到中军0.5万,黄权带走0.5万),中军在马鞍山损失的1万,突围时断后军3千,黄权的5千,马良部1千,估计在4.7万左右。另外,所有军需辎重全部损失,战船全部遗弃,好象也来不及烧毁,大约全部给了陆逊。有名的将军或谋士战死6人,投降3人。大约是仅次于官渡战役的大败仗了。至于《吴书》所说8万大概有些夸张吧。
h、 刘备带回的军队有;中军剩余的11000人左右,700里沿线的防守部队7000人,零散逃回估计2000人,大约2万人。到永安后,赵云的部队也加入近来,刘备在永安有2.3万兵防守。
最后的结论:
1、 夷陵之战基本是一场兵力相当的交战,而不是以前所认为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2、 蜀军战前总兵力大约有11万人,战后仅有6.3万左右了(或许略多)。
Ⅱ 火烧连营七百里
陆逊烧了刘备的四十余营,大火延绵约700里,因而得名。
历史简介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
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Ⅲ 火烧连营是化学变化吗
1、简介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2、具体过程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Ⅳ 火烧连营的故事500字数
火 烧 连 营
孙 权 杀 了 关 羽, 抢 回 荆 州, 这 两 件 事 惹 得 刘 备 心 里 冒 火。 他 不 顾 文 武 大 臣 们 的 劝 阻, 亲 自 率 领 75 万 人 马 杀 向 东 吴。
张 飞 命 令 3 天 之 内 作 好 白 旗 白 甲, 全 军 将 士 带 孝 出 征, 并 叫 范 疆、 张 达 快 去 办 理, 误 了 期 限 就 杀 人。 范 疆、 张 达 看 不 能 完 成 任 务, 就 刺 死 张 飞, 投 奔 了 孙 权。
刘 备 听 说 张 飞 被 害, 大 哭 一 场, 对 孙 权 恨 之 入 骨。 再 说 孙 权 听 说 刘 备 大 军 杀 来, 十 分 害 怕, 就 写 信 请 魏 国 帮 忙。 这 时, 曹 操 已 经 病 死, 曹 丕 正 希 望 两 家 相 争, 自 己 从 中 得 利, 所 以, 一 个 救 兵 也 不 肯 派。
孙 权 只 好 自 己 对 付 刘 备。 他 先 派 年 轻 的 孙 桓、 后 派 年 老 的 甘 宁 等 将 领 阻 挡 刘 备, 都 被 刘 备 打 败。 孙 权 急 得 没 有 办 法, 就 把 杀 害 张 飞 的 凶 手 范 疆、 张 达 送 给 刘 备, 还 愿 让 出 荆 州 求 和。 刘 备 不 答 应, 非 要 灭 了 东 吴 不 可。
孙 权 急 得 不 知 如 何 是 好。 老 臣 阚 泽 推 荐 小 将 陆 逊, 说:“ 如 果 不 用 陆 逊, 东 吴 非 灭 亡 不 可!” 孙 权 便 任 命 陆 逊 为 大 都 督。 陆 逊 说:“ 我 是 文 官, 有 这 么 年 轻, 恐 怕 有 些 人 不 服 从 我 的 命 令。” 孙 权 就 把 自 己 的 宝 剑 交 给 陆 逊, 允 许 他 先 斩 后 奏。
果 然, 一 些 将 领 对 陆 逊 不 服。 这 时, 蜀 军 天 天 跑 到 营 前 挑 战, 对 东 吴 军 队 破 口 大 骂。 有 些 将 领 非 要 出 营 跟 蜀 军 杀 个 痛 快 不 可, 陆 逊 严 令 不 许 出 营。 他 要 等 蜀 兵 十 分 疲 劳、 麻 痹 大 意 的 时 候 再 出 兵。
刘 备 听 说 孙 权 让 小 将 陆 逊 做 大 都 督, 很 不 把 他 放 在 心 上, 说:“ 我 指 挥 打 仗 有 年 头 了, 还 打 不 过 一 个 小 孩 子 吗?”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就 在 树 林 里 安 营 扎 寨 了。 营 寨 一 个 挨 一 个, 连 续 几 百 里 长。 马 良 感 到 不 妥, 劝 刘 备 说:“ 这 样 安 营, 是 不 是 征 求 一 下 丞 相 的 意 见?” 刘 备 说:“ 我 很 懂 兵 法, 何 必 问 孔 明。”
陆 逊 得 知 刘 备 的 营 寨 犯 了 兵 法 大 忌, 就 想 好 了 打 败 刘 备 的 计 谋。 这 天, 东 南 风 刮 得 很 猛, 陆 逊 指 挥 大 队 人 马 带 着 茅 草 和 火 种, 并 分 三 路, 一 起 杀 进 蜀 营, 把 蜀 军 40 个 营 地 烧 成 一 片 火 海, 刘 备 在 赵 云 的 保 护 下 逃 到 白 帝 城。
Ⅳ 夏思作文
夏思
夏思,宛如一首“夏诗”,一首述说坚强的休眠火山体的长诗(思)。
泛灰天际,稀疏烟雨;望窗外,如今窗外正艳,花果飘香。端坐桌旁,目光触及历史书,伸手翻阅,不由叹息……
遥想当年,硝烟战场,几人能归,哪能笑谈天下事?胭脂井旁,繁花几点,蜂蝶伴舞。悲矣!当年,陈朝后主,奢侈腐化,隋朝兵至;然而慌忙跃下,一时千古笑话。
谈笑间,不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征战岁月;又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豪情壮志,笑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酸场面。
英雄也好,悲情也罢,已是历史人物;如今我们笑谈是非功过,或赞叹,或叹息,都能激起涟漪,陷入深深思索……
嘈杂午后,又闻知了引吭高歌,热热夏风,抚过红晕的脸庞,全身沉浸在夏的气息中无法自拔。
初夏,百花齐绽,万树齐绿。勃勃生机的小草因经历初夏洗礼变得更加坚强,娇柔的玫瑰因经历初夏洗礼而绽放芳香;万物在初夏后变得勃勃生机……
夏——让人放下负担,对自己做出反思、总结与感悟。
初夏,正如初一的我们,在小学后稚嫩地接受风暴,正经历初夏寻常的暴风,在强风中发抖,会在过后更加坚强。是的!
青春期的我们,要如何去洞察生命的坚强,感叹人生的意义。
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要善于去总结与反思……
我们需要去懂得生命,去释放生命;而不是像陈后主那样奢侈腐化,纵容自己,得不偿失。我们因为不是君主,所以才更能去珍惜自己,去读懂生命,品味生命真谛,坐享生命乐趣。
我知道在初夏的每一天都应该调整自己的状态,好好面对每一天——自省,调整。珍惜友情,好好充实每一天。
“夏天需要海边,
沙滩需要浪花的缠绵;白云需要蓝天,笑声需要音乐。当,刚好我的身边需要人陪;你也刚好出现,在我眼前,写下了幸福序言……。”我呵着歌,沉醉在夏思中……
Ⅵ 电影摇滚夏连营插曲有哪些谢谢,请注明歌曲名,演唱者和在哪里演唱的
个人认为好听的:
Who Will I Be - Demi Lovato
We Rock - Full cast
Two Stars - Tess
This is Me - Demi Lovato(西班牙语版:lo que soy )
Our Time is Here - Mitchie, Lola, Tess, Ella & Peggy
Hasta La Vista - Barron, Sander & Ella
Gotta Find You - Shane Gray (Joe Jonas)
第二部
Heart & Soul – the Jonas Brothers
Fire – Meaghan Jette Martin & Matthew ‘Mdot’ Finley
Can’t Back Down
Walkin’ In My Shoes – Meaghan Jette Martin & Matthew Finley
Wouldn’t Change A Thing– Demi Lovato & Joe Jonas
Ⅶ 三国中《书生妙计烧连营》的故事概括至100字以内,大神指点
陆逊诈败引诱刘备军深入吴地。刘备因夏日炎热,把部队连营于茂丛中。后陆逊用火攻大获全胜。
Ⅷ 刚烈1牌陆逊 陆逊可以用连营弃牌吗
刚烈手牌要一次扔两张,不能分开扔,所以手牌不够2张,只能扣血
还有,于吉陆逊是双将禁选的,要玩双将就别这么BUG,如果要真正的无敌双将组合,是邓士载+曹仁,争功+据守
Ⅸ 三国杀陆逊濒死的时候可以连营吗假如吃桃了还没有救回来
连营:当你失去最后一张手牌时,可立刻摸张牌。
有些人说优先结算濒死,的确是这样。但是在结算濒死的过程中,插入了“连营”的结算,可以摸牌。
陆逊关于这个的FAQ很难找,可以参考张春华的。
Ⅹ 陆逊火烧连营三百里简介
火烧连营指的是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一场战争,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
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直至六月气候正值酷暑,蜀军移入密林结营。
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击蜀军的一个营,刚刚靠近蜀营的木栅栏,蜀兵从左右两旁冲出来厮杀;接着,附近的几个连营里的兵士也出来增援。
东吴兵抵挡不住,赶快后退,已经损失不少人马。将军们抱怨陆逊,陆逊说:“这是我试探一下他们的虚实。现在我已经有了破蜀营的办法了。”
当天晚上,陆逊命令将士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预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只等三更时候,就直奔江边,火烧连营。
到了三更,东吴四员大将率领几万兵士,冲近蜀营,用茅草点起火把,在蜀营的木栅栏边放起火来。那天晚上,风刮得很大,蜀军的营寨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着了一个营,附近的营也就一起延烧起来。
一下子就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等到刘备发现火起,已经无法抵抗。在蜀兵将士的保护下,刘备总算冲出了火网,逃上了马鞍山。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10)暑期夏连营扩展阅读:
一、战役背景:
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一时传说纷纷,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了。汉中王刘备为献帝举行了丧礼。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死去,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公元221年,汉中王正式在成都即皇位,就是蜀汉昭烈帝。
因为他统治的地区在蜀(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一部分),历史上称为蜀汉或者蜀。刘备对东吴占领荆州,关羽被杀这件事,一直是十分痛心的。他即位之后,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仇雪耻。但被陆逊火烧连营800里。
大将赵云说,篡夺皇位的是曹丕,不是孙权。如果能灭掉曹魏,东吴自然就会屈服,不该放了曹魏去打东吴。别的大臣劝谏的也不少,但是刘备说什么也听不进去。
他把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亲自率领大军去征伐东吴。刘备一面准备出兵,一面通知张飞到江州(今重庆)会师。还没有等刘备出兵,张飞的部将叛变,杀了张飞投奔东吴。
刘备一连丧失两员猛将,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于报仇,已经没有冷静考虑的余地了。警报到了东吴,孙权听说刘备这次出兵声势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刘备求和,但是遭到刘备的拒绝。
二、主要人物
1、陆逊
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
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3、刘备
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