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发布时间: 2021-03-18 04:16:19

⑴ 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谁帮下我,急用!!!

创 建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系

锦 园 小 学 林 丽 云

师生关系是一门既简单又深奥的学问,说它简单是因为大家天天都要做,天天都在做,常见常用,而且大家也都有一定的心得与体会。说它难是因为,想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理想的师生关系,还需要大家边做边学边提高完善,而且可以说是它也教学一样,永远发展着,永无止境,你的处理可能永远不是最完善的那一种,师生关系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的学问。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国上下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变更,育人观念的更新(以前教育的目的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现在更注重于培养人,更突出人本教育),育人手段方法的更新(以前的主要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是:书本、黑板、粉笔、教师的口头讲解,可以说是“小米+步枪”,而现在用的是多媒体,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可以说是“飞机+大炮”),学生受教育场所的拓展(除了学校家庭,现在的学生更多的是接触社会,通过网络、团体活动等途径接触社会)……师生关系的特质与处理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另外,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小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的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老师的身上,教师成了学生成长的第二影响源,并把教师作为父母一样来看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开始意识到教师的爱与父母的爱的区别之后,他们以前所认识到的教师的爱就超出了家庭的范围,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反映了集体以及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就会更加注重教师的态度。而这关注又将成为他自己的学习生活的一个动力源,推动或阻碍他的思想与实践,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以我们小学里面很流行一句话:一个教师就是一门学科

也因此,我认为今天在这里重谈师生关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就分三个方面来谈谈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特质

台湾李玲惠校长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是这样的:

1、有点粘又不会太粘

2、以欣赏替代服从

3、多重角色,百种关系

4、隐性管教,适性辅导

她主要从教师方面出发来对师生关系的物质进行阐释。Thomas Gordon和傅木龙则从师生双方出发进行归纳。

Thomas Gordon 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具备以下五项物质:

1、彼此坦白、诚实

2、彼此关心重视对方

3、彼此具有独立性

4、具有个体性

5、适应对方需要

傅木龙则认为(民89)认为良性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1、多对一的关系

2、多元化的关系

3、互为主体的关系

4、互为支持的关系

5、持续发展的关系户

上面所说的是专家眼中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直接亲近教师的学生与家长及教师自己眼中的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么样的。

《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24日第3版从调查问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同学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我们,在课外也能和我们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学生要对老师尊重,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老师能真正理解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苦心,融洽、无隔膜、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等。

老师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家长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上课时应该是老师,课余时像朋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孩子心中最信任的是老师,有心里话也愿意跟老师说;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

依据各种信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那种亦师徒亦朋友的关系。它的特质实际上无非几点:

(一)民主

1、为学生服务。教师的一切施教行为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决不盲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放下架子,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智慧。比如说平常教学中注意的细节,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问一问:需要老师帮助你吗?等等,不要一出口就是那种指令式的。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服务并不等于依顺。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酒店里的服务员,是那种任你点很多菜也不叫停的好呢,还是那种你点到一定个数他就提醒你“您的菜差不多了”的好?对于学生的服务应该是基于他们长远全面发展的服务。

2、向学生交心。教师要勇于把自己的人生态度、教育教学理念、人生阅历、生活的经验、成长的教训向学生讲清,做到公开透明,以求得学生的理解和配合。让学生从老师这面镜子中照见自己的不足,少走弯路,早日让自己成长为理智的人。

3、遇事要同学生商量。包括教育教学内容、集体活动、比赛等都可以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要求等各个方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与学生一起总结、参与。

(二)平等

1、师生人格平等。

2、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3、营造平等氛围。

(三)互尊互爱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一)教师特质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

影响师生关系最直接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特质,教师与学生就象两个化学分子,他们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反映首先决定于这两个分子的性质。而其中,教师又是这两个分子中占有重要作用的、主动性较强的、能够预设的一个因素,因而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样特质的教师才是理想中的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资料:

〖资料一〗

深圳南山区《新课程条件下理想教师心理素质的构建》课题组选择了311名小学生家长。给出能从各个维度反映教师特质的20个问题,让每一位家长排出自己心中认为的教师最重要的10种特质,然后排出了家长对理想教师特质的前十个期望:

他们又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师特质的调查,数据反映,学生眼中的理想教师当是:

1
对学生一视同仁

2
热爱本职工作

3
普通话标准

4
宽容和理解学生

5
教学方法灵活

6
善于激励学生

7
态度友善和蔼

8
良好的心理素质

9
善于倾听

10
作业适度

这两份调查更着重于从行为举止上去研讨学生及家长眼中的理想教师特质,可以说是家长与学生对教师的一种期望,实际上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旦我们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我们就可以在家长与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便水到渠成,不必刻意为之。

〖资料二〗

蒙台梭利教师的特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与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地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

9、机警、思维敏感

10、动作优雅迷人,穿着整洁,品质高贵

它更侧重于从教师的角色处理上去定位理想教师的特质。

〖资料三〗

朱永新之《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中也有一章专门理想教师特质的。朱市长认为:

应该是一个教师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他呢,更侧重于从教师的精神方面来阐述理想教师的特质。

综合上面这些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理想教师应该具备的特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职业理想

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增强事业心、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也就是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作为理想的教师支撑其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动力。

(2)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知识水平

包括:

①本体性知识

也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象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本学科相关的知识。

②实践性知识

主要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是教师教学法经验的积累。比如说,我上整时的认识时,根据经验的积累,可以知道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很难掌握,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附加了这样的一些板书: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是3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是9时。

……

让学生尤其是那些潜能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然后深入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这就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

③条件性知识

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以教育与心理的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儿童,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法措施。

(3)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可以影响教师的知觉与判断,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教育行为。比如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教成好学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地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学生的教育。一个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于思维的训练”那么他可能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上就会弱化,不会进行大量反复的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因此,我们说,作为理想的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教育教学观念。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观念,才有了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条件。

(4)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学法监控能力

教师教学法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对其进行积极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5)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必要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差,调整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衡量:

一是教学行为的明确性,二是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三是任务取向围绕目标进行,四是学生参与度,五是效果评估及时有效,并能及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上面我们说了教师的特质会影响师生关系,实际上,学生的特质也会反过来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比如说我们班中的学生活泼开朗、善解人意、善于创新、积极主动地与我们交流,我们教师的心情自然就会跟着愉悦、快活,如果我们班里的学生老是闷闷不语、阴沉沉的,或老是你唱反调,干扰班级内其他学生的学习,想念你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儿去。那样的话,师生关系又怎么会和谐,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并不是你教师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办法是有的,需要的是教师的积极改善与调整,这部分内容我们到下一部分(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策略)再说。

(二)教师期望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为人所熟知的,它指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效应,说的是国王皮格马利翁得了一块宝石,便把它雕刻成一个美女的样子,然后天天看着她,希望她变成一个真实的女子。结果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帝,有一天石头真的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坐在了他的床前。人们通常用这样的话来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实际上,罗森塔尔效应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位教授与他的同伴一起去一学校进行智商测试,然后告诉班内的老师,说其中一张名单上的学生都是智商超群的,而另一群学生则属于平平的。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两人再到学校时发现那张智商超群的名单上的学生大有长进,哪怕是据他们所测智商较差的学生也是这样。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能都是不经意之间的,可能我们真的没有那种歧视差生的心理,但我们的行为却在无意识中向学生表露了出来。比如当老师提出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老师想寻找能够顺利回答的人,那么老师的目光会不自觉的投到成绩较好的学生那里,即使这个问题有很多同学也会回答,但是他们得不到老师的注意。同样,当课堂出现了骚动,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向比较调皮的学生看去,教师的这种期望使得他们会对调皮学生的中性行为提出批评,而真正捣乱的人却没有被发现。比如好学生皱眉老师会认为他们在思考问题,等一会儿再叫他;而成绩较差的同学皱眉会认为他不会,而改叫别的同学回答。在教育情境中,教师期望往往会给学生贴上“好”和“差”的标签,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的行为。

有心理学家对此做了研究,发现:

1.老师会把低期望的学生安排在远离教师的角落或者把他们集中到一起。

2.在课堂上很少注意他们,也很少有微笑。

3.很少叫他们回答问题。

4.让他们回答问题时,如果答不出,教师等待的时间较少。

5.回答不正确时,不会给他们留出纠正错误的时间,而通常会做出批评。

6.当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很少给予表扬。

7.教师经常对他们的回答不予反馈,即便有反馈也不像给高期望学生的那么精确和详细。

8.对低期望学生提出的学习和努力的要求比对高期望学生提出的要求低。

⑵ 简述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和所处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对两者关系作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

2、心理关系。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教育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

3、伦理关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伦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

(2)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扩展阅读:

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的师生关系,它的走向是指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师生关系价值取向:

一是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传统“师道尊严”思想;二是学生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论和要求。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

在新课改形式下,教育需要继承“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剔除压迫、独裁、体罚等非尊重学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师道尊严”,即双向式“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性。

⑶ 什么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其特点

不同书籍的说法有些细微差别,列举两类答案给您: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
1.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2.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
3.独立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
4.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
5.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
=============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哪些特征
(1)民主平等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是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虽然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之间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并不意味着削弱权威,反而还会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用的发挥。民主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2)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它能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就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成效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它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其教育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师职业特点,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获得自己的知识,促进智能和品德的发展。所以,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http://www.jsblog.cn/user1/maliujia/62974.html

⑷ 理想的师生关系有哪些表现如何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

一、 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其次,教师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教师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师爱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师生关系是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甚至对学生进行严厉体罚,学生也必须绝对服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关的关系是金钱关系,师生关系也受到这种金钱关系的污染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则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是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尊师和爱生是密不可分、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会产生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生和热爱教育事业,更加自励自勉,处处身教言教都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影响。而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又会更加尊重和热爱教师并听从教师的教诲。
三、 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爱生的基础,而正确的教师观则是学生尊师的基础。教师的学生观大致可分为两类:有的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学生中调皮捣乱者多,愚蠢不可教育者多,因而他们处处与学生相悖而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对学生失去信心,放弃教育。与之相反,有些教师认为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可以教育好的,因而他们总是以满腔热情、坚强的意志、高明的教育教学艺术把学生教育好。可见,教师的学生观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不仅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而且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往往是教师的学生观的反映。学生尊敬教师,是向师性的反映,不能代表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两个极端:尊师心理和轻师心理。师生双方都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冷静、客观、全面地考察分析对方,才能树立比较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从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 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因素。
教师的民主作风对生关系的影响极大。有些教师不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不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努力,而只是盲目地追求个人权威,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自己的要求和做法是否全合乎教育规律和原则,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一味要学生言听计从。他们还任意惩处学生,使学生受到心理压抑却不敢发表意见,这种独断 专行的教师作风是造成最坏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蔼。要相信,师生之间是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永远向他们的教师敞开着。

⑸ 简述题 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内要有礼貌,了解和认容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

⑹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理想的师生关系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相互理解。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6)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扩展阅读

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的师生关系,它的走向是指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师生关系价值取向:一是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传统“师道尊严”思想;二是学生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论和要求。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需要继承“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剔除压迫、独裁、体罚等非尊重学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师道尊严”,即双向式“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性。

⑺ 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出来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这都能深深的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热点内容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
化学键复习 发布:2025-07-08 20:42:29 浏览:831
北京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8 19:38:24 浏览:58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发布:2025-07-08 19:00:24 浏览:284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 发布:2025-07-08 18:59:48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