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宽严相济
Ⅰ 请结合工作实际说说何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做到宽严相济,如何培养自己爱的能力
如何对待学生迟到现象一、老师首先要做到“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对于教师而言,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但在现实中,“上课抢分,下课拖分。多上十分钟,考试如神通”,在多数学校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些老师把学生的课间时间是“扫的干干净净”,对于任何一个学校的领导,对于老师上课迟到是绝对禁止的,但对于下课拖堂现象往往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拖堂不好,下课铃响后大多数学生的心早已飞到了窗外,拖堂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往往会引起学生心理极度烦躁或产生逆反心理现象 二、对于迟到的学生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 一是要弄清原因,从根本上寻找他迟到的原因,看看学生迟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有的老师非常反感学生迟到,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迟到,就罚学生在教室门口站着,不让学生回座位,以示纪律的严明。其实老师应该明白,一般学生是不愿意迟到的。如果有学生迟到了,一定有他的原因,老师可以和颜悦色的询问清原因。如果学生是因为不可避免的因素迟到了就应该让其回到座位上正常上课。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这样迟到的学生不敢回教室,就会导致逃学 二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激励学生。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迟到,班主任就要详细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如有的孩子晚上爱看电视,早上起不早,老师就应该和家长联系让家长帮忙督促一下;有些孩子早上起不来,就应该晚上调好闹钟;有的孩子做事慢,应该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有的孩子迟到是家长的原因,那就应该对家长提出要求 三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学生必须遵守最基本的纪律制度。这个道理我想学生还是应该明白的。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有问题可以多和老师交流——把老师看作朋友!告诉家长的时候,一定要对家长说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学生,要多和子女平等交流,否则教育就很难进行下去,还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那就很麻烦了。要让学生知道,你和家长的交流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不是告状,当然这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做学生的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家庭的工作,共同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四是可以在班里建立一个自我监督小组,负责记考勤和奖惩制度,让经常迟到的学生负责此事,以激发他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对于迟到的学生和现象老师应该尊重学生,不要太多的责备,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奖惩并举、宽严相济。
Ⅱ 宽严相济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宽松的环境,严格的管理。宽松的环境,就是给孩子适度的自由,让孩子的思想与探奇有发挥的空间,让孩子能在快乐与兴趣中学习;严格的管理,就是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正当的思想与行为,让孩子时时步入正常轨道,不走或少走弯路。
Ⅲ 宽严相济800字作文在校园里
执法中的宽严相济
警察属执法者,在普通人眼中,警察乃正义的化身。
笔者从事警察职业近10年,历经十载的执法生涯,感慨颇深,体会到身为一名人民公仆,肩上的责任重大,执法办案的过程中宽严相济是新时代背景下合理执法的
必须。今天笔者将自己在执法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共同互勉,一起进步。
昆明市公安局近几年组织了对全国公安第二十次会议精神的学习,让全局干警能在执法的工作实践中,正确的把握理解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
策落实在公安执法工作中。
通过学习,笔者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犯罪和犯罪人的多样性、复杂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对犯罪人的处罚目的等为
依据而提出的。其内容可归结为: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运用这一政策,切忌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还
要注意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结合,并且不能脱离法律的规定。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同志在2005年12月5日至6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出宽严相济是我国
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和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的精神,对于有效地打击犯罪
和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刑事司法的必然要求,是发扬民主与法治、实现公平正义、提倡诚信友爱、增强全社会活力、维持安定有序、协调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社会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刑事司法活动自身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
Ⅳ 什么叫宽严相济
含义: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
Ⅳ 什么叫宽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松的环境,严格的管理。宽松的环境,就是给孩子适度的自由,让孩子的思想与专探奇有发挥的空属间,让孩子能在快乐与兴趣中学习;严格的管理,就是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正当的思想与行为,让孩子时时步入正常轨道,不走或少走弯路。
Ⅵ 宽严相济,尊尊教导 这两个成语的汉字写的对吗
“宽严相济”正确无误;后者应该是“谆谆教导”
若我的回答能得到您的苟同或可以帮到您,请顺手采纳,谢谢!.
Ⅶ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怎样体现恩威并重,宽严相济
所谓恩威并重、宽严相济,就是指管理过程当严则严、当宽则宽。要尊重学生,但适当的威严必须要有。学生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就像是在趟水,他在摸得老师的性子,希望从中可以找“空子”。这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记住不能给他们一点空子。要痛下“杀手”,甚者不惜体罚。既然希望学生成人成才,如果学生不自重、不自爱、不自制、不自觉,我们老师就必须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自重、自爱、自制、自觉,当然这种强制措施要有个度。对原则性的纪律一定要从严要求,对无视校纪班规、屡教不改的学生务必要从严管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直面学生和所存在的问题,要勇于反躬自省、敢于管理学生,不可采取“鸵鸟政策”,否则就会进入“不敢管——管不了——不愿管——干脆不管”的怪圈,结果是老师不管学生、学生不理会老师,形成课堂秩序的恶性循环。也许难以管教的学生只是少数、或者个别,但是如果老师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和有效处理的话,其负面的影响作用是会蔓延与扩散的。在这一方面,老师应切记“管而不严、等于不管”的道理,不可稍事懈怠和放纵。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或者学生偶然的犯错,老师就大可不必上纲上线,给予点到为止的提醒或者心照不宣的暗示即可。
Ⅷ 在教学中怎样做到“宽严相济”
课堂过程要“活”,作业练习“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