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师生
❶ 德语的再见
德语再见的几种常用说法
Auf Wiedersehen! 再见!
缩略形式:Wiedersehen
德语再见非正式的说法
Ciao
Tschö
Tschüss
Tschüssi
德语再见的版地方方言权
在拜仁州、巴登-符腾堡州以及普法尔茨部分地区的人,道别时还会说:
Pfiat' di
Gott
Ade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
❷ AdobeAudition3网络音乐编辑入门与提高的内容简介
《Adobe Audition 3网络音乐编辑入门与提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Adobe公司最新推出的音频制作软件——Audition 3.0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目的是使读者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Audition 3.0的各项功能,制作出音质饱满、细致入微的高品质音效。
另外,与以往版本图书不同的是,《Adobe Audition 3网络音乐编辑入门与提高》特别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其中包含了《Adobe Audition 3网络音乐编辑入门与提高》的一些重点实例的制作过程教学,读者通过对《Adobe Audition 3网络音乐编辑入门与提高》与配套教学光盘的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关键的知识点,使学习更加轻松、事半功倍。《Adobe Audition 3网络音乐编辑入门与提高》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操作步骤简洁实用,特别适合初学Audition 3.0的用户使用,而且对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也大有裨益。
《Adobe Audition 3网络音乐编辑入门与提高》适合初级电脑音乐爱好者、专业音乐制作人以及各类音乐艺术院校的师生使用。
❸ 韩国师生礼仪
在韩国,无论是学生、家长,都对老师非常尊敬。在新年到来之际,各个学院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谢师礼。从小学开始,学校就规定,无论任何情况,都必须对教师使用敬语,小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使用敬语的习惯,所以,我的韩国同学也没觉得这样有多繁琐。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使用敬语是非常难的一道坎,因为不知道什么时间、场合、对象使用什么样的敬语,经常会被这些敬语搞得焦头烂额。
在韩国大学校园里,如果学生与教授同行的话,必须要稍微靠后一段距离,因为从礼节上讲,学生是万万不能踩到教授身影的,否则就是对教授“大不敬”的表现。
中国留学生和外国导师之间的师生关系,考虑到语言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有很多同学已经可以很融洽地和老师相处,甚至成为了忘年交和老师的得力助手,延伸来说成了促进自己所在国家、院校和国内交流的桥梁;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同学无法和老师进行自由流畅地沟通。
在海外学习期间,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但由于文化、语言和价值观以及成长经历和受教育经历不同等,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处理好师生关系,还需要一段适应期。
随着中韩两国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韩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海外留学生的师生关系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留学在外,建议广大朋友,一定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学好所在国语言,理解和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自己的教授以及研究室的室友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早日适应海外留学“海水”的滋味,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者,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如果你的事业伙伴年龄比你大, 那么在他面前盘腿坐或抽烟可能视为失礼. 手在口袋里或谈话时正视
对方也被认为没有礼貌, 与人见面握手时也要把头稍微低下为好.
对你劝食, 饮料时最好不要以下子拒绝. 吃饮食时仅有诚意, 不要矢态. 如果客人把饮食剩下, 韩国
人会误解为饮食口味不好.
吃泡菜或其他饮食时要尽量对饮食做一些得体的评价. 另外, 韩国人不习惯在别人而前论金钱
❹ 简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作用
◎释义: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 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简介: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的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包豪斯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它并不敌视机器,而是试图与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必须。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罗披乌斯支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使当时流行的一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础课教师由俄罗斯人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担任过莫里斯教育学院金属和木制品车间的绘画课教师。这些艺术家都与表现主义有很强的联系。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一种艺术流派。主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管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这种理想主义的思想与包豪斯“发现象征世界的形式”和创造新的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以学生的必修课。伊顿提倡“从干中学”,即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但由于伊顿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十分强调直觉方法和个性发展,鼓吹完全自发和自由的表现,追求“未知”与“内在和谐”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以获取灵感。这些都与工业设计的合作精神与理性分析相去甚远,从而遭到了很多批评。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1923年包豪斯举行了第一次展览会,展出了设计模型、学生作业以及绘画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欧洲许多国家设计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和好评。在这次展览会上,格罗披乌斯作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讲演,更加强调技术的作用。从1923—1925年,包豪斯技术方面的课程得到了加强,并有意思地发展了与一些工业企业的密切联系。1925年4月1日,由于受到魏玛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关闭了再魏玛的校园,迁往当时工业已相当发达的小城德绍,继续自己的事业。
迁到德绍之后,包豪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养的优秀教员为教授,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都趋于完善,实习车间也相应建立起来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新建的校舍,这座新校舍是格罗披乌斯设计的,1925年秋动工,次年年底落成。它包括教室、车间、办公室、礼堂、饭厅及高年级学生宿舍。校舍建筑面积接近一万平方米,是一组多功能的建筑群。
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筑史上由重要地位,是现代建筑的杰作。它再功能处理上有分有合,关系明确,方便而实用;在构图上采用了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建筑体型纵横错落,变化丰富;立面造型充分体现了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特点,法古斯工厂的工业建筑风格被应用到了民用建筑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传统,获得了简洁和清新的效果。如果以包豪斯实际投产的设计原型来评价格罗披乌斯的教学方针的成果,那么这些成果并不像它在课程设置和理论研究方面那样显著。包豪斯最有影响的设计出自纳吉负责的金属制品车间和布劳耶负责的家具车间。包豪斯金属制品车间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这一努力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魏玛时期的金属制品设计还带有明显的手工艺特色。例如布兰德1924年设计的茶壶虽然采用了几何形式,但却是用银以人工锻造的,与工艺美术运动异曲同工;而1926—1927年她设计的台灯不但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是由莱比锡一家工厂批量生产的。这说明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已趋成熟。
在包豪斯的家具车间,布劳耶创造了一系列影响极大的钢管椅,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尽管在谁先想到用钢管来制作家具这一点上尚有争议,但包豪斯首先实现了钢管家具的设想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却是没有疑义的。这些钢管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轻巧优雅,结构也很简单,成了现代设计的典型代表。
1928年,迫于种种压力,特别是右派势力对于包豪斯进步思潮的无端攻击,格罗披乌斯辞去了包豪斯校长的职务。格罗披乌斯去职后仍进行工业产品设计。1930年设计的“阿德勒”小汽车是20世纪20年代功能主义造型原则的典型例子。尽管小汽车的设计强调了实用功能和几何性原则,但它并未能批量生产,这说明如果设计只考虑功能和生产,而忽略了其它一些因素,如消费者对于象征性、趣味性等的需求,则设计也是难于成功的。
格罗披乌斯离开包豪斯后,由建筑师汉内斯•迈耶担任校长。迈耶上任后更加强调产品与消费者、设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加强了设计与工业的联系。在他的领导下,包豪斯各车间都大量接受企业设计委托。1930年迈耶与格罗披乌斯同样的原因而被迫辞职,由米斯担任第三任校长。米斯是著名的建筑师,于1928年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名言。1929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管,这座建筑物本身和他为其设计的巴塞罗那椅成立现代建筑和设计的里程碑。与布劳耶一样,米斯也长于钢管椅设计,1927年他设计了著名的魏森霍夫椅。
米斯到达包豪斯后,一方面禁止学生从事政治生活,一方面加强以建筑设计为主的学术研究,使学校又重现生机。但到1932年10月纳粹党控制了德绍,并关闭了包豪斯。米斯和师生只好将学校迁至柏林以图再起,后由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党上台,盖世太保占领学校,包豪斯终于在1933年7月宣告正式解散,从而结束了14年的办学历程。在这期间共有1250名学生和35名全日制教师在包豪斯学习和工作过。学校解散后,包豪斯的成员将包豪斯的思想带到了其它国家,特别是美国。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包豪斯的思想在美国才得以完全实现。格罗披乌斯于193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组建了协和设计事务所;布劳耶也于同期到达美国,与格罗披乌斯共同进行建筑创作;米斯1938年到美国后任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纳吉于1937年在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该校是作为包豪斯的延续而建立起来的,它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被聘为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教师,而不是工业设计师。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相比之下,包豪斯所设计出来的实际工业产品无论再范围上或数量上都是不显著的,在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德国的整体设计发展过程中,包豪斯的产品并未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包豪斯的影响不在于它的实际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时间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到,因而它对工业设计造成的不良影响受到了批评。例如包豪斯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立方体就是上帝”,无论何种产品,何种材料都采用几何造型,从而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有时甚至破环了产品的使用功能。这说明包豪斯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是美学意义上的,因此所强调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另外,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最求使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积极倡导为普通大众的设计,但由于包豪斯的设计美学抽象而深奥,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杰出所欣赏。时至今日,不少包豪斯的产品仍价格高昂,只能被视为一种审美水准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如米斯的巴塞罗那椅就是典型的例子,售价达数百美元。
对于包豪斯最多的批评是针对所谓“国际式”风格的。尽管格罗披乌斯反对任何形式的风格,但由于包豪斯主张与传统决裂并提倡几何构图,事实上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脉被忽视了,加之一些建筑师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袭代替创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国际式”风格。以平屋顶、白墙面、通长窗为特征的方盒子式建筑风行世界各地,对于各国的建筑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因而受到广泛的批评。
无论对于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见,它的巨大影响是无可非议的。集合再格罗披乌斯旗下的精英都有其鲜明的个性,但又发展了一种强烈的共性。当他们从第三帝国移民各地时,都怀着鉴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或任教的地方传播了包豪斯的思想,并使其发扬过大。
包豪斯的重要改革在于: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
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
6、创造了“基础课”,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设的。1920年由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
成立的宗旨:
1、 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条,即”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制品
“BauHaus”这个词是由德语动词”bauen”建筑和名词“haus”组合而成,粗略地理解为“为建筑而设的学校”反映了其创建者心中的理念
影响:
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见搭建桥梁的历程。
参考资料:www.cc-ci.cn
❺ 网络课程中师生情感交互的策略研究
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份资料。改一下应该可以!
情感交互:当计算机播放某多媒体程序的时候,编程人员可以他的思想及情感发出指令控制该程序的运行,而不是程序单方面执行下去,程序在接受到编程人员相应的指令后而相应的做出反应,这一过程及行为,我们称之为情感交互
情感计算与人工心理是和谐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领域中日益受到关注的新的研究方向,也是数学、信息科学、智能科学、神经科学、以及生理、心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结合点。情感计算的研究就是试图创建一种能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能针对人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反应的计算系统。本文以人工心理理论和情感计算为导向,对人机情感交互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探讨了人机情感交互的相关技术如情感建模、表情识别和表情合成问题,为建立和谐的人机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结合Zernike矩与基于MCE准则的HMM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在特征提取问题上,采用了基于人脸局部信息的矩特征提取方式,通过分割人脸局部区域,提取了最能反映表情信息的眼睛和嘴巴子图像,对子图像计算矩特征向量。在分类问题上,采用了基于MCE训练准则的HMM进行分类,实验表明,该准则函数相对于原来准则函数定义更为合理,能有效利用训练样本集中的鉴别信息,使得训练数据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HMM的性能。(2)情感的计算模型被认为是通过与用户的情绪发生作用来实现更有效的人机交互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建立情感计算模型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综合了维度论和基本情绪理论的情感数值化分类描述方法,建立了一个情感的数值化空间。并且提出了个性、心境、需要等情感成分的数值化描述方法和需要的动态处理方法,建立了各情感成分之间的映射关系。如何实现各种情感成分之间的有效组织和协调,以及实现由外部环境、情绪状态到情感行为的映射是情感建模中的难点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情感认知评价理论的情感计算模型。模型采用马尔可夫过程来描述情感状态的变化转移过程,并利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立了情感各成分与情感表现之间的联系。(3)在人脸表情合成部分,以Candide模型作为参数化面部模型,对网格进行纹理贴图后,通过控制AU(Action Units)来控制人脸模型的面部表情,达到参数化控制的目的,进而可以精确合成多种表情。并提出了一种自动和交互方式结合的模型调整算法。在自动提取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可以交互修正正面特征并估计特征点深度,利用径向基函数内插来调整模型非特征点。与其他的方法相比,在图像质量好的情况下,该算法实现了自适应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上述建立的各种算法和模型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拟人化网络型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文中的情感模型使得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一般的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相比,该信息咨询服务系统更具智能,更有拟人化的特征。
❻ 从澳大利亚转学去美国
才去几天怎么可能转呢?
你又没有学分,而且预科没上完。
大家说得跳板是,同样得条件,在澳洲和国内相比,去美国容易很多,但不是你去了澳洲就可以去美国的。
你只有先上着,然后在联系学校转学
❼ 如何理解包豪斯在世界艺术的意义
包豪斯---永恒的影响
当第一次世界开始毁灭性爆发开始,不但摧残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更把世界文化的发展埋单。
随着1919年隆隆的一战炮火的湮灭,这时候人们从噩耗中醒来,战后的欧洲和世界开始复苏,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Walter Gropius抱着振兴民族的艺术与设计希望,兼容了荷兰的风格派和俄罗斯的构成派艺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Staatliches Bauhaus(国立建筑学校),简称Bauhause,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它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融合建筑、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1925年,包豪斯由于在学术见解上同当地名流发生分歧,迁至德绍,改名为“设计学院”。从1919年到1933年的14年中,它培养了整整一代现代建筑和设计人才,也培育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现代建筑和工艺设计风格,被人们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第一任校长也就是包豪斯的创始人-Walter Gropius,1919年-1928年,1928-1930年瑞士建筑师H.迈耶任院长,1930-1932年 LudwigMies van der Rohe任院长。包豪斯于1932年迁柏林,不久停办。然而,正如他的开始,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随着政治气氛的进一步恶化,终于使包豪斯于1933年8月彻底解散。14年的积淀和融合无法阻挡摧毁世界的第2次毁灭性战争。学校中的教员和学生大部分都流散,1937年以后,他们多数移居美国,并在新的国家开始发展,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现已成为世界许多艺术、设计院校的参照范例和构架基础;包豪斯的学术观点和教育观点随之传播四方,一度为欧美许多大学所采纳。
同时在20世纪诞生的4位著名设计师中,其中两位是包豪斯的学校校长。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主张创新,反对复古,讲究以人为本,少即是多,讲究材料与设计巧妙集合。设计了许多炙快人口的作品,影响了世界的现代设计。,其作品设计的融合性和经典性到快到百年的今天仍让人自叹不如。让我们回头来看他们几十名设计教师和一千多名学生对世界设计体系的影响吧。
Walter Gropius:第一任校长,成功的设计了包豪斯学校校舍,也是这所建筑的成功设计,是原本一直没把建筑学作为专业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开设了建筑课,建筑专业的开设,使得原本传统的建筑设计融入现代设计的概念,被誉为现代建筑里程碑。建筑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高低错落,简洁明快,学习,制造等车间有机结合,面对主要街道的实习车间为大面积装有机械开窗装置的玻璃幕墙,
当在2003年我参观北大的建筑学院的一个会议厅时就见到了自动控制的玻璃幕墙,可以自由的采光,通风,把实用与美观巧妙的设计在墙体里,可见包豪斯该所建筑的影响力。依靠简朴的体块空间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节奏感。由于其简洁,这些建筑也创造了当时建筑的最低造价,20美分/平方英尺。也体现了少既是多的设计原则。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20世纪世界 最伟大的四位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概念少 既是多广为流传,被设计师奉为设计的至理名言,1929年巴塞罗那的德国馆的设计以几根 柱子组合简单横截面的展馆另人耳目一新,但是最为人引以为毫的并不是他的展馆,而是 他设计的一款金属藤椅,后来被所有的人称为巴塞罗那椅,成为家具设计的典范代表做, 单从他的名字上来就能看出它的影响,大家干脆叫他巴塞罗那椅,把他的金属藤椅的原名 忘记而用展览会的名字取代,可见他的影响意义非同凡响,他的构造式建筑设计,到了美 国得到凌厉的发挥,强调玻璃的应用,也可以说他是现代玻璃幕墙的创始人,典型的代表 作湖滨公寓和西格拉姆大厦,强调钢架结构和玻璃的完美融合,在美国乃至现代国际建筑 史上不得不谈的设计师,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领路人。
在这中情况下,密斯被迫将学校迁到柏林,但是经费不管密斯如何的努力,包括已经到了出让设计专利以获取支持时期,但是经费已经
不足开支,虽然Dessau市答应提供到1935年的学院经费,但是1933年纳粹上台后,因为左倾的前期表现,已经被纳粹政府视为不可不打击的目标,因为包豪斯的国际设计界影响太大,他的立场势必影响民众。所以纳粹上台后,文化部一纸命令,关闭包豪斯,并宣称可以继续包豪斯,但是必须开除2个人:康定斯基,海波赦默,包豪斯在这种条件下于8月10日只好通知永久解散,解散后的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去了美国追随他们的老校长去了。就这样,包豪斯设计如他们提倡的兼容发展,相互协作,少既是多的设计精神以14年的岁月解束了他的发展,虽然后来在纳吉组织下在美国芝加哥1937年成立新包豪斯,但是已经元气大伤,后来改为芝加哥设计学院,但是再也没有取得过像包豪斯时代的影响。
设计的原则是兼容并包,古为今用,去糟存精的一门学问,力求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当删繁就简,以人为本。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原本创作就是综合产业技术的结合,本不是一种宣传工具,政治产物,而是一种以使用为目的一种艺术。但是设计师往往缺乏实践体验,感性太多,缺乏理性,所以一般的称谓他为匠人我认为合适些,像密斯这样的实用表现主义的设计大师才当称之为大师。可是受累非常,也可惜了他们的名气被部分人利用。但愿这种情形不会再发生。这只是我的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只有兴趣与爱好和工作完美的置换入脑中也许会诞生几位令人尊重的德高望重的先生来。
Marcel Breuer是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包豪斯的教师,在家具设计方面的天才令所有同仁钦佩,并负责家具设计专业。他融合了表现主义,构成主义,以及风格派的主流意识,并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包豪斯新校舍完成后,校长Walter Gropius为诸位老师设计了新住宅,并请他为这批住宅设计家具,其中为包豪斯的老师Wassily (康定斯基)住宅所设计的(“WassilyChair (1925)”)椅子就是这批家具中的一件。他在受到自行车把手的启示后,设计出划时代的作品。这件作品中引入了他在包豪斯所受到的全部影响:其方型造型来自立体派,交叉的平面构图来自“风格派”,复杂的构架则来自结构主义,在其设计中充分利用新意的材料.首创和发明了世界钢管椅的设计。“WassilyChair ”后来由世界许多厂家生产过,至今仍以各种变体形式被家具厂制作着。这件作品对设计界的影响是划时代的,它不仅影响着以后的设计作品,而且影响着成百上千的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他没有停止他的创作欲望,并再次利用这种创意思维推出又一件力作--CESCA悬臂弹性椅,他注意到钢材会给人们视觉带来冰冷的感觉,他结合胶合板,藤,皮革等来调节这种感觉,使他的作品达到了视觉的无比的冲击享受,在现在家具设计的影响无人能比。包豪斯解散后1937年应老校长的邀请到哈佛大学任教,在美国他更多地置身于建筑设计当中。在建筑设计领域继续他的家具风格的设计延续,同时取得辉煌的成就。法国的IBM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等等著名的建筑中,几乎全部都运用了混凝土的树形支架,展示了巧妙的力学应用。是包豪斯设计学院学生和老师的典范代表之一,他的完美融合风格影响了几代人,在家具设计不可忘却的前辈.
包豪斯的设计教师当然不是只有他们三位,他们几十位教师和一千多名学生的作品和影响不是某一篇文章和某一本书来概括的,他们的设计小到烟灰缸大到一座大厦,都组成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的一部分。其实每一位的作品都是引导了世界设计的潮流,引导了设计界的发展诸如其他设计作品和代表人物还有很多,譬如:Walter Gropius的台灯,柏林住宅。Walter Gropius的门锁,Marianne Brandt的壶,Josef Albers,Hinnerk Scheper,Georg Muche,Laszu o Moholynagy,Herbert Bayer, Joost Schmidt, Vassily Kandinsly,Paul KellHeininger,Gunta Stoskar Schlemmer等等的设计师画家等等诸多包豪斯人中,构成了包豪斯完整的精神,使设计融合,发展。改善了世界人们的生活。
由于不分种族,国家的融合了世界上先进的设计理念,在国家民族主义政治纳粹环境下,国际主义的综合结合必然导致部分政治机构的枉加迫害,政治上以泛红的倾向为由强迫关闭和解散了包豪斯。所 解散后的包豪斯大部分师生都到了美国发展,Walter Gropius在离任后,后来任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他的包豪斯理念和设计风格让他的学生遍及美国各高校的建筑系。在包豪斯解散后,他和他最得意的7个哈佛的门生一起组成了名噪一时的"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he Architects Colaborative,简称TAC),于1937Laszlo Moholy Nagy年也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延续了包豪斯事业,将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法导入了美国,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芝加哥设计学院,他们继续序写着包豪斯宣言的的设计理念。不管是哈佛大学的包豪斯教师们,还是后来陆陆续续的以包豪斯命名的学校,设计公司,他们的学生,学生的学生,以及同时代的设计界同仁无不充满了对包豪斯的尊重,他们的教育足迹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等世界著名的大学。以及今天不管盗版,正版,16开,32开还是A4,B5的书籍,课本,设计史描述中,不可避免的讲述包豪斯的发展历史,设计理念,不世成就。不论在现在还是将来都受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的永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