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底色
① 师德档案的建立背景
2009年11月,安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明确将教师的“语言暴力”,视为违反师德,同时建立“师德档案”,将教师待遇与该档案直接挂钩。
经意或者是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以伤害到别人。现在体罚孩子的现像在减少,但是一些老师脱口而出的辱骂和挖苦,像“笨得像猪”、“蠢死了”等等,都会在孩子的心里造成很大的阴影。安徽省实施的师德新规,就把老师的“语言暴力”视为违反师德,今后这一行为被明确禁止。将会建立“师德档案”。“师德”要作为校长任用、教师晋级、班主任考核、先进评定、绩效工资发放以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教坛新星评选和教师职务评聘以及教师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将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这样将教师的待遇、前途与“师德”挂钩,应该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② 师德的六条标准是什么
师德的六条标准是: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制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③ 师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师德的底色扩展阅读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和育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教育活动历来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把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书为育人服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教师如果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二者割裂开来,成为单向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致使教书失去育人的功能,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职责,
而且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高尚情操的重任;只有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自觉当好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品质的塑造者,才不愧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④ 教师师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学生认真负责任,而且耐心地教给学生们他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而且什么事情能做到教师的带头作用,给学生们做个榜样。我认为这就是教师的师德。
⑤ 师德是什么含义
师德的含义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德的含义”。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师,如果要问大家“什么是师德?”相信绝大多数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回答:“师德就是教师这一职业所应遵从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的,我认为,身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对师德的理解决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概念化。概念化的理解是肤浅的,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而深刻地理解师德的内涵,恐怕要用几年、十几年乃至我们毕生的精力。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师德的内涵,我们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它、坚定不移地实践它、旗帜鲜明地弘扬它!
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喜爱源自于父亲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名有40多年教龄的退休教师。1970年,怀着“我是党的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的朴素信念,父亲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了桂北的一个山区县,并且一待就是30多年。无论在他工作过的哪一座城市,父亲始终扮演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角色——从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及至广播电视大学,数十年的粉笔生涯染白了原本乌黑的双鬓,他却初衷不改,多次放弃改行升迁的机会,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执鞭讲台。从父亲教过的数以千计的学生眼中,我从小就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应得的崇敬。
记得是两件在父亲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小事,让我初步懂得了师德的含义。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当时父亲还是一名普通的中专教师。因为感染上黄疸型肝炎,我和哥哥同时住进了一所部队医院,医院离我家大概有十多二十公里的距离。母亲当时正怀着妹妹。一下子,一家四口人就有三个需要照顾,父亲只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忙着两头奔波。一天,同病房孩子的父母送来了一大包好吃的,看着那个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只能躲在被子里咽口水,就盼着父亲赶快来看我。可左等右等,等到我睡着了,也没见到父亲的踪影。第二天晚上,一看到父亲,我就委屈地哭了——“爸爸,你昨天为什么不来看我?”“儿子,有几个大哥哥成绩不好,昨天安排补课,爸爸实在来不了。”“那我都生病了,他们又没有生病。”“孩子,你的病过一阵就会好的,再说还有那么多医生护士照顾你。大哥哥学习不好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让他们掉队,这是我的责任!”
今天复述起儿时的故事,与原话多少会有些出入。但是,父亲当时所说的话,意思确实如此。我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作为父亲,照顾我是他的责任;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前途负责也是他的责任。
第二件事发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父亲已经担任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一天,一名考生家长为孩子入学的事情前来拜访。这位家长告辞的时候,仿佛不经意地把一包开过口的香烟留在了凳子上。父亲送客回来,开始还以为是这位家长粗心大意,定睛一看,才发现烟盒里装的竟然是一张张卷成一卷的“大团结”!父亲赶忙骑上单车去追赶这位家长。由于对这位家长并不熟悉,父亲费尽周折才把钱退回去。父亲一回到家,我就问:“爸爸,钱退了吗?”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儿子,这钱怎么能不退呢?爸爸是一名老师,如果收了学生家长的钱,还有什么脸来教育学生啊!”
虽然当时我并不完全明白父亲的话,但十几年过后,当自己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时候,却仿佛一下子全都明白了,而且至今难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人先立德,育人先正己。这是父亲用言传身教为我上的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课。
上了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本,题目叫做“一位教师的写照”。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教师。对所教过的每一名学生,他不仅毫无遗漏地保留着一份家庭作业,而且清楚地记得学生的姓名、家庭状况。直到从教整整60年的时候,这位80高龄的老教师才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他说:“要不是因为疾病的缘故,我不会放弃教书,因为我全部的灵魂已经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孩子们中间。”
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就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
大学毕业的时候,面对从医、从政还是留校任教的选择,我最终走上了父亲所走过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师德成为我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坐标,我开始了对师德的自觉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师德的理解。
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敬业爱岗、默默耕耘,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作为一名“双肩挑”的教师,我比普通老师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多少个不眠之夜,校园里早已一片沉寂,我却仍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多少个节假日,别人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我却忙着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再苦再累,我都毫无怨言,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教师的职责,这才是一名教师应有的形象。
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多年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我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先后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上演讲、辩论、写作、书法等各种讲座数百讲,热情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文化竞赛,在自治区、南宁市大学生演讲、辩论、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了多项大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希望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灵,使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多年来,我曾经教育帮助过多名掉队的学生迎头赶上,使多名遭受挫折、一蹶不振的学生重拾信心。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更多的正在事业的征程上扬帆起锚。一名我曾帮助过的学生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老师,我衷心地感谢您,因为您不仅给了我白菜,更给了我种子。”
时至今日,感受着学生与日俱增的尊敬与喜爱,收获着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欣喜与快慰,我终于明白了——师德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它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它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
这就是师德的真正含义;这就是你、我、他、她——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⑥ 什么叫师德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
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是教师生涯中的一点一滴,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让满天下的桃李如沐春风。
⑦ 师德包括哪些内容
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7)师德的底色扩展阅读: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构成
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 、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师风意思就是老师的风度。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⑧ 师德的底线是什么
在社会格外关注师德的时候,在教育内部审视和反思师德的时候,在加强师德教育提升师德修养的时候,提出“师德的底线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是明智的。以往我们一味讲“红烛”精神、“春蚕”精神,讲“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师德的“上线”。但是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现实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在下滑。因此从实际出发,对师德除了提出理想的高度,还应有个底线。有人提出师德的底线是人性,好像对于教师来说这个底线显得太低了些。我认为师德的底线应该是良心。
我们教师之间几十年来好说的一句话是:“当教师是个良心活”。这看起来是低调的,但这“良心”二字份量不轻,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良心的内涵其实很丰富。首先,良心是真心。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把“真”做为教育的至高境界。现在这个“真”字更为可贵,因为社会上假的东西太多了,校园里的假东西也不少,比如高喊素质教育却实干应试教育,在上级检查评估时制假材料,甚至指挥学生说假话以获得高分数,不一而足。这种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的思想作风败坏了校风、教风,带坏了学生。
良心是善心,是仁爱之心。一个教师要有满腔的悲悯之心,要做仁者,要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谁不爱学生,谁就教不好学生。”那些唯我独尊、言语霸道、动辄惩罚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教师缺的就是善心。那个逼学生母亲为其子陪读二十天还不依不饶使学生自杀的班主任,那个让学生当堂喝尿的教师,那个划伤四十一个小学生手心的女教师,他们都没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修养,缺少良心。
良心是事业心和责任心。要立志当一辈子教师,甘于青贫,耐得寂寞,不羡富贵浮华,不思跳槽下海。我们“出无车,食无鱼”,但我们有崇敬我们信赖我们爱我们的纯真善良的学生,我们面对的是清明透彻求知若渴的几十双眼睛,我们享受着人间的真情,我们把一株株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这是那些坐在主席台上和小轿车里的人得不到的精神享受。少数教师向住“富贵穴”和“肮脏地”,就让他们去吧,熬到最后是真金。
良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仍有很高的道德教育价值,特别是在道德失范的环境里,在教师中倡导良心,并以此作为教师道德的底线是恰当的。
⑨ 师德建设的主题是什么
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今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要求各地以活动为抓手,切实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全省师德建设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机制,落实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把师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组织广大教师重点学习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行为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二是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霍懋征、孟二冬、方永刚等模范教师学习活动、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在高校开展师德检查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人人参与家访、生生都要访到”活动,举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师德论坛。
三是注重培育先进典型。在全省范围内树立一批师德先进典型,在教师节期间集中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优秀教师等,积极营造全省教育系统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是严格师德考核管理。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和监督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聘任和晋升、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五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解决师德建设中出现教师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进行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