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夜难眠
① 师生离别的诗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② 有关“师生”的诗句有哪些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③ 描写师生之情的古诗、唐诗、宋词、现代诗,要名字加内容、解释(最好透彻一点)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注释】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多情之人。可以指诗人自己,也可以指亲爱之人,即是亲人或是男女情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④ 师生笑话
1、这天,老师如往常一样,对著闹哄哄的班上大吼叫:
『不-要-吵-啦!!!大家安静一点好不好???』 全班没人理他.....
老师一气之下,甩头就走;准备到校长那告状。当校长和老师两人怒气冲冲回到
教室,正想开骂时,不料,竟发现班上同学安安静境地端著.....
怎么啦?!大家怎么变得这么乖?』 (老师不可置信地心中窃喜!!)
『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一片鸦雀无声)
『来!班长你说!』班长很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低著头嗫嚅著:老...老师,你说
...说,如果有一天你进教室时发现全班都很安静的话...你就死给我们看!!!!』
2、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比较生气,于是弄醒张三问到:你怎么上课睡
觉。可是,张三拒不承认睡觉。张三:我没有睡觉。
老师:那你干吗闭上眼睛。 张三:老师,我在默念课文。
老师不信,说:那你干吗直点头。 张三:老师,你讲课讲的很好。
老师还是不信,说:那你干吗直流口水。 张三:老师,你的课讲得很有味道。
3、教授是个和善而幽默的老头,班上有个高大强壮的体育生。每次上课当教授的声音响起时,体育生开始睡觉,直至下课准时醒来。
有一天体育生迟到了,教授亲切地对他说:”这位同学,以后请不要迟到,这会影响你正常睡眠的”.
4、某次考试,监考老师於甲生桌下发现纸条,
师:这是你的吗?
生:不是。
师:不是?不要狡辩,是不是你的。
生:真的不是。
师:你老实说,我不记你过。
生:我的在这里。
5、上联: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
下联:宁愿没人格不能不及格
横批:就是要过
⑤ 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老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展,所以,我们应想法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⒈口出和言。"言"在此指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凭借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语言形式。实践证明,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戒备。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 ⒉身体力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无不感染、影响着学生。因此,身体力行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实践证明,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有一次,学校安排我们班大扫除,开始时,同学们望着满地的垃圾、嗅着从堵塞了的沟渠发出的阵阵臭气,怨声载道,指手划脚,就是没人动手清理。见此情景,我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埋头干起来。一会儿,同学们不骂了,有的爬上围墙清理那些垃圾、有的挤身进入杂物堆中清理堆积如山的垃圾、有的则清理沟渠的堵塞物,工具进不去的地方,他们干脆用手去挖,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这就是身体力行的功效。 二、促进师生间的默契。 1细。就是班主任要细致批阅学生的周记,细心分析周记的内容。为此应努力做到:第一,给周记写批语时,要全情投入,以笔交心;第二,在批阅周记的过程中,尽力纠正学生写错的字、词、句;第三,在批阅周记中多设一些疑问,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尽已之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女生整篇周记只写了:"老师,我好烦!"这样一句话,凭我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我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马不停蹄地找到她并耐心地开导她,但不管我说什么,她总是心神恍惚地望着我,不吭一声。我只好深入了解她最近的生活状况。原来,她已连续十多天夜不能眠,日不能吃。我一方面通知其家长迅速来校,另一方面访医问诊。 2尊。就是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处处平等以待。在与学生进行"周记对话"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千万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来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3守。就是班主任要尽力保守学生的"秘密"。因这些"秘密"的内容可能涉及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家庭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故不应张扬。否则,既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权,又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事实证明,班主任只要能持之以恒地与学生进行"周记对话",是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的。 三、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一方面要常想到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学生不满意我给他安排的座位,闹情绪,后来我给他分析道理,耐心劝说,终于接受了老师的安排。 四、注重批评的技巧,使学生与老师的心贴得更近,连得更紧。 批评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批评的难处常常不在于内容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为达到既教育好学生,又不伤害师生间的感情的目的。我们应注重批评的技巧。 ⒈微笑着批评学生。"笑是打开心门之锁,它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眼与眼的感动。"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时,老师笑着摇摇头,他会心领神会,为自己的行为惭愧;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微笑着了解事情的经过,与他讲解道理,并与他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真诚的关切,学生会痛改前非。 ⒉个别进行批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把老师的肯定看作一种精神需要,一种上进的动力。我们应力求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具体方法有:第一,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一般情况下,不把学生请出教室、带到人多的地方训斥,更不应动不动就把学生请到学校领导的办公室。第二,不在家长面前痛陈学生的不足之处。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紧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也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相处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 说真的,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除要讲究技巧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师生间一旦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总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剂良方。
⑥ 5.12令人动容的师生故事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楼房摇晃的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那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的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的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⑦ 表达师生关系的诗词
(一)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徵调曲》。诗文曰:“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翶翔于礼园。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诗大意为普通百姓耕作在田间,做学问的人翶翔于礼乐之间。吃到树上结的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是成语“饮水思源”的由来,这句诗原本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表示不忘故土、不忘本来,后人常用于学成的学生不忘知识的来源,是来自老师的教育。
(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文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该诗是一首别后相思之作,诗歌原意是表达相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属于通用的比喻句,后人常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赞美老师为学生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三)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诗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意即新长出来的竹子之所以比旧竹子高,是因为新竹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老枝干为它遮风挡雨。诗中,诗人借”新竹“与”老干“来比喻师生的关系,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以此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⑧ 师生情的诗歌
1、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
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2、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比喻老师)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4、师生情谊别样红
作者:刘兴胜
六十花甲忆人生,精彩人生启于蒙.蒙师领吾入学路,吾爱蒙师火样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艇.既然自幼立大志,千难万险勇攀登.
求知路遥如摘星,万水千山道不平.披荆斩棘冲谜雾,满眉沧桑吾不停.
功夫不负恒心重,千锤百炼造就成.二零零五谜雾散,金属拒导建方程.
超导拒导是孪兄,孪生兄弟对称铭.实验物理新发现,百年物理又震惊.
物理谜团一百种,六成难题含其中.地磁倒转实验证,天体磁性有方程.
基础科学来推动,理论模型来验证.只恨弱身龄非青,众多实验难完成,
四方无助求群英,天下英豪能响应.拒导论文先发表,重复实验全球行.
全球大师一起动,分支学科得革命.量子理论得扩充,何恐弱身龄已重.
自古晚情吟悲景,吾比秋意看春生.目阔心宽千万丈,波澜壮阔夕阳红.
六十花甲看人生,美丽人生源于蒙.感谢蒙师指学路,师生情谊别样红.
5、骋骅
二十六载匆匆过,恍若弹指一挥间。
不期而遇众学子,欣喜异常忆当年。
忆昔风华正茂时,三尽讲台执教鞭。
自比园丁育幼苗,悉心耕耘勤浇灌。
嗷嗷待哺雏鹰鸟,天真烂漫好少年。
勤学亦有调皮时,桩桩趣事浮眼前。
慈母之心严父相,貌似威严心爱怜。
只盼百炼出金钢,只盼雄鹰飞蓝天。
阴晴雨雪寒窗苦,暮去朝来长相伴。
刚柔相济并恩威,磨砺师生情无限。
⑨ 描写师生情谊的诗词
1、《玉楼春·春恨》宋代诗人晏殊
原文: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译文:天涯海角都有尽头,但是老师的恩情却没有穷尽的时候。
2、《《徵调曲》(其六)》南北朝诗人庾信
原文: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译文:河流中饮水时,会想起这水的源头来。学有所成时,会感念我的恩师。
3、《师恩难忘》近代刘绍棠
原文:师恩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
译文:老师的恩情深厚很难忘记,老师所教的学生遍布天下。
4、《一株紫丁香》
踮起脚尖儿
走进安静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5、《师生情》 现代丹枫草
无情的岁月
吞食了我的青春
昔日的少年
增添白发无数
冬去春又来
花谢花又开
一群五十多岁的学友
欢快地向生态园走来
看着老师满脸的皱纹
想着属于我的未来
心中增添了惆怅无奈
师生的情
同学的谊
像美丽的月季花
永远盛开
⑩ 师生欠别重逢的诗句是什么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专系客舟;属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