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学校老师
1. 季羡林先生的生平是什么样的大神们帮帮忙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同学中还有胡乔木。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学,"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留德十一年》)“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组长、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中国大网络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语言文字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等等。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颇多建树。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1978年~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70年代后期以来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 1985年)、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杂忆》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曾被“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涉及的范围: 1.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 2.吐火罗文 3.印度古代文学 4.印度佛教史 5.中国佛教史 6.中亚佛教史 7.唐史 8.中印文化交流史 9.中外文化交流史 10.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 11.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12.德国及西方文学 13.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 14.散文及杂文创作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O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8)东方文化研究一一从8O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O余种、8OO余册,预计15年完成;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O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
2. 请问佛山有哪些私立初中
1、佛山三水健力宝中学:健力宝中学创办于1986年,原名西南镇第一中学,年迁建到现校址后易名为健力宝中学。2004年成为三水区首家镇属省一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42540㎡,校舍建筑面积29319 ㎡。
3. 追赶承诺这篇短文中为什么原来约定的十五分钟交谈时间变成了三十分钟
——读《追赶承诺》后感
伦教三洲学校四(2)班梁灵俊
今天,我在家里做完了作业,看起一本课外书。其中有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故事叫《追赶承诺》。我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每读一遍,我的心头就激起一圈涟漪。
这篇文章主要讲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在为大学生演讲前答应了一个普通商人的会面。但由于他的激情的演讲而忘记了约会,直到要商人提醒。他记起自己有约之后马上停止了演讲,和商人见面。这篇文章最后告诉我们:不论我们的目标多么伟大,或者有多少伟大的事业等着我们去做,我们一定要遵守自己的承诺并且去做好它。因为经商和做人的成功秘诀中最不能缺少的两个字就是——诚信。
与卡尔比起来,我差得太远了,且不能跟他的身份比,因为我连一个少先队员都不配,因为我很不诚实。
那是不久前的一件事。那天我在家里看电视《少林寺》,少林武僧那精彩的武打镜头,使我看呆了。这时“色空”打醉拳了,他一会儿打这里,一会儿攻那里,打得似醉非醉,令人眼花。我看得如痴如醉,就学了起来,和弟弟对打。我一拳打过去,弟弟往后一仰,想来个拱桥,不料脚站不稳,摔在地上。弟弟摔得很疼,发起火来,猛地一拳打来,把我打得扑向水桶。“嘭!”我摔得不轻。再往桶里一看,啊!一瓶汽水开了口。我见了,高兴极了,急忙把这一瓶汽水和弟弟对半分了。喝完了,猛然想起妈妈说过我们不准喝汽水,因为我正咳嗽,会越喝越咳。当时我是很坚定地向妈妈保证不喝汽水的。可现在……怎么办呢?我装了一些凉开水下去,再放了两颗方糖,把它摇匀了,放回桶里。我心中暗喜:这跟“雪碧”没什么两样了吧!
妈妈干得满头大汗回来了,打开汽水喝了一口,觉得不对,再喝一口,“哪有味呀,像白糖水。”她生气地摔了瓶子,直骂卖汽水的商店卖假货,没诚信,以后不去那里买东西。我和弟弟看着,羞愧地走到了一旁。妈妈骂的应该是我呀!但我竟没勇气向妈妈认错。妈妈也果然以后都没到那间商店买东西了。我想她可能也向她的朋友说过这间商店卖假货。我的欺瞒行为竟然间接影响到一间商店的声誉,诚实是多么重要啊!
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诚实比什么都珍贵,只有诚实才会有改正的决心和勇气。我以后再也不撒谎了,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当然首先要做的是向妈妈说明假汽水的事,希望现在补救还未晚。
4. 龙洲学校的老师认为写观后感应该要写多少个字
认为写观后感应该最少要500字。因为观后感基本上都是五年级以上的孩子写的。
5. 深圳市龙岗区龙洲学校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0年学校有44个教学班,有学生1900余人,有教师100人,本科学历的教师15人,大专学历的教师80人,中师学历的教师5人。平均年龄29岁,整个教师队伍年轻化,知识化, 转业化。有38位老师先后被龙岗区和龙岗街道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
6. 歙州学校
1,表示对时间无概念,都忘了,大概在5点40还是50的时候,因为初三要晨跑,好像还要提前几分钟,生活老师会叫起床的,不用担心。
2起床后就早读了,要晨跑的话就在晨跑之后,吃早饭是在早读之后。排队去食堂吃。
3大概在11点多的时候就下课了,然后直接排队去吃饭,和早饭一样啦
4夏天的午休是去寝室睡觉,冬天就留在教室,好像是一点多开始,3节课
5上完课就是课外活动,1个小时还是多少,然后吃完饭,和吃早饭是一样的
6打水没有规定,洗澡在课外活动,后期课外活动要训练时就在吃晚饭后
7吃完饭活动点时间就开始上课,9 10点结束。还有看电影?初三了还想着看?这就要看你们老班了,到最后基本上全在考试考试…………
8生活老师洗呃,什么时候换老师说了算
9回寝室很快就熄灯了,检查有时候会有,扣不扣分就要看你的表现了,生活老师一直都在的
其实真没必要问,到了学校老师肯定会告诉你的,
按老师的说法,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7. 佛山江洲小学老师教育素质怎样
摘要 你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这个问题您的问题已经看到了稍等帮您查询一下,最晚三分钟回复您
8. 文人三人同居的是谁我记得高中老师有跟我们讲过他们的故事,貌似是一男两女。
徐志摩、金岳麟和吴宓
在民国文人中,徐志摩恐怕算得上是最浪漫的一位大师了。但也终身为女人所累,给人留下许多笑柄。不管是为林徽因也好,为陆小曼也罢,最后致使自己葬身泰山脚下。
1920年赴英留学其间,徐志摩结识了被胡适称为“一代才女”的林徽因并与之恋爱,但志摩的妻子——张幼仪(1916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幼仪成婚)的影子在她心中造成了一定影响,在经过痛苦的思索后,翌年便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这下可惹急了我们这位剑桥大学的博士诗人,随在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在欧洲离婚,8月便启程回国了。可阴差阳错,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随后在1928年春同梁思成在渥太华喜结良缘。
顿感失落的志摩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终身未娶,诗人很快就又找到了慰藉和灵感。1924年,他认识了具有“南唐北陆”之称的王庚夫人陆小曼。而这位出身于西点军校,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同学的王庚,此时正是五省司令部参谋长,每天公务繁忙,无暇陪伴娇妻游山玩水。正在这紧要又需要的关口,志摩刚好闯了进来。正直老实的王庚把志摩当作朋友,从不介意甚至主动要求志摩陪小曼。谁知整天花天酒地的两人一发不可收拾,竟顺便粘到了一起。王庚知道后,明白已腹水难收,悔之迟矣,只好忍痛割爱,成全了这对“奸夫淫妇”,俩人随在梁启超的骂声中于1926年10月结婚了。
和这位“天才和疯子般诗人徐志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哲学大家金岳麟,他也是追林者之一。一直深恋着林徽因的金岳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最好的朋友,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当梁思成知道林徽因也有所心动后,随对她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给金岳麟,“老金”大为感动,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从此,三人始终都保持着纯真的友情,而金岳麟也终生未娶。
若论复杂,恐怕唯一能与我们诗人徐志摩相媲美的就是“哈佛三杰”之一的吴宓了,但在感情上他却是却一个失败者。
朱君毅、陈烈勋和吴宓是一起清华留美的好友。在通过朱君毅的表妹、未婚妻毛彦文的帮助沟通后(陈心一与毛彦文乃是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的同学),于1921年8月,吴宓同陈烈勋的妹妹陈心一结了婚。可事情在这时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1922年9月获博士学位回国的朱君毅随后和毛彦文解除了婚约,吴宓从此便开始了对受到打击至深的“杭女师之花”毛彦文的追求,为此并在1929年和陈心一离婚,抛下了三个女儿。他对毛彦文痴迷又痴情,曾赋诗一首:“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可三下江南和一年游欧的艰辛也并没有给吴宓换来幸福,结果毛彦文于1935年2月嫁给了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给人留下了抛妻弃子的惨痛影响。
9. 有谁去过欧洲国家留学,今天老师说在欧洲学校排名是违法的。
你们老师胡说了。
英法德等学校多的大国家,都有学校排名。
英国泰晤士排名什么的不要太有名,分学校,分专业,还有分哪个学校有钱的,包括毕业生去向收入的,都有排名。
包括欧洲都有整个欧洲的学校排名。
从没听说哪里有违法的。
10. 佛山江洲小学老师教育素质怎样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