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黑溪老师

黑溪老师

发布时间: 2022-01-23 00:17:01

⑴ 看黑溪苏力老师为我答复,我的这种病是吃中药好还是西药好

你需要心理治疗吧
暂时先别吃药
抗强迫的基本都是5羟色胺作用类的药物
抗抑郁也用这种药你好象还合并焦虑症

⑵ 有没有从社交恐惧症中走出的人

我是女的.从小极内向.别人叫我哑巴
9岁没了爹.所以更自卑.怕别人看不起.
所以怕和别人对视.走路时连头都不扭.
别人在背后说:走路不看人好象欠她三百两银子
最大的弱点.从懂事开始一见到生人就脸红.尤其是异性
有时候没人时.想一想也会一脸通红
我内向.我胆小.23岁时也不会问路.因为我一叫人会脸红
就连和我一起的人去问路.我也会躲到一边.怕脸红
参加工作后.我喜欢一个人埋头苦干.一声不响.怕看别人
这样我心里也乐.因为我不想别人理我.也不想得罪别人
后来领导发现我虽然文化不高.但人比较聪明
就派我到上海去学习技术.
我是比较会咬牙努力的人.这时候也真想改变性格
回到单位.领导叫我上台发言.我差点晕倒
领导看我胆子这么小.就说:下次再说吧
后来我有了思想准备.但还是上了台.
上台后我拿着发言稿.手.脚都在颤抖
但我在尽量控制千万别把声音抖出来
就这样我一次次的.把自己的胆子练大了
现在到过20多个城市

⑶ 心理问题

强迫症的定义:
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成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强迫症的本质:
强迫症,是当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
简单的说:强迫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
强迫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
禅宗有个故事恰好在说明这个问题:
禅宗五祖考量弟子们的才智,就让他们各自学一首偈语。大弟子说: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勤勤常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不以为然。后来的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心非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深以为然,便将衣钵传给慧能。其中大弟子所要表达的含义是:心灵是神圣的,不可有丝毫的私心杂念,要时时刻刻地“斗私批修”。慧能的意思是:大脑的功能不是理想的东西,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所能想的,能感受到的都是正常的反应,有些是痛苦的,但绝不能像尘埃那样去扫掸。企图去扫的结果必然是失望以及绝望。
大弟子的作为恰好是神经症、强迫症的产生条件。慧能的作为才是正常人或治疗强迫症的条件。
正常人从不为睡眠做任何努力,只是处于习惯卧床而已; 失眠症患者天天为睡好觉,想方法设法去陷入恶性循环。
强迫症治疗的着眼点应放在体验上,而非说理上。即去做,去指导他做。通过做完成体验,通过体验达到领悟。体验后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神经症的治疗靠直接经验而非间接经验。
有一位女士终日惶恐不安,她的烦恼是自己头脑中总有企图杀人的念头,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产生杀人的联想并伴随着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此女士所患疾病叫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在强迫症中还有强迫性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等。
强迫症与一般的烦恼的区别在于:烦恼仅仅是单纯的烦恼,而强迫症则是企图消除根本不可消除的烦恼而产生更大的烦恼。也就是说强迫症是双重的烦恼。

长期以来一致认为强迫症治疗困难,60年代前,强迫症预后不良,直到1966年Meyer报告2例强迫症用行为治疗取得成功,情况才开始改变,1971年Rachamn创造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暴露结合应答预防法”(Exposure with response prevention),成为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据Foa等(1985)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治疗200多例强迫症,65--75%得到好转,随访时保持良好。

一、强迫症的一般问题临床上,将强迫症分为两类,即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和伴有显强迫行为者。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但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适合心理治疗。

二、强迫症的心理模型

1.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

2.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

3.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根据上述心理模型。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

三、决定适合心理治疗的对象1.强迫症是原发还是继发?继发于抑郁症者,应着重治疗抑郁症,继发于精神症者,就彩精神病药。如继发于器质性疾病者,治疗其原发疾病。2.病人是不愿意参与治疗?不愿意主动参与心理治疗者,难以收效,不应实施。

四、行为分析要进行详细分析,询问问题的认知,仪式行为,回避行为,情绪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素质,促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得深入的了解,确定于预的具体目标。

五、治疗原理的说明在医师对问题有了实质性了解之后,您患了强迫症,在同病人讨论时可引入治疗原理的说明。

六、暴露结合应答预防的步骤

1.仔细考虑对一切以往回避的情境进行暴露。

2.对恐惧刺激和想法的暴露进行指导。

3.仪式动作和回避行为,即反应预防。暴露的实施和反应预防的细节都要考虑并和病人事先讨论,示范,自我练习都可采用以促进治疗实施。

七、无外显强迫行为和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困难一些,基本原理相似,只是精神仪式和认知回避不易认识,也更维干预,治疗方法的两种,其一称为”习惯化训练”,另一种称为”思维停止法”,这两种方法实施时还有很多具体细节要注意考虑。

八、强迫症药物治疗近10年来研究证明,有一小组抗抑郁药对强迫症有效,如氯丙咪嗪和多虑平,但这类药因副作用较大,已日趋淘汰。近年发现百忧解a等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有抗强迫作用,且副作用很小。虽然强迫伴抑郁症状者被认为最为适合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限于有抑郁的强迫病人,大约50%的强迫症对药物治疗有效,药物治疗应视为整体干预的一个成分,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步骤。

⑷ 红楼梦中的这段,说啥呢,是宝玉和秦可卿的梦淫

宝玉梦中的秦可卿,和现实中的秦可卿应该不是一个人.梦中秦可卿的容貌是钗黛二人的综合,而且还另取一名叫"兼美"

从心理学分析,少男少女进入青春期之初,对异性的情感还很不稳定,爱慕中感性几乎压倒一切,理性成分很少,而且往往希望自己将来的妻子或丈夫兼有几个人的优点。贾宝玉当时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爱慕之心,也许对黛玉多一点,但是还没有到死心塌地的程度,和后来二人由于志同道合产生的爱情还不一样。也和后来对宝钗的态度变化了不同,宝玉梦游时宝钗刚来不久。时间长了,宝钗说了一些“混账话”以后,宝玉的感觉就变了。这就是为什么梦中宝玉看见的这个少女具有黛玉和宝钗两个人的样子的原因。为什么这个既像黛玉
又像宝钗的少女会叫“可卿”呢?连秦可卿都觉得奇怪,心想,这里没人知道自己的小名呀。当然这是小说家言。曹雪芹用这个细节反映了青春期少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男女,往往会对一些比自己明显年长而比较成熟和优秀的异性产生爱慕之情,希望将来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像这个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触异性面的扩大,这种情感会很快消失或改变。我们在生活中不难看到,有些十四五岁十六七岁情窦初开的女生或男生会悄悄爱上比自己大几岁长得不错又有才华的异性老师。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改变,他们会在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异性中找到自己感情的归宿,过去对年长异性的那种微妙的情感就会只留下一点美丽的回忆。贾宝玉在梦境中遇到的那个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一方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宝玉对年长少妇秦可卿的爱慕心理,这种心理有时候表现为潜意识,连自己都没有发觉,但是这种潜意识在某些情况下会以某种形态不经意地表现出来,梦境也是一种潜意识流露的形态。另一方面它反映了贾宝玉希望自己未来的妻子具有黛玉和宝钗的一切优点,这种“兼美”愿望甚至还包含着秦可卿!也就是说,通过贾宝玉梦境出现的这个“兼美”少女,体现了曹雪芹的“兼美”理想,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女性!除了黛玉和宝钗的少女之美,还包括体现在秦可卿身上的少妇的成熟美。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成熟美不但是肉体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包括性格、涵养、能力等等。
因此这个“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虽然不能和生活中的秦可卿简单地等同起来,但是有重要联系。她是第一个(生活中的)秦可卿在宝玉内心深处的印记,是宝玉潜意识中的青春偶像。尽管这个少女既不是黛玉,也不是宝钗,也不能说就是秦可卿,而是两个少女和一个少妇身影的叠合形象(这正符合梦境的特点)。但是三者的分量并不均等,它更多地属于秦可卿一些。为什么?因为不但生活中的秦可卿(第一个)起着“导游”的作用,并且那个少女的乳名与她一样。当十三回秦可卿的噩耗传来,宝玉从梦中听说此事,急火攻心而吐血,并且不顾贾母亲自阻拦,前往宁府,在灵前痛哭一番。甲戌本在宝玉吐血处有脂批:“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这些都可以证明秦可卿在贾宝玉内心深处的地位是多么重要。这里不仅有属于显意识梦层面的对她能力过人的欣赏,也有脂批者忽略了的潜意识层面的爱慕。

如何复制 请当面指导

网页已经加密~~~你去一些破解网站看看~~~

⑹ 怎样克服面对众多人时紧张脸红的心理

反治法: 不要脸了!发布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07-5-15 阅读: 4706 次 【 字体:大中小 】 社恐的人最怕丢脸,古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社恐的人越怕丢脸反而越丢脸!学学李阳老师吧,不要脸了!哪个人一生从不丢脸?慢慢学学多丢几次脸吧,最终脸丢光了,你的社恐也就彻底好了!它不是要紧张吗,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看看天能不能塌!它不是要发抖和抽搐吗,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看看天能不能塌!它不是要羞怯和不自然吗,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看看天能不能塌!它不是要。。。 放不开,不要强迫它一定要放开,我们反过来,放不开的我们就让它放不开的,我们甚至于还要故意让它更加放不开一点,让我们看看天能不能塌!放不开的,我们就让它放不开的去交往,这样时间长了反而到放的开了。拘谨的,我们就让它拘谨的去交往,这样时间长了反而到不拘谨了。依次类推,举一反三。 反治法并非一种针对症状的治疗方法,它只是代表了以上的这种精神!

⑺ 眼神恐惧症 急救!!!寻求有心人的帮助!

你可以看看森田疗法的相关介绍(网络里有),其精髓“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自然’指自然界约定俗成的规律,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为所当为’。一定要好好看看“森田疗法”的介绍,理解这八个字,对你会有特别大的帮助。
克服这种症状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几个月、半年都可能。这可不像一般的生理疾病那样吃吃药就好了。 首先你得纠正这个错误说法“眼神恐惧阻碍了我的正常感情的释放,让别人误解了我内心的想法,我要对着别人的眼睛去交流,不管自己有多么害怕,不管别人说我奇怪也好”,就像开始说的——别人根本不能从你眼神里看出你的想法,你的眼神也不会泄漏你的内心秘密,只是因你自己的猜疑,使得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自然,使得对方注意。”平时的生活环境就是好的治疗环境,治疗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特别出现好些年了,在生活中慢慢磨合,不逃避生活,这样才能较快的好起来。
给你提供个具体建议,就是在和别人说话时,暗示自己:“顺其自然,别人都这样对视,没什么大不了的,眼神不会泄漏我内心的想法。”同时让自己保持冷静,少激动。还有千万要坚持下去。最后,如果你觉得哪些话(不管是森田疗法的介绍,还是我说的这些话)让你此刻豁然开朗,最好把它们COPY下来,譬如放邮箱里啊,以便自己失去信心时看看补充一下能量恢复信心。
贵在实践,祝你早日好起来!

热点内容
青海考试教育网 发布:2025-05-04 06:22:38 浏览:709
五年级数学补充 发布:2025-05-04 05:52:20 浏览:914
散打老师 发布:2025-05-04 05:48:32 浏览:408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发布:2025-05-04 04:25:56 浏览:921
中山教学平台 发布:2025-05-04 04:11:09 浏览:508
关于历史的题 发布:2025-05-04 04:10:58 浏览:613
化学气标 发布:2025-05-04 03:57:35 浏览:696
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2025-05-04 03:33:47 浏览:735
高中物理和数学哪个难 发布:2025-05-04 02:49:32 浏览:471
献给幼儿园老师的贺卡 发布:2025-05-04 02:46:24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