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项目
随着文明的突进、科学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诉求,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就热热闹闹的开展起来了,省市级四年一轮的教师培训、不同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通识培训、新课程培训、新教材培训、校本培训等等;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形式的短训班也搞得热火朝天。然而,这样的培训效果如何?大多都是不尽人意。正像一些教师所说的:“这样的培训参加不参加一个样--耗时、费力,而收效甚微!”我们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重理论和技术、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该包括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理论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虽然这四者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其次才是理论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因为,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是一个教师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基础素质和基本修养,它最能体现出教师文化学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的高低,这是一个教师之所以为“师”的根本,离开了这一前提,即便是教师掌握了如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纯熟的教育技术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彰显不出其任何的意义。而我们大多的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呢?请看,在各种形式的培训中,教师所发的培训教材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诸如《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学科学习论》《××学科教学设计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等,而现代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内容的书,几乎一点也没有涉足。而且无论培训任何学科,大都是这样千篇一律的内容。培训者认为,教师只要经过这样的培训,更新了观念,初步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回到学校,就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品位,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海阔凭鱼跃”了。而事实到底怎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中除了借助一些新理念、新技术,玩一些“花拳绣腿”、演一些“闹剧”,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以刺激学生的眼球之外,再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试问:这样脱离教师专业实际的培训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认为,教师的培训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加强针对性,讲究其功效性;绝对不能闭门造车、盲人摸象、无的放矢,搞形式、走过场。就教师的现实情况而言,问题最突出的是,知识的陈旧和知识的断层、专业能力的严重滞后。现今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除了少部分新毕业的大学生外,绝大多数是走出大学十年至三十年的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因为长时间在学校繁重地工作,没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和知识的更新,所以,文化专业水平大多滞留于大学毕业时的状况,对现代的新的科学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等所知不多,对本学科的演变、发展状况和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大量新的文化信息掌握甚少,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严重陈旧、落后,新知识出现严重的断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着思维灵活、文化知识前卫的学生,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无以应对,甚至,少不小心,还闹出一些笑话来。笔者听说这样的事举不胜举。“老师,您如何看待余秋雨的散文热?”,“你不是说周作人是个‘汉奸文人’吗,为什么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散文选》中对他的散文赞赏有加,而却没有说他是个‘汉奸文人’?”,“我国‘新生代’作家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叫‘新生代’?”,“荒诞派的作家都很荒唐吗?”,“‘情商’和‘智商’怎么区分?”,“‘天体化学’和‘海洋化学’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吗?”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有趣而颇有挑战性的质疑,即使是有名望的教师,因为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积淀,所以,往往是满面尴尬、无言以对,要么胡乱应付、含糊其辞,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无怪乎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喟然长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现代专业知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虽然说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受制于教师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等因素,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专业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文化知识的承载量和文化能力。一个教师即便是掌握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现代专业文化知识做强有力的支撑,将很难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认为,这不是学生难教,而是教师的知识太陈旧,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严重滞后。由此可见,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任务。 我们认为,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培训:⑴ 要让教师在一个较广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全面地了解本学科近期发展的状况、发展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⑵ 学习并掌握本学科一些主要的较前沿的研究成果,认真研读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著作(作品);⑶ 在本专业领域内,围绕当前一些前沿性的问题和焦点问题,开展一些实效性的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力争出一部分研究成果;⑷ 着重更新本学科中一些过时、陈旧的观点、理念和知识;⑸ 对本学科传统的经典理论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丰富专业理论和文化素养;⑹ 对相关学科发展状况、前沿性的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要作适当的了解。在培训形式上,应该灵活多样,讲究实效:坚持集中培训和自主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知识和理论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对教师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要进行跟踪评估和检查验收,而且,要常抓不懈。只有这样,师训工作才能做到“训”而科学,“训”而有实效。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因为这也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成长所必备的素养。在师训工作中,我们提倡掌握现代理论和信息技术、更新文化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应并举,而以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为主,只有这样,才是师训工作的科学发展之路。
B. 教师培训学习要求
教师培训学分结构要求不一致就是没有达到学分要求,目前对中学教师参与教师培训要求5年达到360学分,并涉及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A)、专业知识(B)、专业能力(C)”)和七大领域的结构要求。
教师培训的来源: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
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2)教师培训项目扩展阅读:
目标任务
通过培训,使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普通话应用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加强。
努力建设一支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过硬、适应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探索开发适应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
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汉语拼音知识及其教学方法,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试相关知识、技能,普通话教学方法与技能,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知识与技能等。
培训班仍委托相关省(区)就近集中举办,各地可以在省会(首府)集中办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送训到地州办班。
各省(区)要选派思想过硬、业务精湛、高度负责的教师和管理者承担培训和管理任务。培训班具体组织形式应为集中课堂教学、训练与课下辅导训练相结合,精讲多练,多角度、多方位对学员进行培训。
C. 九源教育教师培训主要培训项目有哪些
九源教育教师培训包括l班主任培训
定制培训
企业意识
体验培训(BCEC)
D. 教师校本培训有哪些内容
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创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采用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以此谋求各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校本培训有五种类型: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四是学科事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培训课程建构有五大模块:(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E. 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是:
一、目的: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这才是终身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继续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意义:
1、学知学能,博学多思:
师者是教育学生的先行者,本身的学识能力水平,决定了教师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方法,也从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作风。因此教师必须得抱定终身学习的观念,加紧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自己擅长的,也要学习自己所不擅长的。
2、完善性格,丰满人格:
教师的性格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格完善。不论你是哪一类的性格特征,都要紧紧围绕服务于学生这一主要前提,一切为了学生,有时不能恣意任性,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和怨气带到学生中去,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带己之过。
3、仪表端庄,修正外形: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和企业,外在的形象很重要,它显示的是教师内在的品味和气质,个人的喜好和追求,人格魅力与个人审美欣赏水平,给学生的是第一印象和一生的印象,所以外在形象至关重要。
4、言谈举止,遵礼合仪;
教师的语言技巧,行为举止,决定你能否走进学生心里,是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语言和蔼,态度亲切,行为得体,举止端庄,也展示着教师的个人修养水准。
(5)教师培训项目扩展阅读: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