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三
先由开课老师自己备课,然后校方组织同一教研组的老师集体听课,评课,然专后再由开课老师吸属取同行的意见进行第二次备课,然后再开课、听课和评课,如此进行3次循环,并将最后一次凝聚了集体智慧的成熟教案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同行研修。
2. 人们教师的三个职责是什么
传道授业解惑。
3. 教师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关注生存阶段,在这个阶段,多半是刚入职或者是入职不久的新老师,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觉得非常陌生,毕竟是新人,想给其他同事或学校领导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此,他们会把工作重心放在人际关系上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想融入到这个集体大环境中,希望同事们能够接纳他,希望领导能够赏识他,更希望学生能够喜欢他,人际关系于新老师而言无疑是开始工作的第一步。
其次是关注情境阶段,当人际关系稳定后,也得到学生们的认可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把重心转移到教学本身,希望能够干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他们比较在乎学生的成绩或分数,因为学生成绩提高了,工作能力就能得到认可,同时,老师的教学成绩也是以后升迁和评职称的重要依据,老师也希望能够在教师岗位上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
最后,是关注学生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老师,一般经验已经比较丰富,而且在职称上也可能是高级甚至是特级教师了,所以他们没有渴望再往上升迁,自然教学成绩的压力也减了不少。但是同时,他们也许在思考,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搞了这么多年的教育,究竟怎么才对学生的帮助时最大的呢?慢慢地,他们也许会发现,教育更多的应该关于学生本人,而不仅仅是成绩,一个学生未来能走多远,能力是一个方面,而更多的是他们的道德素质。慢慢地,他们把工作重心从关注学生学科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本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并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提升!
4. 教师成长的三阶段分别是什么(具体解释)
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答案:B解析:【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教师成长的三阶段论。
【名师详解】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显然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阶段即为关注情境阶段。故本题选B。
5. 教师的三要八不准是什么
一、不准有违背国家法律和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不准歧视、讽剌、侮专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属生;
三、不准以教师工作之便向学生推销商品、乱收费 用、违规强迫学生购买书籍、资料;
四、不准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五、不准训斥、侮辱学生家长;
六、不准旷课、随意调课、停课、无教案上课、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七、不准在课堂上抽烟、使用移动电话、寻呼机;
八、不准举办以敛财为目的补习班或家教活动;
九、不准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批准的各类校外活动及商业性活动;
十、不准参与赌博,邪教活动。
6. 教师的三大职责和使命
一、教书育人的内涵 教书是指教学,即教师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提高思想品德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实践过程。 育人是指培养品德、智力、体质等多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把他们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必须育人”是教书的直接目的,“必然育人”是教书的客观规律。 教书育人中的三大误区 一是“分家论”。二是“自发论”。三是“代替论”。 第一节 教书育人:教师的使命与职责 二、教书育人的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二)教书育人的长期性 (三)教书育人的连续性 (四)教书育人的示范性 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 (三)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 四、教书育人的实施 (一)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 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二)掌握教书育人的方式 1.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2.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 3.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4.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 5.要解决好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经典案例】这是在教书育人吗? “互相帮助”、“好差同桌”、“考前辅导”、“考前劝休”、“找出残疾” *
7. 教师应具备的三要素是什么
专业技能,良好的师德,责任心.
8. 教师的三应当三不得
三不得:打不得,罚不得,骂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