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教育
❶ 学习京剧有什么好处
教育部发布消息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京剧教学内容也有半年时间了,少儿学习京剧具体有什么好处,我们采访了北京京昆艺术教育学会会长汪锦生老师。
在教育部宣布这一消息之前,北京本真培训学校已开设京剧课已经好多年了。汪老师作为该校的京剧顾问,曾对120名上过京剧课的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对京剧没兴趣的学生只有1人至2人,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很喜欢类似课程,有30人至40人因这门课而喜欢上了京剧。
汪老师认为,京剧对中小学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如果把学京剧作为学生体验的一个过程,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唱、说、表演来感悟京剧的艺术魅力。
北京海淀区西颐小学开设了5年的京剧课程,从1年级到6年级,京剧课每周都会上一次。师资上除了学校老师外,北京京剧团的专业演员每周也会来为学生们讲课。学校还抽出了京剧表演的尖子生成立了海淀少年京昆艺术团。同学们在全国少儿戏曲大赛中曾获得了7枚小梅花奖。对于此次教育部将京剧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中,老师们都表示欢迎。
“教育部这样做显然是有一定的基础的,这也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系教授刘卫东认为,京剧的受众群中,年轻人占的比例较小。现在让它进入课程范围内,有积极的作用。
刘卫东说,振兴京剧,除了京剧的形式要随着时代审美趣味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培养青少年观众,要让新一代了解京剧、对京剧感兴趣。
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也认为,京剧的唱腔是中国的美声唱法,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从小就学一点是很有好处的。此次选定的15首唱段是在广泛征求中小学教师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遴选出来的,代表了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说,京剧作为国粹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了解。从小学生抓起,培养对京剧的兴趣,普及京剧的知识,对京剧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积极的作用。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这种试点应该倡导和支持。
许多艺术专家还建议增加京剧知识,比如脸谱、乐器、锣鼓经、行当等;京剧流派名段赏析,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唱,但是应该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什么是南麒北马等。希望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能够试点成功。
来源:北京少儿京昆艺术教育学会(
http://bje.blogbus.com
)
❷ 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之中好吗
应该说没什么不好,但是怎么纳入是个问题。选择的曲目、教材的编写、师资的水平都对教学质量有影响。当今的社会环境,不仅仅是京剧走入困境,整个传统文化都被忽视。比如经典古文所占的比例、传统音乐所占的比例。。。简单地讲,现在孩子都学钢琴小提琴,很少有人摆弄笙管笛箫;绘画都是素描雕塑,很少水墨丹青;英文说写流畅,写个便条却前言不搭后语。整个国学水平的下降,不是光弄几段京剧入课本所能解决的。
❸ 学习京剧专业自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要想把京剧当成专业,要求挺多的。这个行业淘汰率很高。
京剧演员大多都有童子功,从小就练。首先要有嗓子,模样也要好,但是有些人模样好,但扮相不一定好。就是说长得漂亮,但是画上京剧的妆未必好看。开始大家学的都一样,比如喊嗓子,毯子功,把子功。。。大一点以后就开始分行当,长于唱的可以是老生、花脸、青衣等,嗓子不一定很好,身手好的可以武生、丑行,嗓子身上都好的文武老生,大嗓好的工老旦等等。
京剧艺术家教育家肖长华先生擅长慧眼识人,很会看一个坯子适合向什么行当发展,他本人也是先培养学生,然后傍着出了名的学生演戏。
大概说说,亲具体的情况还是得让行家来看。
❹ 中国第一所现代京剧教育机构是哪
我第一所现代京剧教育机构是哪?这个我不是很清楚,你去网络搜索一下吧!
❺ 京剧走进课堂的意义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艺术是人类另一种独特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它能帮助人类发现并获得一个美的世界,从而升华人类的精神,这是组成人类的每一个人,都应具备且应拥有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平台,去发展他们审美思维的能力,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完成某种艺术技巧的机械、单调训练,败坏他们的兴致,驱赶他们就此远离艺术。
一个民族,学艺术的人越多,这个民族就越有活力;一个国家,自愿从事艺术事业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富于创造精神。据说在俄罗斯,每个家庭都有普希金的诗集。在欧美,歌剧十分普及。诗集与歌剧,都是他们的“国艺”。同样,京剧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的歌剧,它既是大雅的,也是大俗的。京剧进校园,应当会引发一连串关于艺术素质教育的积极反应。
❻ 京剧对中国的意义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举办"国粹---海峡西岸大学行"活动旨在弘扬民族文化,让广大学子更好\更深刻的了解国粹艺术的精髓.然而,当今校园流行音乐 盛行,歌星\超女大 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青年学子心中站稳脚跟,他们是否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
京剧的发展已有2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值得广大有知识,有抱负,有热情的青年学子去发掘与体验.京剧与大学在某些方面具有 互补性.大学作为莘莘学子求学探索与攀登的殿堂,需要具有更高内涵和素养的文化来丰富和完善;京剧艺术作为一种高雅文化和艺术,需要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和精英去诠释与传承它.因此,让一群有知识素养的大学生在高雅的殿堂研究高雅的艺术具有深沉的意义.
就文化而言,京剧本身具有相当的教授作用.京剧在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当中也在相应的完善,从古至今,蕴涵了我国古代一些具有育人功能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礼,仪,仁,信,无不给于广大学生深刻的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京剧演出的背景多采自古代,或 王朝霸业,或经典情感,或生活佚事,无论是腐败横行,鱼肉乡里的情节,还是宏图难展,遭受怨恨的故事,都能让我们身入其中.融入戏中,带着疑惑和探究的心情剖析时代与历史的..,这样,京剧在知识上让我门重温了过去,也让 我门在道德与修养上得到了一次提升.京剧的创作及发展,传承富有一个时代特有的思想,无论来自自然,社会,还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方法技巧,还有做人的原则和所应具备的美德都深蕴其中.它富有的文化精粹,哲理,原则都需要我门去汲取与升华.尤为重要的是,京剧作为一种纯文化,对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有很大影响.总之,国粹对大学 生树立人生观,加强人文教育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有...影响.
爱因斯坦曾说过:“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国粹作为一种艺术,具有很高的 赏价值.京剧美,无论在服饰,在唱 ,还是在舞姿,身段.服饰--色彩斑斓,唱..--魅力十足,舞姿----婀娜多姿.脸谱形象夸张,生,旦,净,末,尽在脸中.演员在台上举手投足,或雍容大度,或气宇轩昂,或慈祥可亲,动作矫健,节奏,轻快....都能给学生门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的精髓.京剧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演员的精湛演技和道具都是美的体现,它有益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镁,鉴赏美,从而提高他们的感受美,和理解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雅艺术的审美情趣.京剧能培养学生的才能.广大学子 赏艺术的同时,也会对艺术工作者产生由衷的赞叹和佩服,由此产生学习和创造的激情.
京剧博大精深,普及京剧文化能进一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艺术情节,提高大学生修养及增强道德观念."国粹----海峡西岸行"作用任重道运.
❼ 京剧知识
京剧是徽,汉两个剧种在北京融合以后形成的产物。但在形成过程中,汉调实占重要位置。严格地说,汉调的声腔,板式,剧目,字韵等,是后来形成京剧的主要"内涵";徽班则是融会徽汉二调演员同台演出的"载体"。因此专家有谓:班曰徽班,调曰汉调。没有徽班,汉调演员无所依附,京剧很难形成。但是没有汉调演员,只有徽班,缺乏后来形成京剧的主要内涵,照样无法形成京剧。三庆徽班在1790年进京,只是载体出现的标志,距离新剧种京剧的产生,为时尚远。所以我们不能含糊地说京剧已经形成200年。
汉调演员最早进京的是米应先(又名米喜子),以演关羽戏蓍称,大约在1800年左右,曾春台徽班20年,但作为汉调演员,毕竟单枪匹马,影响并不广泛。大批汉调演员陆续进京,约在1820-1832年之间,蓍名者有王洪贵,李六,龙德云,谭志道等,最著名的是老生余三胜。这些汉调演员与徽班中的演员同台演出,徽调演员演的多为二黄,高泼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演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京剧声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无疑是西皮和二黄,从后来的京剧剧目和声腔看,更多的是源于汉剧,例如现在的传统戏《击鼓骂曹》,《乌盆记》,《卖马》,《碰碑》,《琼林宴》等,都是源于汉剧。也有部分剧目源于徽剧,与卢胜奎等编演了许多京剧本(如《三国志》等),那已经是京剧基本形成以后的事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徽班进京,只是出现了产生京剧的载体;二,汉调演员进京后搭入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唱,互相影响,融合,再加上京音化,逐渐变为一个皮黄系统的新剧种,但汉剧的剧目,声腔,实为形成京剧的主要内涵,所以汉调演员入京,实为产生京剧的重要步骤,没有这一步,只有徽班,谈不到产生京剧;三,大批汉调演员进京是在1820年以后,又经过将近20年的融合,酝酿,京剧才逐步形成。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这就是我们认为京剧形成约为150年的历史根据。
另外还有一个佐证,就是第一部京剧剧本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刊行问世的署名观剧道人所著的《极乐世界》,其凡例中有这样的话:"二黄之尚楚音,犹昆曲之尚吴音,习俗然也。今将以悦京师之耳,故概用京音。间有读仄为平者,元人北曲已有其例,幸勿嗤为谬妄。"可是:一,京剧主要尚楚音《即汉调》,不是尚徽音。二,由汉调演化为京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京音化《当然只是部分字音的京化》。三,在1840年《极乐世界》出现以前,并无京剧剧本。因此界定京剧形成的时间为距今150年左右,是比较符合历史的客观实际的。
❽ 对于京剧文化的传承有哪些好的建议
京剧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需要当代年轻人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创新改进。京剧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戏曲。京剧又被称为京戏,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经过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还有汉调不断合作、改进、吸收其他戏剧的方法演变而成。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当代人要不断传承中国的京剧文化。
还有就是要加强对京剧文化的保护。对于文化来说,没有保护,何来传承呢?因此要对各地的京剧进行有效地保护,而不是形式主义。比如说完善京剧所需的场景、服装等,还要对京剧的文化工作者加以鼓励和资助。京剧文化是中华民族呕心沥血积累的戏剧结晶,其中体现了中国戏剧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必须好好保护。
❾ 学习京剧有什么意义
意义:
1、利于提高文化、心理、思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利于弘扬京剧艺术,推动京剧的传播。
3、锻炼形体、培养自身气质。
4、树立自信、增强表现力。
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9)京剧教育扩展阅读: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
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❿ 在哪里可以学京剧
在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可以学京剧。
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是中央戏剧学院把原来隶属于表演系的京剧专业分离出来升级为系,独立招生。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是中央戏剧学院把原来隶属于表演系的京剧专业分离出来升级为系,独立招生。新成立的京剧系2013年招收京剧表演方向学生20名。
学制规定:
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实行5年学制,一、二、三年级学生在昌平校区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在东城校区学习。为大力扶持京剧艺术教育,弘扬‘国粹’艺术,中央戏剧学院对京剧系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教育经费由教育部全额“免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