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围在文言文

围在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1-09-30 02:46:56

1. 围成了一个三角形用文言文

至少需要6根火柴棒,平面上放3根围城三角形,每个顶点立方一根上方集中一点,这样就围成4个三角形。(平1个,立起的3个)

2. 求古文翻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翻译为: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选段: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2)围在文言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本篇即为其中一篇,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作品赏析::

“谋略取胜”这是《谋攻》中的主旨。《孙子》有关战略战术的论述,凝聚了计谋和策略。孙子认为妙算是军事行动取得胜利的前提。决策前,要调查研究,周密思考,深谋远虑;在作出决定、决策时,要打有把握之仗,只有胜算在胸,才能出师必胜。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3. 为围环保护环境写一篇文言文

1 怎样学好文言文的文章 文言文学习方法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断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此外,还可以根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4.多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2 怎么学好文言文思路分析]阅读文言文有三难:字音、词义、句意。字音,指生僻字多,同一字古今读音不同,一字多音现象较多。词义,即有不少词是一词多义。例如,“说”读shuō时,有当说、说明讲,如“请说之”(《公输》)。有当说法、主张讲,如“百听细说”(《鸿门宴》)。有指文体的一种,如《捕蛇者说》。“说”读shuì时,当游说、劝说讲,如“苏秦以连横说秦”。“说”读yuè时,当高兴讲,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的词古今意义不同,如“货”在古文中除作“财物、物资”讲外,还当“出卖”讲,如《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有屠人货肉归”。此外,名词作动词、形容词用,同一字,既可能是虚词,也可能是实词,如“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垓下之围》)的“顾”,当“看”讲,是实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战”(《为学》)的“顾”,则当“都”讲,是虚词。虚词的多种解释,有的古汉语句子的词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句子中省略词语现象较多……这就给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了困难。那么,怎么克服这些困难,顺利阅读文言文呢?[解题过程]一、要高声诵读。诵读比默读好,默读容易遗漏字,又不易准确掌握字的读音。高声诵读时,须“详缓(仔细、从容)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朱子读书法》)诵读时,遇到不会读的字要参照注释或字典准确读出声来,一直读到自然上口。二、要用心思考。阅读文言文,常常要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意。工具书中解释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意思,选哪一个正确呢?这就要联系上下文反复推敲,用心思考。比如,“如”字一般有五个意思。①有“如果”的意思,即“要是”的意思(如不及早准备,恐不及)。②有“然”的意思(“突如其来”)。③有“如同”的意思(“如临大敌”、“如鱼得水”)。④有“比得上,比不上”的意思(“耳闻不如目见”)。⑤有“依照”、“顺从”的意思(“如意算盘”)。翻译时要仔细思考,才能真正弄懂句子的意思。如果有弄不懂的字、词、句,一定要在书上划出来,做上记号,或记下来,再请教老师或同学。边读、边想、边记忆,次数多了,“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三、要归纳总结。阅读文言文,要随时记下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比如,《论语》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不知道人家。这句话中,“不己知”中的“己”字,提到了动词前面,“不知人”的“人”却没有提前。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宾语要提前,得有条件,那就是必定在否定句、疑问句的情况下。另外,宾语必须是代词,如果是普通名词,那就不能提前。阅读文言文,只要遇到一个字出现第二个读音,一个词出现第二种解释,一个句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不同,就要及时把它抄下来,加以归纳、整理。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读懂几十篇文言文,还要学会从中吸取养料。即领会古文中的深刻思想含义,理解它的艺术手法。比如,读了《爱莲说》以后,应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爱莲?文章又是怎样写出莲之美的?读了《岳阳楼记》,要想一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现在有什么意义?还可以把几篇文章中描写的历史人物(如信陵君和孟尝君)加以比较、分析、评论。这样做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提高分析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4. 围棋用文言文怎么说

古时有“弈”、“碁”、“手谈” 等多种称谓。其实在古代,琴棋书画中的棋,就是指围棋。

5. “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文言文翻译。

意思是: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

出自:《庄子 杂篇 盗拓》

原文选段: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

释义:

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

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却又遭受如此的祸患,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

(5)围在文言文扩展阅读

“盗跖”为一人名,指称一个名叫跖的大盗,本篇以人物之名为篇名。《盗跖》内容的中心是抨击儒家,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

作者思想成就:

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6. 秦之围邯郸文言文翻译

1、D
2、A派遣 假如
B从 在
C助词,用于句首 那
D成功 承受,承担
3、脱颖而出:现比喻在众多人才中,一个人的才能很快显现出来
4、学习毛遂,主动推荐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

7. 古文中的腰带十围是什么意思

五寸曰围,古人制定度量衡时候把食指拇指围一个圈的内周长叫做一围,一围相当于11.5cm,古代一尺是尺骨的长度也就是从手腕到手肘长度约23cm,,十围就是1米15

8. 文言文儿子围绕在一边怎么说

、【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雷震儿活。天赐黄金。官不得夺。 【原文】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曰。毋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儿事。诸儒皆非之。得林县人所传。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之言。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所以惊天地。泣鬼神。一釜黄金。得自凄怆之顷。而雷苏其子。破涕为笑。孰谓皇天无眼耶。 【白话解释】 汉朝的时候。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儿子跌在水里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9. 周围在古代的说法

周围在文言文中用单音节词“周”。如《管子·八观》:“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
也可以用如下词组:
周遭(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周回;四围;周环。‍

10. 围裙在文言文里是什么

厨裙

热点内容
八年级语文成语练习 发布:2025-10-13 21:04:27 浏览:146
学校师德培训计划 发布:2025-10-13 16:20:16 浏览:882
我的教学勇气 发布:2025-10-13 15:33:53 浏览:403
喊麦教学的基本功 发布:2025-10-13 15:02:31 浏览:628
床旁教学 发布:2025-10-13 15:02:25 浏览:367
数学归纳法评课 发布:2025-10-13 14:39:06 浏览:394
空调英语 发布:2025-10-13 04:27:40 浏览:642
四年级的数学 发布:2025-10-13 02:48:34 浏览:698
中学经典诵读 发布:2025-10-13 01:35:27 浏览:729
全国大学教育 发布:2025-10-12 22:42:41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