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理工大学科技园

理工大学科技园

发布时间: 2020-11-30 14:11:12

❶ 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的管理团队

科技园现有管理人员10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多年从事科研、管理、技术开发工作,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管理协调能力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热情高、服务意识强,工作有开创性,胜任岗位工作。 基本模式:“政府牵头、三方合作、三区联动、公司运作”。
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我省实施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和创新型龙江建设的历史机遇,面向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将省市政府的指导与政策支持、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科与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以及企业社会资源与资金支持有机结合,建立高标准的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创新创业文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成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发挥官产学研合作优势,实行多赢共享的运行机制,依托理工大学及其周围高校及科研院所优势学科和研发团队,有步骤地培育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基础、广泛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和资本参与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尽快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总体思路:按“核心层→扩展层→辐射层”三期工程建设。
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采取“政府牵头、三方合作、三区联动、公司运作”发展模式,建立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运行机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创新资源,形成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产业化三位一体功能布局,推动园区和谐发展。按照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要求及我校各校区的学科分布情况,以及周边其他院校的优势和特色,科技园将按核心层、扩展层、辐射层分三期规划建设。 (1)三方共建、三区融合原则。坚持官、产、学三方共建,促进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三方即省市区政府、理工大学和北京六合集团;三区即具有学科优势、智力资源及基础设施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依托学校基础设施和科技园区周边环境建设公共服务社区。
(2)软硬件并举原则。基础设施与软环境同步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氛围、创新文化、服务功能和影响力的提升。
(3)产业导向原则。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在相关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4)服务创新原则。积极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信息平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注重服务创新,促进技术、成果、人才等方面的扩散,提高科技园综合服务水平。
(5)资源整合原则。科技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优势、省、市、区各级政府优惠政策以及企业积极性,有效整合学校、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类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大学科技园功能设计:由三个功能区域构成。一是科技孵化区域,二是创新创业区域,三是产业加工区域,它们依次构成了产业前端、中端和末端,实现科技孵化(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对接、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交流等功能。
(1)科技孵化区主要功能。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校企研发中心和创业培训基地,进行中小型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孵化服务任务;依托哈尔滨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和研发团队在创新创业教育、咨询服务、培训以及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科技园企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理念、创新创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引导和服务支持,将大学的优势创新资源源源不断转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潜力。
(2)创新创业区主要功能。通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软件外包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为教师、大学生、社会各界创业者搭建创业实践和企业成长的平台,实现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创业梦想,整合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创业资源,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各类科技企业。
(3)产业加工区功能。主要是通过产业园的公共技术加工中心、专业化加工区、物流中心等发展与建设,重点承担出孵企业及相关企业产业化生产的任务,主要为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加工与发展提供有效场所,通过落实和完善专项产业政策,引进风险投资和关键技术等,引导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建成配套、集群式的生产经营体系,加快规模化发展,推动企业间良性互动,提升产业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到2010年,建成各项设施完善和创业环境优良、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具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高新技术开发、创业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功能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完成一期建设项目——12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园的建成使用,启动二期建设项目——专业化特色园区的建设,规划三期建设项目——产业加工园区。科技园区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100家,实现产值1亿元,累计毕业企业达到25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初具规模;校企研发中心及工程中心20个,形成一定规模的研发和技术输出能力;建成面向全省、特色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3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验室(中心)6个,累计培训10000人次;设立3000万元以上的创业(种子)资金,与创业投资、担保机构建立紧密联系,为100名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建成服务体系完善的技术转移中心,累计转化学校科技成果及实用技术150项以上。
到2015年,建设成为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技支撑有力、保障体系齐全、生态环境优良、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的,具有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有影响力的大学科技园。在企业的科技研发实力、企业创业与发展环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重点是培养一大批适合产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产生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培育若干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重点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研发、产业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科技园发展建设最核心的任务是科技园一期工程核心层建设和二期工程扩展层建设,即创业园和专业化特色园的建设。
通过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平台,完善孵化功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对接、同时辐射全省的科技创新集聚与扩散功能;
整合校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校企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引进或联合研发机构,形成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的技术支撑;
强化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新技术发展管理中心的功能,做大做强管理咨询及创业辅导,形成全程创业辅导和一站式培训咨询的科技园发展特色;
通过完备的服务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孵化器功能,重点孵化一批研发型企业、产业化项目、实用技术及创业人才,为科技园大发展,特别是创新创业园的建成启用打好基础。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借助政府的支持和六合集团的合作,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
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北京六合集团合作,整合相关资源,通过校区、园区和社区的联动发展,建设一个设计合理、功能强大的创业园,成为我省重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中心、中小企业集聚区和服务外包重点基地。该项任务涉及的具体工作有:制定建设规划方案,拆迁、基建及配套附属设施的建设,科技园管理队伍建设、资源整合、政策体系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
科技园一期工程建设(2008-2010)以创业园建设为标志,一期工程为核心层建设,建12万平方米科技创业大厦,占地面积为4.9万平方米,辐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国家工程力学研究所等,重点发展机电类、电子信息类、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及研发机构。
科技园二期工程建设(2009-2011)以专业化特色园建设为标志,二期工程为扩展层,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辐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重点发展化工、生物技术及医药类企业及研发机构;既能有效地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又能以共建方式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和人才外包服务基地。
科技园三期工程建设(2012-2015)以综合园区发展为标志,三期工程为辐射层,围绕大学科技园区的核心层和扩展层,向和兴路、学府路和保健路两侧延伸,打造南岗区学府知识经济圈;重点建设人文社科、艺术等学科的专业化特色园区,以及与政府合作在南岗区国防工业园或平房开发区,建设理工大学科技园配套的产业加工区。近期主要工作是做好三期发展规划。

❷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园区文化

上理工科技园“希望基金”是在上海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指导下,设立上理工科技园分基金。
“希望基金”将汇集园区及园区所有企业捐赠给上海理工大学贫困在校学生的捐款,基金将通过长效机制,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加深加固学校、科技园与园区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体现三者的社会责任。
为丰富园区企业员工工作之余的生活;形成园区特色,提升园区文化内涵;增进企业间员
工的交流,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三个中心——影像中心、阅读中心、文体中心。 经验互通、资源共享、和谐发展为主导思想的“中环滨江企业家俱乐部”于2008年4月29日正式成立,展示了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视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依托科技园的自身优势,建立园内高端企业的互动机制,交流创新,共同发展。
为科技园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科技园需要探讨的问题。经过科技园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次研讨,总结出信息技术的交流与沟通是各企业所需要的。建立更多的企业间交流机会,可以更好地推进科技园和入驻企业稳步发展,培育科技园与企业凝聚力;建立良好的资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中环滨江企业家俱乐部的建立,旨在为园内各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和资讯互通平台,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能互相交流经验,最终达到企业高层共享信息目的。按照《中环滨江企业家俱乐部实施办法》,俱乐部会员由上海罗富帝曼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川崎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园区核心企业的高层组成。俱乐部会员能及时了解政府发布的各项优惠政策,分享企业成功经验,研讨创新思路,交流科技创新信息。同时根据实施办法,俱乐部接纳和欢迎新会员。
成立仪式上,俱乐部会员与园区企业代表、科技园管理团队约40人,共同交流科技园最新服务项目,与专业人士研讨风险投资理论。

❸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点任务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最核心的任务是科技园一期工程核心层建设和二期工程扩展层建设,即创业园和专业化特色园的建设。
通过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平台,完善孵化功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对接、同时辐射全省的科技创新集聚与扩散功能;
整合校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校企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引进或联合研发机构,形成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的技术支撑;
强化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新技术发展管理中心的功能,做大做强管理咨询及创业辅导,形成全程创业辅导和一站式培训咨询的科技园发展特色;
通过完备的服务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孵化器功能,重点孵化一批研发型企业、产业化项目、实用技术及创业人才,为科技园大发展,特别是创新创业园的建成启用打好基础。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借助政府的支持和六合集团的合作,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
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北京六合集团合作,整合相关资源,通过校区、园区和社区的联动发展,建设一个设计合理、功能强大的创业园,成为我省重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中心、中小企业集聚区和服务外包重点基地。该项任务涉及的具体工作有:制定建设规划方案,拆迁、基建及配套附属设施的建设,科技园管理队伍建设、资源整合、政策体系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
科技园一期工程建设(2008-2010)以创业园建设为标志,一期工程为核心层建设,建12万平方米科技创业大厦,占地面积为4.9万平方米,辐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国家工程力学研究所等,重点发展机电类、电子信息类、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及研发机构。
科技园二期工程建设(2009-2011)以专业化特色园建设为标志,二期工程为扩展层,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辐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重点发展化工、生物技术及医药类企业及研发机构;既能有效地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又能以共建方式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和人才外包服务基地。
科技园三期工程建设(2012-2015)以综合园区发展为标志,三期工程为辐射层,围绕大学科技园区的核心层和扩展层,向和兴路、学府路和保健路两侧延伸,打造南岗区学府知识经济圈;重点建设人文社科、艺术等学科的专业化特色园区,以及与政府合作在南岗区国防工业园或平房开发区,建设理工大学科技园配套的产业加工区。近期主要工作是做好三期发展规划。

❹ 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园是不是国家级

科技园是不是国家级,好像曲江校区的工程训练中心是国家级的。我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❺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怎么

在那里已经生活了4年多了,给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校园环境不错,树木较多,夏天感觉很荫凉。附近的生活设施也很齐全。有喜欢吃的千里香馄饨,一鸣奶吧。最喜欢每年3、4月时候水杉林子里面开得花,很漂亮。唯一缺点没有大的体育馆。

❻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园区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按“一园多基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办
的。科技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128号,地处上海市东部翔殷路、军工路一线,属于杨浦知识创新区总体规划中的东片高校集聚区和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滨江功能带。园区紧临已经通车的中环线高架路和翔殷路隧道,轨道交通8号线和大型公交枢纽站(位于军工路翔殷路中环线立交东南角)近在咫尺,交通辐射功能完善:向东经翔殷路隧道可快速抵达外高桥保税区,并由五洲大道经崇明越江工程直达江苏;向西由中环线直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并连接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外环高架等通达上海市中心各商业商务区、铁路南北客运站、虹桥机场以及上海通向周边省市的主要高速公路;向南经军工路隧道可直达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及浦东国家机场;向北可连接宝山精品钢铁产业基地,在产业发展和跨省市交往中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 科技园占地50926平方米,科技产业用房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是一个低容积率的生态型科技研发基地。园区的总体定位是“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2006年11月,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根据园区的总体定位和产业导向,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对外培训区、研发创新区和孵化创业区等三个区域,将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市场营销部门
、行业协会(学会)、培训机构、产品设计中心以及公共技术平台等。目前。科技园已初步集聚了一批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配件、医疗器械、光电仪器、动力机械、出版印刷和虚拟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机构和企业。2006年11月22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上海市经委认定为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研发设计创意)。 2007年7月,科技园成立“上海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科技资源,打造“先进制造业的行业技术平台”。
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科技园将充分发挥国际化、专业性、智力型的建园特色,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通过搭建“3T平台”(技术平台Technology Platform、转移平台Transfer Platform、培训平台Training Platform)、建设产业集群,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研发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制造业高端人才培养的科技高地。随着园区周边市政道路和配套建设的逐步到位,该地区功能和形态开发将快速启动,未来2-3年将建成总体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生态型科技、研发产业区,成为上海市的东大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❼ 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心和大学科技管理委员是一个部门吗

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成立于1994年,为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医学工程中心前身,科技园成立以来,受到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兄弟院校科技园同仁的广泛帮助,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及校内外各学院各部门的友好配合下,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并于2013年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此,我代表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以国家政策为支撑,以学校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高技术产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创业环境,从事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到目前为止,科技园入园企业累计达到70家,
2013年12月,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促进了大学生就业,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肇庆分园落户高新区。这意味着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的逐渐成长壮大,逐步成为科技创业和学生实践的摇篮。

热点内容
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发布:2025-05-15 08:59:20 浏览:116
校长师德师风情况总结 发布:2025-05-15 07:26:18 浏览:72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