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公文言文
❶ 文言文麋公张岱
原文:
万历甲辰,有老医驯一大角鹿,以铁钳其趾,设鞼韅其上,用笼头衔勒,骑而走,角上挂葫芦药瓮,随所病出药,服之辄愈。
家大人见之喜,欲售其鹿,老人欣然,肯解以赠,大人以三十金售之。五月朔日,为大父寿。大父伟硕,跨之走数百步,辄立而喘,常命小傒笼之。从游山泽。
次年,至云间,解赠陈眉公。眉公羸瘦,行可连二三里,大喜。后携至西湖六桥、三竺间,竹冠羽衣,往来于长堤深柳之下,见者啧啧,称为“谪仙’’。后眉公复号“麇公”者,以此。
白话译文: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有个老医生驯养了一头大角的鹿,用铁把它的足趾钳住,在身上装置了鞍子和腹带,套上笼头,骑着它而行。在鹿角上挂上葫芦药罐,根据病人的需要拿出药来,服药的人都病愈了。
张岱的父亲看到后,十分高兴,想买那头鹿,老人也十分高兴,答应卖给他,于是,张岱父亲就用三十金买了下来。五月初一,带来为张岱祖父张汝霖祝寿。张汝霖身材高大魁梧,骑在鹿上走上几百步,鹿就停下喘气了。张汝霖常让童仆拉着它,跟着他在山林游玩。
第二年,张汝霖到了松江府,就把它赠给了陈眉公陈继儒。陈继儒很瘦弱,骑着鹿能走二三里,极为高兴。
后来陈继儒带着这头鹿到西湖六桥、三竺一带,他戴着竹子做的帽子,穿着道士穿的衣服,往来于长堤的柳树之下,看到的人都啧啧称奇,称他为“谪仙”。后来陈继儒又取了个“麋公”的号,就是这么来的。
(1)麋公文言文扩展阅读:
《麋公》是明朝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在《陶庵梦忆》一书。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文学家。出生于官宦之家。一生未曾做官,过着落拓不羁、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
自称“少为纨祷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童娈,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事,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
明亡后,“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陶庵梦忆序》)。清康熙初,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著作颇丰,以小品散文著称。有《螂媛文集》《石匮书后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数种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