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非211的大学
所有211高校,
都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校,
大部分是原来的211和985。
相关信息,
可上省教育部官网查看。
有详细介绍。
祝你好运。
㈡ “双一流”包含2个层面,跟985、211大学有关联,你能区分吗
中国的高校建设已经挥手告别“985、211”这个时代,逐步进入到“双一流”建设时代当中,出现了双一流大学,能够被评选为双一流大学的高校,是那些综合实力强悍而且学科讲师实力雄厚的高校,虽然绝大部分的考生在选择一所大学的时候,还是会以所选择的高校是否是一所985、211大学为基础,来分辨出这一所大学的含金量水平。
因此对于“双一流”的概念,包含2个方面,第一个是指代一流建设大学,共有42所,第二个则是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共有95所,一流建设大学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合并称为“双一流”大学,因此国内共有137所双一流大学。
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对于985、211大学层次的评比往往侧重于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而对于双一流大学的评选则更侧重于一所高校所拥有的学科建设实力,另外在小熙看来,一所大学所在地缘位置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其参与985、211以及双一流大学的评选,甚至会影响其招生。
其实也有许多的考生认为选择一所好大学不如选择一门好的专业,好的专业必须位于好的学科门类之下,因此一所高校是否是“双一流大学”也成为了许多考生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参照。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㈢ 985/211大学与“双一流”大学的区别在哪里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区别一:985/211侧重对大学的评定,“双一流”侧重对学科的评定
无论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学(含国防科技大学)还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学,都是基于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评价。尽管之前也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评定,但社会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认知,还是只看“牌子”不看学科,影响并不大。
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是先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37所),再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也就是说,先看一所大学有没有若干个很强的学科(专业),再主要根据学科综合实力来评定一所大学的强弱。
区别二:985是211的“升级版”(211包含985),“双一流”则不存在交叉
如果说211是重点班,985就是重点班里的重点班。“985工程”大学均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称部属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学则多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属性更强一些。但985大学都是211大学。
“双一流”则是两个平行的评价体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共计42所,在原来39所985大学基础上新增3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共计95所。除了之前的大部分“非985”211大学,主要增加了26所特色明显的高校——
区别三:985/211是固化的标签,“双一流”则是有进有出
985/211高校名单确定已有近20年,这两项工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发展很快,但是受制于“非重点”“非部属”的标签,学校办学实力并不为社会所认可。很多地方和大学对此多有不满。
而“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的。教育部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据透露,目前“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137所,高考招生人数每年大约为37.7万人,占全国招生总量的比例约为4.7%。其中,通过各种专项计划进入“双一流”高校的人数为3.7万人左右,约占所有“双一流”高校招生总数的10%左右。
谢谢
㈣ 95所双一流学科有多少是211大学
211大学全部进入了双一流,有42所进入了世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其余的都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㈤ 首轮“双一流”倒计时,25所非“211工程”大学,谁最有望下车
首轮“双一流”倒计时,在25所非211工程大学中,河南大学和宁波大学这两所综合型高校不被人们所看好,很多人认为河南大学和宁波大学可能要在“双一流”等这一架马车下车了。下面,小匠老师就跟大家来分析一下,为何河南大学和宁波大学不被看好,另外也给大家介绍几所有望能够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当中脱颖而出的大学。
除了关注哪些高校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当中下车以外,人们也更关注有哪些高校能够从脱颖而出,入选双一流。小匠老师比较看好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以及深圳大学这4所大学,根据教育部所发布的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结果,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各自拥有自己的A类学科,整体的学科实力也比较突出,深圳大学虽然没有A类学科,但是B类学科也不少,整体的学科实力也是可圈可点的,另外深圳大学的地缘优势非常突出,有的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也有希望能够在“双一流”评选当中胜出。
那么你们是否认为河南大学和宁波大学在新一轮的“双一流”评选当中会下车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
㈥ 双一流大学是什么 和985 211有什么区别
“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和985、211区别如下:
1、985、211侧重对大学的评定,“双一流”侧重对学科的评定
无论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学(含国防科技大学)还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学,都是基于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评价。尽管之前也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评定,但社会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认知,还是只看“牌子”不看学科,影响并不大。
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是先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37所),再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也就是说,先看一所大学有没有若干个很强的学科(专业),再主要根据学科综合实力来评定一所大学的强弱。
2、985是211的“升级版”(211包含985),“双一流”则不存在交叉。
如果说211是重点班,985就是重点班里的重点班。“985工程”大学均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称部属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学则多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属性更强一些。但985大学都是211大学。
“双一流”则是两个平行的评价体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共计42所,在原来39所985大学基础上新增3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共计95所。除了之前的大部分“非985”211大学,主要增加了26所特色明显的高校,其中艺体类高校有6所: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3、985、211是固化的标签,“双一流”则是有进有出
985、211高校名单确定已有近20年,这两项工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发展很快,但是受制于“非重点”“非部属”的标签,学校办学实力并不为社会所认可。很多地方和大学对此多有不满。
而“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的。教育部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6)一流学科非211的大学扩展阅读:
2015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由此拉开大幕。“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双一流”建设。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双一流”相关问题时说:“到此为止, 双一流 建设顶层设计、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选标准、遴选机构、工作程序都具备了……我们最近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基础上,确定标准进行遴选,争取上半年完成这个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
㈦ 双一流大学与985/211工程有什么区别
双一流比985/211工程的覆盖面要广。
双一流包含两个层次,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第一个层次,世界一流大学,包括以前所有的39所985院校,以及3所原211院校(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可以称之为985的放大版。
第二个层次,世界一流学科,包含以前的所有211院校,以及部分非211的院校,可以称之为211的放大版。
㈧ 双一流学科大学,是否可理解为对原211重点大学的一次淘汰
不是这样理解的。
目前的双一流院校及专业基本上仍然是原来的985、211重点大学或重点学科,只是进行了重新的重组和部分选优。
㈨ 为什么自从双一流推出后很多人开始否定211的非一流学科的学生
这个问题问得好。
其实,源头不是老百姓否定,而是有些地方带头带得不好,比如一些体制内的单位招聘,写明“本科必须是一流大学或者一流学科高校对应的一流学科”的人。再比如应届硕士生落户上海,也仅限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那么考上原211的非一流学科专业,真的就跟普本没区别了。这种消息很快就传开,老百姓只不过是顺着这个思路,也跟着一刀切罢了。
双一流的初衷之一,本来是削弱高校歧视,但实际却加大了歧视范围,伤了更多人。有些人当年的分数本来可以轻松上云大、郑大、新大,但不想去,去了发达城市的211。结果呢,一夜之间,211文件失效了,这3所一下子成了“世界一流大学”,无论考公务员还是进体制都有优势。那些高分考上了其它211的非一流学科的人却被挡门外了。肠子不悔青了?
但,我想说,这不是你的错。制度会变,你只要学好你的习就可以了。谁也不知过几年又出什么变化。不要想太远。
你也不必太担心,因为通常高校跟当地企业或国外院校有长期战略合作,不会因有没有“一流”标签而改变,那些企业仍然会像往年一样到你们学校做专场招聘,那些合作的国外院校也仍会每年有交换生名额。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四非”高校录取分数一直很高,因为这些高校的就业平台太好了。